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分类讲解中国古代文化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516074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25.91KB
高考历史分类讲解中国古代文化Word格式.docx
《高考历史分类讲解中国古代文化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分类讲解中国古代文化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
(3)阶级关系:
“士”在社会政治活动中活跃起来,受到各诸侯国的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
“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的政治愿望。
(4)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
学术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出现私人讲学,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土,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4、诸子百家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主张
流派代表
人物主张影响
道家老子哲学:
“道”是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辩证法(思想精华):
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
“无为而治”“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上的哲学家。
他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提出“齐物”(齐一万物)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
认为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不应破坏自然生成的东西。
他在文学、美学方面也有建树。
他的寓言、散文蕴涵深刻的哲理和神奇的浪漫主义色彩。
庄子的文风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儒家创始人是孔子,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掠夺、战争;
提倡“尚力”,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同时反对统治者的铺张浪费,主张“节用”“节葬”。
墨子的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法家韩非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
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永远不会倒退,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的历史观,主张变法革新。
法家集大成者。
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在西汉以后1000多年中与儒家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5、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
(1)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此后两千多年来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的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二、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1、儒学的创立——孔子(春秋)
(1)产生的时代背景: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社会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社会转型)①经济上,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促使生产力发展;
井田制开始瓦解。
在这以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时出现了土地私有。
②政治上,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诸侯争霸.。
③文化上,私学的兴起,文化下移,逐渐形成了“士”阶层,并开始成为社会上一支重要的力量。
(2)思想主张
项目内容历史地位
政治思想仁仁者爱人,要实现爱人,必须遵循“忠恕”之道。
具有进步性。
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未受到重视,后来要经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
孔子也被推崇为圣人,受到后人景仰。
礼克己复礼,为了实现“礼”,进一步提出“正名”的主张。
具有保守性。
德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在以“礼”治国的同时逐步改良政治。
哲学思想天命观对鬼神的存在持怀疑的态度,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
教育思想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打破了教育由贵族垄断的局面,使受教育者的范围得到扩大。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要实事求是;
学与思结合;
温故而知新
(3)孔子的文化成就:
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后人称之为“六经”。
(4)地位: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人称之为圣人。
(5)孔子思想的影响:
①在当时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②后来经过历代学者的发扬和统治者的改造,形成的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③对世界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
(6)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不受重视,后来为什么却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春秋战国时期之所以不受重视是因为:
①客观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
而且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
②主观方面:
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当时统治者的需要。
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是因为:
①儒家学派以“仁”为学说核心,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实践理性、道德修养,在天道观、历史观、社会伦理观和修身治国等方面都提出了适合社会发展的思想主张。
②儒学礼教德治的精神,能够有效地促进人格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人际关系,有利于培养进取精神,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巨大影响,决定了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正宗地位。
③儒家思想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在能够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与方兴未艾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④汉代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的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儒学被捧上独尊的地位,并长期在中国占统治地位。
2、儒学思想的发展——孟子(战国)
①地位: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后人称之为“亚圣”。
②思想主张
思想主张内容地位评价
政治仁政学说,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唐以后,《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
南宋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一,孟子被称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是他的主张正如司马迁所评论的,是“迂远而阔于事情”,在当时形势下,单靠仁政是不能实现国家统一的
民本民贵君轻
伦理观念人性本善
人格养浩然之气
3、儒学思想的发展——荀子(战国)
(1)主张:
①在天人关系上,他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
②在伦理观念上主张“性恶论”;
③在治国方面,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强调礼法并用;
④主张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⑤在君民关系上,提出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观点,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影响很大,成为有作为的帝王和政治家的座右铭。
(2)地位及影响:
①荀子的思想杂取百家,在很长一段时间被视作儒家的异端。
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的学说对中国哲学具有深远的影响。
②儒家思想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和改造后,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需要。
4、列表对比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思想比较 孔子孟子荀子
同仁的思想爱人仁政仁义
民本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异人性论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
5、早期儒学形成的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
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的治国原则;
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考点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一、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的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并加以改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
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2、目的:
给统治者披上神圣的外衣,政治上主张实现“大一统”,以加强君权,维护君主制;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维护思想上的封建专制。
3、内容:
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念;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被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4、特点:
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五行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的。
5、评价积极:
(1)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大一统的国家,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
(2)对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
(3)发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局限:
(1)唯心主义的成分应批判。
(2)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专制作风不可取,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争鸣。
(3)带有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应批判。
二、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
①地方割据势力威胁中央政权。
②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复苏
③汉武帝时国力强盛④董仲舒建立了新儒学思想体系
2、影响
①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巩固统一,同时也有利于限制君权的过度膨胀。
②从此儒家思想成功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③使政府加强对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④不利于各种学术思想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并带有神学迷信色彩。
考点3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
一、朱熹的理学思想
朱熹是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
他主张“理气论”即先有理,后有气和“心性论”,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辩护,代表作是《四书章句集注》。
1、主张和成就:
⑴理气论:
以二程学说为主,部分吸收张载思想(客观唯心论)。
⑵修养论:
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
⑶社会政治理论:
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
⑷为《四书》注解,成为理学的经典著作
①四书:
《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地位高于五经)
②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
(《乐》散失)
2、历史影响:
⑴朱熹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代儒学大师,仅次于孔孟。
⑵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⑶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二、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见课本P18页
1、科学或可取的一面:
①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
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
②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
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③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④宋明理学强调力行。
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2、不科学或不可取的一面:
①尊卑等级观念;
②重男轻女的观念;
③因循守旧的观念;
④重利轻义的观念;
⑤重礼轻法的观念。
3、对宋明理学应采取的态度:
批判、继承、改造;
去粗存精,去伪存真。
考点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一、李贄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分类 讲解 中国古代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