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的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408058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67KB
中国建筑史的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
《中国建筑史的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建筑史的论文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四合院——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7
结语……………………………………………………8
参考文献………………………………………………8
摘要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成就:
一是表现在结构合理,容易加工制作的木框架结构上;
二是表现在由单纯的大屋顶中表现出千变万化建筑形式,三是表现在“四合院”精彩的平面布局所传达出的空间意识中。
以最概括的文字将中国几千年的建筑文化的特点,我们提出:
“木结构”、“大屋顶”、“四合院”九个词。
关键词:
木结构,大屋顶,四合院;
一、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
中国古代建筑与世界其它建筑形态最基本的区别是木框架结构,是世界上惟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体,它的基本艺术造型特点来自结构本身。
中国建筑的起点是以间为代表的房屋,宫殿是房屋的扩大,它本质上并没有变化,只不过柱子更高、梁坊更长、间数更多而已。
早期文化形成期所在区域木材丰富,而石材稀缺。
木材加工容易。
广泛的适应各地区寒暖不同的气候,和很好的抗震性能。
古代中国人讲求阴阳五行。
五行中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对应五个方位(西、东、北、南、中)。
其中,土代表中央,代表负载万物、养育万物的大地,因此,土德就具有了很高的地位,象征中央的明清北京故宫三大殿,就是建立在一个“土”字形的三重汉白玉台基上,代表国家的社稷坛,也是用“五色土”来象征的。
五行中的木,代表的是春天,是东方,是象征生命与生长的力量。
五行中所代表的中国人最崇尚的五种材料中,只有土与木是最适合建造为人居住的房屋的,因此,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材料,就是“土木”,人是居住在由“土”(台基)承载,由木(柱子、梁架)环绕的空间中的。
以下我们介绍几种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
(一)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的主要形式
1、抬梁式构架(又称“叠梁式”)
抬梁式构架是在台基上立柱,柱上沿房屋进深方向架梁,梁上立短小的矮柱,矮柱上再架短一些的梁,如此叠置若干层,再最上层架上立脊瓜柱,这就是一组梁架。
在相邻两组梁架之间,用垂直与梁架方向,并且位于柱上部的水平联系构件“坊”,把两组梁架组合起来。
每层梁的两端上面,垂直于梁架方向放置檩。
檩不仅加强了梁架间水平方向的联系,构成稳固的组合构架,而且承受上部屋顶荷载。
抬梁式构架在中国古代建筑上使用非常普遍,尤其是在中国北方。
这是因为抬梁式可使室内柱子较少甚至是无柱。
但是,抬梁式构架用料较大,耗费木材较多。
而且这种构架基本上不采用三角形这种最稳定的构件组合形式,所以稳定性较差。
2、穿斗式构架
穿斗式构架是由柱距较密,直径较细的落地柱(或与不落地的短柱相间布置)直接承檩,在柱与柱之间沿房屋进深方向不设架空的梁,而是用一种叫做“穿”的枋木,把柱子组成排架,并用挑坊乘托挑檐。
排架与排架之间用纤子、斗坊合檩作横向连接。
这种构架因使用较细小的木料,所以节省木材;
因柱距较密,所以作为山墙,抗风性能好。
但是,柱距较密,使室内空间促狭。
因此,许多建筑常在建筑中部使用抬梁式构架,以扩大室内空间;
在两端山墙,使用穿斗式构架,以提高抗风性能。
穿斗式构架主要用于我国南方地区。
但其历史是悠久的,至少是在汉代已经相当成熟。
3、井干式结构
这是一种不使用柱和梁的结构。
井干式结构使用原木,或者方形、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叠叠,在转角处木料端部交叉咬合,构成壁架,再于两端壁架上立短柱以承脊檩。
从以上几种结构上看,古代中国人既不求建筑坚固久远,也不简单地将建筑外形的美观作为一个目标。
中国人更多地追求是空间的适宜与阴阳的和合。
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显然,与西方人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建筑实体的坚固与美观相反,中国人更关注空间的背负与怀抱,及阴阳的和谐。
古代中国人的基本空间理想,就是居处于一个负阴抱阳、阴阳和合的空间之中。
也就是说,中国人的房子,不是为了看的,而是为了栖息其中的。
居处的最佳境界,就是阴阳和合,这从北京明清故宫的建筑名称上就可以看出来,如前三殿太和、中和、保和,如后三宫乾清、交泰、坤宁,如颐和园,其名称意义都象征着阴阳和合。
中国古代风水术,也是围绕阴阳和合而做文章的。
为了保证阴阳和合,建筑的规模就不能太大,建筑的高度也不需要太高。
既然不需要过高,过大,则用木结构建造的单层或二层,规模适度的厅堂殿阁,就是最好的建筑选择。
同样是为了阴阳和合,在性能上最表现阴阳适中的“土木”就是最好的建筑材料。
中国建筑以其灵活便利的木框架结构,更易于创造灵活多变的空间;
用可以再生,且不会造成污染的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更具有环境的可持续性;
建筑物的两山与北面是厚重的墙,而面临庭院的正面是轻盈的门窗格栅,房屋的进深十分适中,这样的格局,既阻挡了西北风的侵袭,也接纳了充足的阳光与空气,还用坡屋顶防止了夏日的暴晒,其中充分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理性与智慧。
此外,对我们来说,木质结构中的斗拱的形制也成为研究中国古建筑建造的历史时期的重要依据。
斗拱在整个结构中的作用和多样性体现了一个朝代的木质建筑风格。
(二)斗拱
1、斗拱的作用
(1)承重。
(2)抗震。
(3)装饰。
(4)建筑等级的标志。
2、斗拱的组成与分类
(1)斗拱的组成
斗拱在结构上由四种部件组成:
①拱;
②翘;
③昂;
④斗与升;
3、斗拱的分类及各部分名称
(1)按斗拱在建筑物上所处的部分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外檐斗拱。
主要包括五种
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溜金斗拱平座斗拱
②内檐斗拱:
主要包括品字科斗拱和隔架斗拱两大类。
(2)拱的分类及各部分名称
①按拱所处的结构位置可分为两大类:
1、正心拱2、单材拱
②按拱的长短尺寸可分为三类:
瓜拱、万拱和厢拱。
瓜拱最短,厢拱次之,万拱最长。
“单材瓜拱”、“单材万拱”。
又可以分为“外拽瓜拱”、“外拽万拱”和“里拽瓜拱”、“里拽万拱”。
(3)翘、昂的分类与斗拱出跳
①翘与昂的分类:
1、翘2、昂
②斗拱出跳:
翘(华拱)或昂每向内或向外挑出一层,宋叫“一跳”,清叫“一踩”;
每升高一层,宋叫“一铺”。
以正心拱为中,每向内、外出跳一层,清代又叫做“一拽架”。
(4)斗和升的分类及各分部名称
①斗和升的分类:
1、大斗2、三才生3、槽升子4、十八斗
②斗与升各分部名称:
1、斗口2、斗耳3、斗腰4、斗底
4、斗拱的发展与演变
斗拱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西周到南北朝,从汉高颐阙和四川牧马山、山东高唐出土的汉明器陶楼上可以看出,柱顶有斗拱承托屋檐,各个斗拱间互不连接,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用斗拱。
在东汉和三国时期已经相当成熟,不仅承托平座,辅作多用人字形,形成奇妙的韵律感,使建筑忠实直率的表露。
第二阶段为唐代至元代。
唐代建筑屋身不高,斗拱却大,有二分之一柱身的高度,三四米的尺寸。
唐代建筑少有华丽的色彩,色调简洁明快,各处卷杀之类的曲线均与所在构件的受力状况有紧密联系,不见半点待弄风雅纤巧的兴致。
辽、金的建筑就实物而言,至少在斗拱的尺寸上沿袭了唐风。
独乐寺观音阁、应县木塔、奉国寺大殿等建筑,其斗拱与柱高之比例均达一比二之多。
宋朝则不然,这是个以“郁郁乎文哉”而著称的朝代。
为了建筑的外形美观,斗拱在尺寸上减小了,数量上却增加了,屋顶越来越陡,结构作用逐渐减弱,装饰作用加强。
宋岛的斗拱造型极其丰富,四辅作至八辅作斗拱均以不同的重叠层数组。
第三阶段为明代至清代。
自明代开始,柱头间使用大、小额枋和随梁枋,斗拱的尺度不断缩小,总之斗拱的作用已经完全退化,成为梁架与屋顶间的一个垫层,从外观上看,那些细小堆叠的密密丛丛的斗拱,就好像屋顶与量逐渐的过渡性装饰层。
斗拱建筑结构已注重力学角度阶段逐渐演变成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并进一步形成装饰化的规范发展阶段,这时已是一个与近现代衔接的成熟阶段。
5、斗拱的力学简单分析
从力学分析斗拱,其在“仅用立柱承载梁的情形”中梁中最大正应力绝对值比“只有一层的斗拱承载梁的情形”小9.8%,但是前者的梁两端加载载荷的大小比后者的小35.7%。
而且两种情形中横梁的尺寸基本上是一样的。
所以可以看出,在梁的尺寸相同的情况下,使用斗拱可以使梁两端可承受载荷的大小明显增加。
有两层斗拱承载梁时,由于梁支撑点距离梁端点的距离不同,在梁中最大正应力达到许用应力的时候,对于横梁的尺寸要求是不一样的:
相比之下,“有两层斗拱承载梁的情形”中,对于梁的尺寸要求(以梁宽b为指标)要低10.1%。
另外,在两种情形中,将梁的尺寸设为相同,让加载的载荷大小变化,可以看出,有两层斗拱承载梁的时候,最大载荷应该更大(但要考虑斗拱的承载能力)。
使用两层斗拱的结构,相比于只使用一层斗拱的结构,可以多承载39.6%的载荷。
所以,在斗拱的承受范围内,在梁的尺寸一定时适当增加斗拱的层数可以增加梁可承受的最大载荷大小。
斗拱可以增强横梁的承重能力,具体表现为两方面:
当所加载荷一定时,增加斗拱结构可以使梁的临界尺寸更小,从而使建筑结构更精巧;
当梁的尺寸一定时,斗拱可以增大梁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
这本质上是因为斗拱两爪与梁接触使得单位载荷引起的弯矩的最大值变小,从而梁的截面处最大应力值减小,增大了梁的承重能力。
当结构的临界情况取决于梁结构(即认为结构的破坏最先发生于梁)时,可以看出,增加斗拱层数可以增大梁的承重能力,即梁可以承受的最大载荷变大,而且在文中给定的参数和加载条件下,最大载荷的增加相当可观,说明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改进承重能力的方式。
在多层级不对称斗拱结构中,上层斗拱支撑梁的承载能力比下层要差一些,因为上层加载要在下层承载范围内进行。
而这也符合实际建筑的情况,所以为了有效地充分利用材料,可以对下层梁、斗拱以及立柱选择强度较大的材料,而上层可以适当选择强度较小的材料。
二、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形式
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山顶。
将中国古代社会和世界上其它古代社会作比较,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大一统”。
而对于中国古代建筑来
说,则是它的“大屋顶”,这几乎是一个历史奇迹——“大屋顶下的大一统社会”。
因为,在所有的中国的古代建筑中都可以找到一个最基本的形式特征——人字形的“大屋顶”。
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
三段式"
。
此"
迥异于欧洲古典建筑的"
,有着独特的风格。
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
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大屋顶内容丰富繁复,形式多至数十种。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屋顶形式等级森严。
差些的有硬山、悬山,硬山出檐较短,山墙处不出挑,常以砖墙封山,多用于北方民居或次要小型公建。
悬山挑出较多,有遮阳防雨之用,故南方民居多用。
这两种坡顶形式简单节制、拙朴温厚,是等级、经济、审美文化三者协调的结果,并非信手拈来,体现了坡屋顶符合中国审美情趣的另一种美--与自然契合相生,不落人工雕凿之痕。
歇山属次高等级,从形式上看,它是庑殿与悬山的结合,但展现的却是另一种审美--典形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建筑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