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十六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570166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13KB
初中历史第十六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
《初中历史第十六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第十六课《五四爱国运动》教学案例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本课教学可以采用了讲述法、提问法、图示法等多种教学手段。
并通过启发式教学,使学生积极思考,达到传授知识、思想教育和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
主干网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
看到这些照片,现在你的内心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回答:
骄傲、自豪,爱国主义情感。
那么是什么原因激发起了你的爱国主义热情?
祖国的强大,奥运英雄们的英雄事迹。
教师讲述:
是的,我们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并且取得了金牌世界第一的骄人战绩,我们以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和自豪,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
在89年前的中华大地上,一群热血青年和我们一样,内心涌动着强烈的爱国意识,并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五四运动。
那么这次运动的爆发它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探讨一下这场伟大的爱国运动。
讲授新课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这是反对“二十一条”历史图片,那么日本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提出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紧侵略中国。
是的,大家通过阅读课本64页的的补充内容不难看出这是日本妄图把中国变为殖民地的一个条约,但是急于称帝的袁世凯除第五条外全部接受。
一战结束了,中国作为战胜国出席巴黎和会,希望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但是,结果如何呢?
欧美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
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人民的正义要求,消息传到国内,群情义愤,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五四运动是怎样开始的?
提出了哪些口号?
1919年5月4日。
北京大学等三千名学生,在天安门集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揭开了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的序幕。
口号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
伴随五四运动轰轰烈烈的进行,运动中心发生了变化,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教师补充材料:
材料一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
如有存也,请交告其子,姊教其妹,师训其徒,毋忘此国耻纪念日。
——上海中华工业协会通告材料二罢市救国
不办卖国贼不开行
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
上海商人罢市标语和口号
材料三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君不必光顾。
——上海某理发馆贴出的告示教师提问:
五四运动中的“三罢”斗争有哪些人参加?
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五四运动发展为由工人、学生、商人、市民等各阶层参加的全国规模的群众性爱国运动,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台,影响深远。
更多内容访问_更多内容访问
这是北京市民欢迎被捕的学生,那么,五四运动还取得了哪些胜利?
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政府拒绝和约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这是中国第一次拒绝了由世界上几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制定的合约,那么,请大家想一想,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绝合约?
中国合理的正义的要求;
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代表团,尤其是顾维钧等的强烈的爱国心以及留学生和华工的积极斗争,会内会外的相互配合。
五四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因素是什么?
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是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主要因素。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材料一我们的三大信誓是:
改造强盗社会,不认秘密外交,实行民族自决。
——李大钊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位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材料三解放就是压制的反面,也是自由的别名。
——陈独秀
材料四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从以上材料中归纳出五四运动的精神所在。
爱国救亡、民主科学和文化启蒙。
五四运动在整个民主革命中占有什么重要地位?
是旧民主主义发展到新民主主义的转折点,自此,中国革命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教师总结:
五四精神是一种民主、科学、爱国、进步的精神,是敢为天下先永不低头的精神!
我们要继承先人理想,更高举起爱国和进步的旗帜,进一步解放思想,发扬民主,崇尚科学,为祖国认真学习,以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为己任。
分组讨论:
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中的青年学生而设的,我们现在怎样做才能真正体现五四精神。
五四爱国运动(二
【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理解“五四运动”精神。
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
提高阅读有关信息的能力,并从中获取有效信息;
合作学习能力~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讨论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锻炼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探究学习能力~通过让学生自觉参与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其探寻未知事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真正实现学生的发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五四运动的学习,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知识重点是五四运动的史实,应包括发生的背景、运动的过程和运动的影响。
认识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是对五四运动的价值评判,由此应感受对民族精神的觉醒对一个国家发展的推动作用。
三、教学内容安排(一课时
第一目“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
教学要点:
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第二目“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五四运动的进程;
2、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
第三目“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四、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
1、导入设计:
【设置氛围引入问题】:
上课伊始,播放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同时和学生交流: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曲吗?
会唱吗?
有几个学生开始跟着歌曲唱了起来,继而会调动大部分人,气氛热烈。
字幕在幻灯片1上缓缓出现,最后定格。
突出其中的一句歌词:
“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2、“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
课堂设问一:
中国共青团团歌里为什么要写上:
“五四”的火炬,唤醒了民族的觉醒!
大家都知道青年节是五月四日,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
提示:
学生作出一些对五四运动基本情况的回答。
课堂设问二:
有人说:
“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没有五四运动。
”你怎样认为?
结合前面已经学习的内容分组展开讨论,并积极主动的发表意见,个别学生谈到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也分析得出了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是这场运动爆发的根源。
材料补充:
3、“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课堂设问三:
结合北京的分析,假如你是那个时代的人,你会怎么想?
会有什么样的行动?
学生、商人、工人在当时的情况表现如何?
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斗争中,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
给学生一定的探究讨论时间,倡导合作互动。
老师可以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师生互动。
几分钟后,学生的活动可开始,老师要适当地给予鼓励和意见。
随后展示一些五四运动的历史照片。
课堂设问四:
中国为什么能够拒约?
引导学生分析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
4、五四精神
结合五四运动的口号让学生讨论分析。
课堂设问五:
归纳出五四运动的精神所在。
你认为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落实教材
课堂设问六:
新时代,我们怎样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让学生展开讨论,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的多向思维。
(PPT展示诗歌“追忆五四”,在师生共同朗诵中结束本节课
追忆五四
五月——这鲜花盛开的季节,
曾经留下红海的足迹;
五月四日,
多么不平常的日子,
曾唤起了民族的觉醒来,使母亲从睡梦中醒来,
赋予中华儿女光荣的使命。
五四,多么美好的日子,让青年点燃熊熊的火炬。
映在中华大地上,
让母亲流下“伤心”的泪,
滋润年青的儿郎,
燃起生命的曙光。
是他,给大地点燃烈火,赋予满腔热血的儿郎
掀掉吃人筵席的力量!
熊熊的烈火啊,
从四面八方涌来,
没有谁能扑灭;
没有谁不知道——
胡同那边出现了一丝光圈,
胜利的歌声从远处传来,
再还母亲青春,
儿女生命的曙光也更加灿烂辉煌!
5、对本课的概括总结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道路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五四运动,在课程改革的当前中应该怎样把握呢?
从中应该挖掘哪些更加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东西?
在教学设计当中主要着眼点是什么?
这是教学设计时首先面临的问题。
新课
程理念中提到: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汲取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四爱国运动 初中历史 第十六 五四 爱国 运动 教学 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