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城市概况与道路交通规划doc 27页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374822
- 上传时间:2022-10-1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159.57KB
乌鲁木齐城市概况与道路交通规划doc 27页文档格式.docx
《乌鲁木齐城市概况与道路交通规划doc 27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鲁木齐城市概况与道路交通规划doc 27页文档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疆拥有中国六分之一的国土,乌鲁木齐是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新欧亚大陆桥中国西段的桥头堡,地处亚洲大陆地理中心。
行政区总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235.9平方公里。
全市总人口235万,其中城市人口就占90%以上。
现辖七区一县,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和一个出口加工区。
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亿元,增长14%,实现全口径财
已成为世界投资者开拓中亚市场的重要平台。
目前,乌鲁木齐依托周边八个国家,建成了近200个各类商品交易市场,其中年交易额超亿元的有32个,超10亿元的有10个,形成了覆盖新疆,辐射中亚地区的多层次、多渠道贸易网络,跻身中国西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城市。
2006年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45亿美元,增长15%。
旅游业发达。
乌鲁木齐自然风光优美,天山山脉分布着高山冰雪景观、山地森林景观、草原景观,为游客观光、探险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各民族的文化艺术、风情习俗,构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人文景观。
新疆国际大巴扎、新疆民街、二道桥民族风情一条街等带有浓郁新疆民俗风情的景区景点,享誉国内外。
丝绸之路冰雪风情游,丝绸之路服装服饰节等带有丝绸之路文化特色的节庆会展活动,已成为乌鲁木齐特有的城市名片。
近年来,数以千万的中外游客到乌鲁木齐旅游观光。
2006年,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780万人次,增长11.75%;
实现旅游及购物总收入76.18亿元,增长12.86%,乌鲁木齐已成为新疆重要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
产业结构比较合理。
乌鲁木齐第三产业(流通服务业)较为发达,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为61.5%。
乌鲁木齐拥有百余家星级酒店,三星以上达到60余家,其中五星级酒店8家,拥有完善的服务业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为世界各地的客商创造了良好的投资合作环境;
拥有健全的商贸流通体系,进出口贸易较为发达,占新疆进出口额的50%以上;
中小学、高等院校、医院、科研机构等较为集中,人才队伍较为健全。
目前,乌鲁木齐已形成石化、冶金、纺织、机械、高新技术、建材、制药、食品、家具、服装等十大产业集群,产业门类齐全,产业结构日趋合理,特别是石化、冶金等产业的发展在同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已成为第二产业的支柱。
第二产业在全市GDP的比重为37%。
第一产业在全市GDP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只有1.5%,但是,现代农业、观光农业、高效农业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有政策优势。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特别是针对新疆的开发建设,中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国家给予新疆经济发展的支持,不亚于20世纪80年代初对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这些政策有力地支持了乌鲁木齐加快发展。
同时,我们始终致力于开发区、工业园区的建设,有着多年的园区建设经验,相继建成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一个出口加工区(承接外向型产业的重要工业园区),并且正在建设头屯河工业园、水磨沟创业园和乌鲁木齐和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经济一体化框架下的米东工业园区。
乌昌经济一体化建设是我们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一次新的尝试,对于乌昌地区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不断增强地区整体实力具有深远影响。
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建设以及乌鲁木齐市和我们的邻居昌吉州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必将会使乌鲁木齐成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我们还将利用好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着力打造新疆最大的、面向周边各国的出口加工贸易基地和中亚国际物流港,努力为中亚地区经济共同发展搭建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发挥好中亚地区的桥梁纽带作用。
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将乌鲁木齐建成面向中亚地区的现代国际化商贸城市。
为此,我们将在建设面向中亚地区的五大物流中心、建设一批对中亚地区具有辐射作用的商贸市场等方面不懈努力,不断完善金融、中介、信息咨询等服务业。
在新的世纪里,乌鲁木齐将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努力把乌鲁木齐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及中亚地区的区域性商品交易集散中心、金融中心、交通运输仓储中心和现代化信息服务咨询中心。
【地理位置】
乌鲁木齐北纬43.45东经87.36。
地处天山山系北天山西段与东段的结合部,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北为准噶尔盆地南缘。
海拔680-920米,市区平均海拔800米。
有乌鲁木齐河、头屯河、白杨河、柴窝堡湖等水系,乌鲁木齐河自西南向北斜贯市区。
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中部,地处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
辖区东以恰克马克塔格至大河沿一线与吐鲁番市接壤;
西以头屯河与昌吉市为界;
南以喀拉塔格-克孜勒伊接南山矿区,突出部分折向东南,沿未日洛克-阿拉沟以东与托克逊县相连。
在夏泽格山脊线3以南与和硕县毗连;
西南与和静县为邻;
北部沿博格达山脊与吉木萨尔县、阜康市、米泉市分界。
乌鲁木齐市境最北点在头屯河下游距五家渠镇3.5公里处,最南点抵阿拉沟以南夏格泽山脊,南北最宽处约153公里;
市境最东点在高崖子牧场东边石窑子艾肯沟内,最西点在胜利达坂以西的天格尔山脊,东西最长约190公里。
地理坐标:
东经86°
37'
33"
-88°
58'
24"
,北纬42°
45'
32"
-44°
08'
00"
。
总面积11793.71平方公里,城市规划控制面积1600平方公里。
1997年,城市建成区面积82.5平方公里。
地势地貌:
乌鲁木齐地势起伏悬殊,山地面积广大。
南部、东北部高,中部、北部低。
最高点天山博格达峰顶,海拔5445米;
最低处在猛进水库的大渠南侧,海拔490.6米。
两地水平距离75公里,高差4954.4米。
山地面积占总面积50%以上,北部冲积平原不及总面积的 1/10,市区平均海拔800米。
乌鲁木齐市区三面环山,北部平原开阔。
东部有博达山、喀拉塔格山、东山;
西部有喀拉扎山、西山;
南部有伊连哈比尔尕山东段(天格尔山)、土格达坂塔格等。
辖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大致分为三个梯级:
第一级为山地,海拔2500-3000米或更高;
第二级为山间盆地与丘陵,海拔1000-2000米;
第三级为平原,海拔在600米以下。
【行政区划】
2005年,乌鲁木齐市辖7个市辖区、1个县。
乌鲁木齐市 面积10902平方千米,人口185万人。
天山区 面积171平方千米,人口49万人。
邮编830002。
沙依巴克区 面积422平方千米,人口45万人。
邮编830000。
新市区 面积143平方千米,人口39万人。
邮编830011。
水磨沟区 面积 92平方千米,人口18万人。
邮编830017。
头屯河区 面积276平方千米,人口12万人。
邮编830022。
达坂城区 面积5188平方千米,人口4万人。
邮编830039。
东山区 面积278平方千米,人口10万人。
邮编830019。
乌鲁木齐县 面积4332平方千米,人口8万人。
邮编830063。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
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人口】
总人口185万人(2004年)。
乌鲁木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
世居民族13个。
除汉族外,世居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回、哈萨克、满、锡伯、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乌孜别克、俄罗斯、达翰尔族。
目前,乌鲁木齐市有少数民族49个。
总人口208.2万人(第五次人口普查口径),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24.6%,市区人口占83.5%。
据近期公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
截至2005年年底,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达到233.2万人。
乌鲁木齐少数民族遍布市辖7区1县。
有75%的少数民族人口居住在城市里,维吾尔族、回族有相对集中居住的区域,其他少数民族则是分散杂居,全市每条街道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自然灾害】
(a)寒潮:
乌鲁木齐地处天山北坡及北麓,常受极地和西伯利亚冷空气侵袭,形成寒潮。
寒潮入侵时,日温迅速下降10℃或10℃以上。
平原地区年均2—3次,山区年均4—5次。
(b)春旱:
由于蒸发量普遍大于降水量,春旱发生较多,常在春季水少、气温偏低时发生。
(c)雷暴和冰雹:
山区尤其是迎风坡雷暴日较多,年均为24天,一般出现在5—8月;
冰雹多发生在夏季6—9月,历史上记载不多。
(d)大风:
乌鲁木齐是多风地区,大风最多出现在春秋两季。
达坂城是全国著名风口之一,最大风速为34米/秒,瞬间最大风速超过40米/秒;
干热风是乌鲁木齐境内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气候与灌溉】
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春秋两季较短,冬夏两季较长,昼夜温差大。
年平均降水量为194毫米,最暖的七、八月平均气温为25.7℃,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为-15.2℃。
乌鲁木齐深处大陆腹地,属于中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
气候特点是:
温差大,寒暑变化剧烈;
降水少,且随高度垂直递增;
冬季寒冷漫长,四季分配不均,冬季有逆温层出现。
每年6至10月是乌鲁木齐旅游的黄金季节,因为这段时间花木争艳,瓜果溢香。
a.春:
乌鲁木齐春天来得迟,北郊一带3月26日步入春天;
市区要晚两个星期,到4月8日春天来临;
南郊还要迟十几天,4月20日左右山前才见绿波。
每年从6月上旬起,乌鲁木齐之春自北而南相继结束。
春雨占全年降水的40%左右,对春播及旱地作物十分有利。
b.夏:
夏季的乌鲁木齐城郊山区山花烂漫,市区林带郁郁葱葱;
北郊的夏季,从6月4日到9月21日整整90天;
城区则从6月23日到8月24日,才62天;
而南山牧场却没有真正的夏天,春秋相连。
乌鲁木齐位于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气候干燥,尽管夏日炎炎,却热而不闷,而且昼夜温差大,乌鲁木齐城区夏季平均气温为23℃,是旅游、避暑的胜地。
c.秋:
乌鲁木齐的秋天从8月24日开始。
北部平原推迟10天,入秋后,天气环境比较稳定,天气不冷不热,温和宜人。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天山南北的瓜果汇集在乌鲁木齐。
9月下旬以后,冷空气频频袭来,气温下降迅速。
10月份昼夜温差增大。
"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这句民谣正是乌鲁木齐深秋气候的生动写照。
d.冬:
乌鲁木齐城区的冬天,从头年11月3日到次年4月8日长达150天。
乌鲁木齐市三面环山,北部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
由于天山屏障,冷空气往往滞留在盆地内,大雪飘飘,银装素裹,是乌鲁木齐冬景的一大特色,风采独具。
南郊山前丘陵却有一条“暖带”,一月份气温要比市区高4、5度。
这种独特的冬季气候条件,适应进行大棚蔬菜生产,而且南郊积雪长达175天,极易开展高山滑雪、高山冰场速滑和雪地“叼羊”、雪地“姑娘追”等冬季运动及旅游活动。
乌鲁木齐地区自然降水的空间公布很不均匀,大体上由平原向山区递增,呈带状。
北郊平原年降水量在200毫米,南山丘陵区300-400毫米,迎风坡达500-800毫米。
自然降水不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田间用水主要依靠灌溉,平原农区多为人工绿洲;
山地降水较多,是地表径流的主要产流区;
自然降水是天然放牧的根本保证,山区草场牧草生长的唯一水源是降水,牧草的长势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多寡。
北郊平原冬季降水约20毫米,地面稳定积雪10—15厘米,对冬小麦安全越冬有良好的保温作用;
北郊平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乌鲁木齐城市概况与道路交通规划doc 27页 乌鲁木齐 城市 概况 道路交通 规划 doc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