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所有简答题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247103
- 上传时间:2022-10-08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2.07KB
教育学所有简答题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教育学所有简答题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所有简答题论述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1)这种问答法分为三步:
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
第二步称为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第三步称为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
(2)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实际上是一种师生平等的辩论方法。
他从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理解去得到结论,通过与学生的问答、交谈、讨论甚至争辩的方法来向学生传播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强调教育应是由内而外的,是将儿童心灵中的智慧不断引出、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由外而内的,不是注入、训练、铸造的过程。
4.简述杜威的五步探究教学法。
五个步骤即思维五步说或五步探究教学法,即创设疑难情境;
确定疑难所在;
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
验证这个假设。
5.简述(试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③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
④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的取舍;
⑤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
⑥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
③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6.简述(试述)教育与生产力水平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④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
⑤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②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7.简述(试述)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①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②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③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④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2)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教育的科技功能)
①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
②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③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④教育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8.简述(试述)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③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
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③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④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9.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2)教育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
(3)教育与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平行性。
10.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学校教育在影响个体发展上的特殊功能)是什么?
(1)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12.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教师如何根据学生对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所以,教育一般不可“陵节而施”,否则就会出现教育的异化,造成教育的负效应。
对于早期教育的问题,我们要明白,早期教育并不是越早越好,过于夸大早期教育的目的和作用是极为错误的。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如果不顾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让孩子同成年人一样地听报告、搞活动、开批判会,把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成人化”,这就违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既不能把小学生当中学生看待,也不能把初中生和高中生混为一谈。
同时应注意前后相邻阶段的衔接,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小学与初中的衔接工作。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
另一方面是就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
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首先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机体各部分存在着互补的可能,为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况下能与环境协调,从而继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
其次,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能起到调节作用,能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要求教育工作者:
(1)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暂时落后或某些方面有缺陷的学生,通过其他方面的补偿性发展,都会达到与一般正常学生一样的发展水平;
(2)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人的先天素质、环境和教育以及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决定了人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
个别差异首先表现在不同儿童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不同。
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不同儿童不同方面的发展存在着差异。
再次,个别差异还表现在不同儿童所具有的不同个性心理倾向上。
另外,个别差异也表现在群体间,如男女性别的差异。
根据个体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宜、有效的教育途径和方法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
13.简述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的关系。
(1)教育方针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根据政治、经济要求,明令颁布实行的一定历史阶段教育工作的总的指导方针或总方向。
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全国各级各类教育的目的和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要素。
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达,教育目的只是教育方针的若干组成要素之一。
(2)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三个组成部分:
①教育的性质和服务方向;
②教育目的;
③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其中,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
正确的教育目的观有助于制定有效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方针。
(3)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一定的联系,也有一定的区别。
二者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教育目的”是理论术语,是学术性概念,属于教育基本理论范畴;
“教育方针”则是工作术语,是政治性概念,属于教育政策学范畴。
同时,教育目的也属于目的性范畴,而教育方针则属于手段性范畴。
②教育目的着重于对人才培养规格做出规定,教育方针着重于对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提出要求。
或者说,教育目的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要求,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教育方针是阶级或政党确定的一定时期内教育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
③教育目的有时是由社会团体或个人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可以不具约束力;
而教育方针则是由政府或政党提出的,对教育实践具有强制性。
④教育方针作为国家教育政策的概括,它对于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要大于教育目的,因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中不只限于教育目的的规定,还涉及教育的性质和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
14.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2010年7月29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
《纲要》指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是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
15.什么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1)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内涵: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16.素质教育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展素质教育?
)?
(1)素质教育有助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2)素质教育是克服应试教育弊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3)素质教育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17.简述(试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18.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角色)有哪些?
(1)“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3)示范者角色(榜样);
(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6)“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19.试述教师的职业素养。
(1)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①对待事业: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教师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要求教师做到:
依法执教,严谨治教;
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②对待学生:
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高尚道德品质的表现。
热爱学生要求教师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 所有 答题 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