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解析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388937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929.99KB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解析文档格式.docx
《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精练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圈层相互作用解析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期的地理隔离使其拥有很多特有动植物,故选C。
其余选项不是物种独特的原因。
土层深厚的土壤具有和水库类似的存蓄、调节水分的功能,常常将潜水位以上的土层定义为土壤水库。
土壤水库蓄水量受土壤质地、降水量、蒸发量及植物覆盖度等因素影响。
下图为我国某流域上游不同类型林地土壤水库蓄水量随季节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中a、b、c对应的林地类型为
A.裸地、次生灌木林、杉木林B.杉木林、裸地、次生灌木林
C.次生灌木林、杉木林、裸地D.杉木林、次生灌木林、裸地
4.该流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B.山东丘陵C.松嫩平原D.浙闽丘陵
5.与5月相比,7月份该流域土壤水库蓄水量差异明显主要是因为
A.土壤蒸发加剧B.副热带高压控制
C.植物蒸腾旺盛D.植被覆盖率降低
【答案】3.C4.D5.B
【解析】3.图中a蓄水量最大,b次之,c最小;
土壤水库蓄水量受土壤质地、降水量、蒸发量及植物覆盖度等因素影响;
植被覆盖率高,有利于雨水地表水的下渗,土壤蓄水量大;
地质疏松有利于蓄水;
降水大于蒸发的,土壤蓄水量大;
灌木林分布海拔低,土层厚,蓄水量大,杉木林分布的海拔高、坡度大,土层薄,蓄水量低于次生灌木林,裸地植被少,地表水下渗少,蓄水量最低;
由此可判断,a、b、c对应的林地类型次生灌木林、杉木林、裸地。
选C正确。
4.该地土壤蓄水量较大,且在5-6月土壤蓄水量大;
7、10月蓄水量少;
3-6月蓄水增加,是雨季;
7月受降水少的影响,蓄水量低,可能与伏旱有关,判断该地应是浙闽丘陵;
黄土高原、山东丘陵、松嫩平原的雨季是在7月,土壤的蓄水量应多。
选D正确。
5.该地5月蓄水量大,主要是雨季影响;
7月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蓄水量降低。
选B正确。
甲、乙、丙三流域位于我国同一省区内。
甲流域面积l604km2,流域内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600~830mm;
乙流域面积502km2,流域内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700~750mm;
丙流域面积777km2,流域内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509.8mm。
下表为三流域植被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造成三个流域植被发育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地势C.流域面积D.多年平均降水量
7.甲流域较乙、丙流域植被发育好,则甲流域
A.年日照时数较长B.年平均气温较低
C.洪水历时较长D.降水强度较大
【答案】6.B7.C
【解析】6.由材料可知三流域位于同一省区,纬度差别不大,且纬度不是影响植被发育程度的主要因素;
三流域的降水量都在500~800mm之间,为我国的半湿润地区,理论上都可发育落叶阔叶林;
流域面积对植被发育程度没有影响;
甲流域面积大,坡度较缓,丙流域面积小,坡度大,造成三流域植被发育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势,B正确。
7.根据甲流域面积最广,可得出甲流域地势平缓,流速平稳;
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甲流域植被发育好,说明甲流域洪水停留时间长;
甲降水较多,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故A错误;
由材料可知三地处于同一省份,纬度接近,甲地地势较低,气温较高,故B错误;
由三地降水量在500-800mm之间,三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位于同一省,降水量相差不大,所以雨季长短相差不大,故D错误,所以C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不同坡向垂直带谱分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该山地可能位于
A.横断山区B.太行山C.喜马拉雅山D.天山山脉
9.该山地垂直自然带谱
A.a坡、b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主要是山麓气候所致
B.生态群落丰富程度①带小于②带
C.③带可能是草甸草原带
D.b坡④带下限海拔较低主要是因为地处阴坡
【答案】8.D9.B
【解析】8.根据图示信息,图中山体的基带为暖温带荒漠带,应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天山所在地区纬度高,且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山麓地带的植被是荒漠,符合图示信息,选D;
喜马拉雅山北坡为青藏高原,基带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与图不符;
横断山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是常绿阔叶林带,太行山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图不符。
9.结合上题,该山体为天山,山体的a坡、b坡垂直自然带谱的差异主要是降水量不同所致;
②带属于草甸草原,①带为山地草原,生态群落丰富程度②带大于①带;
③带为迎风坡,可能是冷杉林带;
b坡④带下限海拔较低主要是因为地处迎风坡,选B。
温带雨林是地球上由针叶树或阔叶树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
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也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但生物种类少。
下图示意世界上温带雨林的分布地区。
10.温带雨林一般分布在
A.受西风影响的中纬度大陆西岸B.多地形雨的高山地带
C.温带海洋性气候的降水丰沛区D.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
11.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生物种类少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恶劣B.冬季气温偏低
C.多云雾降水多D.有机质来源少
12.南、北美洲温带雨林呈狭长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流向B.地形格局C.大气环流D.海陆分布
【答案】10.C11.B12.B
【解析】10.读图结合图例可知,温带雨林分布地区多位于南北纬40°
-60°
大陆西岸的温带海洋气候区,全年受西风影响,加之地形抬升的影响,使得降水较为丰沛,而并非所有的中纬度大陆西岸及高山地带,且南美洲的温带雨林分布区沿岸为寒流流经,故选C。
11.与热带雨林相比,温带雨林的热量条件较差,冬季气温偏低,所有生物种类较少,故选B。
12.南北美地区的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受东部高大山地的阻挡,降水较多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西部,且呈南北条带状分布,影响分布狭长的原因为地形格局,故选B。
我国寒温带湿地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以环境冷湿为特点,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火是其重要的干扰因素之一。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3.影响我国寒温带湿地生态脆弱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纬度C.冻土D.地形
14.大小兴安岭寒温带湿地在春季较为频繁发生大火的原因有
A.全球变暖,植被生长好,可燃物多
B.气候干旱多大风,相对湿度小
C.人类活动增多,活动范围扩大
D.气温回升,对流旺盛,雷电频发
15.火烧后对湿地产生的短期影响是
A.火烧地植物的生长期延长B.枯枝落叶的分解速率降低
C.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D.喜温植物种类、数量增加
【答案】13.A14.B15.A
【解析】13.影响我国寒温带湿地以环境冷湿为特点,生态脆弱的主要因素是气候,A对。
纬度对气候有重要影响,不是冷湿环境形成的直接原因,B错。
冻土是气候影响形成,C错。
地形不是生态脆弱的主要因素,D错。
14.大小兴安岭寒温带湿地在春季较为频繁发生大火的原因有气候干旱多大风,相对湿度小,B对。
植被生长好,不是大火发生的原因,A错。
人类活动增多,活动范围扩大与火灾无必然联系,C错。
春季气温回升,对流弱,雷电少,D错。
15.这题难度太大,高中生怕是难以理解。
火烧后对湿地产生的短期影响是火烧地植物的生长期延长,A对。
枯枝落叶的分解速率提高,B错。
有机物被焚烧,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减少,C错。
区域气候类型没有改变,植物种类、数量不会增加,D错。
土壤是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ρb)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
,其中M表示物质质量,V表示物质体积。
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
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
下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6.土壤容重越大
A.有机质含量越低B.土壤孔隙度越高
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D.越利于作物生长
17.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
A.东南丘陵的红壤B.松嫩平原的黑土
C.三江平原的沼泽土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
18.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
A.引水灌溉B.秸秆还田C.深耕土地D.红壤掺沙
【答案】16.A17.B18.A
【解析】16.根据材料可知,土坡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
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
越不利于作物生长,选A。
17.根据材料,“有机质含量高、硫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据此选项中最肥沃的土壤应土壤容重最小,据此选B。
18.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
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选A。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评价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协调性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指标,是植物光合作用有机物质的净创造,决定地球上所有组成成分扣自然生态的生命功能。
左图示意研究区范围,右图示意研究区200l~2010年间年NPP的变化。
19.观测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
常绿阔叶林>
混交林>
草地>
农田植被>
落叶阔叶林>
湿地。
由此推测.年NPP最大的地区是
A.江汉平原B.江南丘陵C.山东丘陵D.东北平原
20.2001~2010年间,研究地区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
这种波动主要是因为
A.水热状况的变化
B.土壤肥力的变化
C.日照天数的变化
D.植被类捌的变化
21.研究结果表明,2001~2010年间鄱阳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
A.农业结构的调整B.城市规模扩大C.退耕还湖D.围湖造田
【答案】19.B20.A21.A
【解析】19.根据材料,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
湿地,江汉平原农田居多;
江南丘陵为常绿阔叶林;
山东丘陵多为落叶阔叶林;
东北平原多农田植被或针阔混交林,据此,江南丘陵年NPP最大,选B。
20.年NPP呈显著波动状态说明植物生长状态的变化,影响植物生长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气候中的水热组合,据此选A。
21.鄱阳湖平原年NPP呈显著增加趋势说明区域植物生长量增加,生态环境好转,这是因为该地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退田环湖等措施初见成效的结果,选A。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
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
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
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鲁教版届高三 地理 一轮 复习 精练 地理环境 整体性 相互作用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