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提纲和模拟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315548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50
- 大小:53.68KB
教育学复习提纲和模拟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教育学复习提纲和模拟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提纲和模拟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中国最早的学校称为(庠序)之学,其宗旨在于(明人伦)。
9.六艺由六门课程组成:
(礼、乐、射、御、书、数)。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定为《四书》、《五经》。
其中,《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10.(1905)年,科举制度被废除。
11.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军人)。
12.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3.(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他主张“性相近,习相远”和“有教无类”,重视启发教学和(因材施教)。
14.孔子说: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朱熹注曰:
“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词。
”(启发)一词由此而来。
15.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育教学的专著是(《学记》),它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开而弗达)”等观点。
16.苏格拉底主张(产婆术)。
柏拉图认为人类要从“现实世界”走向“理念世界”,非常重要的是通过(教育),其代表作是(《理想国》)。
亚里士多德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他最早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其代表作是(《政治学》)。
17.(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每一个人”。
18.卢梭宣扬自然主义教育的作品是(《爱弥儿》)。
19.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
20.洛克提出(白板说)。
他主张(绅士)教育。
21.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科学教育学的诞生,他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价值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
他提出教育的四个形式阶段: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22.《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作品,他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等观点,主张“做中学”。
23.凯洛夫教育学分为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论四个部分。
24.《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于(1993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于(1998年)。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知识细点
1.教育是社会大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生产水平、科学技术发挥水平和文化背景、文化传统具有反作用,这就是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科学技术发展功能和文化功能)。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
4.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以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而目前的信息革命则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5.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舒尔茨),他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教育资本储存量)的分析方法,推算出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
6.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又是探索真理的认识活动,还是一种社会建制即某种共同的规范和独特的(精神气质)。
7.从形态上看,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
在文化的诸因素中,(价值观)处于核心的地位。
8.现代教育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的。
9.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的特点是:
在认知上具有(重传统与权威)的取向,在人事上具有(重功名)的取向,在道德上具有(重忠孝)的取向。
10.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课程活动文化)。
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知识细点
1.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和在个体活动中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内发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孟子)、美国的(格塞尔)。
外铄论的著名代表人物有中国的(荀子)、英国的(洛克)和美国的(华生)。
3.“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是(华生)的观点。
4.在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力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6.个体身心发展水平主要受到遗传、成熟、环境和(个人实践活动)的影响。
7.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8.(格塞尔)提出了个体身心发展的成熟决定论。
9.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它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0.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11.(未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第四章教育目的知识细点
1.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教育目的的确定受(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也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与需要相关。
2.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般分为四个层次:
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3.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4.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5.夸美纽斯主张造就(泛智)的人。
6.蔡元培提出“以公民道德教育为中坚,盖(世界观)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军国民教育及实利主义则必以道德教育为根本”的教育目的。
7.1924年,孙中山规定了“全力发展儿童本位之教育”的方针,按照这一方针,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儿童个性)的发展。
8.日本把(个性发展)、(丰富的创造能力)列入21世纪的教育目的。
9.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知识细点
1.教育系统是以(人的集合)为主要构成要素的社会系统。
在诸种要素中,(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要素。
2.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8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专业)。
4.教师专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5.教育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功能,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6.能不能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机会和良好的氛围,是区别一名普通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真正标志。
7.教师的语言首先是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性),其次是要求富有(感情)、有感染力,再高一步的要求是(富有个性)。
8.学生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的人,是具有能动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对象。
9.学生的社会地位属于学生(权利)问题。
10.(1989年)联合国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其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11.青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包括:
生存的权利、(受教育)的权利、受尊重的权利和(安全)的权利。
1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13.(《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
14.(《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学校不得使未成年人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
15.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第六章课程知识细点
1.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2.课程具体表现为三种形态:
即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3.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社会发展水平、科学文化发展水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4.(学科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的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并从课程体系出发,整体安排它们的顺序、授课时数及期限。
5.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七艺”)等,可以看作是最早的学科课程。
6.夸美纽斯最早提出要设置(“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7.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
8.活动课程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
9.课程计划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课程的(总体设计)或总体规划。
10.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1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标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第七章教学理论知识细点
1.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2.教学任务是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目标要求。
3.教学规律指教学现象中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的联系,对教学活动具有制约、指导作用。
4.探究式学习是借助提供(结构化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方式。
5.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包括,(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6.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模型。
7.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8.教学策略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的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教学内容、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内容。
9.现代教学策略实施的核心问题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0.合作学习提倡形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
第八章教学工作的方法、组织形式和评价知识细点
1.(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
2.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和(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复习 提纲 模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