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doc
- 文档编号:1349758
- 上传时间:2022-10-21
- 格式:DOC
- 页数:12
- 大小:106.54KB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doc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资料.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桃花源记》
一、填空题
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
2.本文概括而成的成语是世外桃源,现在用来比喻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美好的世界。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缘溪行(沿着)(前行)2.夹岸数百步(几)3.芳草鲜美(鲜艳美丽)4.落英缤纷(落花)(繁多而错杂的样子)5.复前行(再、又)
6.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7.林尽水源(尽头)8.初极狭(刚)(狭窄)9.才通人(只、仅)10.土地平旷(开阔)11.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12.桑竹之属(类)13.悉如外人(都)14.黄发垂髫(老人和小孩)15.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16.乃大惊(于是)17.便要还家(通“邀”,邀请)18.咸来问讯(都)19.率妻子邑人(带领)(妻子和儿女)(同乡的人)20.来此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21.遂与外人(于是,就)22.乃不知有汉(竟然)23.无论魏晋(不要说,更不必说)24.延至其家(邀请)25.此中人语云(告诉)26.不足为外人道也(值得)(对)27.便扶向路(沿着)(从前的)28.处处志之(做标记)29.及郡下(到)30.诣太守(到)31.遣人随其往(派)32.寻向所志(寻找)(标记)33.欣然规往(计划)34.未果(没有实现)35.寻病终(随即)36.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37.怡然自乐(愉快的样子)38不复出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从这里)39.后遂无问津者(问津,问路;津,渡口)40.具言所闻(详细)50.渔人甚异之(对…感到诧异)
三、重点虚词
1.之:
忘路之远近(结构助词,的)桑竹之属(复指代词,“这”,指代前面良田、美池、桑竹)渔人甚异之(代词,代桃林)处处志之(句末语气助词)
2.为:
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3.乃:
乃不知有汉(竟然)乃大惊(于是)
4.然:
豁然开朗(……的样子)屋舍俨然(…的样子)5.遂:
遂与外人间隔(于是)遂迷(最终)后遂无问津者(就)
5.其:
欲穷其林(指示代词,那)得其船(他的)遣人随其往(代词,代渔人)
四、翻译下列语句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译文:
(渔人)忽然遇见一片桃花林,桃花林生长在溪流的两岸,长达几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花和青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乱交杂。
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qiān)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
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的东西。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都可以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3.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译文:
(村人)看见了渔人,就非常的惊讶,问(渔人)是从哪儿来的。
(渔人)详细地回答了。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
译文:
(村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的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村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经历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6.此中人语(yù)云:
“不足为(wèi)外人道也。
”
译文:
村人告诉他说: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
7.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原来的路划回去,处处都做了记号。
8.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刘子骥)最终却没有实现,不久就得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人问询了。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桃花源记》一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以渔人进入桃花源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花源到访问桃花源,再到离开桃花源,到再访桃花源一线贯之,串连全文。
2.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铺垫。
3.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后,为什么“皆叹惋”?
答:
外界变化大,社会黑暗,战乱频繁,人民生活痛苦,长时间与世隔绝。
4.渔人离开桃源后。
“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的人“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答: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让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似无,似真似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是不存在的。
5.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
自然环境优美,民风纯朴,热情好客,生活富足,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之苦。
6.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桃花源社会?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
反映了作者主张和平,向往安定、美好的生活,寄托了他的政治抱负,反映了人民的愿望,表达了他对封建社会的抨击和批判。
《陋室铭》
一、填空题
1.《陋室铭》中的“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其特点是用韵的。
2.《陋室铭》选自《全唐文,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洛阳人,著名文学家,诗人。
著有《刘宾客文集》。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有仙则名(出名)2有龙则灵(灵异)3斯是陋室(这)4惟吾德馨(只)(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6往来无白丁(贫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可以调素琴(调弄)(不加装饰的琴)8阅金经(佛经)9无丝竹之乱耳(琴瑟等乐器,指奏乐的声音)(使……扰乱)10无案牍之劳形(官府的公文)(使…劳累)(身体)11.何陋之有(哪里)12.苔痕上阶绿(痕迹)
三、重点虚词
1.之:
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词)
2.则:
有龙则灵(就)则右刻“山高月小”(便)
3.以:
可以调素琴(用来)自康乐以来(表示时间的界限)以此夸能(凭借)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
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有灵气了。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身心。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
这(虽)是间简陋的房子,主人却有美好的德行。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
(在一起)谈笑的是渊博的学者,交往的人中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5.孔子云:
“何陋之有?
”
译文:
孔子说:
“有什么简陋的呢?
”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
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五、课文内容理解
1.文章开头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答:
以比喻起兴,类比的写法把陋室与山、水作类比,也具有名与灵的性质,突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主旨。
2.统领全篇的一个词是德馨。
3.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对陋室进行了描写,突出了陋室怎样的特点?
答:
居住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高雅”。
4.通过对陋室的描写,表达了室主人怎样的节操和情趣?
答:
表达室主人高阶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5.对陋室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答:
阐述了陋室不陋,为“何陋之有”作张本,也突出全文的主旨“惟吾德馨”。
6.“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上”和“入”有什么好处?
这两句写出了环境怎样的特点?
答:
对偶,拟人修辞方法“入”和“上”化静为动,生动传神,使之人格化。
表达了作者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
突出了环境清幽,恬静,雅致的特点。
7.本文写作上有哪些特点?
答:
(1)托物言志,以“陋室”阐明“德馨”;
(2)全篇是用骈句,有个别是散句,对仗工整,整齐押韵;(3)使用类比,比喻,排比,对偶修辞方法;(4)虚实结合;(5)起兴。
8.找出文中的韵脚名灵馨青丁经行亭。
9.文章结尾有何特点?
答:
采用错综反问的句式,画龙点睛,收束全文,紧扣题目引人深思,将整个陋字彻底翻了过来,达到了最完美的思想境界。
《爱莲说》
一、填空题
1《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既可以记叙,也可以议论。
2《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是宋代道州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
二、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可爱者甚蕃(很)(多)2.世人盛爱牡丹(非常)3.出淤泥而不染(沾染)4.濯清涟而不妖(洗涤)(美丽而不庄重)
5.中通外直(贯通,通达)(笔直)6.不蔓不枝(长枝蔓)(长枝节)7.香远益清(更加)8.亭亭净植(耸立的样子)(立)
9.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10.花之隐逸者也(隐居的人)11.花之君子者也(品德高尚的人)12.陶后鲜有闻(很少)(听说)13.同予者何人(我)14.宜乎众矣(应当)(多)
三、重点虚词
1.之:
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花之隐逸者也(结构助词,的)菊之爱(宾语前置、结构助词都说得通)
2.而:
出淤泥而不染(连词,表转折,却)濯清涟而不妖(连词,表转折,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连词,表转折,却)
四、翻译下列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译文:
水面上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3.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更显得清香,洁净地挺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
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语文课 文言文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