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6高考地理分类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带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3542645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8.36KB
1416高考地理分类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带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416高考地理分类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带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16高考地理分类以中国区域为背景综合题带解析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古人登上大别山主峰,不禁感叹南北两侧的景色:
“山之南山花烂漫,山之北白雪皑皑,此山大别于他山也!
”
推断古人登山的季节,分析该季节南北景色差异的原因。
图示灌区是我国高产农田建设的重点区域之一,该区水利工程具有“蓄、引、提、排相结合”的特色。
简述形成该特色的自然条件,说明灌区水利工程在高产农田建设中的功能。
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国家大力推进信息化,工业化协同发展,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为大别山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带来新契机。
阐述大别山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有利因素。
春季位于亚热带北部;
主峰海拔高,气温低,有季节性积雪;
山北为阴坡,山南为阳坡,阴坡气温低于阳坡。
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年降水量较大且集中在夏季;
降水量年际变化大。
灌溉,抗旱,蓄洪,排涝。
经过山地、河流,需要修建隧道、桥梁。
扩大对外联系;
缩短距离,节约时间;
带动相关产业;
增加就业。
政策和技术支持;
农产品资源丰富,接近原料地;
距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较近,市场广阔;
修建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改善。
【名师点睛】注意从图中读取经纬度位置、区域海拔、河流湖泊分布、武汉和合肥等城镇分布、灌区位置和铁路公路分布等信息,结合区域差异分析、水利工程分布原因和影响、交通运输建设影响因素及意义和工业发展区位条件分析等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分析,用科学、简练的语言进行阐述即可。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喜光。
根系发达。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
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
XX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
图5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
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目前横县县城集聚了100多家茉莉花茶厂。
分析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
请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个问题计分。
问题①:
说明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对我国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
问题②:
为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
高温期湿度较高。
;
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平坦便于种植;
排水良好,土壤不会过湿;
离河较近,便于灌溉,且不易受洪水侵袭;
土层深厚且疏松,利于茉莉根系发育;
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横县茉莉花生产规模大,花源供应充足且品质佳;
县城交通使得,便于收集茉莉花;
县城基础设施较好,便于生产组织。
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
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规模效益和影响;
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加强茉莉种植和茉莉花茶生产的科研投入,确保茉莉花茶的品牌优势;
加大茉莉花其他产业化应用的研发;
开发新产品;
拓展旅游、文化市场。
实现经营多元化。
此题注意问题的细节,“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和“横县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是有区别的,同时再结合图中横县的地理位置,横县县城集聚众多茉莉花茶厂的原因主要从原料的数量和质量、交通、基础设施等条件分析。
问题①,根据材料提示,横县茉莉花茶产业的发展经验主要是突出因地制宜,发挥当地农业优势,推进农产品的加工业,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问题②,以茉莉种植为基础的横县经济进一步发展,则可以从现在产品结构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主要是在现有产业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形成品牌,实现经营多元化发展。
考点:
工农业区位条件和区域经济发展。
【名师点睛】该题以我国广西横县地理位置和茉莉花种植为背景材料,从地域认知到人类活动,设问细致灵活,注重考查学生地理思维过程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依据文字材料中有关茉莉的生长习性,对比横县与苏浙地区气温和降水特点可得出答案。
设问精细,答题时需抓住河流冲积平原的土层厚,距河近便于灌溉等特点,还要明确地势较高的优势。
设问重点考察横县聚集众多茶厂的区位优势条件。
可从茶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入手分析。
设问自由度高,能很好的评价区域发展观。
可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答题。
该开放性的问题与以前的高考试题略有变化,在下列两个问题中,选择其中一个问题作答。
一改过去正反观点进行选择然后论证的情况。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
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图5示意1976年、1987年和XX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0世纪70年代,栖息地练成一片;
到80年代后期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
90年代至21世纪初,栖息地面积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大规模采伐森林,导致栖息地缩小;
修建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
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与扩展。
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
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
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周边植被的破坏,保护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该题承接上题解释大熊猫栖息地变化原因,结合材料叙述可知,该地环境的变化主要是由不同时期人类活动导致形成的:
20世纪70年代之前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20世纪70年代开始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按着这一地区经济活动的变化即可解释其原因。
该题关键结合材料寻找关键信息,将人类的经济活动和动物栖息地的变化相结合进行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工程建设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答题时要将生态保护作为重点,工程建设要以不破坏环境为前提需找途径。
言之有理,符合可持可持续发展观点是关键。
工程建设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名师点睛】该题主要考查可持续发展,具体考查陕西秦岭大熊猫栖息地环境变化特征及人为原因分析。
材料中关键词在“采伐”二字。
学生丢分点主要表现在“变化特征”语言描述准确率不够,图中国道线路的变化没有充分理解和利用。
第题,从图5的图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要分为三个阶段来回答,20世纪70年代,大熊猫栖息地连成一片;
到80年代后期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
90年代至21世纪初,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第题主要考查描述事物的方法和变化原因的分析。
结合图示和材料按着总体—局部的步骤进行分析,并且能够合理组织语言进行概括。
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得出:
大规模采伐森钵,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减少;
读图5中108国道建成于20世纪70年代得出:
修建国道,导致栖息地碎片化;
读图5中秦岭隧道1999年建成通车,原道路废弃以及材料中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得出:
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第题,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答题,观点要强调生态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的关键词眼是道路建设和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同时这道试题考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作用,宗旨是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和创造更合适的生态环境。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
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
XX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
图7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日数。
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站作为调节电站。
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
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
与谁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
有风:
风能资源丰富,年大风日数多。
有地:
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或戈壁广布,地形平坦。
当地电能需求少;
离东部较远;
当地基础设施不足;
建设成本高,当地资金不足。
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
【名师点睛】生态文明建设是近年来的重要话题,生态环境问题和能源开发问题也是高中地理的重要知识模块,该组试题以此为基础,设置了“与煤炭、水能相比,开发风能的优势”、“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四个问题,重点考查能源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是教材中“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相关知识的拓展和迁移。
考生应注意材料中“地理位置”、“沙漠”、“隔壁”等有用信息的提取。
其中第问考查风电场的有利自然条件,若误从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作出回答,则不仅浪费宝贵的考场时间,而且可能造成评卷时的误判,从而导致失分。
因此,沉着认真的审题,回答时做到有的放矢,合理的组织语言,也是综合题得高分的关键。
考生应在平时测试中有意识的注意到上述问题。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题。
材料一
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
图2为XX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
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
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
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做为发展重点。
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源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
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
有利条件:
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
降水丰富,径流量大;
人口密度低,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416 高考 地理 分类 中国 区域 背景 综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