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323132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331336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71.44KB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323132文档格式.docx
《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323132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部分区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0323132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读全球部分经纬网图(右图),回答第4题。
4.图中甲、乙、丙、丁四点中,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5~6题。
5.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B.③—④—①
C.①—④—②D.②—③—④
6.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多
C.地面吸收③辐射多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2017年11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出火山灰,喷出浓烟高度达1500米。
阿贡火山位于印尼旅游胜地巴厘岛东北部,海拔3031米,是印尼129座活火山之一。
据此回答7~9题。
7.阿贡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圈层中的
A.岩石圈B.地壳C.软流层D.地核
8.当日,阿贡火山喷出的浓烟高度达到大气圈层的
A.高层大气B.平流层C.对流层D.整个大气圈
9.印度尼西亚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其位于
A.海洋内部B.海陆交界处
C.板块内部D.板块交界处
实验步骤:
1、如右图在一个平底盆中加适量的水,直至水盖满盆底。
把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瓶放入盆中。
2、用透明的塑料纸盖住盆,用橡皮筋扎住盆口,并把一块小石头放在塑料纸上,压住塑料纸;
小石头要放在装沙小瓶正上方。
3、将盆放在阳光下直晒,过足够长的时间后观察,可以得出。
完成10~12题。
10.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A.岩石圈物质循环
B.水循环
C.大气的垂直分层
D.热力环流
11.自然界中形成该类地理现象的外因是
A.太阳辐射B.太阳活动
C.地壳运动D.水的三态变化
12.对于沙子所言,水的作用相当于地质作用中的
A.内力作用B.沉积作用C.搬运作用D.侵蚀作用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及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从水循环发生的领域看,由A—B—C—D形成的水循环类型是
A.海上内循环B.海陆空水循环
C.陆地内循环D.海陆间水循环
14.图中F处的地质构造是
A.褶皱B.地堑C.地垒D.向斜
15.读下面四幅海陆风示意图,能正确表示近地面大气运动的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根据中央气象台2017年8月25日08时的台风快讯,目前2017年的第14号台风“帕卡”风力8级,风速20米每秒。
其中心位于北纬15.4度、东经123.8度,距离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北方向约315公里的洋面上。
预计台风帕卡将以每小时1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强度逐渐加强。
据此完成16~17题。
16.台风“帕卡”中心,2017年8月25日08时位于下图所示地区中的
17.读右图,结合文字材料,判断台风“帕卡”
的移动路径可能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为20千米,此次地震使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产生核泄漏危机。
据此回答第18题。
18.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后,产生的放射性危害物质,可能污染的圈层是
①水圈②地核③岩石圈④生物圈⑤大气圈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
渗透能就是以不同浓度的溶液之间的水压差而产生的能量发电,称为渗透能。
渗透能发电技术利用水体盐度差发电,可实现“零排放”。
据此完成19~20题。
19.与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能源比较,渗透能的优势是
A.清洁B.廉价
C.可再生D.受天气影响小
20.渗透能发电站最适宜分布在
A.淡水湖泊B.河流入海口
C.沿河沼泽D.河流交汇处
题号
一
二
总分
(1-20)
(一)
(二)
(三)
选择题答题表(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Ⅱ卷(综合分析题,共60分)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一)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21.根据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判断(6分)
E是________波,F是________波;
A是________________面,
B是________________面。
22.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不同的圈层(4分)
A界面以上圈层是________________;
圈层C是________________;
圈层D是________________;
圈层H是________________。
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介质传播,而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不同介质传播。
23.根据地震波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推测不同圈层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6分)
24.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可以应用于我们的生产生活中。
请你举例说明地震波可以用于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哪些方面?
(举两例说明)(4分)
(二)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25.请在图中竖线和横线上画出热力环流运动箭头?
并说明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6.请对图中A、B、C、D四点的气压大小排序?
(注:
A点气压为Pa;
B点气压为Pb;
C点的气压为Pc;
D点的气压为Pd)(4分)
27.根据示意图,请你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28.请你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挂式制冷空调为什么安装在屋里上面的墙上,而暖气片为什么安装在屋里靠近窗户下面的地面上?
(4分)
(三)阅读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每逢暴雨全城看海——城市内涝
武汉内涝,全城看海;
北京暴雨致16条道路断路;
成都暴雨,停车场变池塘……雨季又来了,这熟悉的一切也又一次来到了每个人的眼前。
年年暴雨,年年治理,却也年年治不好,中国城市的内涝是真的无解了吗?
城市的管理者们,面对一年复一年的暴雨,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2008年至2010年间,全国62%的城市发生过城市内涝,内涝灾害超过3次以上
的城市有137个。
其中57个城市的最大积水时间超过12小时。
29.城市内涝与水循环的哪些环节密切相关?
30.城市内涝的原因是什么?
31.城市内涝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32.面对城市内涝,短期内我们应如何应对?
请你为政府出谋划策。
参考答案
A
B
D
C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二、综合分析题(共60分)
(一)(20分)
21、E是横(1分);
F是纵(1分);
A是莫霍(或是地壳和地幔分界面)(2分),B是古登堡(或是地幔和地核分界面)(2分)。
22、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共4分)
23、地壳可能是固体物质(2分);
地幔可能是固体物质(2分);
而地核不是固体物质,可能是液体、气体或是其它形态物质。
(2分)
24、用人为产生的地震波可以勘探地下自然资源,例如石油资源、水资源和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矿产资源等。
还可以勘探地下是否存在断裂带、褶皱带等。
(写出其它方面合理即可,至少两例。
答出其中任意两例得满分4分)
(二)(20分)
25、画箭头略(顺时针方向)(画正确给4分)。
根本原因是B、C两地冷热不均(2分)。
26、Pc>
Pb>
Pa>
Pd(正确给4分)。
27、由于B、C两地冷热不均,B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A地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1分)C地空气冷却收缩下沉,D地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1分)于是,在高空,空气从气压高的A地流向气压低的D地。
(1分)在近地面,B地气流上升,使B地近地面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
(1分)C地气流下沉,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
(1分)于是,近地面的空气又从气压高的C地流向气压低的B地,以补充B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
(1分)(意思相近即可,共6分)
28、在炎热的夏天,空调排放出冷空气,屋里空气遇冷收缩下沉,而热空气膨胀上升,补充下沉的冷空气,形成屋内的空气环流,最终使屋内空气变凉。
(2分)在寒冷的冬天,暖气片放出热量,靠近窗户的冷空气受热上升,而冷空气下沉补充受热上升的空气,同样在屋内形成空气的环流,使屋内空气变热。
(2分)(意思相近即可,两点共4分)
(三)(20分)
29、降水;
下渗;
径流(或地表径
流;
地下径流)(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6分)
30、预报和防范措施不到位,即不能很好地组织人力和物力排泄地面雨水;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地面硬化,汇水面积扩大;
城市内排水系统不畅,即地下管网不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排出大量降水;
时间短,降水量大。
(答出任意两点,得满分4分)
31、危害交通安全;
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
影响城市卫生;
给城市带来排水压力(其它答案合理亦可,答出其中三点可得满分6分)
32、应加强天气预报监测;
制定及时有效的救援机制;
加强排水设施的维护;
定期进行管道疏浚(其它对策合理即可,答出其中两点可得满分4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天津市 部分 学年 地理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 032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