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知识要点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294845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36
- 大小:171.47KB
部编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知识要点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部编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知识要点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知识要点复习提纲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在南美洲南部地区,圣马丁先后领导了阿根廷、智利、秘鲁的独立运动。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原因:
英国加强对印度的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激起印度各阶层人民的强烈不满,人们反抗情绪日益高涨。
经济掠夺:
19世纪中期,印度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本来很发达,手工棉纺织品大量行销英国。
为了发展本国的棉纺织业,英国从印度进口大量棉花,并向印度倾销机器生产的棉纺织品。
印度的手工棉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许多手工业者因此破产。
政治压迫:
英国还以种种借口兼并印度王公的领地。
规定王公死后若无直系后嗣,其领地就归英国所有。
2.导火索:
“涂油子弹事件”
章西女王
1857年,印度土兵首先起来反抗英国殖民者,农民、手工业者以及一些被剥夺了权力的印度王公也参加了起义,起义浪潮席卷了印度北部和中部。
起义军夺取了德里。
英军虽然武器先进,但还是用了几个月时间才攻陷德里。
英军乘势进攻章西城,年轻的章西女王领导军民与英军展开激战。
章西失陷后,她率军转战外地。
战斗中,她身先士卒,直到壮烈牺牲。
5.意义:
印度民族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识的觉醒。
这次起义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一)彼得一世改革
1.俄国发展简史
俄罗斯人的祖先是东斯拉夫人的一支,9世纪晚期建立基辅罗斯。
13世纪上半叶,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在反抗蒙古人统治的过程中,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到16世纪初终于统一了俄国。
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位后,正式采用“沙皇”的称号,强化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2.改革原因
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国家。
农业和手工业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3.改革者:
彼得一世
4.改革目的
18世纪初,沙皇彼得一世决心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5.内容
彼得一世改组行政机构,建立了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了沙皇的专制权力。
他创建了一支纪律严明的新式常备军;
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按功劳和才能提拔;
他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他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他还提倡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6.作用
通过改革,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1700—1721年,俄国与瑞典进行战争。
俄国获胜,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战争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彼得一世改革以强兵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目标,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7.局限性
在他的统治下,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二)废除农奴制
19世纪中期,俄国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场越来越多,交通运输与对外贸易也比以前发达。
但是,农奴制严重制约了这一时期俄国的经济发展。
2.改革者:
亚历山大二世
3.内容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是必须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4.影响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了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
5.局限性
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第3课 美国内战
一、课标要求
知道《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南北矛盾的加剧
1.根本原因:
南北两种不同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2.焦点:
奴隶制度的废存问题
北方
南方
经济类型
工业生产,使用自由工人劳动
种植园经济,大量使用黑奴劳动
主张
北方为发展本国工业,要求提高关税,抵制外国商品的输入
南方为了扩大棉花等原料出口,换取英国廉价的工业品,反对提高关税;
北方主张禁止奴隶制度,建立自由州,发展资本主义。
坚持主张废除奴隶制,开展废奴运动。
揭露奴隶制的罪恶,积极帮助奴隶逃往北方。
南方则力图扩展奴隶制,建立新的蓄奴州;
(二)内战爆发
1.导火线:
林肯当选为美国第16任总统。
林肯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
2.爆发
南方7个州宣布退出联邦,成立“南部同盟”。
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战争,美国内战爆发,史称“南北战争”。
3.战争之初
由于南方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北方在军事上屡屡失利,首都华盛顿也险些被攻占。
北方的失利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许多城市爆发示威游行,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三)北方的胜利
1.战争的转折:
1862年,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林肯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宅地法》鼓励农民到西部耕种;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
《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深得人心,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
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2.战争的胜利
1864年,联邦军队围攻“南部同盟”的“首都”里士满。
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
美国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3.林肯遇刺
1865年,林肯被拥护奴隶制的狂热分子刺杀。
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杰出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衷心的爱戴,成为美国历史上的著名总统。
4.战争的影响
美国内战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
1.德川幕府
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被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
德川幕府推行锁国政策。
2.锁国政策:
只同中国、荷兰进行有限的贸易。
锁国政策造成日本与外界隔绝,也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3.民族危机
1853年和1854年,美国海军舰队两次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否则开战。
日本被迫在不平等条约上签字,开放港口。
西方国家接踵而至,幕府统治发生动摇。
(二)倒幕运动
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
开港通商后,日本经济受到很大冲击,许多手工工场破产。
当时,日本的黄金价格低于世界市场的黄金价格,外国人用白银套购黄金,造成日本黄金大量外流,引起市场混乱,物价飞涨。
农民、城市贫民和下级武士的处境不断恶化。
2.过程
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支持睦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3.结果
1868年,倒幕派粉碎了幕府的武力反扑,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1869年,日本首都迁到东京。
(三)明治维新
从1868年起,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1.主要措施
政治上
废藩置县,实现中央集权
军事上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上
推行地税改革,在“殖产兴业”的口号下,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社会生活上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
2.影响
作用:
明治维新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局限性:
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通过电的利用,内燃机与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2.特点:
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开始的标志:
电力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4.电的应用
(1)发现: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应用:
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发明了早期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到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他在纽约建成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
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3)影响:
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
(1)内燃机的发明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几年后,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2)影响: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这一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
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领域的另一重大成就。
2.新交通工具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一辆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1913年,美国企业家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汽车的价格大幅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3.影响:
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应的新兴工业的发展,以它为动力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
2.成就:
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产品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的实验,发明了现代炸药。
后来他又研制出无烟炸药。
诺贝尔的发明在军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教材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知识要点复习提纲 教材 人教版 九年级 历史 下册 知识 要点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