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559846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63.41KB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贫血的人在大谈刀锋和血;
对上帝一无所知的人在呼唤上帝。
他们说他们已经“抵达”——抵达了哪儿?
他们反复引用里尔克的“挺住意味着一切”——他们为什么要挺住?
乡村、自然、往昔、异国、宗教,确有诗意,但那是别人的诗意。
③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在文学写作中扮演着陌生的角色,但当代中国诗人退到远方和过去,并非真能从远方和过去发现诗意,而是发现了那些描述远方和过去的词汇。
那些词汇由于被其他诗人反复使用过,因而呈现出一定色泽,其自身就包含着文化和美学的积淀;
它们被那些懒惰的、缺乏创造力的家伙们顺手拈来,用进自己的诗歌,而这样的诗歌既不提示生活,也不回应历史,因而完全丧失了活力。
我并不是说只有今天的诗人们才如此省力地写下他们的作品,释皎然在评价大历年间诗人们的作品时就曾指出:
“大历中词人窃占青山、白云、春风、芳草等以为己有,吾知诗道初丧,正在于此。
”
④所谓诗意,当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品品皆出诗意。
王维的禅味是诗意,李白的幻想是诗意,杜甫对于事物的准确描述是诗意,白居易的自相矛盾是诗意,李贺的生涩别扭也是诗意……总之,诗意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
因为有了诗意,我们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
⑤诗歌的诗意来自我们对于世界、生活的看法,来自我们对于诗意的发现。
诗人发现事物诗意的一刹那,也就是海德格尔所说人与世界相遇的一刹那,而在相遇的一刹那,心灵感应降临的一刹那,人和世界都会有所改变,生活因此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
陈子昂发现了“赤丸杀公使,白刃报私仇”(《感遇·
其三十四》)的诗意,阿波里奈尔发现了一个走在雾中的罗圈腿农夫的诗意(《秋天》)。
许多人漠视生活中的诗意是因为他们没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
对他们来说,生活不是此时此刻的存在,而是远方、亿万年时光。
他们以为只有物理时空能够给他们距离和词汇,实际上,他们完全不了解他们的心灵。
他们应该对着镜子入神地自我观望三分钟,他们会发现镜子里的人他们从未见过。
他们误解了诗歌写作,误解了马拉美所说“语言之花”的意思。
马拉美所说的“语言之花”是第二位的,一个诗人必须首先让他的诗歌语言触及那真实的花朵,然后再把它处理成语言之花。
诗歌中的真实事物是第一位的。
事实上,任何事物都充满了诗意,无论它们是美的还是丑的,善的还是恶的,明亮的还是昏暗的,只要你发现,只要你抓住,任何事物一经你说出,都会诗意盎然。
(摘编自《关于诗学中的九个问题·
生活的诗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意不仅在于使用优美的词汇,表达理想景观;
更是一种使我们超越事物一般状态的感觉。
B.诗意是优美的,语言流畅,意味隽永,有淡淡的哀愁:
这些特点符合部分读者的阅读能力。
C.“远方”和“过去”的确有诗意,那是别人的诗意,时空距离感在我国新诗创作中出现很少。
D.诗意使麻木、散漫、暗淡无光的生命获得再生之力,使生活变得迷人,有光彩,神秘,不可思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从诗人、读者两个角度开始谈论“诗意”问题,并重点在诗人创作方面阐述。
B.文章从人们认为的“诗意”展开论述,从而阐释了所认为的“诗意”的具体内涵。
C.文章以大量篇幅阐述中国当代诗人寻求诗意的现状,体现了先破后立的论证特色。
D.文章引古论今论述“诗意”,从而阐述生活与诗意的关系,论据典型而语言概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发现诗意,要了解自己的心灵,并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
B.只要有勇气切入生活,触及事物,产生心灵感应,你就会发现诗意就在眼前。
C.当代诗人在寻求诗意时表现出一种浅薄和庸俗的趣味,他们漠视了生活的真实。
D.无论禅味或是幻想,无论美丑或是善恶,任何事物都会诗意盎然。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生命
韩少功
①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给它垫上温暖的棉絮,它躲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
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
②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疗治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
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看你,同样不能说话,只有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
③它们毕竟是低智能动物,也许很快会忘记这一切,将来再见你的时候,目光十分陌生,漫不经心,东张西望,追逐它们的食物和快乐,它们不会注意你肩上的木犁或者柴捆。
它们不会像很多童话里描述的那样送来珍珠宝石,也不会在你渴毙路途的时候,在你嘴唇上滴下甘露。
它们甚至再也不会回头。
但它们长久地凝视过你,好像一心要知道更多关于你的事情,好像希望能尽可能记住你的面容,决心做出动物能力以外的什么事情。
④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
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不再是没有过这一刻的世界。
感激和信任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和信任弥散在大山里,群山就有了温暖,有了亲切。
某一天,你在大山里行走的时候,大山给你一片树阴;
你在一条草木覆盖的暗沟前失足的时候,大山垫给你一块石头或者借给你一根树枝,阻挡你危险地下坠。
在那个时候,你就会感触到一只狗或一只鸟的体温,在石头里,在树梢里。
⑤你不再感到孤单的危险,你能感到石块是你的血肉,树梢是你的肢体,而你的一声长啸或大笑其实来自大山那边的谷地。
你早应该知道,科学的深入观测已经证明:
植物其实有感情,也有喜爱和快乐的反应——当你为之除虫或授粉;
也有恐惧和痛苦的反应——当你当面砍伐它们的同类。
它们在特殊的“心电仪”和“脑电仪”里同样神绪万般,只是无法尖叫着拔腿而逃罢了。
你还应该知道,科学的反复试验还证明:
大地同样是“活”物和“动”物,只要你给它们足够的高温,比方说给它们太阳表面的炽热,它们就会手舞足蹈,龙腾虎跃,倒海翻江,风驰电掣,同样会有大怒的裂爆或者大爱的聚合,其”活”其”“动”之能耐,远非人类可及。
它们眼下之所以看似没有生命的蛰伏,只不过是如同动物的冬眠和植物的冬枯——地球的常温对于它们来说过于寒冷,正是它们的冬天。
⑥你是人。
其实人只是特定温度、特定重力、特定元素化合一类条件下的偶然。
因此相对于大地来说,人不过是没有冬眠和冬枯的山:
相对于植物来说,人不过是有嘴和有脚的树;
相对于其它动物来说,人不过是穿戴了衣冠的禽兽,没有了尾巴却有了文字、职位、电脑以及偶尔寄生其中的铁壳子汽车。
人是大地、植物、动物对某个衣冠者临时的身份客串,就像在化妆舞会上有了一个假面。
⑦你抬起头来眺望群山,目光随着驮马铃声在大山那里消失,看到起伏的山脊线那边,有无数的蜻蜓从霞光的深处飞来,在你的逆光的视野里颤抖出万片金光,刹那间洒满了寂静天空——这是更大的一扇家门向你洞开,更大的一个家族将把你迎候和收留——只需要你用新的语言来与骨肉相认,需要你触抚石块或树梢的问候。
你知道。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运用第二人称展开陈述,显得亲切、自然,更能引起读者对生命的思考。
B.文章结尾“新的语言”是指对生命新的诠释,对生态文化新的认识和感知。
C.本文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文字华丽典雅使文章摇曳多姿。
D.结尾“你知道”三字简短有力,意味深长;
强调了人与自然需要和谐而共存。
5.怎样理解第⑤段画线句子“人是大地、植物、动物对某个衣冠者临时的身份客串,就像在化妆舞会上有了一个假面”的深刻含义?
(5分)
6.简要概括本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关于”生命”的思考。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韩晓东)】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日前在京发布结果。
调查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7.8%,较2012年上升了2.9个百分点,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的综合阅读率为76.7%,较2012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
其中,报纸和期刊的阅读率分别较2012年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则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介绍,我国国民的图书阅读率从2007年至今已经连续七年稳步回升。
从对国民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比2012年增加了0.38本。
人均阅读报纸和期刊分别为70.85期(份)和5.51期(份),与2012年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阅读电子书2.48本,比2012年增加了0.13本。
与2012年相比,传统纸质媒介中,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报纸和期刊的接触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与2012年的29.2%相比,增长了13.5个百分点。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66%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15.6%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超过更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的国民比例(15%)。
从阅读者的年龄分布看,0—17周岁未成年人是纸质图书阅读的绝对主力,这一群体的图书阅读率为76.1%,人均图书阅读量为6.97本,较2012年提高了1.48本,其中,14—17周岁未成年人课外图书的阅读量最大,为8.97本。
另外,通过对亲子早期阅读行为的分析发现,2013年我国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86.5%,在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费23.87分钟陪孩子读书。
另据悉,为了更好地推动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满足国民多元化阅读需求,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等机构共同发起的第二届“文明中国”全民阅读活动将于近期全面启动,届时将开展包括全民阅读送纸书、送数字阅读客户端、开展阅读创作征文活动在内的多种全民阅读活动。
(《中华读书报》2014年4月23日01版)
材料二
今天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也是伟大文豪莎士比亚诞辰450周年。
每逢这个日子,有识之士便是一次集体焦虑,然后便痛心疾首,感叹中国人读书太少,并不乏数据证明,比如人均读书才四五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8.4本,日本的8.5本,美国的7本……更有论者“恨铁不成钢”,呼吁国人千万别成为“屏奴”,要多读纸质图书。
(摘自2014年4月23日《北京青年报》)
材料三
天津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张宝义认为,人们不是不阅读,而是阅读的方式在变。
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阅读方式造成巨大冲击,习惯了网络浅阅读的民众,难有耐心阅读“大部头”,从阅读纸质书变成阅读电子书、微博、微信。
但带来的问题是,只能获取大量碎片化的信息,要领略经典著作深刻的美,需要时间和耐心。
(摘自央视网《中国人正面临“阅读危机”?
》,2014年4月25日)
7.(填涂答题卡第5题)下列针对上述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枣庄市 城区 学年 语文 学期 期中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