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392801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92.92KB
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高中历史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3课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教学案人民版必修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汉武帝:
频繁更换丞相;
建立由亲信近臣构成的“中朝”。
(2)唐代:
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宋代:
设中书门下,其长官职务相当于丞相。
为了分散丞相权力,曾增设“参知政事”,为副丞相;
设枢密院管军事;
设三司总理财政。
[图解识记]
唐朝三省六部制
[易错提醒]
唐中书省与元中书省职权不同
唐代中书省负责起草政令,其职能是参与决策;
元代中书省则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两者名称相同,但职权差别较大。
三、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
1.沿革
(1)秦朝:
在中央政府和郡一级的行政机关内,设有专门负责监察的官员。
(2)汉代:
中央行政机构的监察由御史大夫属下的官员承担。
汉武帝设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
(3)发展:
唐代设置御史台;
宋朝设置提点刑狱司;
元朝规定人命重案以公文移送御史台,由监察御史复按等。
2.评价
(1)积极: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2)局限:
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
[深度点拨]
从汉至元君主专制制度的演进具体趋势表现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中央权力越来越大,地方权力越来越小。
总趋势是君主专制程度不断提高,这是由君主专制制度的本质所决定的。
四、选官制度的历史变化
选官制度
世官制
察举制
科举制
特点
官位世袭
以官举士
考试选拔
形成发展
先秦
西汉汉武帝时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为九品中正制
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明清时期发展为八股取士
评价
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
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但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人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历程
五、行省的设置
1.背景
元以前地方制度的演进。
(1)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
(2)唐代为道、州、县三级。
(3)宋代的地方行政机构则为路、州、县。
2.内容
元代全国分设十个行省;
另有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以及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行省以下依次为路、府、州、县。
3.管辖
行省权力受中央节制;
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定期觐见皇帝等形式加以控制。
4.意义
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主题一 汉代以来君主专制的演进
探究点1 汉代中外朝制度
史料 中朝,内朝也。
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汉书·
刘辅传》
思考 史料体现了汉代中央官制的哪些变化?
实质是什么?
答案 变化:
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实质:
加强皇权。
探究点2 对三省六部制的认识
史料 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做出决定)将上(皇帝),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思考 三省六部制是怎样运作的?
有何特点?
答案
(1)中书省草拟政令,上承皇帝,再交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奉行”,尚书省下设的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执行。
(2)相权被一分为三,三省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制约,有利于加强皇权。
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职权专一,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
探究点3 宋朝中枢机构
史料 “丞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与枢密院对掌大权。
”中书省之职是“掌进拟庶务……任命知州军、通判等官员”。
——《宋史·
职官志》
思考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宋朝中央官职设置的特点。
答案 宋朝虽设尚书、门下、中书三省,而中书省之权特重。
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枢密院掌管军事。
汉代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1)皇帝通过不断压制、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
丞相制度沿着相权的逐步削弱,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丞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
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丞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丞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
(4)丞相权力不断分化。
丞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丞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效率低下的弊端。
主题二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史料一 汉代“四科取士”为: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
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
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
史料二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摭言》
思考
(1)从史料一可以看出汉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
你认为这种选官制度会带来哪些问题?
(2)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具有怎样的历史作用。
答案
(1)主要标准:
品德和才能。
问题:
缺乏明确可操作的具体标准,容易被权势家族控制,致使官员的办事效率低下,官场腐败,统治基础狭窄,不利于政局稳定。
(2)作用: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官僚队伍提供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成为唐王朝繁荣和强盛的重要制度保障。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及积极影响
(1)变化趋势
①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②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
③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④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思想,束缚人才。
(2)积极影响
①选官标准从家世、门第到才学的变化,有利于选拔有才能的人为官,维护了封建国家的大一统局面,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②选官制度的变化,特别是科举制的实行,树立起了中央权威,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封建国家政令的推行,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③制度化的选官制度,提高了官员队伍素质,有利于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
主题三 汉到元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探究点1 汉唐地方政治制度
史料
图一 汉代初期形势图
图二 唐代后期形势图
思考 史料中图一体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两幅图说明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下存在什么问题?
答案 政治制度:
郡国并行制。
存在问题:
汉唐时期都造成地方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的弊端。
探究点2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史料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熹《朱子语类》
思考 史料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
答案 措施:
在军事上,收回主要将领的兵权,充实中央禁军;
在行政上,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在财政上,地方赋税由中央掌控。
看法:
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同时削弱了北宋的军事实力。
探究点3 元代行省制度
史料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思考
(1)依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
(2)综合上述史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
答案
(1)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
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
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
(2)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
汉到元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
(1)演变过程中,中央一直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2)中央通过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最终集权于中央。
(3)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中书省制)。
1.(2018·
青岛胶南一中竞赛)秦及汉初的“尚书”仅是内侍小臣,掌管收发文书,汉武帝时始让其省阅奏章参与政务;
东汉光武帝将尚书扩充为“尚书台”,“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但仍为内侍机构;
隋唐时设置“尚书省”掌管六部,成为执行全国政务的机构。
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趋势
B.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的趋势
C.内朝转为外朝的官制变革趋势
D.相的行政级别逐渐降低的趋势
答案 B
解析 题干讲的是秦汉至隋唐中央机构的演变过程,体现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本质上反映了皇权不断加强的趋势,故B项正确。
题干没涉及地方官制的变革,故A项不正确。
C项说的是现象不是本质。
D项题干并未涉及。
2.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
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
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
答案 A
解析 设置多个宰相是为了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皇帝的权力,并不是完善中央集权,也不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君主专制时代是不存在扩大民主权利的。
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生过多次重大变革。
创立省制,使省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是在( )
A.秦朝B.汉朝
C.唐朝D.元朝
答案 D
解析 元朝行省制的确立,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
4.(2018·
山师大附中阶段检测)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 )
A.郡县制B.察举制
C.科举制D.行省制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提到“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有利于庶族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加强中央集权,故C正确。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
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
这种不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专题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君主专制 政体 演进 强化 教学 人民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3392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