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期末复习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3293265
- 上传时间:2022-10-0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62.38KB
春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期末复习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春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期末复习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期传感器原理与应用课程期末复习指导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试命题的教材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张正伟编著的《传感器原理与应用》(8月第11次印刷)。
第二部份期末复习重点范围
第一章传感器和测量的基本知识
重点掌握:
传感器的一般特性:
静态特性;
线性度、迟滞、重复性、灵敏度;
动态特性的定义和要求。
一般掌握:
测量的概念;
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的几种方法;
仪表的精确度与分辨率。
弹性敏感元件的定义;
弹性敏感元件的弹性特性;
刚度和灵敏度;
弹性敏感元件的形式及其应用范围。
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及应用
应变片的结构和材料;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特性及参数:
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误差及补偿方法;
电阻应变片桥路;
应变仪简介;
应用:
应变式力传感器、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等。
热电阻工作原理、材料及常见热电阻;
普通工业用热电阻式传感器的简单结构;
主要讲测温,扩散到热电阻式流量计。
电位器的结构与特点;
线性线绕电位器的空载特性和负载特性;
非线性线绕电位器。
第三章电感式传感器及应用
三种电感式传感器的原理、结构、应用。
自感式测量线位移和角位移的静态量和动态量,测量力和压力的方法。
差动变压器式的配用电路、差动相敏检波电路和相敏整流电路
位移测量,振动、加速度和压力测量。
电涡流式被测体的材料、形状和大小对传感器灵敏度的影响;
配用电路简介。
第四章电容式传感器及应用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形式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及应用
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测量电路简介。
第五章谐振式传感器及应用
振弦式结构、工作原理、激励方式。
振筒式结构、工作原理;
振动频率与压力关系。
振膜式结构、工作原理、应用。
应用:
振筒式压力传感器、振动管式密度传感器.
振弦式压力传感器、振梁式压力传感器、振弦式扭矩传感器.
第六章光传感器及应用
真空光电器件:
真空光电变换原理和光电阴极、真空光电管、真空光电倍增管。
光敏元件内光电效应;
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和光敏三极管及其光谱特性和应用。
光栅传感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辨向和细分。
第七章电势型传感器及应用时
热电偶工作原理;
材料和常见热电偶;
结构;
冷端处理及测量误差、延伸线;
应用。
光电池光伏效应;
硒、硅光电池。
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压电元件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方式),压电材料和配用电路简介(电荷放大器)。
霍尔效应;
霍尔元件的构造和基本电路、特性参数;
霍尔元件的温度补偿和不等位电势补偿。
微位移的测量、磁场的测量。
压电式测力传感器、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
振动的测量、扭矩的测量。
第八章其它半导体传感器及应用
热敏电阻特点、材料、特性、结构及应用。
固态压敏电阻:
半导体压阻效应;
扩散硅压阻器件的结构简介、工作原理。
湿敏电阻:
湿敏元件及应用的介绍。
磁敏元件:
磁敏二极管和磁敏三极管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气敏元件:
半导体气敏电阻的工作原理、特性及应用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光电管由一个光电阴极和一个阳极封装在真空的玻璃壳内组成,其技术性能主要取决于:
。
2.国家已定型批量生产了标准化热电偶。
同一型号的具有良好的 ,有统一的 表,并有与之配套的记录和显示仪表,给生产和使用带来方便。
3.为了增大灵敏度,压敏电阻常常扩散(安装)在薄的 上。
压力的作用先引起 ,随之使压敏电阻承受应力。
4.电涡流传感器的基本结构是由 和 组成。
其
中 是主体,因而它的性能对整个测量系统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
5.传感器实际输出――输入曲线与理论直线之间的偏差称为传感器的 ,误差,其中的 ,与输出满度值之比称为传感器的线性度。
一般希望线性度越 越好。
6.电阻应变片是将机械构件上的微小 转换成电阻变化的传感元件,谐振传感器中的传感元件是将 转换成 的元件。
7.螺线管三节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工作时,其零点残余电压中的基波部分主要是由 ,产生的,因此调节活动铁芯的位置 清除它。
8.磁敏二极管工作时加 向电压。
由于它的磁灵敏度很高,特别适合测量 。
9.正温度系数剧变型和临界温度型热敏电阻不能用于 温度范围的温度控制,而在某一 温度范围内的温度控制中却十分优良。
10.振弦式传感器是经被拉紧的钢弦作为传感元件,其 ,与弦的张紧力的平方根成正比。
11.减少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传感器零点残余电压最有效的办法是尽可能保证传感器的 、 相互对称(任填两个)。
12.空气介质变间隙式电容传感器中,提高其灵敏度&减少非线性误差是矛盾的,为此实际中大都采用 式电容传感器。
13.把两块栅距相等的光栅叠在一起,让它们的刻度之间有 ,这时光栅上会出现若干条明暗相间的带状条纹,称 。
14.磁电式传感器是利用 。
原理将运动速度转换成 信号输出。
15.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标准条件下,输出 与输入 的比值。
对线性传感器来说,其灵敏度是 。
16.铂热电阻的纯度一般见 比表示。
17.用弹性元件和电阻应变力及一些附件能够组成应变式传感器,按用途划分有应变式
传感器、应变式 传感器等(任填两个)。
18.霍尔元件的测量电路中:
直流激励时,为了获得较大的霍尔电势,可将几块霍尔元件的输出电压 ;
交流激励时,几块霍尔元件的输出经过 适当地联接,以便增加输出。
19.由光电管的光谱特性看出,检测不同颜色的光需要选用 不同的光电管,以便利用光谱特性 的区段。
20.单线圈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对比闭磁路变隙式传感器优点很多,缺点式 低。
它广泛用于测量 。
21.利用电涡流式传感器测量位移时,为了获得较好的线性度&较高的灵敏度,应该让
的距离大大小于 。
22.国家已定型批量生产了标准化热电偶,同一型号的具有良好的 ,有统一的 表,并有与之配套的记录和显示仪表,给生产和使用带来方便。
23.振膜式传感器由 、振膜、激励器和拾振器组成。
24.气敏元件接触气体时,由于其表面 ,致使其电阻率发生明显变化。
25.磁电式传感器由温度误差,一般见 ,分路进行补偿。
26.传感器中 感受被测量,并输出与被测量成 关系的
的元件,称为敏感元件。
27.应变式传感器中的测量电路式将应变片的 转换成 的变化,以便方便地显示被测非电量的大小。
28.螺线管式差动变压器传感器中,其线圈组合按绕组排列方式有一节式、二节式......五节式。
一般多采用 。
29.应变式传感器是由 和电阻应变片及一些附件组成的。
30.对于简单的拉伸和压缩来说,当半导体电阻上的作用应力与电流方向一致时,其电阻率的 与 成正比。
31.减少霍尔元件温度误差的措施有:
a. ,减少由输入电阻随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b.激励电极 ,减少由于灵敏度随温度变化引起的误差。
32.计量光栅传感器是由主光栅、 光栅和光路系统及光电接收元件组成。
33.电涡流传感器工作时,被测物体的 率和 率越小,则传感器的灵敏度越大。
34.与差动变压器传感器配用的测量电路中,常见的相敏检波器有两种:
电路和 电路。
二、选择题
1.热电偶能够测量( )
A.压力
B.电压
C.温度
D.热电势
2.光敏三极管工作时( )
A.基极开路、集电结反偏、发誓结正偏
B.基极开路、集电结正偏、发射结反偏
C.基极接电信号、集电结正偏、发射结反偏
3.应变力的允许工作电流参数是指( )
A.允许经过应变片而绝缘材料因受热而未损坏的最大电流
B.允许经过应变片而敏感栅受热未烧坏的最大电流
C.允许经过应变片而不影响其工作特性的最大电流
4.在光线作用下,半导体电导率增加的现象属于( )
A.外光电效应
B.内光电效应
C.光电发射
5.压电陶瓷传感器与压电石英晶体传感器的比较是( )
A.前者比后者灵敏度高
B.后者比前者灵敏度高
C.前者比后者性能稳定性好
D.后者比前者性能稳定性好
6.霍尔效应中,霍尔电势与( )
A.激磁电流成正比
B.激磁电流成反比
C.磁感应强度成正比
D.磁感应强度成反比
7.中国当前使用铜热电阻,其测量范围是()。
A.-200—150℃
B.0一15℃
C.-50一150℃
D.-50一650℃
8.单色光的波长越短,它的()。
A.频率越高,其光子能量越大
B.频率越低,其光子能量越大
C.频率越高,其光子能量越小
D.频率越低,其光子能量越小
9.光敏二极管工作时,其上()。
A.加正向电压
B.加反向电压
C.不需加电压
D.加正向、反向电压都能够
10.热敏电阻测温的原理是根据它们的()。
A.伏安特性
B.热电特性
C.标称电阻值
D.测量功率
11.压电石英晶体表面上产生的电荷密度与()
A.晶体厚度成反比
B.晶体面积成正比
C.作用在晶片上的压力成正比
D.剩余极化强调成正比
12.当前,中国使用的铂热电阻的测量范围是()
A.-200~850°
C
B.-50~850°
C.-200~150°
D.-200~50°
C
13.为了克服分布电容的影响,电阻应用片配用的测量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感器 原理 应用 课程 期末 复习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