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419690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139.59KB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Word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时:
三课时
第一节
一、表演《小鸟小鸟》
1.生态环保导入。
设问:
(1)哪些小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我们要加以保护。
(2)你能说出描绘春天的成语吗?
(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春暖花开,莺歌燕舞……)
2.聆听范唱《小鸟小鸟》。
(1)歌曲是几拍子?
说出该拍号的含义?
(复习6/8拍号)
(2)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3.学唱曲调。
(1)教师范唱曲调。
曲调每一乐句有什么规律?
每起句的第一拍有什么规律?
(弱拍起唱——第六拍起唱)
(2)先学第一部分(第一乐段)。
a.教师范唱。
听辨并找出相同与相似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用6/8拍指挥图式,跟着教师的指挥放慢速度视唱第一乐句(2小节)。
c.学生自学第一乐段的其他三个乐句(每句2小节)。
d.按教材要求,画出该三个乐句的图形谱,找出相同与相似的部分。
e.按曲调的起伏,有感情地唱好第一部分曲调。
(3)学唱合唱部分(第二乐段)曲调。
a.教师分别范唱两个声部的曲调。
听辨并找出相同与不同的地方?
b.在教师指导下,二个声部先学唱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2小节)。
注意第一声部六度音程以及第二声部的四度音准。
c.分声部自学各自的声部。
教师重点辅导低声部。
d.合唱合成。
要求学生能相互倾听对方的声部,做到和谐。
4.学唱歌曲
(1)完整地唱全曲曲调,要表达出欢悦、活泼的情绪。
(2)用“la”唱全歌。
注意合唱部分的和谐;
注意用稍快的速度表达喜悦的心情;
注意每句的休止符,要唱得“藕断丝连”状,以表达欢乐的情绪。
(3)填入歌词要唱得更有感情。
5.表演歌曲。
在完成以上环节的基础上,让学生发表表演歌曲的处理意见,如:
演唱形式;
编配打击乐;
伴舞;
小品表演……进行二度创作表演。
表达对春天的赞美。
第二节
一、学习歌曲
1气象知识导入:
春天里的“春光明媚”是一种天气的现象,天气不可能是永远“春光明媚”的日子!
(1)还有哪一种天气现象?
2)人们是怎样来形容春雨的?
(3)春雨给大地带来了什么生机?
2.欣赏歌曲范唱。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刷刷刷刷”是什么模拟声?
你能模仿唱一下吗?
3.在教师指导下,练习模拟的下雨声“刷刷刷刷”。
(1)前面部分的8小节(包括间奏)要求二声部。
(2)结尾处的5小节(注意力度的变化)要求。
4.师生接唱。
教师唱歌曲的歌词部分,学生接唱雨声“刷刷刷刷”部分。
5.学唱曲调,学习切分音。
(2)讲解切分节奏及切分音唱法。
(3)在教师指导下学唱开始的9小节曲调(学生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弄清
强弱拍及后半拍节奏)。
(4)学生自学第17小节以后的曲调:
先弄清节奏,再学唱曲调,教师有重点
地指导有读谱困难的学生。
(5)用小快板速度抒情地抒发对春天的赞美,唱好全曲。
6.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1)在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后,填入歌词歌唱。
(2)歌词词义讨论。
第一段歌词的含义是什么?
第二段歌词:
“这是生命在歌唱,这是种子在发芽”,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借景抒情)
(3)在理解词、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4)配上打击乐,尤其是沙球在哪里用比较合适?
使歌曲的表现更有声、有景、有情。
二、音乐知识:
1.正常的强弱节奏:
2.改变了强弱关系,产生了切分音:
改写成节奏,并唱一唱:
三、课后小结
课后反思:
这首歌曲的难点地方是弱拍和切分节奏的演唱,而且这首歌曲要有强弱对比,所以在指导学生演唱时,既要很好的解决难点,又要教会学生有感情有强弱的去歌唱。
第三节
1.介绍作曲家的国籍及作品的背景为导入。
(1)设问:
“挪威”地处欧洲的哪里?
那里的气候条件如何?
(2)讲解:
春天对地处北欧的挪威人民是多么的美好,作曲家格里格热情地谱写了这首钢琴抒情小品。
2.初听《致春天》。
你能根据伴奏及旋律的不同表现手法区分作品的段落吗?
(2)教师可适时指导,如听第一段的主题片段,以及第二段再现主题的片段。
还可帮助学生听辨第二部分的低音区的伴奏片段等,以降低学生听赏中的困难,帮助他们听辨三段体的不同情绪的音乐表现。
3.复听《致春天》。
要求学生在座位上用脸部的表情或微小动作,表达出三段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情绪变化。
4.完成教材中的书面作业。
(1)画出第三部分的图形谱,说明第一与第三部分旋律是相同的,但情绪不同。
如用同样的线条,可以用线条的粗细表达其热烈的情景。
还可以根据想像在图形谱上添加其他的图画等。
(2)完成方格框内的选择--曲调高、低与情绪的平静、期待、热烈。
5.三度(欣赏)创作。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舞蹈动作即兴表演对春天来临时人们的祈望心情,要把三段的发展变化过程能表达出来。
不求动作和舞姿的优美,主要是体现学生的自主参与及他们对春天的向往的心情。
聆听柳琴曲《春到沂河》
教学基本要求
1.导入方式:
(1)直接导入。
播放乐曲引子部分,学生聆听后想象,说一说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并为乐曲命名。
交流分享之后,教师点出曲名《春到沂河》,简单介绍作者。
教师不要局限学生的思维,也不要追求答案必须与乐曲的名字相一致,应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大胆表达。
(2)也可从聆听《沂蒙山小调》入手。
先播放歌曲或听教师演唱,然后让学生跟着哼唱一段,熟悉旋律。
接着播放乐曲《春到沂河》的引子部分,引导学生听出乐曲的旋律是来源于这首歌曲的曲调。
2.初听第一部分,熟悉主题音乐。
聆听后,可指导学生通过哼唱或竖笛演奏等方式来熟悉主题音乐。
3.认识演奏乐器柳琴。
可先引导学生听出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很多学生可能并不认识柳琴,只要能听出是民族乐器、弹拨乐即可。
接着,借助教科书插图、实物或视频,在与琵琶做外形的比较中,认识柳琴的形状、音色和演奏方法,并请学生随着主题音乐模仿柳琴演奏的动作,记住柳琴的音色。
4.完整聆听乐曲。
教师可结合第一、第二部分在速度上的变化以及曲名《春到沂河》,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沂河的"
春"
不仅有大自然流水潺潺和万物生辉的景,更有着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情。
学生听后交流和分享。
第二课、欢乐的村寨
教学目标:
一、聆听乐曲《北京喜讯到边寨》,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
能听出乐曲相同的部分,
并能说出它们在速度和情绪上的不同,选出与各段音乐情景相应的画面。
二、能感受到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的新疆风格,说出其演唱音色的特点。
三、用自然、朴实、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巴塘连北京》和《迷人的火塘》,边唱边表演;
能背唱《巴塘连北京》。
四、在学唱和听辨过程中,掌握音乐知识切分音
(二);
能和同伴一起合奏竖笛曲《土拨鼠》。
体会祖国的多民族音乐
切分音型的掌握
一、聆听《北京喜讯到边寨》
1.猜谜导入:
(播放乐曲第一主题音乐)
谜语:
考考你的小耳朵:
这段音乐的风格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描绘的场面是热烈的舞蹈场景还是恐怖的战争场面?
演奏的乐队是中国民族乐队,还是西洋管弦乐队?
演奏的形式是合奏还是独奏?
2.揭示课题《北京喜讯到边寨》并解题。
(1)为什么喜讯是从北京传出?
(2)“边寨”是什么地方?
3.熟悉各主题音调。
播放各主题音调(在课前要制作好各主题的音带片段。
放某一主题,让学生在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是第几主题,并跟录音哼唱曲调,同时听辨是什么乐器演奏,完成课本上右下角的练习。
4.视听乐曲,了解作品的结构。
仔细聆听乐曲,同时根据刚熟悉的各主题音调,随音乐的演奏用手指表示出各主题的序号。
教师可从学生的举手示意中获得反馈,了解学生的听赏水平,及时地加以指导。
5.师生讨论。
设问:
各主题都描绘了各种民族舞蹈。
你能用动作、颜色或语言来表达各主题的舞蹈场景吗?
完成课本右上角的练习。
6.复听全曲,各组选择某一主题边听边表演。
(1)分组讨论选择五个主题中的某一主题设计简练的舞蹈动作。
教师巡视,分别作指导(根据教材分析群舞、女群舞、独舞、男青年舞、男女对舞等)。
(2)聆听全面,当进入某一主题时,相应的该小组同学到教室的空间中表演这一主题舞蹈的场景。
7.小结:
我国西南边疆的各少数民族,载歌载舞热情奔放。
当首都北京有特大喜讯传入边寨时,他们就用歌舞欢庆喜讯,表达他们的欢乐情景。
一、聆听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浓郁的民族风格。
聆听前设问:
这首歌曲具有我国哪个地区风格?
听后,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和衬词等方面回答,当中可复唱《新疆是个好地方》和《丰收的节日》等以前学过的具有新疆风格的歌曲片段,在唱与听中比较和归纳。
2.复听歌曲,感受歌曲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聆听时,可请学生边听边做几个新疆舞蹈的动作,听后结合歌词内容和律动体验来回答。
3.再听歌曲,听出歌曲的演唱形式和音色。
听前可先复习演唱的形式和人声的音色,在与女高音音色的比较中,请学生说说女中音音色上的不同特点。
4.简单介绍曲作者施光南。
二、表演《巴塘连北京》
1.地理地貌知识导入:
青藏高原海拨几千米,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就在青藏高原。
由于山高冰封的时间很长。
公路的修筑是非常困难的。
每当一地的工路修筑起来当地的人民的心情是非常激动。
歌曲《巴塘连北京》正是这样背景的反映。
2.边唱、边放映藏族人民歌舞画面,视听结合,效果更佳。
(1)教师范唱曲调,并边唱边用2/4拍指挥图式划拍,做好示范。
(2)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用指挥图式划拍,慢速度视唱前6小节。
注意唱好连线(连音线、圆滑线)及乐句的完整性。
(3)学生分组视唱后5小节,教师巡视,学生间相互交流学习。
(4)完整地唱好全曲。
注意强弱节拍感。
4.复习切分音节奏,找出歌曲中跨小节的切分音。
5.完整地有感情地唱好全曲。
6.在流畅完整地唱好曲调的基础上,学唱歌曲是迎刃而解的。
注意连线一定要唱好,这是表现藏族歌曲风格的重要手段。
7.表演歌曲,用自制的道具(服饰、哈达等)及藏族基本舞蹈动作边唱边演,表达藏族同胞欢乐的情绪。
第三课时
学唱《迷人的火塘》
1.以民族的风情风俗导入:
侗族同胞在喜庆节日的晚上,生起篝火围在火塘的四周唱歌跳舞,抒发他们对生活的憧憬,火塘象征着欢乐时光。
这是侗家的风格。
你还能举出几个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吗?
2欣赏《迷人的火塘》范唱:
先听音带的范唱,让学生对合唱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然后教师在伴奏音带的伴奏下,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让学生对每一个声部有一个初步的感受。
3解决重点:
切分节奏
(1)教师范唱第四乐句(即第7、8小节)。
板书这两小节,教师分别范唱歌词与曲调。
这两种节奏是什么节奏?
与学过的切分节奏有什么联系?
——师生讨论,复习节奏。
教师归纳并讲授新知识,切分音的另一种形式: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音版五 年级 下册 音乐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