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5 选修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3326322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133.89KB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5 选修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5 选修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5 选修12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平2:
仅运用与问题缺乏关联度的边缘知识进行回答
其他答案。
组织:
水平l:
叙述育逻辑、时序感强
叙述较连贯、时序感较强
水平3:
语句通顺
【考点定位】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孝文帝改革和民族融合;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唐蕃关系;
明朝的兴亡与清前期的强盛·
康乾盛世(上)·
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名师点睛】中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多元民族文化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社会资本,也是中国构建和谐社会大厦的基石。
也就是说,中国的文化格局是一个多元的,所谓多元,就是说每一种文化都有他自己的独立发展性,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个体。
这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辨问题,我们往往都会把这个问题归结成为民族团结问题,其实他更是一个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
02.(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4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
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
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
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7分)
【答案】
(1)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
确立北魏创立者拓跋珪的地位;
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
将庙号改革与爵位改革结合。
(2)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
表明改革决心;
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
【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庙号改革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本题有教材依托,通过设置材料从内容和意义两个角度考查考生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典型的体现了新高考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脱离教材的命题思路。
从能力考查上来说,题目设置的并不太难,难点在于对材料信息的提取。
“历史上重大改革”部分的选修题,一般比较难,特别对那些阅读能力差的考生来说,尤为如此,因此不建议考生首选此题。
但是我们平时复习备考时一定要加强对材料阅读和概括归纳能力的培养。
考点二:
王安石变法
01.(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14)“神宗既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帝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司”“以通天下之利”。
这说明,王安石变法初期的改革重点在于
A.分散宰相权力B.加强皇权C.加强军事实力D.增加财政收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安石为帝言天下财利所当开辟敛散者,低然其说,遂创立制置三司条例”可以分析出王安石初期的变法是为了增加政府的收入的,故本题答案选D项。
分割宰相权力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内容,A项不选;
题干中没有涉及皇权的变化,B项不选;
材料中体现的是财政,不是加强军事实力,C错误。
【考点定位】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
重点内容
【名师点睛】王安石变法的目的①直接目的:
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②根本目的:
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①富国之法:
为改变积贫的局面——政策、措施:
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
②强兵之法:
为改变积弱的局面——措施: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
③取士之法:
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措施:
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本题是从王安石变法中增加财政收入角度考查的,通过材料的解读选出正确答案不难。
考点三:
欧洲的宗教改革
01.(2016年海南单科卷历史11)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
廷得尔因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而将其翻译成英文,结果于1524年被控有异端嫌疑,被迫流亡。
由此可知,他
A.维护教皇权威B.主张圣像崇拜C.倡导信仰自由D.支持宗教改革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威廉·
廷得尔希望英国教徒可以自由阅读《圣经》,这说明他主张宗教改革,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
A项和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故排除;
材料体现不出“信仰自由”,故C项错误。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宗教改革•英国宗教改革
【名师点睛】本题以英国天主教神甫威廉·
廷得尔的经历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宗教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意在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推理的能力。
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皇的权威,但不主张信仰自由,更不主张废除天主教。
这一知识点,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好理解,我们要讲明白、讲透彻。
考点四:
俄国农奴制改革
01.(2016年北京卷文综历史21)图11中①②③④代表四个国家,对其历史上发生的改革描述正确的是
A.16世纪前期在①进行的改革,削弱了教会权力,实现了国家统一
B.19世纪初在②进行的改革,推翻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
C.19世纪中后期在③进行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20世纪前期在④进行的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答案】C
图①是德国宗教改革,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统一,直到1871年通过三次王朝战争才实现统一,A错误;
图②是埃及的阿里改革,推翻的是奥斯曼帝国扶持的政权,B错误;
通过地图可知③是俄国,结合所学1861年俄国进行了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故本题答案选C项;
图④是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建立的是共和制国家,D错误。
俄国农奴制改革·
意义
【名师点睛】历史地图型材料选择题使设问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增强,有利于学生养成以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实现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
解答这类试题的正确方法策略:
抓住历史地图中关键性地名、国家和区域分界线等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知识,与试题的相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作出综合性判断,从而选出最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例如本题首先就要正确地判断出四次改革的所在地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判断。
02.(2016年江苏单科卷历史24·
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它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宣言会无比感激,无比高兴。
可实际上,宣言在农民中间引起的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
要理解这一奇特的事实,我们就必须努力置身于农民的立场来看待这个问题。
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所有那些含含糊糊、激情洋溢的有关自由劳动、人类尊严、民族进步一类的言辞,落到俄国农民耳朵里,犹如雨滴砸在花岗岩上一般。
他想要的不过是一座可以住的房子,有食物吃,有钱买衣服穿而已。
——摘编自华莱士《俄国》
材料二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逼迫沙皇政府展望未来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因为如若不然,俄国就会永远不再是一个强国。
但是,沙皇政府则怀旧地回顾过去,希望改革能巩固俄国而无须削弱独裁统治。
政府对待贵族的态度反映了它最重要的艰难选择:
一方面,想要实施现代化的欲望促使它有时候采取与其需要相反的行动,例如,解放农奴。
另一方面,想要保持独裁专制制度和社会稳定性的愿望,又促使沙皇把贵族作为传统的基础来依靠。
——摘编自莫斯《俄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
(4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
(3分)
(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
(1)原因:
农民缴纳高额赎金;
地主割占好地;
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
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
(2)原因:
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
专制制度影响;
维护贵族利益。
(3)教训:
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
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
改革要有展望未来敢于进取的勇气。
考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资产阶级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
【名师点睛】江苏卷后面的改革有规律可循,五年之内不会重复,改革复习姚主席规律:
(1)任何改革,从根本上说,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的调整,共同背景都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不适应。
(2)凡是改革,都必然要触及一部分社会既得利益者或特权阶层的切身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
革命性的改革,触及的是社会腐朽势力和没落阶级,斗争更为激烈。
(3)改革的成败与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生产力发展水平、改革派与守旧派的力量对比、国际国内背景等。
考点五:
课标外考点(改革史)
01.(2016年全国新课标2卷文综历史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讲师领取饷银。
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
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练新式枪炮。
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
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
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
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
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
——据《清史稿》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6分)
(1)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
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式,采用西方征兵方式;
有固定服役期限;
使用新兵器。
(2)确立近代陆海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进程;
军事改革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
陆军改革·
新军
【名师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关键就是能够对比分析问题,找到两者之间的不同点。
结合所学知识将这些差别整合,概括出相应的结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5 选修12 高考 历史 分类 汇编 专题 15 选修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