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三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3569713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93
- 大小:1.10MB
版高三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版高三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三地理三维设计一轮复习教师用书模块三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Word版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流域的综合开发
2013·
T6~7
区域农业发展
2015·
T1~2
T2~3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T3~5
T4~6
第一讲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认识荒漠化
[知其地]
区域不同,地理条件不同,荒漠化的类型及成因也不同。
因此,在分析荒漠化问题时,要依据具体区域分析其成因,结合成因针对性采取对应措施。
(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
1.自然因素
(1)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大风频繁;
日照时间长,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易于风蚀。
(2)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遇水崩解,易于侵蚀。
(3)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环境脆弱。
2.人为因素
(1)人口迅速增长,加大了环境生态压力。
(2)生产活动不合理:
①过度放牧;
②乱砍滥伐;
③盲目开垦。
[析其因]
(三)荒漠化的危害
[评其害]
1.荒漠化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2.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
3.荒漠化使生物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引发饥荒。
(四)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防治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
(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想其策]
荒漠化的治理措施
1.针对自然因素的措施
根据荒漠化产生的自然原因,从减弱或消除自然因素对荒漠化问题影响的角度分析对策。
如荒漠化的产生与地表植被稀疏有关,可通过植树造林减轻荒漠化的发生。
2.针对不合理人类活动的措施
改变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
例如:
过度使用地下水——合理利用水资源;
过度放牧——轮牧;
人口激增——控制人口数量等。
3.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把环境管理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治理荒漠化问题。
如针对荒漠化的治理,除了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外,还要加强人工草场建设。
[典题例析]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
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
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
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
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地区,西邻黄土高原,北靠内蒙古高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受季风影响,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二、审其问——答什么
分析三个设问可知:
第
(1)问考查沙源丰富的原因。
第
(2)问考查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都是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第(3)问是在
(1)
(2)问的基础上,从辩证的角度分析沙丘群规模的变化,考查考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这一学科素养。
三、析其材——用何答
第
(1)问,M处沙源丰富,一方面来自河流的堆积,另一方面来自风力的堆积。
结合等高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图中河流流经黄土高原,带来大量的泥沙;
从位置上看,西北风在此受到山地的阻挡,风沙沉积。
第
(2)问,根据等高线与河流的关系可以看出河流的流向与冬春季风向一致,另一方面H县城位于风口,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强大。
第(3)问,这是一道开放式设问,考生言之有理即可。
观点A主要从风沙的堆积和流水的沉积两方面分析,泥沙量不断增加,沙丘群会增多。
观点B主要从气候、修建水库、植树造林的角度来看,沙丘群不会增多。
[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
(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
风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
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
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观点A:
论据:
该区域西邻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
河流持续搬运泥沙;
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
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
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
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答题策略]
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的分析思路
主要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多是由人类的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的,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活动的不合理,以区域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次生盐碱化最为典型。
对其分析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问题判断
①湿润地区:
植被破坏→产生水土流失→诱发滑坡、泥石流。
②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灌溉农业、绿洲农业→水资源减少、产生土壤盐碱化→加剧土地荒漠化。
(2)原因分析
①自然原因:
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特征(降水特征、气温、风力等)、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地势起伏)、植被覆盖率大小及地质特点等方面进行分析。
②人为原因:
主要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进行分析,如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乱采滥挖、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要注意材料中的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等。
(3)防治措施
①组织管理措施:
如颁布实施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与管理,提高保护意识,制定相应的应急预警机制等。
②工程措施:
因地制宜。
③生态措施:
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
[集训冲关]
(2019·
河南适应性测试)策勒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南缘,河上的恰哈桥是315国道上的重要交通设施,该路段存在持续的过境风沙流。
2011年,历时三年工期的恰哈新桥建成,自新桥投入使用以来,受路基和护栏形态等因素的影响,桥面风沙堆积成为困扰交通的一大问题。
为减轻沙害,交通管理部门在桥面道路北侧设置高立式芦苇沙障,结果路面积沙日趋严重,随后沙障被拆除。
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新、旧桥路面积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透风护栏增加了进入桥面的沙量
B.不透风护栏阻滞沙流
C.平面路基减弱风速
D.阶梯状路基增强风速
2.拆除芦苇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
B.扩大路面驾驶视野
C.降低桥面道路的维护成本
D.增加光照,减轻冻土厚度
解析:
1.B 2.A 第1题,差异表现在新桥桥面风沙堆积严重,而旧桥不明显。
图示护栏、路基两桥明显不同;
旧桥护栏透风而风速较大,不易产生风沙堆积;
而新桥为不透风护栏,沙粒容易在桥面堆积;
同时新桥为阶梯状路基,降低了风速,加剧了沙粒堆积。
第2题,由图示风向、沙障、桥梁位置,可看出高立的沙障会减小桥面风速,加重沙粒在桥面的堆积,故拆除沙障的目的是增强通过桥面道路的风速。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如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材料二 下表示意图示地区土地结构及农业生产的变化。
年份/年
森林覆盖率/%
耕地面积/km2
年降水量/mm
气温年较差/℃
河流含沙量/%
粮食平均亩产量/kg
粮食总
产量/亿kg
1985
19
333
520
38
10
205
1.025
1995
478
450
42
35
135
0.975
(1)请根据该地区黄土的成因推测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该地农业发展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3)有人建议该地区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大力植树造林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你赞同哪种观点?
请说明理由。
第
(1)题,黄土高原主要是由冬季风挟带的沙尘堆积而形成的,冬季风的源地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越向东南方向,风力越小,风的搬运能力越弱,故堆积物的粒径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
第
(2)题,根据表格信息对比不同年份粮食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得出农业生产的变化特征,并结合森林覆盖率、年降水量、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等信息推测该地植被的变化对水土流失、气候等要素的影响,并探讨这些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问题,表明观点,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
(1)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
原因:
该区域(地处黄土高原)土壤经西北季风堆积分选而成;
自西北向东南,随着风力的减弱,风的搬运能力降低,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逐渐减小。
(2)变化:
耕地面积增加,但单产和粮食总产量降低。
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森林调节气候的功能下降,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等。
(3)观点一:
应大力植树造林。
树木能有效保持水土;
该地区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地势低平、气候较湿润的沟谷地带适合植树。
观点二:
不适宜大力植树造林。
该地处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少,土壤含水少,树木成活率低;
树木耗水量大,影响周围其他植被生长,使干旱加剧。
一、国内热点区域——内蒙古自治区
[在哪里]
内蒙古自治区,通称内蒙古,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地区,是我国邻省较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千米,南北跨度1700km,土地国境线长4200km。
内蒙古资源储量丰富,有“东林西矿、南农北牧”之称,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第一,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草原牧区。
[有什么]
内蒙古草原遍地是宝,蕴藏着丰富的煤炭、铜、铁、石油、天然气以及稀土等矿藏。
[现如何]
据内蒙古自治区沙草产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内蒙古现有大约52万平方千米土地存在荒漠化或荒漠化趋向,其中包括四大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和四大沙地:
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
在工业需求与丰厚利益的驱动下,内蒙古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基地、矿产开采和冶炼基地。
据调查,一露天采掘坑附近亩产鲜草由200多斤减至170多斤。
露天开采破坏的不仅是草原植被,更严重的是破坏了地下水资源。
近年来,呼伦贝尔7大河流全部出现断流。
[怎发展]
(1)强化植被保护:
继续推行禁止滥樵采、禁止滥放牧、禁止滥开垦的“三禁”制度,加大林草植被保护力度。
充分发挥生态系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版高三 地理 三维设计 一轮 复习 教师 模块 第二 区域 可持续发展 Word 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3569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