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2章《环境污染与防治》word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566351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28.91KB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2章《环境污染与防治》word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2章《环境污染与防治》word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第2章《环境污染与防治》word测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禁止燃烧矿物燃料
B.严格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
C.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D.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解析 防治酸雨的途径有:
法律法规的制定,能源的控制与调整,尾气的净化等。
虽然控制酸雨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最主要是减少SO2和NOx的排放量。
答案 C
4.下列关于“可吸入颗粒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吸入颗粒物并非坏事,对人体无害,能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B.吸入大量颗粒物或颗粒物中含有有毒成分时,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
C.吸入大量颗粒物,可能使人患“尘肺病”
D.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能引起恶性病变
解析 吸入大量颗粒物或颗粒物中含有有毒成分时,可能造成免疫功能障碍、引发传染病、尘粒大量沉积肺部,易患“尘肺病”,重者引起恶性病变。
5.下列属于防治酸雨的措施的是
①限制高硫煤的开采 ②调整能源结构 ③发展清洁煤燃烧技术 ④植树造林 ⑤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
A.①②③B.④⑤C.②③④D.①③⑤
解析 防治酸雨措施从减排酸性气体入手,可通过制定防治酸雨的法令;
制定严格的排放标准;
使用低硫燃料;
限制烟囱高度;
控制与净化汽车排气;
安装排烟脱硫脱氮装置;
加强监测和研究等。
关键是减少SO2和NOx的排放量。
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环境管理,只能相应的减少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可吸入颗粒污染等,与酸性气体的排放无关。
6.某学校环保小组对一有大量浮游植物的湖泊,从上游①到下游②,进行溶解氧量(DO)、生化耗氮量(BOD)、无机物(N、P)的浓度进行调查,其结果最有可能的统计图是
解析 水体中氧的主要来源是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富营养化水体表面溶解氧充足。
而在由上游①到下游②时,中间经过一个水体富营养化的湖泊,使得下游溶解氧含量增高,但是湖泊中的浮游生物消耗掉了大量的氮、磷的组成的化合物,因而减少。
全球变暖愈演愈烈,专家们预计在未来100年内,由于愈演愈烈的全球变暖趋势,被称为“不毛之地”的南极洲将有望长出树木。
据此回答7~9题。
7.温室气体主要是下列选项中的
A.NO2B.SO2
C.CO2D.N2
8.全球气温升高对地理环境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全球变得更加湿润
B.海平面将会上升
C.森林带将向高纬推移
D.冰川加快融化
9.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以绿色环保为主的企业会遭到更多的绿色贸易壁垒
B.有利于我国能源进口
C.有利于促进我国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D.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
解析 第7题,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是水汽,其次是二氧化碳,其他的还有臭氧、甲烷、氧化亚氮、含氟碳化物(PFCs)、氢氟碳化物(HFCs)、含氯氟烃(HCFCs)及六氟化硫(SF6)等。
第8题,全球气温上升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气候发生变化,气温升高,冰川融化,高纬度暖和,利于植物生长;
降水也会重新分配,有的地区变得干旱,有的地区降水量增加。
第9题,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有利于树立我国的国际形象,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使我国很多企业遵守国际约定,减少绿色壁垒的限制,从而促进技术的革新和经济的发展。
答案 7.C 8.A 9.C
10.近百年来,喜马拉雅山区冰川面积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温室气体增加
B.太阳辐射增强
C.臭氧空洞扩大
D.酸雨危害严重
解析 喜马拉雅山脉上分布有广大的山岳冰川,由于近几十年来地球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后退,面积迅速减少。
11.关于“赤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
B.因为有很多藻类有毒,且残体分解时消耗大量溶解氧,所以致使鱼类死亡
C.在任何水体中都有
D.常在缓流水体中发生
解析 赤潮是水体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的现象。
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
所以并非任何水体中都有该现象的。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垃圾种类与数量日益增多,许多地方固体废弃物的排放与堆积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并持续向水、大气中释放有害物质,使水体、水质、大气质量恶化,危及人体健康。
据此回答12~13题。
12.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
①垃圾中的细微颗粒,在大风吹动下会随风飘逸造成大气环境的污染
②直接把垃圾倾倒于河流、湖泊和海洋会使水体遭到污染 ③垃圾经过风化、雨淋和地表径流的侵蚀,一些有毒液体就会渗入土壤,破坏土质 ④垃圾经过强光照射,会逸出氟氯烃,影响臭氧层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③④
1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新产品的推广,电脑等废旧产品也加入了城市垃圾的行列。
这主要反映了城市垃圾的什么特点
A.数量不断增大B.品种不断增多
C.变化大D.治理越来越困难
解析 第12题,当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细微颗粒随风飘逸,造成大气污染;
垃圾分解,释放有害气体和沼气;
焚烧法处理时造成大气二次污染。
对水环境的影响:
垃圾倾倒污染水体,危害水生生物生存;
露天堆放和简单填埋,渗滤液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
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破坏土壤生态环境,有害成分通过土壤在动植物体内积蓄等。
并不逸出氟氯烃。
第13题,电脑等产品也成为垃圾的范围,体现了城市垃圾品种增多的特征。
答案 12.A 13.B
废油排入海洋形成油膜浮在海面,抑制海水的蒸发,使海水空气变得干燥。
同时又减少了海面潜热的转移,导致海水温度日变化、年变化加大,使海洋调节气温的作用减弱,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
据此回答14~15题。
14.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A.人类生活污染
B.陆上工业生产排污
C.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
D.港口建设
15.海洋沙漠化产生的危害不正确的叙述是
A.海水生物因为氧气不足而大量死亡
B.使沿岸地区气候更加炎热干燥,干旱面积将会扩大
C.加剧海洋污染的程度
D.使水温降低
解析 本题组是一道新材料、新情境分析题。
做题时,要把握住材料中的信息及相关信息间的联系。
第14题,单纯就题目来说,海洋污染物来源众多,但由材料中可知,“海洋沙漠化效应”的形成主要与废油入海有关,所以,其来源主要是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
第15题,油膜覆盖,抑制海水蒸发,减少海面潜热释放,使水温升高。
答案 14.C 15.D
湖泊是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但是目前多数湖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三湖”正成为我国目前重点治理的工程之一。
读下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的“三湖”污染物最主要来源是
A.工业大量排放的污水
B.农药的大量使用
C.石油污染
D.氟氯烃的使用
17.关于“三湖”污染治理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A.严格实行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B.科学合理施肥,扩大水产养殖规模
C.开展大范围的清淤
D.限制含磷洗涤剂的使用
解析 第16题,“三湖”地区的污染物质是氮、磷等,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的废水排放。
第17题,因为污染物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水,所以要严格实行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
由于“三湖”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质较差,只是表层含氧量丰富,下层缺氧,其它水生生物较少,若扩大水产养殖势必造成大面积死亡。
答案 16.A 17.B
目前我国城市固体垃圾存量占世界的1/4且以每年8%~10%的速度增长。
我国约有200多个大中城市被固体生活垃圾包围,并逐渐向农村蔓延。
据此回答18~19题。
18.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的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扔,这样对周围居民区会造成
A.有毒气体、有害废水、噪声污染
B.有害废水、噪声、大气粉尘污染
C.噪声、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染
D.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辐射物污染
19.面对“垃圾围城”现象,可采取的措施是
A.将垃圾全部填埋
B.将垃圾全部焚烧
C.对可再生利用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
D.将城市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加工粉碎生产新型建筑材料
解析 第18题,由题意中“不分昼夜的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垃圾乱扔”。
结合生活常识,可知有噪声污染、大气粉尘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第19题,将垃圾全部填埋、焚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应将可再生利用的垃圾进行回收利用。
例如,将城市垃圾中的有机物质加工生产成有机复合肥料。
答案 18.C 19.C
20.2011年枣庄依托江北水乡——运河古城和山水山亭,成功实现城市转型。
市民们感慨的说:
“几十年来终于能放心穿白衬衫了”。
枣庄市市民过去不敢穿白衬衫,说明该市的首要污染物是
A.硫氧化物B.氮氧化物
C.总悬浮颗粒物D.铅的化合物
解析 过去,枣庄以煤炭、电力(火电厂)、水泥等为支柱产业,因此,首要污染物主要为总悬浮颗粒。
也可以从市民不敢穿白衬衫中看出空气中灰尘太多,而非酸性气体太多,与铅的化合物也没关系。
二、综合题
21.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巨大。
图1为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路径示意图,图2为某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铅、镉浓度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1)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示意图①、②、③能正确表示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速公路两侧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分布特点是________;
其主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
(4)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浓度的有效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
解析
(1)读图①可知,产生重金属污染物的生产活动有化石燃料燃烧和有色金属冶炼,重金属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有从环境摄取和摄食。
(2)重金属元素在环境中循环过程,可以在大气圈和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相互转化,所以③满足。
(3)读图②可知,距高速公路越远,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浓度越低,则说明汽车尾气是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4)根据第(3)问,可知降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污染与防治 人教版 高中地理 选修 环境污染 防治 word 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