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与新型工业化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310322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28KB
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与新型工业化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
《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与新型工业化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与新型工业化道路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工人阶级是加快实现工业化的主体力量工人阶级与工业化是相伴而生的,自从世界有了工业以来就有了工人阶级的存在,工人阶级也始终伴随着工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作为主体力量推动和创造了现代工业文明。
我国工人阶级同样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主体力量,正如邓小平在中国工会九大致辞中指出的那样:
工人阶级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因此它的觉悟最高,纪律性最强,能在时代的经济进步和社会政治进步中起领导作用。
在我们党夺取政权以后,我国工人阶级始终在党的领导下,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使我国民族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形成了部门齐全、自主发展体系,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这个概念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已经被逐渐淡化,特别是在经济理论界,一些专家学者仅按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把工人阶级划分出若干阶层,这种简单的概念分化,客观上导致了人们对工人阶级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产生了许多误区,比如有的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原来意义上的工人阶级已经不复存在,社会发展的主体是新兴的中产阶级。
有的人认为现在发展主要是靠政府、靠资本、靠精英,还有的人甚至认为工人阶级已沦为社会弱势群体,主人翁已变成雇佣者等等。
总之,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某些政策和舆论的偏颇导向,已在工人阶级队伍内部造成了许多思想混乱,对工人阶级队伍团结统一、和谐稳定及其历史地位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认识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判断工人阶级发展的历史方位,并非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政治原则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理论问题。
因而,在加快实现工业化过程中,进一步明确谁是我们的依靠力量,谁是推进工业化建设的主体,已经显十分重要而迫切。
早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同志就指出:
“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
建国已来,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的伟大作用,在宪法中就开宗明义提出我们国家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确定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长期指导方针,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反复强调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始终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是不断发展人民根本利益的坚定力量,是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中坚力量。
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要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
曾庆红同志在中国工会十四大祝词中明确指出:
工人阶级始终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是我们国家当之无愧的领导阶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没有变,也不能变。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始终是我们党不可动摇的方针,是我们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为我们如何认识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但是,我们确实应该看到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新经济制度的建立,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经济成分、运行机制、分配方式、劳动关系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工人阶级队伍内部的结构组成也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它的外延度已经从传统的产业工人为主体,发展到了不同所有制、不同经济成分的企业或经济实体,也包括机关、事业或社会中介组织。
正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的:
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从发展理论上讲,他们事实上也应是工人阶级队伍的组成部分。
特别是随着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大量的新型农民已经或必将成为工人阶级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全国统计调查和媒体所提供的信息,目前进城务工人员已经达到1.2——2亿,几乎相当或超过全国现有职工的总数,他们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队伍一支新生的产业大军,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人阶级应该是一个不断放大的概念。
但是,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不仅仅是表现在数量的增多,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着先进的文化,掌握着现代的科学技术,掌握着先进的机器设备,掌握着现代管理知识,掌握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因此,他们不仅是国家工业化建设的主体力量,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力量。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对工人阶级提出的新挑战
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标志体现在:
通过信息化带动的相互促进的工业化;
以科学技术现代化作为支撑的相互促进的工业化;
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化;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三次产业全面协调发展的工业化。
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是中央根据国情实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基本实现这一目标,并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指导方针。
因此,加快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已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历史任务,工人阶级作为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主体力量,必将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和责任。
加快国家工业化建设,从根本上讲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
目前世界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化和高新技术为引领的现代经济已经成为发展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也进一步导致了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从我们国家的情况看,虽然在一些科技领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是在大量常规工业产品中的科技含量还不高,尤其在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缺少应有的核心竞争力,也难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可以说我们的工业化建设还有相当一段艰难漫长的路要走。
因此,要加快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对我们已经提出了诸多的新挑战,工人阶级要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就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从目前职工队伍总体素质状况看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的要求,高、精、尖人才还不多,特别是在科技应用和创新能力方面还相当不够,除了科技教育领域的知识分子外,职工中的技术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队伍比重明显偏少,甚至到了十分短缺的程度,这种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仅制约了高新技术的发展,而且也已经成为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瓶颈,其主要原因除了一部分老技术工人随年龄增长和企业转制已经离退,在岗的技术工人随着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后,使许多技术人才在合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离开企业而走向“攀高结贵”之路外,关键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严重忽视了职业技术教育,忽视了岗位技术培训,在相当一部分企业里,经营者们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只注重货币资本的积累,而轻视技术资本的积累,致使企业应用技术的发展失去了可持续性,一些企业就是因为技术力量不足而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不仅失去市场,也失去发展机遇。
因此,从发展理论上讲,要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必须把提高职工对伍素质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摆上重要位置。
首先,要加快工人阶级队伍知识化进程。
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特征,知识在发展诸要素中占有鲜明的主导地位,并直接影响到世界利益格局的形成,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从未来发展趋势上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跻于世界民族之林,关键取决于这个国家国民综合素质和智德水平。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知识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
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必须做好学习的表率,加快自身知识化进程,努力使每个成员都能成为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现代型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相当快,新知识、新技术、新创造层出不穷,发展理论、人文思想、文化观念、社会关系也不断发生新的变化,从这个大背景上看,职工队伍目前的知识程度,文化素质与时代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
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思维、传统观念、传统经验、传统技术在职工中影响还相当深厚,许多职工对新生事物的认识能力、接受能力、创新能力还相当弱。
因此,树立长期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争做知识型、创新型职工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
其次,要充分利用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切实加强职业教育,为工人阶级队伍培养合格的后备军。
应该说,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和推进,已经引起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2005年国务院就此专门作出了决定,2006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
“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今后五年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并以重点“工程”列入了“十一五”规划。
这些重大举措无疑将对职业教育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但是,教育必定是个周期较长的事业,就目前而言,职业教育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目前状况看,由于长期以来对职业教育的过度忽视和某些政策策略上的失误,导致劳动者或职工队伍技术素质下降,能力下降,在不少领域因缺专业技师和劳动者,使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很难转化为现时生产力,不仅直接影响了经济效益,也影响了发展速度。
在这里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就是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管理方式、“高、精、尖”人才均可借鉴或引进,但是,大批量的技术工人、技师、乃至高级技师是不可能靠引进的。
因此,必须按照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要求,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出发,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一方面政府要通过政策导向,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不断扩大职业教育规模,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保证社会有效需求。
另一方面要创新教育体制,完善机制,坚持校企结合、学用结合,积极探索定向培养的新路子。
同时,要按照社会化、市场化的要求,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全方位服务的方向,重点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行业培养更多的第一线应用性技术人才,切实把职业教育作为一项永久性、规范性、系统性、适用性、基础性工程建设好,使之真正成为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劳动者的摇篮,成为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源泉。
第三,要坚持终身教育原则,切实重视和加强在岗职工的技能培训。
人生的许多实践证明,在人的一生中,有近90%的知识都要在劳动或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而获得。
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产品的不断推陈出新,职业更替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表明,当代基础科学已有500个以上的重要专业,技术科学有400多专业领域。
职业环境与构成发生迅速变化:
在工业发达国家,1950——1965年,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有8000多个原有的技术工种消失了,与此同时出现了6000多个新的技术工种。
在这情况下,每一个劳动者都面临着知识更新和技能提高的巨大压力,如何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展 工人阶级 先进性 新型 工业化 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