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节事旅游现状的比较研究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574605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3.20KB
中外节事旅游现状的比较研究文档格式.docx
《中外节事旅游现状的比较研究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节事旅游现状的比较研究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节事旅游及其作用
“节事”是“节日和特殊事件”的简称。
源自英文中FSE(Festival&
SpecialEvent)。
从狭义角度而言,节事旅游就是指以参加某个特殊事件或节日活动为主要旅游目的的旅游活动。
蒋三庚在其《旅游策划》一书中指出,节事旅游是指具有特定主题、规模不一、在特定时间和特定区域内定期或不定期举办的、能吸引区域内大量游客参与的集会活动。
节事活动作为旅游吸引物往往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娱乐性和综合性,力求为旅游者营造一种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环境和氛围,从而带给节事旅游者多类别、多层次、多方式的旅游体验。
由于这些特性,节事旅游的作用也有别于传统旅游。
节事旅游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节事旅游可以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与常规旅游活动相比,节事旅游活动具有旅游团体规模大、停留时间长、消费水平高等特点,使得举办活动的城市或地区旅游设施和文化场所的综合利用率大幅提高,所以节事旅游不仅可以产生直接经济收益而且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国民经济产生很大的影响。
比如世界最负盛名的啤酒节---德国慕尼黑啤酒节,节日平均带来12000个工作机会和9亿多欧元的全球营业额,4亿5千万欧元消耗在所需食物、饮料和娱乐项目上,2亿零五万欧元消耗在慕尼黑附近的营业消费和公共交通上,另外约3亿欧元在酒店住宿的消费上。
由此可见节事旅游活动对当地经济直接和间接的巨大的促进作用。
2、节事旅游会产生积极的社会效益
节事旅游除了带来显而易见的经济效益,还能为当地带来积极的社会效益。
这些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增加居民就业,展示政府形象,提高区域名声,促进设施完善,提升精神生活,弘扬民族文化,加强对外交流等诸多方面。
很多成功的节事活动成为举办城市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为了举办大型节事活动从政府到市民、从机关到社团,无不努力改善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将一个文明、开放、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形象展示在世界面前。
有了这股动力,在发展节庆活动的同时,当地居民的自身素质和当地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会相应有所提高。
软环境和硬环境的双重进步,也会使区域的名声得以传播,知名度随之扩大。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是最好的例证,北京通过举办奥运这个契机,大力改善环境和基础设施,推广绿色环保理念,教育民众提高自身素质,使得北京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国际节庆协会(IFEA)主席兼首席执行长官史蒂文?
施玛德长期从事节庆活动组织、策划工作,在他看来,节事活动对全世界各地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甚至对各国发展旅游业,创建强大的深入人心的品牌形象,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
正因如此,世界各国的节事旅游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希望从中获得经济收益和社会发展的双丰收。
二、国外节事旅游现状分析
节事旅游发展是受到地方经济限制的,因此国外尤其是欧美经济强国的节事旅游发展历史比我国悠久,目前国外节事旅游的特点归纳为如下几点:
1、节事活动公众参与性强
国外很多节事活动的设计特别重视参与性,为旅游者提供丰富多样的大大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旅游体验。
国际上有一些狂欢娱乐性质的节事旅游活动享誉全球,如巴西狂欢节、威尼斯狂欢节、西班牙奔牛节、西班牙西红柿节、法国尼斯狂欢节等都是全民参与的节日,活动与环境共同形成的特殊氛围特别吸引游客。
以西班牙“西红柿节”为例,每年“参战”和“观战”的人数达四万之多,已成为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
另外西班牙奔牛节不光是与牛同跑,还包括民间表演,一些乡间运动比赛,比如伐木比赛、举大石头比赛等。
还特别考虑到孩子们,专门为孩子们准备了表演和活动,充分考虑到了全民参与性。
即便是文化艺术类节事,也都不光是表演展示,也注重设计一些公众参与的单元。
像有60年悠久历史的爱丁堡艺术节是世界大型综合性艺术节之一,2006年爱丁堡国际艺术节开幕式上就吸引了十几万观众,来自世界各地两万多名表演者参与了1600多场演出,旅游效应巨大。
2、节事旅游活动具有鲜明特色
国外很多城市从地方文化中着手开发节事旅游活动,使得节事活动极具民间特色。
例如日本各地开发出很具民间特色的民俗节事活动,札幌的雪祭,青森的"
睡魔"
节等,尤其是京都的时代节,将京都成为首都后1000多年来的风俗习惯按各个不同时代的风貌列队展现,使人感到好像亲眼目睹日本历史画卷。
另外像比利时,这个欧洲国家一向以民间节日丰富多彩而著称于世界,号称“千节之国”。
“和飞龙战斗节”、“巨人节”、“火腿节”、“虾节”、“啤酒节”、“肉馅饼节”、“狂欢节”……简直数不胜数。
而同是狂欢节的巴西狂欢节和德国狂欢节也是各具特色,巴西狂欢节最精彩最热烈的场面是桑巴舞比赛。
而德国狂欢节的高潮出现在“玫瑰星期一”,人们举行化装大游行,大型狂欢集会和舞会。
狂欢集会和舞会要持续到午后。
3、市场认知度较高
由于具有鲜明的特色,国外很多知名的节事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成为每年的盛会,国际上认知度很高,形成了品牌基础上的文化冲击力和特色震撼力。
如西班牙奔牛节举办期已长达4个世纪,节间活动发展到156项,成为最为人所知的西班牙节事活动。
另外一些极具特色的地方性节事活动也做得很精致,着力打造地方节事品牌。
在当地认知度很高,对当地及周边地区也很有吸引力。
4、节事活动市场运作程度高
在西方社会,很多节事仍然是立足社区的民间自发活动,完全的市场化运作。
此外,一些经过策划的特殊事件,如城市标志性事件,在产生之初就具有强烈的地区营销导向。
因为这样的一个运作方式是在市场机制比较健全的条件之下,大家认为有必要来做的,所以大家共同来做,而不需要更多的行政干预。
换句话说,是市场有需求,为了满足市场中的需求才设计了节事旅游产品。
5、节事旅游行业相对完善,相关研究多
节事旅游行业在欧美发达国家有很广泛的基础,从节事服务、节事整合营销到节事相关技术的开发及节事活动的运作管理,从节事行业协会组织到节事传媒、节事教育培训机构,整个行业已经具备了健全的基础,形成了较完整的节事产业链。
另外随着节事旅游的发展,国外对节事旅游的研究形成了一股热潮。
研究范围广泛,有从社会、经济、心理等个角度的研究,也有从行业各个层面的研究,如行业效应,市场营销,旅游者行为等方面的研究。
还有从管理层面着手的研究,探讨了节事活动的组织,风险规避等问题。
这些研究对节事活动的实践操作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科学指导。
三、国内节事旅游现状对比分析
我国的节事旅游活动大体始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到现在也有20多年的历史了,目前节事活动已经成为旅游发展中间的一个亮点。
虽然形成了这样蓬勃的发展局面,但还是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的。
与国外节事旅游现状相对比可以发现以下的问题:
1、节事活动公众参与性不强
节事旅游者首先关注的是节事活动本身,希望通过参与节事活动来获得不同的旅游体验。
公众参与性的强弱直接影响节事活动生命力的强弱。
而我国多数节事活动的一贯风格是具有华丽宏大的开幕式和闭幕式、经常会邀请各级领导和国内各个大企业家出席并讲话、大腕明星现场助阵,领导精英济济一堂。
表面风光,但却忽略了节事活动的主体,节事旅游者及当地公众。
节事活动管理者普遍存在一种过度防范的心理,对公众“严加防范”,“害怕”公众“侵入”会破坏节事的“正常进行”。
节事旅游的主体变为了旁观者,并不能很好的参与其中,享受其中的乐趣。
排斥节事核心主体造成节事的参与性不强,氛围不浓,直接影响旅游节事的综合效益。
节事活动的魅力和积极作用也无从体现。
2、节事活动选题重复,缺乏鲜明特色
我国目前节事活动数量多、类型多,但主题雷同情况严重,活动设计相互模仿的情况严重。
2007年国庆期间,仅江苏省内就有两个动漫文化节,三个美食节。
另外拿旅游节来说,2007年有很多地方都搞了旅游节,上海、安徽、重庆、大同、湖南、贵阳等等,且多数旅游节都宣称以“旅游搭台、经贸唱戏”,但在活动的设计方面大多为明星模特表演、电视旅游大使选秀、民众巡演等。
毫无地方特色,也很难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通过旅游节来拉动地方经济的目的也难以达到。
3、节事活动持续时间短,市场认知度低
在过去的20多年的时间里,被称作旅游节事的活动数以万计,遍及全国各地,但可以发现中国的旅游节事活动中,叫“首届”的特别多,因为难得搞第二届,第三届。
到目前为止,与西方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节事活动相比,我国多数城市节庆活动举办届数不多,有些甚至昙花一现,能持续举办并发展成为国际节庆活动的则更是凤毛麟角。
学者余青曾在《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现状及发展》一文中提到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可发现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节庆活动历史不超过4年(假设每年一届)。
从节庆届数的分布上看,节史在1~4年(届)的城市占总样本数的60%以上,其中仅办一届的占15.88%,二届的占17.65%,三届和四届的分别为13.53%和14.12%。
我国很多节庆很快就完成了成长――发展――衰落这一过程,陷入一种“节庆短路”的怪圈。
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忽略主体,没有特色。
有些还面临公众的舆论压力,只能停办。
当地公众中认知度和认可度都不高,更不可能有全国乃至国际的认知度了。
4、运作模式落后
目前,我国的节事活动大多由政府主办,没有引进市场化运作的模式。
存在着利用办节事活动彰显政绩的情况。
使节事活动片面追求轰动效应,与市场需求脱节,造成节事产质量不高,专业性不足,参与性差,商业意味浓,最终导致效益不够理想。
另外大型节事活动的投入是相当巨大的,单一依靠政府投资,会给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容易出现向企业强行索取赞助,向公众摊派的情况,最后导致公众怨声载道。
反观国外的著名节事活动,慕尼黑啤酒节、里约热内卢狂欢节等,都是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当地政府更多的是在宣传推广、后勤保障、安全防范等方面提供协调支持,而在活动的策划实施方面,并不过多干涉。
5、节事旅游相关研究滞后
我国节事活动的开展已有20余年,但相关的学术研究相对滞后,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有学者开始关注这一新兴领域,开始提出节事旅游的概念。
之后随着我国开始承办一些大型的节事活动,诸如奥运会和世博会。
节事旅游才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研究广度和深度都远远比不上国外的同类研究。
这也直接导致专业人才匮乏,管理理念落后,节事活动的开展缺乏科学的指导。
四、建议
面对红火的节事旅游市场,我们需要充分认识目前节事旅游发展中的问题,笔者认为至少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改变运作模式,加强市场化运作
政府干预过多是我国节事旅游存在的基本问题。
政府工作人员不是旅游节事专家,对旅游市场也不够了解,过多的干涉限制了企业发挥的空间,最终导致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都不够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当适当借鉴国外的运作模式,加强市场化运作。
可喜的是我国一些节事活动在市场化运作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如青岛国际啤酒节和南宁国际民歌节等率先采用了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运作的模式,而且都取得了经济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尤其是青岛啤酒节经历了尝试、转型、提升和成熟四个阶段。
在办节方式上,逐步由“官办”转变为市场运作为主的模式。
青岛国际啤酒节以“民办公助”为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外 旅游 现状 比较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