市政道路降水专项方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577782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75.22KB
市政道路降水专项方案Word下载.docx
《市政道路降水专项方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政道路降水专项方案Word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场地近3~5年的地下水最高水位可按自然地面下1.0米考虑。
1.3.地质条件
本项目属黄河冲击平原工程地质区,根据勘察资料,综合项目各工点土层情况将勘探深度内的土层自上而下划分为5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
各层分述如下:
第1层素填土(Q4m1):
黄色,稍密~中密,稍湿,为黄河大堤堤身填土。
地基承载力为基本容许值[fa0]90-100kpa。
第2层淤泥质分粘土(Q41):
浅灰色,软塑,为鱼塘沉积层,有腥味,见少量暗色斑点。
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0]40kpa。
第3层粉土(Q4a1):
黄褐色,松散~稍密,湿,为黄河沉积层,砂质感稍强,见少量暗色斑点。
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0]80-100kpa。
第4层粉砂(Q4a1):
黄褐色,松散~稍密,饱和,主要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
上部夹薄层粉土、粉质黏土透镜体。
地基承载力为基本容许值[fa0]90-110kpa。
第5层淤泥质粉土(Q4a1):
黄灰~浅灰色,软塑,为黄河沉积层,有腥味,见少量暗色斑点。
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fa0]80-90kpa。
跨区不良地质主要为地基土地震液化,特殊性岩土为软弱土,分述如下:
(1)软弱土
本项目路线范围存在十余处鱼塘,部分已废弃干涸,鱼塘一般水深在1m以内,其下存在1m左右的淤泥质粉土,天然含水量24%,液限含水量24.9%,标贯击数平均值3.9,综合评定该层为软土。
(2)可液化土
项目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层时代较新,土质较为松散,地下水位较高,在地面以下20.0m深度范围内存在第四系全新统饱和状态的粉土和砂土,土质松散,标贯击数很低,为可液化土层。
经计算综合分析,判定本场运粮河地段地基液化等级为中等~严重液化,其他地段地基液化等级为轻微~中等液化。
1.4.地理条件
本工程位于**,道路范围内的主要村庄包括:
**等村庄,另有**。
二、方案提出背景
根据图纸设计和我项目部对现场实际水位的调查探测,在本工程鱼塘部位,沟槽开挖深度超过50cm就会有地下水渗出;
在非鱼塘地段,开挖超过2m就会有地下水渗出,而本段工程的污水和部分地段的雨水管线深度超过4m。
因此,为了将来不影响正常的沟槽开挖和管道安装施工工作,根据规范要求,管道施工时应保证干槽施工,地下水应降至沟槽底面0.5~1米以下。
因此本段施工需采取施工降水措施,将地下水降至沟槽开挖面底部高程以下0.5~1.0m处再进行沟槽开挖和管道安装工作。
三、方案编制的依据
1.本工程的岩土勘察报告
2.本工程的施工图
3.《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111-98)
四、降水方案选择
针对地下水的情况,我处根据下表及施工现场实际水位制定了以下几种降水方案(降水方案按地下水位降至沟槽开挖面底部高程以下约0.8m处设计降水方案)
表4-1地下水控制方法与使用条件
方法名称
土类
渗透系数(m/d)
降水深度(m)
水文地质特征
集水明排
杂填土、粉土、粘性土、砂土
7~20
5
上层滞水或水量不大的潜水
降水
真空井点
0.1~20.0
单极<6
合级>20
喷射井点
<5
管井
1.0~200
>5
含水丰富的潜水、承压水
截水
粉性土、粉土、砂土、碎石土、岩溶土
不限
回灌
填土、粉土、砂土、碎石土
1、明沟、集水井排水
1.1、明沟、集水井工艺流程
当沟槽开挖不是很深,沟槽涌水量不大时,集水明排法是应用最广泛,亦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
明沟、集水井排水多是在沟槽的两侧设置排水明沟,在沟槽两侧每隔20m设置一个集水井,使沟槽渗出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汇集于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将其排出沟槽外。
明沟、集水井排水示意图如下:
1.2、明沟及集水井设置
排水明沟布置在管道基础边0.5m以外,沟边缘离开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4m。
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4~0.5m。
集水井底面应比沟底面低1.0m左右,并随沟槽的挖深而加深,以保持水流畅通。
1.3、槽壁土质复杂情况处理
当沟槽开挖的土层由多种土组成,中部夹有透水性能的砂类土,沟槽侧壁出现分层渗水时,可在沟槽边坡上按不同高程分层设置明沟和集水井构成明排水系统,分层阻截和排除上部土层中的地下水,避免上层地下水冲刷沟槽下部边坡造成塌方。
1.4、降水时间
明沟、集水井排水,视水量多少连续或间断抽水,直至基础施工完毕、回填土为止。
1.5、集水排放
从沟槽内集水井中抽出的水通过管道排至附近鱼塘或者小雁河中。
1.6、明沟和集水井回填
管道安装完毕后,明沟和集水井采用碎石回填,其他部位按正常的管沟回填。
1.7、排水不良地基处理
排水不良造成地基土扰动时,扰动深度在100mm以内,宜填天然级配砂石或砂砾处理;
扰动深度在300mm以内,但下部坚硬时,宜填卵石或块石,并用砾石填充空隙并找平表面。
1.8、人员及主要设备配置
表4-2明沟、集水井降水施工主要设备配置表
序号
机械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柴油发电机
1500KW
台
2
电缆
橡胶套3*25+2
米
1500
4
污水泵
2.5KW
20
水管
2.5cm
1000
6
运输车
皮卡车
辆
表4-3明沟、集水井降水施工主要人员配置表
序号
人员配置
现场管理人员
个
电工
3
操作人员
10
司机
2、井点降水
2.1、井点降水适用情况
当采用明沟、集水井不能满足现场降水要求时,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设计要求(当基坑开挖较深,基坑涌水量大),应选择井点降水方法。
即用真空(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或管井深入含水层内,用不断抽水方式使地下水位下降至坑底以下,同时使土体产生固结以方便土方开挖。
本工程在沟槽开挖过程中遇到明沟、集水井降水措施不能满足现场降水要求时,降水方案拟采用轻型井点降水。
2.2、轻型井点降水布置原则
2.2.1、井点布置应根据基槽断面形状与底部宽度、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
当基坑(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时,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上游一侧;
当基坑(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大时,宜采用双排井点,布置在基坑(槽)的两侧,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
挖土运输设备出入道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一般留在地下水下游方向。
2.2.2、井点管距坑壁不应小于1.0~1.5m,距离太小,易漏气。
井点间距一般为0.8~1.6m。
集水总管标高宜尽量接近地下水位线并沿抽水水流方向有0.25%~0.5%的上仰坡度,水泵轴心与总管齐平。
井点管的入土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储水层所有位置决定,但必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挖基坑(沟、槽)底深0.9~1.2m,井点管的埋置深度应经计算确定。
2.3、轻型井点降水工艺原理及特点
轻型井点降水工艺原理: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沟槽开挖前,在沟槽四周的土层中成孔,埋入带有过滤装置的井点支管,并在支管四周填砂,通过水平集水总管,将所有井点支管和置于地面的真空抽水机组连通,使地下水被真空抽水机组吸至地面而排除。
此种方法具有降水速度快,施工简便,安全可靠,水位方便控制等特点。
2.4、轻型井点设计
2.4.1、平面布置
道路管线工程施工图设计中,以污水管线开挖深度最深,地下水涌水量最大,故以污水管沟槽开挖做为本次轻型井点设计的对象。
由污水管道纵断面图可知,污水槽管沟槽最大开挖深度约为4.0m,开挖单元长度按照100m考虑,井点管布置在离污水沟槽开口线1m处的位置上,以防砂井露气,井点管的间距为1.5m,集水总管按抽水水流方向的0.25%~0.5%上仰坡度。
根据沟槽的深度不同,每台射流泵接总管长度为40m。
轻型井点降低地下水位结构布置示意图如下:
2.4.2、井点管埋设深度的确定
井点埋设深度应根据降水深度及含水层所在位置决定,一般须将滤水管埋入含水层内,并且比开挖沟槽底深1.2m以上。
井点管埋设深度按下式计算:
H≥H1+h+iL+I
式中:
H—井点管的埋设深度(m);
H1—井点管埋设面至沟槽底边距离;
h—沟槽中央最深挖掘面至降水曲线最高点的安全距离(m);
一般为0.5~1.0m,人工开挖取上限,机械开挖取下限;
L—井点管中心至沟槽中心短边距离(m);
i—降水曲线坡度,单排环状降水取0.1;
I—滤水管长度(m),取1.0m。
则:
H≥(1+2+0.8+3)+0.5+0.1×
(1+2+0.8+3+0.66)+1.0≈9.0m。
为安全起见,再增加1/2滤管长度0.5m,井点管露出地面高度0.2m,则井点管埋设深度应为9.7m。
2.4.3、沟槽涌水量计算
沟槽涌水量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Q=1.366K(2H-S)S/lg(R+r0)-lgr0
Q—沟槽涌水量;
K—土壤的渗透系数,本次设计取1×
10-4cm/s,即0.15m/d;
H—潜水含水层厚度,约为8.0m;
S—沟槽水位降深,S=5.0+0.5=5.5m;
R—降水影响半径,按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R=1.95S√KH
=1.95×
5.5×
√0.22×
8=14.22m;
K—土壤的水平渗透系数,取0.22m/d;
r0—沟槽的等效半径,近似于矩形的沟槽等效半径按下式计算:
r0=√ab/3.14=√7.12×
100/3.14=16.33m;
a、b—分别为污水沟槽沟槽的平均长、短边长度。
则Q=1.366×
0.15×
(2×
8-5.5)×
5.5/lg(14.22+16.33)-lg(16.33)
=43.8m3/d
2.5、材料设备选择
2.5.1、井点管
单根井点管长度为5m,采用管径为48mm,厚度3.0mm的镀锌钢管。
滤管长度为1.0m,采用管径为48mm,厚度3.0mm的镀锌钢管。
管壁上钻直径为18mm的孔,呈梅花形分布,管壁外包两层滤网,内层为细滤网,采用30~50孔/cm2的黄铜丝布或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市政道路 降水 专项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