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340255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831.37KB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
《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Word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观察物体。
结合总复习第10题,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并识别观察到的图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4.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部分的重点是认识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让学生在头脑里建立起这些单位的实际长度观念。
教科书采用教师提问题、学生小组集体回忆的方法进行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厘米、分米和米等长度单位名称、单位之间的进率,并通过进率进一步沟通3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联系等。
其重点是厘米和米两个基本的长度单位及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
有关用厘米和米作单位长度的内容,教科书在复习中没有写出来,留给教师引导学生复习长度单位时灵活处理。
.
5.问题解决。
本册教科书的问题解决是全套教材此类课题的一个起点,本单元的学习重在帮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分析和理解问题,用合适的方式找出问题解决的办法。
同时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初步形成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综合运用本学期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的。
⏹课时安排
本单元用5课时完成教学。
课题
课时
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1
乘法口诀
解决问题
角的初步认识与观察物体
测量长度
总计
5
◆教学内容
教材第99,100页的内容,第102~103页练习二十三第1,2,3,8题。
◆教学提示
重视知识的梳理。
在单元教学结束一般的练习课里,应该有对单元知识的整理,在总复习课也应该进行整理,但整理的范围可以扩大到整册书相关内容甚至是钱,面所学的有联系的知识技能,通过整理,让学生学生梳理知识,形成网络,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同时能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熟练各学科大纲规定的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巧,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整理本期所学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正确读、写乘除法算式,说出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
经历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过程,促进学生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情感与态度:
在练习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体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受到热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
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
圆片。
◆教学过程
(一)归纳整理,形成网络。
1.看目录,回忆整理。
教师:
孩子们,本期新课内容的学习已经结束。
请打开教科书目录看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后跟同桌说一说。
2.全班交流,归纳整理。
本期主要内容有:
(1)表内乘法和除法;
(2)角的初步认识;
(3)观察物体;
(4)测量长度。
3.揭示课题:
乘、除法的意义。
设计意图:
通过孩子们看目录回忆整理所学数学知识,构建全册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自主整理的习惯,为以后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强化复习,沟通联系。
1.复习乘法的意义。
(1)质疑问难。
你对乘法有哪些了解?
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
学生可能回答:
①我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
②我会在摆一摆中说乘法算式。
③我会根据乘法算式摆一摆,说一说。
④我会用乘法解决问题。
⑤我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算比较简便。
……
(2)深化认识。
①完成教科书第99页总复习第1题。
孩子们先独立思考,再写算式,最后说一说怎样想的。
想:
每堆6朵花,有3堆,要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可以用加法算,也可以用乘法算。
追问:
为什么“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可以用乘法算?
(因为每堆6朵花,有3堆,求一共有多少朵花,就是求3个6相加的和,所以用乘法算。
教师依次增加1个6朵,2个6朵,3个6朵……9个6朵,学生口头列式(抢答)。
②写一写,画一画。
写一个乘法算式,用你喜欢的方式画一画。
展示学生作品,请学生描述自己的想法。
如:
2×
4表示2个4,我每份画4个五角星,画这样的2份,就是2个4。
4也可以表示4个2,我每份画两个桃心,画这样的4份,就是4个2。
(3)看图填一填。
独立思考后口答,并说说第2小题为什么只写一个乘法算式?
(4)小结:
求几个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算。
2.复习除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100页第4题。
议一议:
什么是平均分?
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
什么是平均分呢?
(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交流。
学生1: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学生2:
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3个放1份。
学生3:
15个桃平均分成5份,可以先每份分1个,分去5个,再每份分1个,再分走5个,最后每份分1个,刚好分完。
(2)追问:
把15个桃平均分成5份,每份多少个?
怎样列式?
(3)用图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4)口答:
把54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几?
54里面有几个9?
(5)追问:
54连续减9,减几次得0?
(6)小结:
只要是平均分的过程,就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
3.复习读法及各部分名称。
(1)课件出示教科书第99页第2题。
(2)同桌读一读,说一说。
(3)全班交流并板书。
6×
4=24
(因数)(因数)(积)
45÷
5=9
(被除数)(除数)(商)
读作:
6乘4等于24读作:
45除以5等于9
乘法算式中,乘号前后的数都是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求积用乘法计算;
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除得的结果是商,求商用除法计算。
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从形象到直观,通过画一画,说一说,分一分、议一议等方式真正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同时,沟通了加法与乘法、减法与除法的联系,也注意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使抽象的意义直观化。
(三)综合应用,拓展延伸。
1.基础练习。
教科书第102页练习二十三第1,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做好对学困生的辅导。
2.拓展练习。
教科书第103页练习二十三第8题。
(1)看图获取信息,独立列式。
(2)同桌交流想法。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方法一:
6+6+5=17。
方法二:
比2个6多5个,6×
2+5=17。
方法三:
比3个6少1,6×
3-1=17。
练习设计有层次性,既有基础知识的练习,又有思维发展的练习,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技能,这也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得到发展,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要提醒自己和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唯有触及学生内心的,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学之间相互的善意提醒胜过教师重复的强调,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板书设计
略
◆教学反思
课的开始教师紧紧抓住知识点的关键,进行把乘法相关知识进行梳理,让这一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激活,同时也为学生建构了一个完整的乘法知识体系,在复习习前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有关乘法的知识,培养学生自觉整理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把零散的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
复习课的关键是通过学生的反馈,自己的分析,然后归纳总结,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找重点,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难点在学生自己的讨论中化解。
练习的设计要有梯度,能只停留在题组的练习中,让学生的技能在拓展题中提升。
教材第99~100页的内容,第102~103页练习二十三第4,5,6,7题。
在练习前引导学生自主整理有关乘法的知识,培养学生自觉整理知识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把零散的知识有机的串联起来。
通过课前的谈话,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把学习有关乘法的困难说出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展开复习。
◆教学目标.
归纳整理乘法口诀,进一步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及其关系,并能熟记乘法口诀表。
熟练运用乘法口诀求积、求商。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实物投影仪、课件、乘法口诀填空卡片。
练习本;
草稿本。
(一)动画引入,揭示课题。
1.播放视频(乘法口诀儿歌)。
2.观看视频。
怎样才能又对又快地记住乘法口诀呢?
3.揭题板书。
今天这节课咱们共同复习乘法口诀,看谁背得熟,用得好。
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动画儿歌引入乘法口诀的复习,调动他们眼、耳、口等多种感官直观地结合配图帮助理解乘法口诀表示的意义,熟记乘法口诀,激发学生复习旧知的兴趣。
3.□>3.2745.16<45.1□7.□8<7.620.37>0.□6
(二)合作学习,熟记口诀。
1.熟记口诀。
(1)想一想:
乘法口诀一共有多少句?
你能背出这些乘法口诀吗?
(2)背一背:
小组背乘法口诀。
(3)赛一赛:
分4个大组进行背乘法口诀比赛,评出优胜组。
(4)说一说:
在乘法口诀表中,你比较容易出错的是哪几句?
最容易混淆的是哪几句?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
①孩子们在全班交流想法。
②师生互动,释疑解惑。
③整理易错易混乘法口诀。
(5)记一记:
运用小窍门记忆易错、易混乘法口诀。
①手指记忆法(记忆9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师大 年级 上册 数学 第七 单元 教案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