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教案 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407147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90KB
家庭教育教案 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Word下载.docx
《家庭教育教案 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教育教案 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Word下载.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
近些年,一些传媒给孩子带来许多不良信息。
诸如少年离家到深山学艺或参禅司道的影视片,赞美流浪生活的流行歌曲,青年男女私奔的文艺作品等等,使个别年幼无知的孩子想模仿他们,去寻找一种向往的生活。
四、外力胁迫。
有的孩子加入了不良少年团伙,不良少年把夜不归宿在外边“刷夜”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吃、喝、玩、乐,逍遥自在。
尽管其中有的孩子不一定想离家,但团伙强力胁迫,只好从命。
孩子出走的原因也许单一,也许复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孩子面对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无法解脱,于是一走了之。
其实,出走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增添新的挫折和压力,甚至带来灾难。
然而这又是年少无知的孩子不能预测的。
为人父母者应该采取措施预防孩子离家出走事情的发生。
首先,家长要认真研究一下家庭人际关系状况,包括家长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因为如果人际关系良好,孩子能与父母沟通,他会及时把面对的其他压力告诉家长。
家长把握了孩子的心态,就能进行疏导,预防孩子出走。
如果家庭人际关系不好,本身对孩子就是一种压力,孩子与家长隔膜,难以了解其他情况。
这种状态下,家长要努力做好自家的“减压”工作,坦诚地面对现实,与孩子交谈,让孩子把对家长的不满通通说出来。
家长冷静思考,该承认自己缺点错误时,勇敢地承认,向孩子表示谦意。
有了交心的基础以后,进一步与孩子沟通,互相谈出面临的问题,再有针对性地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对于已经出走过或有出走念头的孩子,要耐心进行说服教育和分析。
出走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只会带来更多的问题,家长心里很着急、很痛苦。
有志气、有责任心的孩子应该勇于面对现实,正视各种矛盾和压力,与老师沟通,与家长沟通,与同学沟通,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信孩子,也让孩子自信,他有能力处理好自己遇到的麻烦。
第三,家长要认真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不当之处。
家庭教育不当,往往是孩子出走的直接导因。
很多家长"
自居心理"
极强,总认为自己的做法是对的,是为了孩子好,一贯“理直气壮”。
正是这种"
理直气壮"
会带来苦果。
建议这样的家长尽快改变“自居心理”,听听专家、老师和孩子的意见,增加一些“自以为非”的思想,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家长教育态度、方法的改变,会促使孩子出现接受教育态度的改变,不良的隐患可以消除。
第四,建议家长多与教师以及孩子的同学接触。
从他们的谈话中,可以知道很多关于自己孩子的情况,有些异常表现也会提早得知,能及时采取措施。
家长与教师孩子同学的接触应自然、坦诚,保证获得信息的真实性。
最后,在家中多观察孩子,有异常反应及时沟通,避免问题的出现。
爸爸、妈妈,谁的教育责任重?
我们先提出我们的观点:
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轻弃自己的责任;
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不应单方独揽“大权”;
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那么,孩子祖辈呢?
他们的教育责任是父母教育责任的延伸。
尽管有不少家庭祖辈承担着对孙辈的大量的养育任务,然而据笔者调查,孩子父母的总体影响力在83.3%—88.5%。
家庭教育专家们的共同建议是:
孩子,尽可能多的时间由父母自己带,不宜过分地依赖孩子的祖辈们。
在现实中,令人遗憾的是,相当大比例的母亲承担了过多的教育责任。
我们在一项调查中发现,从5岁孩子到初二的孩子,父母除了家务劳动外,母亲排在第一位的都是“管教孩子”,而父亲排在第一位的则是“看书报”或“看电视”,显然父亲们为教育孩子投入的时间、精力少。
我以为,这可能来自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中国传统的(其实不止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影响到了家庭教育。
二是做母亲的带孩子的主动性和“惯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父亲和积极性。
在孩子小时候,养育的事情多于教育,母亲们的确比父亲们细心、耐心、内行,一旦从养育为主过渡到以教育为主,就不是母亲一个人具有优势了。
我们曾经就父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发展情况做过调查研究,右边是一幅父母教育影响力的比较图:
从图可以看出,母亲在孩子5岁时的影响力高于父亲19.1个百分点。
母亲的影响力在小学三年级时达到高峰,但随后就有下降趋势。
到初中二年级时,孩子们最爱听母亲话的是44.1%,最爱听父亲话的是44.4%,父亲稍稍超过了母亲。
这项调查的结论是,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最初高于父亲,而从小学中年级以后,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而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影响力有逐渐上升的趋势。
到初中超过了母亲。
这给我们提出两个问题:
一是为什么母亲们投入的时间精力不减,甚至增加,而教育影响力反而下降?
二是为什么父亲们投入时间和精力没有母亲们多而教育影响力反倒逐渐上升?
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母亲们对孩子的管教内容和管教方式多少年一贯制,没有随着孩子的年龄的变化,选择适合孩子的内容和方式。
“啰嗦”与“重复”现象严重。
而父亲们的管教内容和方式,又较多地适合了孩子的成长特点。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父亲做得很好,在教育中,需要提高认识和改变方法的地方有很多。
这一切都是从总体趋势分析的,每个家庭的情况会有自家的特点。
现在,我们就如何全方位发挥家庭教育功能提些建议。
首先,建议做父亲的,从孩子较小的时候就为教育孩子投入较多的精力。
一方面增加早期对孩子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减轻妻子的负担。
同时,也建议做母亲的,不必把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让丈夫有施展身手的机会。
其次,父亲和母亲在教育孩子上要有分工有合作。
父母在性格特点、智能特点、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各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在教育孩子中,每个人尽量扬长补短,夫妻之间优势互补。
教育孩子的事情主要涉及学习、生活、劳动、体育、文娱和其他活动。
父母按教育内容分工也好,按时间分工也好,要让孩子感觉到,爸爸、妈妈都在关心他、教育他,就好像父母带孩子上街游玩,孩子最愿意走在中间,一手被父亲领着,一手被母亲领着,他会充满欢乐、倍感幸福地往前走。
分工合作,不要怕麻烦,不合适时可以随时调整。
孩子逐渐长大,应该有意识地跟孩子一起讨论他希望爸爸妈妈怎样帮助他。
第三,建议母亲在孩子上小学中年级时,反思、清理一次自己的教育言行。
哪些内容和方式方法应该有所改变,避免孩子的厌烦心理产生。
如果母亲自己认识不清,可以全家讨论,也可以请教家教专家或老师。
同时,建议父亲也经常检讨自己的教育言行,适时地进行调整。
第四,父亲和母亲经常一起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
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互相提出建议,制定配合措施,提高教育效果。
总之,父母都承担起教育责任,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更快进步的“合力”,也是孩子的一种幸福。
如果父母有一方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常和孩子接触,就应该用写信,打电话,寄录音(像)带,赠书、赠小礼品等方式努力尽到自己的责任
横比与纵比
——不要总对孩子说“×
×
比你强”在家庭教育中,有一种屡见不鲜的现象,就是许多家长为了教育自己的孩子,指名道姓地给孩子树立榜样。
这些榜样,可能是孩子的同班同学,或者是亲友家的孩子,或者是同事家、邻居家的孩子,或者是大众传媒中报导过的孩子。
他们有某方面突出的优点。
家长教育自己孩子,可能说以下一些——“看看人家多要强,看看你,赶上人家一半就不错。
”“×
学习多棒,你好好向人家学习学习。
”“人家跟你差不多大,人家的书是怎么念的?
多懂事,该干什么都干得好,你看你,一天胡里胡涂,就知道疯玩儿。
”“我片是倒霉到家了,贪上你这么个不上进的东西。
”……讲这类话的,似乎做妈妈的更多些。
当家长这样“横着比”给孩子树立榜样的时候,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家长并不知道。
我给您举一个例子。
有一次,我们进行家庭教育咨询。
风很大,天也比较冷。
有一位母亲带着上五年级的独生女儿带找我咨询。
我请母女坐下,对小女孩儿说:
“小朋友,看看你妈妈多关心你、多爱你啊!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小姑娘立刻反驳说:
“才不呢!
我妈妈现在不爱我,她爱别人。
母亲争扯白脸地说:
“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我就你这么一个孩子,不爱你爱谁?
”小姑娘反驳她母亲:
“最近几个星期,你总说我们班×
比我好,我都听腻了,说明你爱×
,不爱我啦!
”您看,家长的一番好心,孩子是怎样理解的。
孩子在这样的心态下,他能按照您的希望去看别人的优点,自己好好努力赶上去吗?
恐怕极少可能。
这种简单地横比,孩子从心理上不愿接受是有原因的。
其一,您对横比的对象并没有更多的了解,只是看到他某方面的优点,就作为榜样让孩子向他学。
如果是孩子认识并了解的小朋友,他会很快想到这位小朋友存在某些缺点,于是可能反驳说:
“那天体育课他跑得特慢,体育教师让他好好锻炼身体。
”“同学们都不爱跟他玩儿,说他自私。
”“他也有好多缺点……”
其二,您是拿别人的优点比自己孩子的缺点,没有全面看待自己的孩子。
这样,孩子会觉得您在贬低他,甚至觉得您看不起他。
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接受贬低自己的教育。
其实,成年人也难以接受简单横比的做法。
比如,您是女人,您的丈夫经常对您说某某女人的优点,您会想“我得好好向那女人学习”吗?
如果您是一位男人,您的妻子经常讲某某男人有男子汉气概而且会顾家时,您能心平气和地接受“教育”吗?
再比如,您在单位工作,领导者常对您说别人工作干得好,您会感谢领导给自己树立榜样吗?
这样设身处地一比较,您就明白横比的效果如何了。
那么,可不可以给孩子树立榜样?
怎样让孩子学习别人的优点呢?
回答这个问题,希望您首先认识人的两种心理特点。
1.人都有成就感,都有被别人肯定的心理需要。
当您面对自己孩子要教育他时,不要忘了满足他这种心理需要,让孩子感到,他在父母眼里是有不少优点的能干的孩子。
2.人要学习哪位榜样,必定是自己在心理上佩服他,然后才有学习的行动,孩子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常常在寻找评价自我的具体参照,榜样会不断地走进他的心里。
家长所要做的,是注意孩子的“寻找”,经常在交谈中,自然地议论一些可能的对象,听听孩子的评价,看看孩子的态度,适时表明自己看法,对孩子的正确意识加以强化。
在把握了以上心理特点之后,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
措施一:
给孩子接触榜样的机会。
不管是同学中的,还是亲友、邻居中的榜样,要首先创造自己孩子与人家交往的机会,让他们有时间一起玩儿,一起学习,一起讲座问题。
在接触中,孩子们融洽感情,互相影响。
家长不仅要及时了解情况,有时还需要参与其中,比如文体活动、郊游、参观等。
家长应注意只是参与,不要居高临下指挥一切。
措施二:
当孩子发自内心地议论别人的优点时,及时给以强化。
强化的方法,不能简单生硬,比如不可以说:
“人家的优点突出,你应好好向人家学习。
”或者说:
“你早就应该向人家看齐了。
”应该带有暗示性地发表意见:
“我同意你的看法,他的确做得不错。
“我也很感动,其实你有些地方做得也挺好。
”措施三:
家长真心向别人学习。
家长也应有自己的榜样,大众传媒中宣传的典型,同事中或亲友中的某些人,许多方面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应该真诚地表示出自己向人家学习的愿望并付诸行动。
各地评选的优秀家长中,不少是学英模带动全家进步的典型。
措施四:
学习孩子的长处。
每个孩子都有长处,有的地方甚至比家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家庭教育教案 孩子为什么离家出走 家庭教育 教案 孩子 为什么 离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