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docx
- 文档编号:1353736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7.13KB
瑞典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docx
《瑞典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瑞典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瑞典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瑞典学派的货币金融学说
一、哈耶克经济理论的特点
在当代新经济自由主义流派中,最彻底的要数哈耶克的经济自由主义。
它形成30年代,在半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特别是在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盛行的年代,哈耶克始终坚持和宣扬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这使他本人成为当代西方久负盛名的经济自由主义者。
如同其他新经济自由主义流派一样,哈耶克的新经济自由主义坚信市场经济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因而自身具备了完善性。
他认为,私有企业和自由竞争能释放最大的生产潜力,最优地配置资源,所以私有制和竞争是最佳的经济制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破坏市场经济的内在和谐,阻碍私有制和竞争的优势发挥,因此是有害无益的。
可见,在注重市场机制、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的大方向上,哈耶克与其他经济自由义流派是一致的。
然而,在许多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方面,哈耶克的新经济自由主义又具有如下特征:
1.理论上坚持最彻底的经济自由主义;
2.分析方法上注重规范经济学,轻视实证经济学;
3.政策主张上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
二、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
1.中立货币的概念
中立货币的概念,最早是由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提出的。
他认为如果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完全一致,就将排除货币对于经济的影响,使得在货币经济条件下,经济的均衡仍取决于实物因素。
这种情况下的货币就具有中立性。
因此,货币的中立性是指货币通过自身的均衡,保持对于经济过程的中立性,既不发挥积极作用,也不产生消极影响,使经济在不受货币因素的干扰下,仍由实物因素决定其均衡。
然而,保持货币的中立性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必须使市场利率等于自然利率。
一般物价水平稳定,经济保持均衡是货币中立的重要标志。
金融体系或银行体系的任务就在于使货币供应量随生产的扩大而增加,不断地调整市场利率,使之接近并等于自然利率,从而保持货币中立性,维护物价稳定和经济均衡。
因此,维克塞尔中立货币概念的实质,是用调节市场利率等于自然利率的办法来保证货币的中立性,阻隔货币对于经济的重大影响,消除货币经济与实物经济的重大差别。
2.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
哈耶克中立货币说的主要内容是:
(1)货币与经济的关系是密切的。
货币的变动影响经济的变动;
(2)货币保持中立时对经济的影响最小,从而对经济的发展最为有利;(3)保持货币中立的首要条件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4)货币是否保持中立的标志是货币供应量是否稳定。
可以看出,前面二条主要是继承了维克塞尔的思想,认为货币在经济中的最理想状态就是保持中立,任何失衡,(不管是过多或过少)都对经济发展起负作用。
后面二条则是哈耶克在维克塞尔思想的启发下所进行的新发展。
哈耶克认为,保持货币中立的条件不是市场利率与自然利率的一致,而应是货币供应的总流量不变。
在哈耶克看来,变动货币数量,不论其对一般物价水平有无影响,都必然会使商品相对价格和生产结构发生变动。
由于商品相对价格的变动决定着生产的数量和方向,生产结构的变化影响着经济均衡,因此,要使货币保持中立性,消除货币对商品相对价格的形成和生产结构调整的影响,必然使货币供应量保持不变。
只依靠储蓄扩大生产,经济才能达到均衡状态。
反之,若以增加货币供应量来扩大生产和投资,货币就将失去中立性而成为破坏经济均衡、导致经济危机的祸根。
所以,坚持刚性的货币制度,稳定货币数量,是保持货币中立,维护经济均衡的首要条件。
货币供应量是否稳定,也就成为检验货币是否中立的主要标志。
三、货币中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货币中立与经济均衡
哈耶克认为,货币保持中立对经济的影响最小,从而对经济的发展最为有利。
因此,货币中立是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条件。
哈耶克首先分析了货币中立情况下的经济均衡。
他认为,在静态的均衡经济中,货币数量是一定的,这样,生产结构稳定和经济均衡的条件是以下三个比例相等:
即用于购买消费品的货币量和购买资本品的货币量的比例,等于消费品需求量和资本品需求量的比例,也等于周期内所生产的消费品量与资本品量的比例。
只要这三个比例保持相等,消费品与资本品的需求、生产和购买就不增不减,生产结构稳定,经济达到均衡,也说明在静态的均衡经济中,由于货币数量一定,保持了货币的中立性而对经济过程不发生影响。
但哈耶克认为,现实的经济是动态经济,由于各种因素的作用,生产结构经常发生变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使货币数量不变,同样能保持货币的中立性,经济仍然能达到均衡。
只要货币数量不变,只用人们的自愿储蓄来进行投资,扩大生产,虽然货币流向和生产结构会发生变动,但并不破坏三个相等的比例关系,经济可以自动重建新的均衡并有助于经济发展。
这种情况如同不存在货币的自然经济内以实物储蓄增加生产的结果相同,表明货币保持了中立性,而不影响经济自动均衡的机制。
2.货币失衡与经济失衡 哈耶克认为,在动态经济中,如果变动货币供应量,就将使货币失去中立性而引起经济失衡。
这是因为,如果人们的消费和储蓄都不变,只是人为地扩大货币供应量,由银行向企业家提供信用为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将使得购买资本品的货币量、资本品的需求量和产量增加,出现生产期间延长,生产阶段增多的短期繁荣。
但由于已无闲置的生产资源,只能将原来用于生产消费品的一部分生产资源转向生产资本品,使消费品减少,价格上涨。
但与此同时,由于消费者并没有改变购买消费品的货币量和其对消费品的需求,于是,三个比例互不相等,经济均衡的条件遭到破坏。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变,由于所能购买的消费品量下降,使人们对消费品的需求处于一种“强迫性节约”的状况,尚能勉强维持经济均衡。
但当新增加的货币经生产者转手而成为人们的货币收入以后,“毫无疑问,假使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又有所提高,他们将会立即致力于扩大消费,扩大到通常的比例。
”增加消费,使得对消费品需求加大,价格上升,导致部分生产资源又转回消费品生产。
致使生产期间缩短,生产阶段减少,迂回化程度降低,生产结构被迫回到原来状况。
这一变化过程,表现为爆发一次经济危机。
因此,货币数量增加,使货币失去中立性,不仅引起生产结构失调,经济失衡,还将导致经济危机。
四、货币中立的条件与意义
哈耶克认为,如果货币数量不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只要是以人们的自愿储蓄来扩张生产,纵然生产结构或货币流向发生变化,也不会破坏经济稳定均衡的趋势;但若以增加货币量、膨胀信用的办法来扩张生产,就将破坏经济均衡的条件,短期内产生的膨胀性繁荣将很快逆转倒退,酿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货币就因失去中立性而成为导致经济混乱的主要原因。
所以,哈耶克认为,要保持货币在经济过程中的中立性,首要的一条就是保持货币数量固定不变。
这就是他所提出的保持货币中立的基本条件,如何做到货币数量不变呢?
他认为必须坚持刚性的货币制度,即货币发行有硬约束的货币制度,取消弹性货币制度。
哈耶克认为弹性货制度缺乏有效的约束,经常使货币发行量失去控制。
在货币数量失去控制的情况下,即使货币增加与产量的增加相一致,但由于货币失去中立,仍然会破坏经济的均衡。
若实行刚性的货币制度,保持货币数量不变,那么,无论产量如何增加,都不会给经济带来害处。
总能保持经济的均衡。
因为没有货币因素干扰,产量增减本身并不会破坏市场供求均衡机制,物价随产量的增减而波动正是市场机制自发调节的最重要杠杆,也是经济均衡的最重要条件之一。
哈耶克认为,要保持货币中立,最基本条件是保持货币数量固定不变。
但是,要真正做到货币中立,仅有这个基本条件还是不够的,还需有二个条件:
一是自由价格制,所有商品价格都能随供求状况而自动调整;
二是人们用货币签订的长期契约都建立在对未来价格预测比较准确的基础上。
哈耶克认为,由于许多商品的价格具有相当程度的刚性,同时,人们在签订货币形式的长期契约时,也很难准确地预测未来的价格波动,致使物价体系很难灵活地适应各种情况的变化,因此,要完全实现货币中立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哈耶克认为,中立货币说的意义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为人们提供一种理论分析的工具,帮助人们在对货币经济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时,把货币因素对于经济过程所起的作用隔离开来,即货币中立时和货币非中立时的不同情况;二是提供一个政策判断的标准,货币政策应该把货币中立作为目标,使货币在经济中不致于离开中立性太远,判断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标准,就是看它使货币接近中立的程度如何。
越接近货币中立性,说明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越佳。
五、政府垄断货币发行的弊端
哈耶克认为,政府之所以牢牢地独揽货币发行权,并不是由于私人或私营企业没有能力提供足值的、良好的货币,而是因为政府对货币发行的垄断能使执政者从中获得利益。
它不仅可以给政府带来丰厚的财政收入,长期作为政府的重要财源,而且由于经济中的各种交易都只能也必须使用政府发行的货币,使之成为政府大权在握的象征。
这样,对货币发行权的垄断就成为政府力量的重要支柱,对执政者具有特殊的吸引力。
政府会千方百计地维护这项特权,决不会轻易放弃它。
哈耶克认为,在铸币流通时代,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并没有引起十分明显的祸患,但到纸币流通阶段,其恶果就开始显露出来。
虽然纸币最初是作为铸币的符号出现和使用的,但随着纸币流通的扩大,纸币逐渐脱离与铸币的意志。
政府根据自身的需要发行纸币,并强制人们接受它们,历史经验表明,凡是政府发行的纸币迟早都会贬值的,因为垄断了货币发行权的政府,首先考虑的不是货币的稳定,而是自身财政支出的需要,政府越是有足够的货币满足财政需求,越显示出政府的力量,所以,政府先天就缺乏把纸币发行量限制在流通所需的界限之内的自觉性,或者说,政府发行货币不具备内约束机制。
这就是经济动荡的隐患所在。
哈耶克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种外在力量能有效地牵制政府的货币发行权,尚能从外部制约货币发行。
但由于现代各国的司法、政治、军队等大权都被政府独揽,因此即使有一些机构名义上有权干预货币发行,实质上都是政府的傀儡,都服从于政府的意志,因而形同虚设。
正因为缺乏强有力的内、外约束机制,只要对自身有利,政府就敢于滥用货币发行特权。
这种特权的滥用使货币供应量过大,必然造成通货膨胀,导致经济混乱和危机爆发。
哈耶克研究了许多史实后认为,通货紧缩是暂时的、区域性的;而通货膨胀却是持久的、广泛性的。
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通货膨胀的历史,而且是由政府操纵的,为政府利益服务的通货膨胀历史。
通货膨胀致使币值不稳,破坏了经济保持稳定的必要条件。
因为货币不稳定扰乱了相对价格体系,使价格信号失真,市场不能及时地把有关信息正确地传递出去,资源就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需求和供给就会失调,市场机制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从而导致经济停滞,失业增加,危机爆发。
从这点出发,哈耶克坚持认为:
“应当对以往反复发生的危机负责的,不是资本主义,而是政府干预。
”不仅如此,哈耶克认为,政府对于货币发行的垄断,保证了赤字财政政策的推行。
他说:
“正如缺少竞争使得货币的垄断者不必受制于一种正常的戒律一样,对货币拥有的权力也使得政府不必把自己的开支保持在岁入之内。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之所以如此迅速地流行于社会经济学之间,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于这一点。
的确,由于财政部长们被经济学家告知,有赤字乃是一件好事,只要还有未被利用的资源,即使政府支出过大也不会使人民受到什么损害,于是迅速增加政府支出的任何实际障碍都被撤除了。
……政府对货币发行的控制使这一点成为可能。
这样,一方面,通货膨胀不断地把有一定实际收入的人们推进到比他们预计的高得多的课税等级之中,从而比他们所意料的更快地增加了政府的岁入。
另一方面,习以为常的巨额赤字,以及预算数字很容易被超过,这种情形又进一步增加了政府可能要求用于其目的的实际支出量的份额。
”于是,庞大的政府开支,巨额的财政赤字与奔腾的通货膨胀合在一起,猛烈地冲击着社会经济。
萧条、失业、经济停滞、物价上涨就是这同一祸根上的几个苦瓜。
七、私营银行发行货币的可行性和益处
哈耶克认为,国定货币说是一种偏见,事实上发行货币并非只有政府才能作到,私人应该而且完全有能力发行稳定的、良好的货币。
(一)首先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瑞典 学派 货币 金融 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