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物理 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533538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213.76KB
整理物理 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
《整理物理 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物理 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Word文档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然后说明:
物体在垂直斜面方向的力N=F2;
物体平行斜面方向的力F>f+F1(否则物体不可能加速上行),其合力为:
②
第三步:
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①、②两式导出“动能定理”。
若已知物体的质量为m、所受之合外力为、产生之加速度为a。
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写出:
③
将①、②两式代入③式:
导出:
④
若以W表示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⑤
若以Eko表示物体通过A处时的动能,以Ekt表示物体通过B处时的动能
则:
⑥
⑦
将⑤、⑥、⑦三式代入④式,就导出了课本中的“动能定理”的数学表达形式:
W=Ekt-Eko
若以△Ek表示动能的变化Ekt-Eko
则可写出“动能定理”的一种简单表达形式:
W=△Ek
它的文字表述是:
外力对物体所做的总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这个结论叫做“动能定理”。
第四步:
在“动能定理”的基础上推导出“功能原理”。
在推导“动能定理”的过程中,我们曾经写出过④式,现抄列如下:
④
为了导出“功能原理”我们需要对其中的下滑分力做功项F1S进行分析推导。
我们知道,当斜面的底角为θ时,下滑分力F1和重力mg的关系如下:
(前面已有⑤、⑥、⑦式)⑧
上式中sinθ如何表达呢?
请看图5—7:
物体在A处时的高度为h0,在B处时的高度为ht,则根据中学数学中所学过的三角函数知识可以写出下式:
⑨
将⑨式代入⑧式后进行推导:
⑩
将⑩式代入④式后进行推导:
若以代入⑾式,就导出了一种“功能原理”的数学表达形式:
Fs-fs=△EK+△EP
它的物理意义是:
动力对物体做功Fs与物体克服阻力做功fs之差(不包括重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量与势能的变化量之和。
若在⑾式基础上进行移项变化可导出下式:
⑿
若以代入⑿式,就可以写为:
Fs-fs=Et-E0
再以代入上式就可以导出“功能原理”的另一种数学表达形式:
WF=△E
外力对物体对所做的总功WF(不包括重力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量△E。
(当WF>0时,△E>0,机械能增加;
当
WF<0时,△E<0,机械能减少。
(请读者注意:
“功能原理”中的WF与“动能定理”中的W是不相同的!
我们将在后面的“指点迷津”中进行说明。
)
在上面所推导出的关于“功能原理”的各数学表达式中,虽以WF=△E最为简练,但在实用解题中以⑾、⑿两式最方便,在后讲述的“学海导航”和“智能显示”栏目中将会看到。
【指点迷津】
1.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推导出“动能定理”?
有。
可以采用“物体在水平拉力作用下沿光滑水平面匀加速运动”为例进行推导,具体过程如下:
如图5—8所示:
质量为m的物体在一个水平动力F作用下,沿着光滑的水平面匀加速前进,通过A处简便方法,又何必在“抛砖引玉”中介绍用斜面推导的比较复杂的方法呢?
其原因如下:
①在水平面推导法的过程中只有动能的变化,而没有势能的变化,这会使一些中学生误认为“动能定理”只适用于解答没有势能变化的单纯的动能变化问题,这显然是不对的!
若采用斜面推导法,学生就一目了然,能全面正确地理解“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了。
②采用水平面推导法只能推导出“动能定理”,而不能推导出“功能原理”;
采用斜面推导法能在导出“动能定理”的基础上继续导出“功能原理”,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也有益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③采用斜面推导法涉及的物理知识和数学方法较多,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重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重力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重力势能发生变化。
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重力是动力),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
例如:
物体沿竖直方向下降;
物体沿斜面下滑……属于这种情况。
当重力对物体做负功时(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物体的重力势能增加。
物体沿竖直方向上升;
物体沿斜面上升……属于这种情况。
下面我们推导“重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的数量关系:
如图5—9所示:
质量为m的物体,在重力G=mg的作用下,由A处下落到B处,距地面高度先后为hA和hB。
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WG=GS
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为:
由此可知:
重力对物体的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
上面推导出的这个结论是否只适用于竖直下落问题呢?
不是的,它适用于重力对物体做功的各种情况,我们在后面的“学海导航”中还将通过例题说明其它情况。
3.“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在运用它们解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研究“外力对物体做功”和“物体机械能变化”的关系是力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都是表达这种关系的规律,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但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
在“动能定理”中只提动能而不提势能;
在“功能原理”中既提动能也提势能。
在“动能定理”中包含重力所做的功;
在“功能原理”中不包含重力所做的功。
在“动能原理”中所包含的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在“功能原理”中所提到的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是对同一物理现象的不同表述。
某些力学问题,既可以用“动能定理”求解,也可以用“功能原理”求解。
具体如何选择,往往要根据题意而定。
选择恰当,不仅解题便捷,而且不易失误。
(注:
目前的高三物理课本只讲“动能定理”,但有关功能原理的思想也分布在课文之中了。
如果学生的基础不太好,若为减轻负担,也可只学习和应用“动能定理”。
在运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应当注意:
在公式W=△EK中不含势能的变化
(△EP),但是在W中包含着重力做功WG。
在运用“功能原理”解题时应当注意:
在公式WF=△E中既含动能的变化也含势能的变化,即△E=△EK+△EP,但是在WF中不包含重力做功WG。
也不包括重力分解出的下滑分力做功!
总之必须明确:
W与WF的区别;
△EK与△E的区别。
二.学海导航
【思维基础】
例题1.如图5—10所示:
质量为m的物体沿着光滑的斜面由A处滑到B处。
物体通过A处时的速度为vA、高度为hA;
物体通过B处时的速度为vB、高度为hB。
则在此过程中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G为:
(A)
(B)
(C)
(D)
答:
[
]
思维基础:
这是一个检查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选择题,需掌握下列知识:
1.功的定义及其计算式。
2.“重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3.“动能定理”的物理意义及其应用。
4.建议:
请学生阅读前面“教法建议”的内容后,参考其推理方法,先不看本题后面的解题思路和答案,自己进行解答,然后再进行核对,将会有较大的收获。
解题思路:
在本题中物体只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弹力),又因斜面的支持力与物体的位移垂直而不做功,所以与解答本题无直接关系(因而在图中也未画出),因此只考虑重力做功与物体机械能的变化就可以了。
根据功的定义及其计算式,在本题中F=mg,代入可得:
根据数学中的三角函数知识,可知在本题中,代入可得:
(附:
若将mg分解出下滑分力,然后据,亦可得出同样结果。
而重力的另一正压分力因与位移垂直不做功,只是与斜面支持力平衡,使物体在垂直于斜面方向保持)
根据“重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变化”(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可以写出下式:
答案:
[A、B、C、D]
解题后的思考:
1.你想到了本题的四个答案都是正确的吗?
这四个答案之间有什么联系?
2.你能够运用功的计算式、匀变速运动公式及数学中的三角函数知识等推导出(C)、(D)两个答案吗?
3.如果在本题中斜面是不光滑的(物体与斜面间存在着摩擦力f),那么(A)、(B)、(C)、(D)四个答案中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答案是不正确的?
【学法指要】
例题2.原来以7米/秒速度在水平轨道上直线行驶着的火车,在关闭气门停止动力后,滑行100米,车速减为5米/秒。
问:
继续滑行100米,车速将减为多少?
(火车在滑行过程中阻力始终保持不变。
启发性问题:
1.火车在滑行过程中处于何种做功状态?
2.你打算用什么物理规律解答本题?
3.你会用图示法分析物理问题吗?
分析与说明:
1.在本题中,火车滑行时已停止了动力作用,所以只存在运动着的火车克服阻力做功火车将减速运动。
2.解答本题可有几种不同方法,但是对于学过“动能定理”的学生,往往想到使用这个规律。
3.我们以本题为例,用图示法进行分析,如图5—11所示。
在本题中,已知v0=7米/秒,v1=5米/秒,sⅠ=sⅡ=100米。
求:
v2=?
求解过程:
根据“动能定理”,我们可以写出下列展开式:
在本题中=0、=fsⅠ和W阻=fsⅡ、设火车的质量为m,则:
对于sⅠ段可以写出下式:
0-fsⅠ=
①
对于sⅡ段可以写出下式:
0-fsⅡ=
②
在①、②两式中,已知s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理物理 动能定理和功能原理 整理 物理 动能 定理 功能 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