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492443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110
- 大小:84.54KB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Word文件下载.docx(1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导学内容分析:
(一)、学习任务,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
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建立学好数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12、口算的分阶段要求:
结合具体情景,能丛数学的角度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并灵活应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积极主动的参与编乘法口诀等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
结合情景图,在学习中受到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等方面的
(二)教材地位和作用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本单元教学万以内数的认识。
万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的。
100以内数的概念及认识方法是本单元的认识基础,万以内的数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亿以内数和四则运算的必要前提,是亿以内数的认知基础。
按我国的计数方法是每4位一级,万以内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为个级,学生掌握了这一级的读写方法,将有利于进一步学习万以上的数。
本单元编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平行四边形、拼组图形四个导学内容。
二、认识图形: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是学生在二年级(上)对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直角有了初步认识,并能进行简单辨认的基础上,进一步安排的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是学生以后学习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面积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基础。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平行四边形。
这部分教材引导学生从实物情境中抽象出平行四边形,使学生直观地认识平行四边形,它是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特征和面积计算的基础。
3、拼组图形。
拼组图形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的初步认识,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编排的。
主要是通过拼组图形的活动,巩固对图形的认识,并通过看、拼、说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自主探索意识和创新合作意识。
三、三位数的加减法
本单元的导学内容分以下八个部分:
1、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教材创设了算气球个数、算两位同学家相距的米数、算文学读物的册数等情境,选取的数字都是整十、整百数,目的是通过熟悉的生活场景,提出用加减法解答的问题,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2、加减法的估算。
教材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运货物,算价钱等情境,引导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3、三位数的加法。
教材通过呈现直观的实物力,引导学生理解三位数加法算理,掌握算法,又通过“议一议”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4、三位数的减法。
教材通过算购物余款数,算学生人数等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精算。
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教材呈现了与例题有关的百元人民币和十元人民币直观图。
5、探索规律。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思考、推理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探索数、形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增加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解决问题。
教材通过买文具、记帐、租船等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实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情感。
7、实践活动学习“当家”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8、整理与复习。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四、千米毫米
本单元主要安排了认识千米、毫米和实践活动“人身上的小秘密”2个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有了米、厘米的认识,知道分米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排的关于测量内容中的最后2个长度单位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学生对长度单位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在实践活动中体会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含义,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由于千米是长度单位中最大的一个单位,学生要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难度较大。
而毫米是长度单位中较小的一个单位,学生在学习、生活实际中用得也比较少,根据《标准》的基础要求,学生只需“知道毫米”。
所以,本单元的导学重点在于体会千米的含义,建构1千米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五、有余数的除法
这部分的教材是在学生已学习了表内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单元主要导学内容:
1、除法竖式的认识。
2、有余数的除法。
3、有余数的除法练习课。
有余数除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在用一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除法中,能够整除的是少数,有余数的是大量的。
因此,在除法试商时,要大量用到有余数除法。
把这一部分内容学好,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有余数除法,就为以后学习除法试商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例1、例2(利用表内除法教学竖式)
(1)利用情境引出数学问题;
(2)利用学过的表内除法教学竖式,通过在竖式中注明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理解各部分的含义。
教学时要结合竖式的计算过程让学生讨论交流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和竖式的写法。
例3、例4(有余数除法)
(1)利用情境引出数学总是
(2)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感受余数的出现,并了解余数的含义;
(3)教学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商和余数的实际含义,并注意两者所用的不同单位名称。
六、时分秒
本单元的导学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
1、认识钟表。
这部分内容是在一年级(下)学生对钟表有了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初步认识之后,进一步认识钟表面具体时刻的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要能够认识钟表所表示的准确的“几时几分”,并能写出钟表所表示的具体时刻;
同时,在这一小节中,学生还要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时、分、秒的长短,具有一定的时间观念。
2、解决问题。
在这一小节中,学生要能够运用第一小节所学习的关于钟表认识的知识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涉及时、分、秒的简单换算,以及简单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有了对钟表的初步认识,会认几时、几时半、大约几时的基础上进一步编排的对钟表的具体认识。
七、统计
本单元教材共编排了统计和实践活动每天锻炼1时2个部分的教学内容。
统计初步知识,在前三册教材中有初步渗透。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学生对统计的过程有进一步的体验,并且对统计方法也有所了解。
并让学生通过统计活动,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实践活动“每天锻炼1时”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所学知识,发展合作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并渗透锻炼身体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学重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
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3、关键:
(1)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在进行直观教学和操作活动时,把数一数,拨一拨等这些活动看成是发展学生能力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的学习方法。
(2)创设恰当的现实情境,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的有关知识。
(3)重视计数单位和数位概念的教学,加深对数的理解和认识。
(4)教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和探索新知。
(5)结合情境,引导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6)教学时,要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知识迁移的学法指导。
(7)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教学措施1、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
2、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
(四)教改设想和教改专题
由“点”及面,把握有效课堂:
(1)学生的现实点——直面把握,真实有效。
(2)教材的重难点——全面落实,扎实有效。
(3)教学的导入点——正面引导,朴实有效。
(4)课堂的生成点——多面捕捉,充实有效。
让小学数学课堂回归其“有效性”,彰显出“真实、扎实、朴实、充实”的本色。
数学学习应体现的几个本质特征:
(1)数学模型建构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2)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主题。
(3)发展数学能力是数学学习的灵魂。
(4)再创造是数学学习的精髓。
只有符合上述本质特征,数学学习才能取得成效。
三维并进,提升空间图形概念建构实效:
1.优化抽象过程,深刻把握本质特征:
(1)再现生活情境,激活主体经验。
(2)引导操作体验,形成概念表象。
(3)加强变式辨析,抽象概念本质。
2.善用动态表象,深入促进数学理解:
(1)利用动态表象引发空间想象,完善概念图式。
(2)利用动态表象推进空间操作,内化概念本质。
3.注重多元综合,深度提升数学思考:
(1)合理综合渗透,发挥集聚效应。
(
2)激发认知冲突,促进概念迁移。
利用知识关联建构数学知识:
从认知心理学看,理解某个东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师版 小学 年级 数学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