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教案诗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3312638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64.61KB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教案诗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教案诗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教案诗歌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随着革命高潮的到来,各派政治势力对革命领导权的争夺更为激烈。
国民党右派势力想篡夺领导权,排挤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
在共产党内,陈独秀认为革命必须由资产阶级领导,提出“一切权力归国民党”的错误主张。
毛泽东同志则针锋相对,同国民党右派势力和党内右倾分子进行了坚决斗争。
这年2月,毛泽东同志回到家乡湖南湘潭韶山冲,组织农民协会,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农民党员,建立了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8月,毛泽东离开韶山冲,经过长沙,准备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10月深秋季节,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三、教师范读
接着,大家同学们边看课文边看录像画面,通过视听初步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四、朗读、领会,品评、鉴赏。
1、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很大,语序往往倒装,而且有些成分省略,要明白地读懂诗句的意思,还得靠读者自己通过想象,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补充。
本词的开头三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就这是这样。
哪位同学能按调整好的正常语序,把三句的大意顺畅地说一下?
(生:
在深秋时节,我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
)
2、“独立”能否改为“站立”“直立”等?
(生:
不行。
“独立”不仅表明是一个人,而且显示了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联系当时的背景,军阀赵恒惕正在通缉毛泽东。
诗人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秘密到达长沙,独自来到橘子洲头。
可见一个“独”字再现了当时的特定环境,但诗人身处险境仍然“独立寒秋”,坦荡从容。
唐朝柳宗元有一首题为《江雪》的绝句,谁还记得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这是柳宗元政治革新失败之后,被贬永明,身处逆境时写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恶势力绝不妥协的心志。
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毛泽东是“独立寒秋”,意境相似。
当然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3、一个“看”字,一直统领到哪里?
“万类霜天竟自由”)
4、这几句视角变换和写景顺序极有特色。
前两句“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诗人是怎样看的?
放眼望去。
)对,是“远眺”,你能模仿一下吗?
(生模仿)这写的是“远景”。
接下来两句“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诗人的视线又怎样?
收回来。
)这是“近观”,你再模仿一下(生模仿)。
这写的是“近景”。
“鹰击长空”怎样看?
写的什么景?
[生:
“仰视”,写的是“高景”(生模仿)]“鱼翔浅底”怎样看?
写的是什么景?
[生:
“俯瞰”,写的是“低景”(生模仿)]
5、现在请同学们设身处地,体会诗人“独立橘子洲头”,饱览大好放?
秋色的情景,把观赏这些秋景时的神情、动作连起来表演一下。
咱们班谁的表演能力最强?
(生上台演示)毛主席的“手”该怎样是倒背好,还是插腰好?
插腰。
)“视角”的转换是快点好,还是慢点好?
慢点好。
)对。
是兴味盎然地品味观赏,而不是匆匆忙忙地走马观花。
你刚才视角转换得就太快了点。
现在我读着这几句,你再来表演一遍好吗?
(生演示)神态自然,从容多了,颇有点伟人的气度。
6、接下来让我们完整地想象这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雨果说:
“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的花朵。
”黑格尔说:
“想象是最杰出的艺术本领。
”看谁的脑海中绽开的想象的花朵最美丽,谁具备这种最杰出的本领。
让我们微微闭上双眼,放飞自由的心灵,给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伴着音乐的旋律,飞入这个绚丽多姿,生机勃发的世界吧!
(放音乐)
“远望千山万岭,枫林如染,像熊熊燃烧的烈火;
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竟发,像战场上无数奋进的勇士。
抬望眼,雄鹰展翅,矫健勇猛,翱翔长空;
低眉处,鱼翔戏水,自由轻快,生机盎然。
”
展开想象,把诗人所描绘的秋景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可分四步。
第一步是“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般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
第二步“染上色彩”,把黑白荧屏变为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让画面的色彩更鲜艳,更丰富,更美丽;
第三步,“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缓缓流淌,大小各式的船只争相竞发,雄鹰在蓝天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
第四步,“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譬如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
7、在这几句中,哪几个动词用得好?
染、击、翔)
“染”为什么用得好?
用了拟人手法。
)对,其实古人早就用过“染”这个词,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就有“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的名句。
这漫山遍野像火一样的枫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什么?
让人联想起星火燎原的革命火炬。
)是的,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万山红遍”,大有燎原之势。
“击”改成“飞”可以吗?
不好。
“击”能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飞”太一般了。
)说得好,这位同学的语言感悟力较强。
“翔”改为“游”好像更准确一些,鱼儿怎能像鸟儿一样飞翔呢?
“翔”写出了鱼儿在清澈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
)说得好。
“浅底”并非真的水浅,而是清澈见底,显得水浅。
你想,蓝天倒映在碧水中,看上去鱼儿像在天空中游动,在天空中游动不是很像飞翔一样吗?
古人就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
其实诗句里不光这些动词用得精练形象,在诗人眼里,山是万山,林是层林,江是漫江,舸是百舸,而且万山红就要红个遍,层林染就要尽染,漫江碧就要碧个透,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毛泽东用词是多么精妙,多么生动传神。
据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回忆:
“毛主席写作时,常在屋里踱来踱去,时而凝眉沉思,时而昂首吟哦,时而坐下来写几句,又摇摇头,把纸揉成一团。
第二天清晨,工作人员发现纸篓里已装满了大半。
”毛主席这种苦心孤诣,“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锤炼语言的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
值得学习。
8、最后一句“万类霜天竞自由”——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做了哲理性升华。
既然世间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的生活,在斗争中获得生存自由,那么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特别是被压迫被剥削的人民,不是更应该竞自由吗?
这实际是对被压迫人民的一种什么?
号召和呼唤。
)对,如同说:
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为生存自由而斗争。
同学们看,毛泽东笔下的秋景,给人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你能用四字短语概括这幅秋色图的特征吗?
色彩斑澜,生机勃勃)。
是的,绚丽多姿,充满生机。
(文字投影:
绚丽多姿,充满生机。
10、上阕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是怎样回答的呢?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百侣”与上阕的哪个词呼应?
“独立”。
“橘子洲”是青年毛泽东与同学、战友们常来游览的旧地,风物景观非常熟悉。
旧地重游,很自然地回忆起往昔不寻常的岁月。
下阕的领字是哪个?
一直统领到哪里?
忆。
“粪土当年万户候”。
)下面请一位同学把这八句读一下。
诵读)“忆”应稍顿一下,突出其领字作用。
以下几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
(师范读)。
(生齐读)“恰”——正值,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采才华旺盛勃发,革命青年意气风发,正强劲有力;
他们指点江山,“江山”代指什么?
国家大事。
)“指点”就是评点、关心,并且写出激励昂扬的文章,宣传真理,蔑视权贵,把大军阀大官僚视为粪土。
这几句是回忆往事以“抒情”方式回答“谁主沉浮”。
11、可能有同学要问:
为什么这几句就能回答“谁主沉浮”呢?
哪位同学能根据你的理解解释一下。
这些青年有才华、有能力主宰国家命运)有道理。
哪《沁园春•雪》里的“秦皇汉武”“唐宗宗祖”“成吉思汗”,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英雄、大豪杰,为什么诗人用一个“惜”字就将它们全部否定了呢?
而发出“俱往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呼唤呢?
这些“现在”的“同学少年”与历史上的英雄豪杰有什么不同?
历史的英雄豪杰“略输文采,稍逊风骚”,武功尚可,文治才华就差多了,“风流人物”应该是能文能武的杰出人物,英雄豪杰。
“现在”这首词里所列举的包括诗人在内的“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他们有才华,有能力,能文能武,是真正的“风流人物”。
)是的,这些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革命青年,这些意气奔放,才华横溢的革命青年,这些关心国家命运,斗志旺盛,蔑视权贵,敢为天下先的革命青年,不主沉浮,谁主沉浮?
天不降大任于斯人,更与何人?
所以说下阕通过抒情,艺术而巧妙地回答了“谁主沉浮”这一重大问题。
意气奔放,才华横溢,心系国运,蔑视权贵。
12、可能有同学又要问:
下阕为什么不能直截了当地回答呢?
譬如说:
“承担大任舍我其谁,革命前途系于我辈。
”“知识青年担当大任,仁人志士主宰沉浮。
”这样不是更明白易懂吗?
(笑问)我这两句诗写得比毛主席的怎样?
诗味不浓,像口号不像诗。
)“稍逊风骚”是吗?
诗歌讲究形象性,要把一个主观意念用具体的形象的画面来表现出来,而不是赤裸裸地说出来。
这也是一切艺术的共性。
毛泽东曾说:
“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像散文那样直说。
”我这两句诗就太直白了,所以不像诗。
13、最后三句:
“曾记否,到中流出水,江遏飞舟?
”多么大的气魄!
这么大的气魄当然能“主沉浮”。
毛泽东青年时代就有“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的鸿鹄大志,革命气概何其大也!
下阕抒发了改造的旧中国,担负起主宰国家前途命运大任的豪情壮志和革命情怀,所抒之情慷慨激昂。
革命情怀)
13、归纳总结与欣赏歌曲。
纵观全词,上阕写眼前的景物和心中的所思——谁主沉浮;
下阕追忆往事,表现青年时代的革命精神和远大理想。
上阕由“立”到“看”再到“问”,下阕由“忆”到“记”,思路清晰,情贯全词。
通过学习,毛主席诗词那精练形象的语言,深远而优美的意境,那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都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而读诗最主要的是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会领会诗歌的意境,我们要学会通过反复诵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等途经,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努力提高品评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文学投影:
反复诵读,理清思路,展开想象,品味语言,知人论世。
)下面让我们随着音乐画面走进艺术的天地,深入领悟诗歌的意境,真切感受青年毛泽东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
14、板书设计
看山、林、江——静景
上阙舸、鹰、鱼——动景写景言志—意象
问谁主沉浮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下阙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呼应忆事抒情—战斗精神
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五、问题探究
1、在这首写秋景的词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怀?
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
如“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而这首词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诗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
在诗人笔下,秋虽然给人“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
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
这值得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借鉴、学习。
2、这首词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粤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第二 单元 教案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