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打印版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3403878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4.61KB
完整打印版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完整打印版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打印版冀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二单元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通过查阅资料,理解重点字词的含义、读懂古诗,初步掌握自学古诗的方法。
2.指导学生想象诗中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与美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丰富学生情感。
重难点分析:
本文的重点是通过反复阅读,再现画面,理解诗意。
通过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进行诵读,并为他们创设情景,营造宽松、平等、民主的氛围,让他们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感悟,在感悟中美读,在美读中编创,从而使阅读、理解、积累、运用这一学习流程循序渐进,在阅读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中国古诗词的美好情趣。
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之美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在教学中采用配乐范读、想象画面、开拓联想来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感受不同诗人眼中不同的西湖之美,享受景物的自然美,领悟它的文化美。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导入:
西湖,是一首精致的诗,一幅天然的画,是一首悠悠的歌。
古往今来,人们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
(播放西湖图片)今天,让我们走近宋朝两位诗人苏轼和杨万里,去看一看他们眼中的西湖又是一种怎样的境界!
我们先来看第一首苏轼的。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一)配乐朗读。
(播放《饮湖上初晴后雨》视频朗读)
(二)自读古诗,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三)指名读一读,并注意正音。
(四)齐读。
三、提示方法,学习古诗。
(一)提示学习古诗的方法:
(课件出示)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想意境,悟诗情。
(二)课前我们已经要求同学按照提示的方法进行了自学,现在整理一下你自学的成果,准备在小组里进行交流。
(三)小组合作,交流所得。
如果有争议或者疑惑,等会儿全班交流时提出来。
(四)全班交流,共同探讨。
1.知诗人,解诗题。
知诗人:
作者苏轼与西湖有着不解之缘,先后两次在杭州为官,“苏堤春晓”“三潭印月”等景观均因他而得名。
苏轼创作了众多关于西湖景物的诗,西湖也因此平添了许多人文气息与奇丽的色彩。
《饮湖上初晴后雨》共两首,文中选的是第二首,是他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
解题目:
“饮湖上初晴后雨”,词序可以调整一下——“初晴后雨”应该是“雨后初晴”,“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应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2.抓字眼,明诗意。
抓住“潋滟”、“空濛”、“奇”、“西
子”引导学生理解。
前两句:
“水光潋滟”“山色空濛”会是一种怎样的景色?
(课件出示)
诗人用凝练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一晴一雨的西湖,正应和了题目中的哪个词?
(初晴后雨)
一个“晴方好”,一个“雨亦奇”,又与下文哪个词两相呼应?
(总相宜)
后两句:
这是一种什么修辞?
你认为用得怎么样?
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
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3、想意境,悟诗情。
(1)自己想象着诗中描写的景色,有感情的读一读古诗。
(播放音乐)
(2)找同学来读,其他人闭眼想象。
(3)交流感受:
你看到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品读诗文,体验情感。
(一)西湖正如那仪态万方的美人西子一样,无论是淡雅或浓艳的打扮,都恰到好处,美丽动人。
想象一下,此时此刻正在西湖边上饮酒的苏轼他的心情会是怎样?
引导学生了解苏轼当时的经历与处境,从而感受苏轼与西湖的不解之缘。
(二)带着这种心情诵读古诗。
(三)小结:
西湖景致宜人,真是美不胜收。
才情横溢的诗人苏轼有感而发,挥笔写下了脍炙人口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西湖晴雨皆宜的美景随即跃然纸上,鲜活传神。
(四)请把自己当成作者置身于西湖,再来读一读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吧!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复习导入。
(一)请同学自由地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苏轼笔下西湖美景晴雨皆宜,脍炙人口;
杨万里的这首赞美西湖的诗也同样流传千古,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在不同诗人的眼中西湖又该是怎样不同的美丽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欣赏《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一)教师范读。
(四)齐读古诗。
三、运用方法,再学古诗。
(一)出示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二)推选同学或自荐按学习步骤组织全班共同进行交流、探讨,读懂古诗。
(1)能说说你读过之后的感受吗?
(美)
(2)美在那儿?
用你的话说说好吗?
(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
)
从哪些词可以看出呢?
(接天无穷碧)
“接天”是指荷塘与天边相接。
那“无穷碧”又是什么意思呢?
(“应该是照应接天,指范围广。
”“可能是指很绿,绿得很美,绿得难以形容。
”“也许是指有很多种不同层次的绿:
深绿、浅绿、淡绿、草绿、浓绿。
”)
(3)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那么此诗除赞美西湖的“无边的荷叶,一片碧绿”外还赞美了西湖的什么呢?
(阳光下的荷花,格外红艳!
(映日、别样红)
“映日”是什么时候的日?
你是怎么知道的?
“别样红”是什么意思呢?
(特别的红,不一般的红,红的有层次,有变化。
这景色多美啊!
用你自己的话把这两句诗的意境说出来好吗?
(4)指名说说这两句话的含义
(5)同学们对这两句话理解得很好了,相信你们也能读好!
邻桌之间相互诵读。
指名读。
(6)课件出示配乐荷花景图组。
(7)再读一读这两句诗好吗?
(课件:
莲叶荷花淡景为背景的古诗)
正因为西湖六月的荷叶无穷的碧、荷花别样的红,所以诗人一见到这美丽清新画面就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引读一二两句。
(8)赞西湖。
(先试一试再指名说,注意“赞叹”的情感。
相机理解诗中的“毕竟”、“四时”。
(1)同学们,如果你就是杨万里。
当你和友人畅谈一夜后,从寺中走出,一幅清秀幽雅的荷花图跃入眼帘,你会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当你和友人漫步岸边、与友人依依惜别时,阵阵荷香迎面飘来、侵入心脾,你会不由自主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当你和友人荡舟湖中,从层层叠叠的荷叶中穿梭而过依依话别时,忽见阳光下的荷花竟如此晶莹剔透,你会情不自禁的吟诵……(学生朗诵古诗)
(2)同学们,这首诗题为送别,可诗中却一字未提,这是怎么回事呢?
可能受到荷花的美丽所感染,他们没有太多伤感,所以不写。
荷花是西湖六月的最大特色,诗人想让友人记住这满湖荷花,记住他今天的送别之情。
(3)让我们继续发挥丰富的想象力,闭上眼睛,在头脑中绘制一幅西湖荷塘的水墨画。
想像着这么多美丽可爱的荷花荷叶就在你的眼前,清风徐来、荷香阵阵,同学们,你们瞧见了吗,那满塘的荷叶(挨挨挤挤、错落有致、随风摇曳)再看那星星点点的荷花(亭亭玉立,暗香浮动、娇艳动人)此时,你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一枚荷叶,荷塘里的一汪池水,荷花上的一只蜻蜓,用你的声音、你的表情、你的动作一起来背诵这首古诗吧!
(4)配乐背诵。
四、拓展阅读,了解西湖
(一)引导:
同样是写西湖,这首诗与前一首所描写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两首诗虽都是写西湖,却因描写的角度不同而居然为我们展示了不同的“西子”之美。
一个是从绝妙的天气入手,一个是从季节的对比特写。
不论是哪首诗,都令人产生对西湖的向往之情。
(二)同一种事物,在不同的诗人笔下,有着不同的意蕴。
西湖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泼墨抒怀的对象,把我们收集描写西湖美景的诗文读一读,感受他们对西湖的痴迷与向往:
1.《饮湖上初晴后雨(之一)》。
朝曦迎客艳重冈,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一杯当属水仙王。
2.《三潭印月》【明】杨周。
鱼羹宋嫂六桥无,原是樊楼旧酒垆宣索可怜停玉食,官家和泪话东都
3.《苏堤春晓》【元】尹廷高。
翰苑诗人去不还,长留遗迹重湖山。
一铯残月莺呼梦,诗在烟光柳色间。
(三)这些诗是我们古代先辈为我们留下的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今天也来学学古人,用我们自己手中的笔,来夸夸我们的杭州西湖。
7松坊溪的冬天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情并茂的散文。
课文描绘了松坊溪冬天美丽动人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1.正确认读生字词,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精彩段落。
3.能分辨课文的详略,初步了解课文详略处理的作用。
提出中心问题,勾画批注、小组交流,了解课文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坊溪冬天的美丽景色是本课教学重点。
通过品词品句,体会课文运用比喻、排比把“雪景”写得生动、形象方法,领略松坊溪满天飞舞的白雪花和千姿百态的冰雪世界。
感受松坊溪冬天景色之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是本文的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让学生体会文章蕴含的意境美和情致美,努力使阅读过程成为审美的过程,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一、诗句导入,揭示课题。
(一)同学们,我们学了很多诗,你能背几句写冬景的诗吗?
(二)课件出示一组诗句: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三)学生读诗句。
古人用简简单单的几个字,描绘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冬景图,今天我们走进现代作家郭风写的《松坊溪的冬天》,去感受他笔下的冬景别样的美。
(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一)初读课文。
1.导入:
松坊村松坊溪是一条美丽的小溪,它就坐落在南方的高山地带的一个小山村——松坊村。
2.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并标出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
你感受到文章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录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二)检查自读,理清文章脉络。
1.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2.认读词语。
松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 打印 版冀教版 小学语文 第十 第二 单元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