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喷锚支护施工方案完整资料doc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340312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62.07KB
基坑喷锚支护施工方案完整资料doc文档格式.docx
《基坑喷锚支护施工方案完整资料doc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喷锚支护施工方案完整资料doc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①粉质粘土:
灰黄色。
含铁、锰质氧化物及其结核,间夹薄层粉土。
可塑、湿。
分布较局限。
厚度0.5m~1.4m。
2粉土:
灰黄色,含铁、锰质氧化物,间夹细砂条带,稍密。
很湿。
色分布于125#、126#、127#、170#、171#、137#、孔段,最大厚度1.1m。
3粉砂:
灰色,由细长石、石英、云母细片、岩屑及暗色矿物颗粒等组成、松散,饱和。
呈透镜状局部分布于卵石层顶部,最大厚度1.8m。
4细砂:
灰色,由细长石、石英、云母细片及暗色矿物等颗粒组成,偶混卵砾石,构散~稍密。
饱和,呈透镜体状分布于卵石层顶面或卵石中,厚度变化较大,层厚0.5m~4.2m。
5卵石:
灰色、黄灰色,以岩浆岩为主,变质岩次之。
多呈亚圆形,以弱风化为主。
卵石一般粒径3~5cm,最大粒径大于10cm,充填物以砂土为主,混少量砾石,含量15~45%左右。
饱和,根据其密实程度及充填物含量等的差异,可分为松散卵石、稍密卵石、中密卵石和密实卵石四个亚层。
卵石层顶板埋深为1.0~8.7m米。
⑶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
泥岩:
暗紫红色。
泥质结构,块状构造。
上部层间裂隙较发育,部分裂隙中充填黑色氧化物膜,可见灰白色矿物斑点、团块及其条带等。
⑷根据该工程勘察报告场地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第四系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其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区域地下水汲河水砂、卵石层为主要含水层,具较强的渗透性,场地含上层滞水,分布于人工填土中,上层滞水主要来源于排水沟及大气降水。
地下孔隙潜水水为2.20m~5.0m,上层滞水与孔隙潜水混合水水位为0.8m~3.5m。
本场地内地下水渗透系数可采用k=23m/d。
三、编制依据
①《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②《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③《土层锚杆设计与施工规范》(CECS22:
90);
④《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
⑤锦江区柳江新居一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
⑥《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⑦锦江区柳江新居一期工程D区总平面图。
四、场地环境条件
拟建物场地较狭窄,施工难度较大。
相邻8#9#楼,地下室开挖为-4.00m,因此放坡困难,必须采取适当的基坑支护方式对基坑进行支护,以保证地下室施工及道路安全。
本建筑物由于基坑开挖深度为-4.00m,基坑为二级基坑。
五、护壁设计
本工程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重要性系数r0=1.00,设计时考虑坑壁附加荷载10kPa。
根据场地地质资料、基坑开挖深度、场地周围环境条件以及工期要求,本次基坑支护对拟建场地采用喷锚支护方案。
详下图:
5.1喷锚支护设计参数
根据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合场地环境条件,本次支护设计参数按最不利组合考虑:
支护设计参数表5.1
地层
名称
平均
厚度
(m)
重度
γ(kN/m3)
粘聚力
C
(kPa)
内摩擦角
Ф
(°
)
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值qsik(kPa)
杂填土
2.5
19.0
10
4
16
素填土
1.00
细砂
0.5
18.6
40
松散卵石
1
20.0
80
稍密卵石
21.0
35
140
坑顶超载:
按q=10kN/m2考虑;
基坑土方开挖按照1:
0.25坡度放坡开挖。
本次喷锚支护设计根据表5.1土层结构参数利用北京理正基深基坑支护3.11标准版计算软件进行计算。
计算表附后
5.2锚杆设计
5.2.1锚杆直径及成孔方式
结合成孔及灌浆设备,锚杆采用QC-150型气动冲击锚杆机将Φ48,δ3.0焊管击入土层及卵石层中,并在焊管上以1000间距呈梅花形钻灌浆孔钻眼灌浆。
土层锚杆按间距1000呈梅花形在焊管上焊钢筋倒刺,长10cm,以增加锚杆的抗拔力。
5.2.2锚杆长度、杆筋、间距及布置方式:
锚杆设计为全段摩擦型锚杆。
采用矩形布置。
采用理正深基坑支护设计软件、并根据成都地区深基坑支护经验进行支护设计,锚杆设计计算结果详见表5.2.2和基坑支护结构图3/4。
喷锚支护锚杆布置表5.2.2
锚杆排数
长度
倾角(°
杆筋
间距(m)
联结方示
备注
Sx
Sy
第一排
6
10-15
φ48焊管
1.20
1Φ14钢筋焊接
土层锚杆
第二排
4.5
1.50
第三排
3
卵石锚杆
备注
1.所有纵向加强筋均为1Φ14;
2.锚杆采用一次注浆,浆体水灰比0.5~1:
1,注浆压力0.5~1.0MPa;
3.必须准确查明锚杆施工范围内市政管网的分布深度及范围;
4.Sx为横向间距,Sy为纵向间距;
5.锚杆间距与砂层或软弱地层可调整为1.0m。
5.3面层设计
面层采用喷射混凝土与钢筋网组成的钢筋混凝土板结构。
5.3.1喷射混凝土强度
喷射混凝土采用细石混凝土,水泥为32.5R普通硅酸盐水泥,砂为中粗砂,细石采用5~10豆石,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5.3.2喷射混凝土厚度
支护面厚度为50-80mm。
5.3.3面层钢筋网构造
网筋采用φ6.5@200钢筋绑扎而成。
横向、纵向加强筋均采用Φ12螺纹钢筋,锚杆端部与加强筋采用焊接联结。
加强筋间距同锚杆间距,如遇砂层或软弱层,可增加斜向加强筋。
铺设钢筋时,钢筋网向基坑顶部延伸1.0m。
5.4防、排水措施
(1)每层支护施工完成后,即在基坑壁面上以2.00~3.00m间距凿出直径20~30mm的孔作为泄水孔,以保证壁外积水排放。
(2)基坑顶部地面1.00m范围内用水泥砂浆或喷射混凝土封闭,以避免地表水渗入坑壁土体,影响坑壁的稳定性。
5.5预制方桩设计
本工程10#楼基坑与相邻8#9#楼各一幢单元楼基坑处采用预制护壁方桩施工方案,待8#9#楼土方开挖基础处理后再进行施工。
支护方案共布置预制护壁方桩28根,桩距0.8m左右,桩径0.3*0.3,嵌固深度5.5m,桩底如遇砂层,应穿过砂层,桩长适当加长。
基坑底标高处桩设一道300×
300的连系梁,桩顶形成的冠梁与相邻的8#9#楼A/1轴线上预制桩相连接。
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冠梁、连系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
设计结果见表5.2.1。
桩结构表5.2.1
桩数
(根)
桩径(m)
桩长(m)
桩端持力层
桩间距(m)
冠梁(连系梁)配筋
冠梁(宽×
高)
(m×
m)
主筋
箍筋
8#楼10根9#楼18根
300×
300
8
中密~密实卵石层
0.8
4Φ14
ф6.5@250
5.6护壁桩施工准备
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了预检手续。
桩基的轴线和高程的控制桩,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应妥善加以保护。
处理完高空和地下的障碍物。
如影响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或安全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木橛或钢筋头钉好桩位,并用白灰作标志,以便于施打。
场地应碾压平整,排水畅通,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
打试验桩。
施工前必须打试验桩,其数量木少于2根。
确定贯入度并校验打桩设备、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
要选择和确定打桩机进出路线和打桩顺序。
5.7施工工艺流程:
就桩桩机→起吊预制桩→稳桩→打桩→接桩→送桩→中间检查验收→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
⑴就位桩机:
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⑵起吊预制桩:
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一般不宜超过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位置要准确;
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⑶稳桩。
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锤1~2次,桩入上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稳定。
10m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
10m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不得用目测。
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⑷打桩:
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1.0m。
;
用柴油锤打桩时,应使锤跳动正常。
⑸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施工条件来选用。
⑹打桩顺序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
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由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心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
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⑺接桩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
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
焊缝应连续焊满。
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lm左右时进行。
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10mm,节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l‰桩长。
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⑻送桩:
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
若桩顶不平,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
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5.9使用年限设计
根据本基坑功能、性质及建设方工程总体进度计划,本基坑护壁设计使用年限为12个月。
5.10变形监测设计
本基坑侧壁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护壁施工应进行变形监测,以确保基坑及周边建筑物安全。
(1)监测项目
包括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地下水位测量等。
(2)监测方法
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采用红外测距仪,地下水位采用钢尺测量。
(3)测量精度要求及监控报警值
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测量精度为5mm,地下水位测量精度为5cm。
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控值为2cm报警,报警值为3cm;
地下水位报警值为20cm。
(4)监测点布置及监测周期
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监测点1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坑 支护 施工 方案 完整 资料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