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方案河道治理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3326805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309.06KB
河道治理方案河道治理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河道治理方案河道治理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道治理方案河道治理施工组织设计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2施工总体部置
6.2.1施工区段划分
根据本工程的工程布置和特点,划分为二个施工分项,第一分项为:
河道工程,分为堤防加固部分与岸坡护砌部分。
第二分项为:
渠系建筑物,分为斑鸠淌进水渠及排涝泵站、机电设备及安装工程、金属结构设备及安装工程。
根据各分项的工作量大小,由工程部合理配置专业管理人员和施工机械。
具体施工中,如遇特殊情况,由项目经理统一调配人员和设备使用。
6.2.2施工平面布置
(1)堤防加固与岸坡护砌布置
受河道沿线面积所限,堤防加固与岸坡护砌沿线部设,一线排开。
河顶堆土全线推平,布置1条施工场地运输道路,路面作简易处理,压实。
(2)渠系建筑物布置
利用河滩空地,水泥、碎石、砂等材料按进度进料,随进随用,进料速度,以不影响预制进度为准。
(3)施工用水:
混凝土用水,用潜水泵从河中抽取,经沉淀后使用。
(4)施工用电:
经现场勘察,接临近村子电源,接临近变压器处电源,拟自备60kW发电机组1套。
供停电时用电。
6.2.3材料供应
水泥、砂、石料,均在当地购买。
6.3施工进度计划
6.3.1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
根据招标文件的内容,本工程工期为120日历天,我单位的施工经验丰富,技术设备先进,管理体系完善,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通过统筹安排工序满足招标文件的要求。
本工程确保自工程发布开工令起120日历天完工,满足招标文件要求。
由于本工程施工强度大,需要精心安排,抓住重点,合理组织施工,优质高效的完成建设任务。
(1)进度安排原则
①满足合同对总工期的要求。
②合理预测施工期内的气象特点、地质特性对本工程施工的影响。
③全面分析工程的施工难点,采用先进合理的施工技术。
④在开工令下达前,努力完成部分临时设施的修建及人员、机械的调遣,测量网点的建立等准备工作。
⑤各段的施工进度相互协调力争平衡施工。
⑥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有关定额并结合我单位长期从事水利水电施工经验进行编制。
(2)进度安排要点
土方工作要及早进行,争取不耽误砼工程,作好气象预测,避开不利天气,抢时间施工,做好土方与衬砌、砼工程的衔接。
(3)进度安排
施工总进度安排见施工进度计划图。
根据各项目的工程量情况,总计划于2012年10月3日开工,至2013年1月31日完成全部工程,总工期120天。
具体计划如下:
①开工准备:
计划于2012年10月8日前结束。
在此之前,所有的材料组织、运输安排、施工设备、测量放样、临时设施、施工道路、各类人员到位。
②堤防加固:
计划从2012年10月9日开始至2012年11月30日完成。
③岸坡护砌:
计划从2012年10月15日开始至2013年1月20日完成。
④建筑物工程:
计划从2012年10月20日开始,2013年1月20日完成。
6.4施工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
6.4.1施工测量放样
(1)控制点
现场踏勘后,用全站仪进行施工用控制点的施测。
施工用控制点计划布置在不易被破坏的地方,每个施工区段至少设三个控制点,同时每个控制点处标以醒目标志,并加强保护。
(2)测量、放样
对施工中的放样测量、地形测量、断面测量、等施工全过程进行测量、放样,同时负责保护和保存好全部放样点,防止移动和破坏。
6.4.2围堰
(1)围堰填筑及压实
本工程临时导流围堰填筑采用袋装土和一般土。
袋装土围堰,自下而上分层码装密实,局部及边角部位配备蛙式打夯机夯实;
一般土围堰采用分层填筑夯实。
(2)基坑排水
施工期间需要进行基坑排水,拟在两个水库各配备1台15kW的水泵。
(3)围堰拆除
工程施工完毕后将临时围堰拆除,彻底清除围堰余渣,避免对水流造成影响。
6.4.3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采用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法施工,削坡机械采用反铲开挖;
脚槽、导滤沟、排水沟等采用人工开挖。
(1)削坡开挖
首先进行测量定位,根据设计图开挖范围、深度、坡度及分层情况。
削坡开挖必须符合设计图纸、文件的要求。
对监理人确认其基础不能满足设计图纸所规定开挖要求的部位,严格按监理人的指示进行。
开挖时预留施工道路,在下层开挖完成后,由反铲边退挖边清除。
在局部坡面较长或地质条件较差的部位,主要采用反铲分层接力的方法开挖,挖掘次序从上到下,边挖土边将土向上传递。
开挖时严格控制开挖深度,预留15cm的保护层,由人工开挖以保护堤身原状土不受拢动,以便控制边坡,避免起挖和欠挖。
开挖过程中随时注意土层的变化,挖掘机距边坡保持一定距离,确定每次的挖装深度,避免出现异常情况,保证设备安全。
机械开挖完成后,及时进行人工削坡,对预留的15cm保护层土用人工清理。
开挖后及时对基础面尺寸和土体质量进行检查、整修和处理。
检查分自检、初检和终检三个阶段进行。
开挖完成后应时通知监理工程师检验。
(2)脚槽等开挖
脚槽开挖时,采取合理的排水措施保证槽底不被水淹,开挖过程中如有渗流,应及时抽水,不充许中途停止抽水,使水流逐步积蓄,其抽水能力应为渗水量的1.5~2倍。
并且采取长距离运排,以防止水流渗回。
6.4.4土方回填
(1)工艺流程及方法
土方回填按照下图工艺流程进行回填:
土方回填施工工艺流程图
①料源勘测
土方回填施工前应先对回填取土场进行勘测,根据取土场现状确定料场取土方案及排水方案,并量测估算料源土料储量是否能满足回填土量。
②碾压试验
在取土场确定后施工前应做碾压试验,试验土料含水量以天然含水量为基础,并允许有一定的增减幅度,可不按最优含水量控制。
通过碾压试验证能达到设计干密度即可,同时确定各碾压参数,如碾压层厚、碾压遍数等。
③基面清理
土方回填施工前应对各回填隐蔽基面进行清理,清除基面上积水、不合格土及积渣、杂物等,其边界应在设计基面边线外30~50cm。
④测量施工放样
基面清理完成后根据回填设计图测放出回填区结构控制点和基面高程,放出结构边线,并全部做好明显标志。
标志标记应明确清晰,且不易移动,同时做好各项记录。
⑤基面验收
土方回填碾压施工前,应对已清理的基面及时组织验收,同时做好各方面的验收资料,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碾压回填,否则重新进行清理及放样。
基面验收后应抓紧施工,若不能立即施工时,应做好基面保护,复工前应再检验,必要时须重新清理。
⑥分层填筑
各部位回填应分段分层进行填筑,按水平分层自下而上逐层填筑,不得顺坡铺填,横断面上的地面坡度陡于1:
5时,应将地面坡度削至缓于1:
5。
作业面分层统一铺土、统一碾压。
采用反铲或装载机挖装土料,汽车运输直接缷料于回填部位,推土机进行平整,10t振动碾进行碾压,局部狭窄部位及靠近边坡和建筑物结构30~150cm的部位采取人工摊铺并使用蛙式打夯机或振动平板夯进行夯实。
已铺土料表面在压实前被晒干时,及时洒水湿润。
在新层铺料前,对太光层面作包毛处理,采用推土机履带在层面上反复行走进行刨毛。
填筑层检验合格后因故未继续施工,如搁置较久或经过雨林干湿交替使表面产生疏松层时,复工前应进行松土后复压处理,每层厚度约30~50cm,碾压遍数根据碾压试验来定。
铺料至回填区结构边时,在设计边线外侧各超填一定数量(20cm),人工铺料宜为10cm,机械铺料宜为25~30cm。
若回填过程发现局部“弹簧土”、层间光面、层间中空、松土层或剪切破坏等质量问题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经检验合格后,方可铺填新土。
护坡工程的土方、碎石和反滤料回填采用人工铺料,斜坡碾压的施工方法,铺料厚度满足设计要求。
⑦边坡修整
回填过程中应分层采取人工配合机械进行边坡修整,机械采取反铲削坡,局部不平采取人工修整,边坡修整时在边坡上钉好标记和拉线进行,以保证边坡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注意事项
①建筑物周边回填土方,宜在建筑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50~70%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施工。
②填土前,应清除建筑物表面的乳皮、粉尘及油污等,对表面的外露铁件应予以割除,必要时对铁件残余露头用水泥砂浆覆盖保护。
③填筑时,须先将建筑物表面湿润,边涂泥浆、边铺土、边夯实。
④建筑物两侧填土,应保持均衡上升。
⑤回填面应形成龟背面,及时排除积水。
⑥雨天土料填筑面不宜人行践踏,严禁车辆通行,并派专人傎班保护。
⑦雨后恢复施工,土料填筑面应经晾晒、复压处理,必要时应对表层再次进行清理,并待质检合格后及时复工。
结合本工程情况,拟投入1台5t的自卸汽车、1台1m3的反铲挖掘机、1台推土机、1台振动碾及1台蛙式打夯机。
由挖掘机进行开采、装料,自卸汽车运至各作业地点,然后采用推土机进行推平。
最后选用振动碾大面积碾压、蛙式打夯机进行局部碾压夯实。
施工时严格控制碾压方式、遍数及搭接宽度以确保碾压质量,每层碾压达到设计参数后报请监理工程师批示,再进行下一层的回填。
回填土料分层分段压实,保持回填表面及坡面的平整。
6.4.5碎石垫层
施工时选用合格的垫层原材料。
进行原材料质量检验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使用。
碎石采用手推车运输,入仓后分堆堆放,人工摊平。
自下而上铺设。
碎石采用连续级配,材料级配及垫层料填筑铺设的位置、范围、厚度等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垫层基面应进行压实,经过监理人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垫层铺筑施工。
对已铺设好的垫层料作必要的保护,禁止车辆和人员通行。
6.4.6浆砌石
本标段浆砌石施工项目有:
浆砌石脚槽,浆砌石排水沟,浆砌石挡土墙。
浆砌石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设桩位→拉线→铺浆→砌石→验收。
在前一工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浆砌石施工。
砌石从料场运输至各工作面,人工抬运就位。
浆砌石施工采用铺浆法砌筑。
在铺砂浆之前,石料应洒水湿润,使其表面充分吸水,但不得有残留积水。
砌筑时,应铺一层砂浆后砌筑,石块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接,砌立稳定,每层应大体找平,分段位置应设在沉降缝处。
灰缝厚度一般为20~35mm,较大的空隙应用碎石填塞,但不得在底座上或石块的下面用高于砂浆层的小石块支垫。
砌体基础的第一层石块应大面向下。
砌体的第一层及其转角处均应先用较大的平整石块。
所有的石块均放在新拌的砂浆上,砂浆缝必须饱满,石缝间不得直接紧靠,不允许采用外面侧立石块、中间填石的方法砌石。
砌缝要求做到饱满,勾缝自然,匀称美观,块石形态突出,表面平整。
砌体外露面溅染的砂浆应清除干净。
砌体的结构尺寸和位置,必须符合施工详图规定,表面偏差在2m范围内不大于30mm;
砌缝宽度:
平缝15~20mm、竖缝20~30mm。
砂浆必须拌和均匀。
一次拌料应在其初凝之前用完。
砂浆的配合比须经试验确定,并须报监理单位同意。
砌体的外露面宜在砌筑后12h之内及时养护,时间为14天。
6.4.7土工布
(1)土工布铺设工艺
用人工滚铺,布面要平整,并适当留有变形余量。
长丝或短丝土工布的安装通常用搭接、缝合和焊接几种方法。
缝合和焊接的宽度一般为0.1m以上,搭接宽度一般为0.2m以上。
可能长期外露的土工布,则应焊接或缝合。
所有的缝合必须要连续进行(例如,点缝是不允许的)。
在重叠之前,土工布必须重叠最少150mm。
最小缝针距离织边(材料暴露的边缘)至少是25mm。
缝好的土工布接缝最包括1行又线锁口链形缝法。
用于缝合的线应为最小张力超过60N的树脂材料,并有与土工布相当或超出的抗化学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道 治理 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