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461974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6.46KB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关于文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概括起来不外乎广义和狭义两种。
由此可见,广义的文化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称作“大文化”。
文化体系的构成有三层说、四层说、五层说、六层说等等。
四层说
物态文化层制度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
表现为物体形态,故称物态文化,它是人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产品的总和,属实体文化。
指各种社会规范,它规定人们必须遵循的制度,反映出一系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
多指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即行为模式。
指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等。
2.狭义文化
狭义的文化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观念意识形态成果,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狭义文化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所以又称“小文化”。
最早的权威是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
“文化”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的特征
(1)文化具有地域性和超地域性
(2)文化具有超个人性
(3)文化具有时代性和超时代性
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1.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或竹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与改造自然、社会与民族自身过程中所创造与积累的全部文明成果,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国度特色。
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
六个方面:
独特的语言文字形态睿智的宗教哲学思想完善的道德伦理体系辉煌的音乐艺术成就浩瀚的文化典籍最早萌生并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什么是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最能体现一个区域一个空间范I制特点的文化类型。
中国地域文化的划分和特点
1、燕赵文化——混血”的文化融合了农耕文化和游牧文
2、三秦文化——自古帝王都,中国文化的
3、三晋文化——中华民族的根祖文化
4、齐鲁文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齐鲁文化圣人之乡
5、吴越文化——尚文的部落
6、荆楚文化——能文能武的部落
“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绍兴的师爷湖南的将”
7、巴蜀文化——兼容、开放的文化
8、滇云文化——汇合各民族特色的文化
9、岭南文化——汇合古今;
融贯中西的文化
兼具山地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特点
10、闽南文化——中原文化为主体,移民文化为实质
11、青藏文化——神秘的高原文化
南北文化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
地理环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十里不同天,百里不同俗”
(二)中西文化差异
1.中西文化差异
如民族性格(谦和与好斗)、
人际关系(中庸与张扬)、
家庭关系(重视亲情与凸现自我)”
2、中西文化差异的成因:
(1)地理环境(人陆型与海洋型)
(2)经济形态(农耕与商业)
(3)政治形态(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和以契约和财产为基础的城邦社会)”..
四、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意义
(一)学习中国文化概论的目的
2.学习中国文化,有助于继承优秀传统,创造美好未来。
3.有助于全面提高人文素质。
(-)学习中国文化的意义
削弱和取消人文教育,片面强调科学技术等专业教育的危险:
第一,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下降。
第二、导致人与自然的冲突,科学主义泛滥。
第三,学习中国文化,有助于发掘传统文化的底蕴,促进经济发展。
其一,传统文化可以也应该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文化资产和文化资本。
其二,历史传统文化是塑造区域文化气质的重要基地。
其三,发掘利用传统文化,不仅可以经济经营活动注入价值巨人的文化资产,提高产品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感召力,而且能够直接促进商标、广告、包装等文化资产的迅速增值,同时提高经济领域的文化资产意识。
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
第二讲中国文化形成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每一种文化都有它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地理环境,即历史地理环境,或者叫历史上的地理坏境。
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貌及气候等
人文地理坏境疆域、政区、民族和人口等
中国历史地理坏境的基本特征包括:
气候、地形、地貌、疆域、政区、民族、人II等方面的特征。
1.气候特征:
一是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从南到北,既有热带,又有寒温带,国土的人部分处于温带地区。
二是季风气候明显。
冬季多刮北风,夏季多刮南风,降雨量多集中在7、8、9三个月。
三是大陆气候强。
冬冷夏热,气温年差较人。
中国气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是节气文化与气候。
我国古代以农立国,节气文化是适应农业需要而很早就发展起来的。
二是中医文化与气候。
中医学把外感病邪分为“风寒湿热燥火”。
俗称“六淫”,大部分与气候有关。
三是诗词与气候。
2.地形、地貌特征:
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的风格主要有一是雄伟,如泰山、喜马拉雅山。
二是险峻,如华山。
三是
幽深,如四川青城山。
四是奇特,如黄山、峰奇、石奇、松奇、云奇。
五是秀丽,如四川峨眉山。
中国的地势西高东低,高低相差很人,自西向东构成“三大阶梯”。
中国特有的地形地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游览、文学、和绘画等方面。
3.疆域特征:
疆域:
各朝代的疆界变化,有哪几个朝代的疆域比现在的大呢?
西汉、唐、元、清
疆域的广大,使得中国文化具有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
4.政区特征:
政区是国家为进行分级管理而划分的区域,是人为划分的。
我们了解政区划分,主要是探讨了解古代地方行政管理的规章制度、机构组织及权利分配。
(1)商周:
中国古代行政区域制度最早产生于奴隶制时代。
(2)西汉初年,采用“郡国并行制”。
(3)魏晋南北朝时期,地方基本保持州、郡、县三级。
(4)隋唐:
恢复郡县两级制。
(5)宋朝:
加强中央集权。
(8)清代地方行政机构分省、府、县三级。
(9)近代,辛亥革命前后废除了府一级、州、所都改为县,又重划了道区,所以成了省、道、县三级制。
(10)现代:
1949年建国后地方行政机构分省(包括•自治区和直辖市)、地(包括自治州、盟)县(包扌舌
自治县、旗、自治旗)。
(6)元朝:
由于疆域辽阔,确立了行省制度。
(7)明:
明洪武九年废除行中书省。
4.民族特征:
首先要明确“中华民族”这个概念。
中华民族是定居于中国境内各民族的总称。
中华民族现有56个民族。
其次要明确中国辽阔的疆域和富饶的土地是靠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开拓的。
再次,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中华各民族互相接近和融合,共同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
4.人口特征:
历史上,中国人口有三大特点:
第一是人口众多。
第二个特点是人I】迁移频繁。
第二是分布不均衡。
二、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地理环境对人类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理环境可以细分为自然环境、经济坏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个方面。
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的意识或精神的基础。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的影响
中国的地理坏境特别适合发展农业。
从占至今,在中华大地上都是依靠优越的农业环境养活了大量的人口,供养着世界上数量最多的人口。
正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传统的中国文化才得以形成和延续。
中国传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建立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的,它们形成于农业区,也随着农业区的扩大而传播。
3.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多样性的影响
首先,我国的地理坏境有强烈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人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其次,地理障碍对文化的传播也有很人的影响,也使中国的不同地区所受到的外来文化影响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
其次,自然地理坏境并非决定开放与否的唯一标准条件。
4.地理环境对开放与封闭的影响
首先,我们应当承认我国的地势是比较封闭的。
第三,造成中国长期闭关锁国局面的真正原因,是中国人的优越感和保守封闭的思想意识。
所以,改革开放的最人阻力应该是这种思想观念,而不是什么所谓的人陆地形。
第二节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自然经济就是封闭式的自给自足式的经济,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占代社会经济的主体,它是由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生态坏境孕育的。
一、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农耕文明是指以农耕经济为主体的经济生产形态而逐步形成的人类文明。
1.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
中国的农耕文明同时发祥于黄河、长江流域。
由于黄河流域更适合于农耕,故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得到发展,黄河中下游地区自然成了中国上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人文中心。
2.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和融合
在中国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既有长期的对垒,也有相互的融合。
经济文化先进的中原农耕人常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而经济文化落后的游牧人常取攻势。
在对垒的同时,两种民族也在实行经济文化的互补和民族的融合。
3.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
中国是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的,同时农耕经济包容着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包括手工业、水利、采矿、冶铁、纺织、造船、建筑、贸易等。
4.为什么会形成中国文化的伦理型特征呢?
或曰为什么说中国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呢?
1.在社会根源上,主要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宗法体系的完善及其影响的长期存在。
2.在社会心理方面,中国人向来对血缘关系格外注重,其语言表现是亲属称谓系统的庞杂精细。
3.作为社会心理状况的理论升华,伦理道德学说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华学术的首要重心,影响之大,导致道德论与本体论、认识论、知识论互摄互涵,畛zhen3域不清。
1•强调道德面前人人平等,鼓励人人都加强道德修养;
中国伦理型文化的积极作用表现在:
2.对包括君主在关于文明的肇始
中西比较:
六、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
中国文化以“人”为核心,它表现在哲学、史学、教育、文学、科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乐以成德,文以载道,追求人的完善,追求人的理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鲜明的重人文、重人伦的特色。
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对中国文化特征的影响
对教育的影响
七、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
中国伦理型文化还有一个突出的外在形式上的特点,这就是它的经学传统。
所谓经学传统,是指中国文化长期以儒家经学为主流,有着一以贯之的传统,形成了独自的特色。
经,本来是孔子所整理的古代文化典籍。
到了汉代,武帝采纳童仲舒的建议,吳黜百家,独尊儒术,“经”的地位被大人提高了。
训解和阐述六经及備家经典的学问,称之为“经学”,是学术文化领域中压倒一切的学问,成为汉以后历代的官学。
孔子编辑整理的古代文献称之为“六经”,即《周易》、《尚书》、《诗经》、《礼》、《乐》、《春秋》。
首先,是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各个方面的广泛渗透。
其次,在经学的影响下,科学未能充分独立。
再次,经学传统对中国宗教的发展,也产生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传统文化 知识点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