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几个轮子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450928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0.18KB
需要几个轮子文档格式.docx
《需要几个轮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需要几个轮子文档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
3
4
5
6
7
8
9
轮子有几个
6
3、可以怎样算呢?
表格的空格其实是在向我们提问。
说一说提了什么问题。
怎么解答这些问题?
问一个列一个算式。
生在练习本上列。
(1)借助摆三角形数边数的方法进行探索。
(2)用逐一加3的连加方法进行探索。
(3)鼓励从已有知识“二三得六”“三五十五”或“三个十是三十”出发,利用连加或连减的方法进行探索。
4、怎样算的快些呢?
(用乘法口诀计算)
5、根据我们以前学习2、5的乘法口诀的经验,你会编制3的乘法口诀吗?
6、说一说每句口诀的意思。
比如:
“二三得六”的含义。
一句口诀可以写2个算式。
7、读一读这些口诀,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口诀的?
三、巩固练习
1、对口令。
几几得九。
顺向、逆向对口令。
2、完成P17、1、2、3、
一句口诀2道算式。
3、找规律,填一填。
先观察,说一说,有什么规律。
(1)10,15,20,(),()。
5个、5个地增加。
看到10想到几乘五得一十?
用5的乘法口诀就可以快速完成。
(2)9,12,15,(),( )。
3个、3个地增加。
想3的乘法口诀。
4、过河。
正确运用乘法口诀完成计算题。
四、数学故事。
1、请同学们自己先看一看,再想一想图上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数学故事。
2、和同桌讲一讲这个故事。
3、全班交流。
淘气拿了20元钱,他准备买一套故事书。
到了书店,阿姨告诉淘气,一套故事书有6本,每本3元,阿姨找给淘气5元钱。
淘气在心里算了算。
每本3元,6本就是6个3元相加,用乘法计算就是6×
3=18元。
我给阿姨20元,20-18=2元。
阿姨应该找我2元钱。
淘气告诉阿姨:
阿姨,您找错了吧,应该只找2元。
阿姨笑笑说:
平时呢,找5元肯定错了。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本店对小朋友实行优惠,每本书便宜5角钱。
请你算一算,我找对了吗?
五、布置作业:
《需要几个轮子》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16页《需要几个轮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5和2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3的乘法口诀的学习的。
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借助摆三角形的活动编出3的乘法口诀。
学生已经学了5和2的乘法口诀,已经掌握了一些编口诀的诀窍,所以3的口诀可以由学生自己整理。
较多的时间应用在熟练口诀和算式上。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决的编制过程,会用三的乘法口决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能够发现乘法口决的排列规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归纳总结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
FFKJ.Net]合作学习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编制和掌握3的乘法口诀,记忆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熟练运用。
教具准备:
小棒、实物展台、多媒体课件、乘法转盘。
学具准备:
小棒,乘法转盘。
二、教学方法与学法
教法:
本节是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学生通过实际的摆一摆、数一数,自己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将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性教学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学情:
我班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很多孩子都没有乘法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时,对于这一特点,要多组织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
学法:
在本课的学习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动笔完成表格,动脑编制并且记忆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通过同桌练习乘法口诀对应的乘法算式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习动机,导入新课。
我是这样导入的:
(出示图片儿童三轮车)同学们,谁小时候骑过儿童三轮车?
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
2辆三轮车需要6个轮子,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
(板书:
需要几个轮子)
【设计意图:
从孩子的生活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出3的乘法。
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的同时也把本课的主要研究问题引了出来。
】
(二)实践操作,编写3的乘法口诀。
1、填一填:
三轮车有几辆
1
2
3
4
5
6
7
8
9
轮子有几个
(电脑出示表格)
说清楚表格的意思。
每个数字代表什么,让我们求什么。
用三根小棒来代替三个轮子。
三根小棒就组成了三角形。
那么有几辆车就要摆几个三角形。
接下去,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一边摆三角形,一边完成表格。
全班反馈。
12
15
18
21
24
27
(电脑填好表格)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表格的意思,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培养孩子独立学习的能力。
2、说一说,写一写:
根据表格,一辆车有3个轮子,让学生说是1个3。
并且列出两个乘法算式。
先让学生说一说编制乘法口诀意的方面再编制乘法口诀。
2辆车需要6个轮子,也就是几个3?
学生列2个乘法算式并编制乘法口诀。
说一说口诀的意思。
接下去,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编口诀,并把算式和口诀填写在课本16页试一试的第2小题中。
(师板书3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这一环节,真正的让孩子动手去摆、去说、去写。
教师在一三得三、二三得六的时候可以采取半扶半放的方法,引导孩子编制口诀。
以后的口诀完全放手教给孩子自己去做。
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
注意找2-3个孩子说,加深理解,也有利于记忆。
教师在这一环节要巡视,了解口诀的编制情况。
3、集体交流并记忆。
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3的乘法口诀。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
发现什么规律了?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提出问题:
如果你记住了三五十五,不知道三四多少怎么办?
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一记口诀。
这个环节要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去记忆乘法口诀。
进一步体会3的乘法口决的规律。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也可以提高孩子记忆的兴趣。
4、巩固练习
设计了以下几个小活动:
(1)师生对口练:
一个“小”字有3笔,一三得三
两个“小”字有6笔,二三得六。
学生接着自己往下编。
(2)乘法转盘
师转动转盘,生说口诀。
也可以掺杂2和5的乘法口诀。
(3)同桌练习
一生说口诀,同桌说两个乘法算式。
看谁说得好。
练习2-3组。
用学生所熟悉的汉字进行3的乘法口诀的练习,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转动乘法转盘,动用了孩子的眼和脑,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
顺便也对2和5的乘法口诀进行了复习。
同桌练习加深了对3的乘法口诀的记忆和理解。
(三)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记住口诀而不会计算或者会计算,没记住口诀。
教师及时的给以补充和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既是复习的过程,也可以看到哪个知识点学生有困难,练习课重点复习。
(四)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1×
3=3
一三得三
2×
3=6
二三得六
3×
3=9
三三得九
4×
3=12
三四十二
5×
3=15
三五十五
6×
3=18
三六十八
7×
3=21
三七二十一
8×
3=24
三八二十四
9×
3=27
三九二十七
通过板书,让学生直观的看到3的乘法口诀,有利于学生发现规律和记忆。
】
《需要几个轮子》教学反思
在教学“需要几个轮子”——3的口决时。
按新课程的理念,设计了三个活动:
活动一创设情境:
1辆车3个轮子,2辆车6个辆,3辆车9个轮子……从而引出3的乘法口决;
活动二进行操作活动:
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加深理解;
活动三进行拓展延伸。
好似一堂感觉非常完满的课、信心十足的走进教室。
但在第一环节的创设情境中就出现了问题:
学生根本没有能进入到我所设计的情境中来,而是双眼瞪着天花板上的电灯,看到此情景,想到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
“教材的特征是假设性,假设性产生了教材的另一特征——变动性”。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课程、教师是教材。
于是我随机改了书本的例子,顺水推舟的让学生就观察电灯(刚好三盏),并把课作了如下的改动。
师:
是不是大家都感到很热,老师帮你们打开电风扇好吗?
学生一听马上把眼光投向我,很好的集中了注意力。
师继续:
一排有几盏电灯呢?
(一边说一边打开电灯)此时,学生已全身心的投入。
一排有三盏电灯,那两排有多少盏呢?
……四十七双眼睛跟着动,四十七张嘴巴跟着说。
连平时最不爱发表意见的学生,也都仰起小脸边享受着徐徐凉风边很用尽在说:
一排电灯,二台……在说完时有一个学生突然站起来说:
我有个谜语让你们猜(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转到他的身上,好象我这老师是个观众,我想只有在这不知不觉中学生才能有如此的灵感和冲动吧!
)我写一个“小”字要三画,如果我要写6个“小”要几画?
。
学生马上叫嚷开了,是那么积极,是那么投入,是那么乱而有序。
接着谜语就多的不得了:
我如果每天有3元零用钱,我7天会有多少钱呢?
我如果一天有3个苹果,3天有几个苹果?
……我只能把学生组织起来“猜谜”。
一节课下来,学生对我特别的亲热,要下课了,满面笑容、满脸的依依不舍,不停的说:
“老师,下节课我们还这样玩好吗?
熟不知他们已掌握了3的口决和生活中的应用。
虽然是一堂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课,但我认为是上了一堂最实实在在的课、最成功的课。
为学生的创意感到深深震憾,同时也让我产生很大的感触。
这不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给学生一个民主的空间、轻松的氛围,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暴发出思维的火花吗?
把3的口决在无心之下很用心的完成了,根本就没有进行调控。
学生就已积极地探索这个新知识的内容。
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负担的学习中,而且效果非常好。
更感觉到数学的课程真是不能仅仅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把数学知识溶化在学生身边的事物中。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再进行具体应用。
让学生从生活汲取数学营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要有角色智慧、处理教材的智慧,更要依照自己的专业理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处理,运用教学机智实施反思性教学。
会加倍让学生感到数学的亲和感、投入的趣味感。
马月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需要 几个 轮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