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资料汇编共24页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484061
- 上传时间:2022-10-11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1.16KB
可持续发展资料汇编共24页Word文档格式.docx
《可持续发展资料汇编共24页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资料汇编共24页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阶段为预备会议,讨论第三次筹备会议提出的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草案;
第二阶段为正式会议,核定行动纲领;
第三阶段为部长级会议,主要讨论部长宣言。
行动纲领是会议讨论的主体,内容分为:
消除贫困;
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保护和管理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的自然资源;
全球化世界中的可持续发展;
卫生与可持续发展;
小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非洲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方式;
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框架。
在自然资源部分,海洋是一个重要内容。
众所周知,二十一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将在未来人类的社会与经济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各国将更多地关注海洋。
为此,会上与会各方对海洋议题的讨论给予了极大的注意。
由于各国在推进全球海洋可持续发展事业的同时,都希望维护自己在海洋的利益,因此讨论海洋问题时分歧较大。
大会为此专门成立了“海洋问题接触组”。
各主要沿海国家均积极参加此会议。
发达海洋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挪威、意大利、冰岛、西班牙(代表欧盟)、韩国、日本等尤为突出,发展中国家,如墨西哥、南非、巴西、智利、印度尼西亚等也十分积极。
经过讨论,会议在推进海洋综合管理,加强海洋环保、海洋科研和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认识达成了共识。
但在海洋问题的国际与区域协调、公海渔业与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海洋环境状况评价等问题上争论激烈。
会议认为,海洋、海岛和沿海地区是地球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食品供应、经济的繁荣和人类福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证海洋的可持续发展,会议认为需要开展国际、区域和国家层次上的协调,尤其提出要在联合国内设立机构间协调机制,促进各沿海国家开展海洋综合管理,制定海洋政策和建立综合管理机制,并将海洋综合管理贯穿到各主要涉海行业中。
关于海洋事务的国际和区域协调,欧盟持积极态度,并建议今后继续召开“联合国海洋与海洋法非正式磋商进程”会议。
但一些国家出于维护其海洋渔业及其他自身利益的需要,对此持反对态度。
渔业资源的养护是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
由于过度捕捞和环境的恶化,近十多年来,全球渔业资源不断下降。
为此,会议建议采取下列行动:
(1)各国认真执行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关于保护和管理跨界鱼类和高度洄游鱼类的条款、1993粮农组织关于管理公海渔船的协定和“1995负责任的渔业行为准则”;
尽快根据粮农组织的行动计划制定国家和区域计划,使取缔“非法、未经报告、未经管理的”捕鱼活动的行动计划和管理捕捞能力的行动计划能分别在2004年和2005年得以实施。
(2)对渔船实行有效监督、报告、执法和控制,以便有效防止、遏制和取缔非法捕鱼活动。
(3)取消有助于非法捕鱼和过度捕捞能力的渔业补贴。
此外,77国集团在会上提出要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给发展中国家分配公海渔业资源,发达国家对此提出异议。
各方的妥协方案为:
“鼓励有关区域渔业组织和安排在研究跨界鱼类和高度洄游鱼类资源的份额分配时,适当考虑发展中国家的权利”。
鉴于海洋生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现状,与会各方一致认为要认真执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雅加达委托书,尤其要设法保护重要和脆弱海域的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制定保护包括珊瑚礁、海藻床、滩涂在内的沿海湿地系统的联合管理计划,并建立国际网络,在2010年前制定国家、区域和国际计划。
澳大利亚等国坚持在联合国海洋非正式磋商进程几届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建立公海自然保护区的建议,少数国家由于害怕影响其公海捕鲸等利益而坚决反对。
最后各方妥协,不提“公海”,案文变为“根据国际法和在科学信息的基础上建立海洋保护区”。
估计在今后几年,公海自然保护区问题将会继续成为各种海洋会议的热点议题。
关于海洋环境,会议认为应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当前的重点是控制陆源污染和船舶污染。
为了控制陆源污染,会议要求努力实施控制陆源污染的全球行动计划(GPA)和蒙特利尔宣言。
“在2002至2006年期间,重点关注城市污水、环境的物理改变和破坏以及营养盐问题”(引自蒙特利尔宣言)。
会议要求各国在2006年下次GPA会议之前在控制陆源污染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关于船舶污染,美国、澳大利亚建议尽快采取措施解决船舶压载水引起的外来物种入侵问题。
会议对此表示支持,并敦促国际海事组织尽快制定控制船舶压舱水和沉积物的国际公约。
会议认为,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和海洋领域的决策离不开科学地了解海洋和海洋生态系统。
建议加强全球和区域的海洋科技合作,推动海洋科学技术转让,并发展海洋观测能力,以便及时预报和评价海洋环境状况。
同时要加强海洋科研、信息和海洋管理的能力建设。
欧盟等提出了建立全球海洋环境状况评价和报告制度的建议,该报告和评价还包括环境变化对国家社会、经济的影响等。
多数发展中国家对此持保留意见。
但有些国家建议将此制度建立在“现有区域评价的基础上”并置于“联合国体系下”,各方才达成一致意见。
ISO14000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随着科学技术和全球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
人口爆炸、资源匮乏、环境恶化。
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环境正惨遭破坏,而人口的过速膨胀使得本已有限的自然资源更显短缺,导致不同程度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环境问题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并由此而认识到,制定国际统一的环境管理标准在当今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
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率先制定和推出环境管理的法规和标准,并在本国实施。
1993年6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经过充分的筹备,正式成立了ISO/TC207环境管理技术委员会并在短期内推出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这是继ISO9000系列标准后推出的又一重要的国际通行的管理标准。
其目的是规范全球企业及各种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行为,节省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目前,ISO14000系列标准已被许多国家所采用,我国等同采用的GB/T24000—ISO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已于1997年4月1日开始实施。
ISO14000系列标准的推出,为我们选择了一条开发、生产绿色产品的环保之路。
它为我们提供了一套以预防为主,减少和消除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污染的管理办法。
推行ISO14000标准,可提高我国环境管理水平和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法制观念,改善我国的环保现状,实现资源合理利用,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最终实现人类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ISO14000体系由五个要素组成,即:
环境方针、策划、实施和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管理评审。
体系认证之标准为ISO14001,这是系列标准中的核心部分。
其他标准则是其技术支撑文件,以保证环境体系审核,认证活动规范化并与国际接轨。
ISO14000的实施,有利于企业提高整体素质和环境管理水平,由对环境的事后治理转向事前预防与控制,从治标转向治本,从而实现环境优化;
有利于企业从生产方式的粗放型管理向效益型管理转变,促使企业行为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高企业形象和效益。
实施ISO14000系列标准,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必将选择保护环境作为其重要内容,这是全球的共识。
我国是发展中大国,更需要寻求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持续发展道路,从传统的偏重数量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向强调改善发展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以保证在经济稳定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保护自然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家长期稳定的发展,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使我们的家园更清洁、更安静、更舒适。
创建生态省,启动浙江发展新路创建生态省,启动浙江发展新路
人类在追求文明进程中,殊途同归,共同探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传统发展模式反思的结果。
以浙江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环境资源条件,我们应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创建生态省为浙江未来发展画出了新的轨迹
3月18日,国家环保总局和省政府联合在北京举行《浙江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论证会,拉开了浙江创建生态省的序幕。
浙江是全国第5个开展生态省建设试点的省份,也是被国内专家认为最有条件和可能建成生态省的省份,因此,浙江创建生态省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从这份纲要中,人们看到了浙江创建生态省的总体目标—把浙江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省份。
这是一个在省域范围内全面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浙江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前提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发展模式。
挑战与机遇如影相随
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是最初触发改变传统发展模式的动因。
兼有“经济大省”和“资源小省”之称的浙江,人口密度是全国的3.35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于全国人均水平,人均耕地不及全国一半……到2020年,浙江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如不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带来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剧增,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制约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人们不仅需要经济发达的浙江,也需要山川秀美的浙江。
浙江能迈出新的发展之路吗?
用20年左右建成生态省,浙江依托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打下的物质基础,是近几年我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中逐步推行实现的生态经济,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积极探索。
浙江还是生态系统相对独立的少数省份之一,在加大生态建设、环境治理投入后,总体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趋势已经得到控制,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浙江完全可能按资源、环境承载力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调查资料给浙江的生态省建设提供了信心。
中科院《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2002年)认为,浙江的环境支持系统仅次于西藏、海南,居全国第三位。
这不仅是因为浙江有着较好的生态环境基础,而且说明各地在发展经济同时实施的环境保护措施,对防止环境恶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浙江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沈满洪教授在参与起草《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时,发现了一个“好现象”——从事生态保护的有关政府部门很重视经济发展,而有经济发展任务的其他部门则强调加强环境保护。
生态省建设首先要对可持续发展观有充分的认识,《浙江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论证会专家之一、浙江省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黄家矩认为,立足长远而不是短期建设生态省是成功的基础。
事实上,从公众不惜以经济代价来换取优美环境的迫切愿望中,已经可以感受到生态省建设的契机已经到来。
追求绿色GDP的增长
经济增长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人们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在实际的经济增长中正隐含着一定程度的环境破坏。
浙江创建生态省,追求的是绿色GDP的增长,这意味着高消耗、高污染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将被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型增长方式取代。
沈满红教授介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可持续发展 资料汇编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