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375153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67
- 大小:378.54KB
某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某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水库除险加固初步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游坝坡坡度为1:
3,干砌石护坡;
下游坝坡坡度为1:
2.5,草皮护坡。
原溢洪道位于大坝的右端,由于底板高程高,泄水不畅,于1972年废弃封堵,填筑土料,成为大坝的一部分,沿坝轴线长度为30m。
现溢洪道位于库区右岸,距大坝右坝头约500m,由6孔平板钢闸门控制,闸门尺寸为2.5×
4.0m(H×
B)。
堰顶高程1023.60m,堰顶净宽21.0m;
启闭机平台及工作桥顶高程为1029.36m;
溢洪道设引渠段、控制段、陡坡段,消力池及海漫,总长100.0m。
设计泄量为184.0m3/s,校核泄量为230.0m3/s。
放水洞位于大坝桩号0+080m处,1970年为修建胜天渠(灌溉渠道)所建,型式为钢筋混凝土压力涵管,直径0.60m,洞长50.0m,最大放水流量1.50m3/s,进口高程1023.60m,塔内安装手动闸阀控制。
左坝肩原建有泄水洞,1986年坍塌堵死后,失去输水能力。
水库下游防洪保护范围包括王坊洗煤厂、王庄煤矿等企业,县乡公路、小王庄煤炭专用铁路等交通公(铁)路以及下游内王等4个村庄、0.96万人,1.20万亩耕地。
1.2安全鉴定结论及建议
***水库于2010年9月进行了大坝安全鉴定,2010年11月通过了***省水利厅核查,认定该水库属于三类坝。
1.2.1水库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水库防洪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
2、大坝上游干砌石护坡大部分损毁,坝坡杂草丛生;
坝顶防浪墙部分损坏,整体向上游倾斜,桩号0+000~0+042段和0+070~0+080段共52m没有修建防浪墙;
坝下游约410m坝坡被堆积的大量生活建筑垃圾及煤矸石压埋,坝顶宽度大部由原来的3.0m向下游堆宽至14.0~17.0m左右,杂草丛生,没有排水设施。
3、右岸近坝库岸局部塌岸。
4、溢洪道损坏严重,闸门及启闭机全部损坏,桥面板损坏严重,两岸管理房均已成危房;
溢洪道内杂草丛生,陡坡段局部塌陷,有部分砌石脱落。
影响溢洪道正常泄洪。
5、放水洞淤积堵死,不能正常运行。
6、大坝无安全监测设施。
1.2.2水库安全鉴定提出的除险加固建议
1、采取工程措施,使水库达到现行防洪标准。
2、对大坝及近坝库岸进行整修加固。
3、改造溢洪道。
4、维修放水洞。
1.3流域概况与气候
1.3.1流域概况
水库位于浊漳南源流域陶清河一级支流荫城河的支流南宋河上,地理坐标为:
控制流域面积43.10km2,其中:
土石丘陵区24.14km2,占56.00%;
土石山区18.96km2,占44.00%。
坝址以上流域长度7.75km,平均坡降16.09‰,河段为山区河道,地势较高,海拔一般在1000m以上。
荫城河是陶清河的一级支流,源于***县西火镇上西掌村,流经西火、东蛮掌、横河、石炭峪、荫城、桑梓、王坊、李坊等村,在李坊村北入陶清河水库而汇入陶清河,河流全长20km,流域面积157.3km2。
平均纵坡7.59%。
荫城河为洪水河道,仅在雨后短时内有径流。
河流为山区河流,河床为土砂质。
该河是丘陵阶地上覆的黄土遇水形成冲沟而扩展的河道的,现河床大致稳定。
荫城河多年平均年径流量440万m3,年输砂量13万m3。
南宋河是荫城河的支流,发源于***县南宋乡东掌村东南,流经东掌、南宋、内王、桑梓等村,在桑梓东从左岸汇入荫城河。
南宋河总的流向为自南向东北,总的地貌特征是山岭连绵,丘陵起伏,河谷穿插,沟壑纵横。
该流域所处多为土石丘陵区、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现象较严重,所夹带泥沙中含大量推移质。
流域内植被覆盖情况较差,除有少量林区外,一般只有灌木、草丛被覆,属中等侵蚀区。
南宋河为洪水河道,仅在雨后短时内有径流。
1.3.2流域气候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80mm,总趋势为自上游向下游递增,降水年际和年内分配也不均匀。
每年降水有70%以上集中在6~9月。
流域上游地区多年平均蒸发量1564mm,下游地区多年平均蒸发量1621mm。
极端最低气温-22.2℃,极端最高气温37.3℃。
1.4地质
1.4.1区域地质概述
工程区地处***县南部,流域内大部分为山地,地势总体呈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地面高程在1016~1404m之间,地貌类型属山地低山及丘陵地貌。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区处于吕梁一太行断块、太行山块隆西南部,西临沁水块坳。
区域构造格局受太行大断裂控制,该断裂为一NNE向逆冲断裂,分隔太行山块隆和沁水块坳,本区位于断裂的SE盘,太行山块隆南部偏西。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B18306~2001)图B1,本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0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O.10g,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Ⅶ度。
1.4.2坝址工程地质
坝址区为低山丘陵区,地形总体呈西南高、东北低的趋势,坝体周围以黄土地貌为主,两岸大部分为黄土陡坎,受筑坝挖方影响,坝区两岸地形零乱。
坝址区主要为第四系黄土覆盖,地表主要发育黄土冲沟,基岩埋藏于地下,地质构造较简单。
坝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于河谷部位的河床河漫滩及一级阶地,含水层岩性为第四系砂砾石、粉土及粉砂层内,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及河道上游径流入渗,由两岸向河谷,由上游向下游排泄。
据本次钻探资料,坝基土中部表层有砾砂层透镜体,底部及两侧为低液限粘土,本次检查中未发现坝基及绕坝渗漏问题,大坝在运行中也未发现坝基及绕坝渗漏问题。
水库运行至今已50余年,本次检查未发现坝基渗透变形问题。
1.4.3大坝、溢洪道、放水洞质量分析
坝体填土成分为低液限粘土,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为:
天然含水量12.3%~32.9%,干密度1.56~1.71g/cm3,平均值1.61g/cm3,孔隙比0.511~1.040,渗透系数1.3×
10-7cm/s~4.4×
10-5cm/s,算术平均值6.5×
10-6cm/s,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4.0~15.0击,修正后标贯击数3.4~13.3击,粘聚力20.0~70.0kPa,内摩擦角5.0°
~10.0°
。
据上述资料分析,坝体填土经近五十多年的进一步固结作用,总体填筑质量较好,虽局部坝体填筑质量不均,仍满足规范要求。
其渗透系数均值为6.5×
10-6cm/s,属微透水性。
根据室内土工试验结果,溢洪道地基土含水率11.7~17.2%,干密度1.69~1.70g/cm3,较密实。
渗透系数3.8×
10-5~9.3×
10-5cm/s,属弱透水性。
溢洪道地基稳定,建筑物损坏严重。
放水洞为压力涵管,座落在坝体土上,场地稳定性较好。
1.4.4建筑材料
本工程选择块石、碎石料场为陶清河水库附近灰岩料场,料场距水库坝址约20km,有县乡公路相通,运输方便。
料场地层为奥陶系中统峰峰组深灰色、灰色中厚层状致密灰岩,质地较纯,储量较大,利用工程类比法,其强度指标可满足工程设计指标要求。
工程区附近没有天然砂料场和人工砂料场,所以砂料拟从***县城购买本地砂,储量丰富,当地建筑大量使用,数量质量均可满足设计要求。
县城至施工现场由县乡公路相通,交通运输方便,平均运距25km。
1.5工程任务和规模
1.5.1工程任务
***水库除险加固改造的主要任务是:
通过工程改造,使水库达到现行规范要求的防洪标准,同时使组成水库枢纽的各建筑物达到相应规范要求的安全运行标准。
1.5.2工程规模
水库原设计总库容470.0万m3,最大坝高11.50m,低于15.0m,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水库属小(Ⅰ)型水库,为Ⅳ等工程,大坝、溢洪道和放水洞为4级建筑物,水库防洪标准确定为20年一遇设计,100年一遇校核。
1.6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水库枢纽改造的目的是除险加固、防洪达标,所以改造的方式是针对现有枢纽建筑物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和输水洞组成。
根据工程存在的问题,大坝、溢洪道和输水洞均需进行改造。
鉴于投资有限,本着“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本次设计主要针对溢洪道和输水洞进行改造。
大坝工程主要是对防浪墙和护坡维修改造,由当地政府结合本次除险加固改造自筹资金一起进行改造。
1.6.1大坝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坝上游干砌石护坡大部分风化、冲刷损毁,坝坡杂草丛生;
坝段下游410m长坝坡被堆积了大量的煤矸石和少部分生活建筑垃圾,坝顶宽度大部由原来的3.0m向下游堆宽至14.0~17.0m左右,杂草丛生,没有排水设施。
2、改造方案:
对大坝防浪墙破损部分进行修复,桩号0+000~0+042段和0+070~0+080段新修防浪墙,坝顶新修C20混凝土路面;
清理大坝上游坝坡杂物,拆除旧干砌石护坡,并新建干砌石护坡以保证大坝的安全稳定。
桩号0+150~0+560段大坝下游坝坡堆积物较多,设计从堆积物顶部下挖1m,并沿坡度1:
2.5向下游清理堆积物并整平,然后在顶部和下游坝坡上回填土并夯实处理,夯实后顶部低于坝顶0.5m,下游坝坡坡度1:
2.5。
桩号0+000~0+150大坝下游坡堆积物较少,0+000-0+030为原溢洪道进口,设计将溢洪道部分开挖土方回填至该段下游坝坡,顶部宽度约为5m(顶部宽度可做调整),坡度1:
2.5,夯实处理,夯实后顶部低于坝顶0.5m,下游坝坡坡度1:
多余土方填至原溢洪道内。
桩号0+560~0+600下游坝坡堆积物较少,改造前清除下游坝坡上杂草和垃圾,并对坝坡进行整平处理,恢复坝坡坡度为1∶2.5。
下游坝坡清理平整后,在坝脚至坝顶范围内新建M7.5浆砌石网格草皮护坡。
1.6.2溢洪道
库区已淤积至溢洪道堰顶高程,加之当地群众在堰前填土造地,致使溢洪道引渠上游地势抬高,高程在1024.2m~1027.3m之间,影响泄洪;
溢洪道损坏严重,闸门及启闭机全部丢失,桥面板坍塌、损坏严重,两岸管理房均已成危房;
溢洪道内杂草丛生,陡坡段局部塌陷,有部分砌石脱落,影响溢洪道正常泄洪。
原溢洪道包括引渠段、控制段、陡坡段、消力池及海幔,总长度100m。
此长度为以往统计资料中的数据,仅指上游四部分的防护衬砌长度,海幔段之后尚有300m为人工开挖的土质陡槽,之后才汇入河道。
此段纵坡在1%~2%之间,坡度较陡,应属于溢洪道的泄槽段。
为防止泄洪时对泄槽段的冲刷,本次设计考虑对此段进行护砌;
现有消力池下移至泄槽段末端。
设计对溢洪道控制段拓宽,在控制段两侧各新增一孔闸孔,由原来的6孔增至8孔,总长度35.4m,堰顶净宽达到28m,高程不变;
对引水渠、现有泄槽防护段进行改造;
对泄槽未衬砌段按设计宽度进行开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库 加固 初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