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238020
- 上传时间:2022-10-08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3.43KB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学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②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构图解史】 北宋与辽的关系
2.西夏
(1)生活区域:
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3)政治统治: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
【特别提醒】 李元昊建国,以夏为国号,称“大夏”。
又因其在西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史料实证】 辽、西夏时期北方民族的交往与融汇
史料一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豪英,皆为其用。
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史料二 西羌之俗,岁时以耕稼为事,略与汉同。
——以上史料均摘自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研读]
史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契丹族和党项族向汉族学习的情况。
[思考]
阅读以上史料,说明在契丹族和党项族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学习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生产方式和文化。
辽和西夏政治统治的特点以及原因
(1)特点
①都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内容,如辽和西夏都沿用唐代官制;
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推行科举制度。
②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方式,如辽统治者采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治汉人”的政治制度。
(2)原因:
辽、西夏统治的北方地区民族和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生活方式存在差异,为了适应这些地区的不同情况而采取因地制宜(或因俗而治)的管理方式。
知识点二 金朝入主中原
1.金朝
建立政权:
1114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会宁府也称上京。
2.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1)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
(2)1153年,金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
3.金朝的统治
(1)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
(2)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金朝进入鼎盛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誉为“小尧舜”。
(3)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概念阐释】 猛安谋克制
猛安谋克制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完颜阿骨打加以发展,使它同时成了部分较早归附金朝的契丹人的社会基层组织。
猛安谋克制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
【史料实证】 金朝的治国理念与社会治理
史料一 (金)得志中国,自顾其宗族国人尚少……猛安谋克杂厕其地,听与契丹、汉人通婚,以相固。
——《金史·
兵志》
史料二 (金)世宗曾对太子说:
“朕思汉文纯俭,心常慕之,汝亦可以为则也。
”
(1)史料一表明金朝的猛安谋克制的管理体制。
(2)史料二表明金朝统治者仰慕汉族文化。
依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朝的统治特点及其影响。
提示特点:
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内容;
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经济制度。
影响:
促进了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推动了民族融合的发展。
知识点三 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蒙古族的崛起
(1)建国:
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尊为“成吉思汗”。
(2)扩张:
此后半个世纪,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收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地区。
【归纳总结】 铁木真能够统一蒙古各部的原因
客观上,当时蒙古草原相互混战,人民渴望统一;
主观上,铁木真意志坚强、机敏果敢。
K
2.元朝的建立: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
在此前后,蒙古在其他统治地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它们在名义上仍将元朝尊为宗主国。
3.元朝的统一
(1)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
(2)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
南宋宰相文天祥被俘,坚拒劝降,后来在大都从容就义。
【归纳总结】 元朝统一的意义
(1)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六百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
(2)推动了科技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4.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修筑驿道,设立驿站。
(2)行省制度:
当时中央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3)宣政院:
直属中央政府机构,管理吐蕃地区。
(4)元朝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
(5)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
【特别提醒】 唐代中书省与元朝中书省的区别
(1)唐代的中书省是中央决策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2)元代的中书省上承天子,下总百司,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史料实证】 元朝的行省制度
史料 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
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史料主要阐述了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1)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
提示地方行政区划打破山川地形的自然疆界;
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
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
提示地方自主性(地方权力)削弱,权力集中于中央。
元朝行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1)特点:
行省既是朝廷的派出机构,又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
行省的领导体制是一署多员与长官节制相结合的制度;
行省权力大而不专,较成功地解决了地方势力坐大的积习。
(2)作用:
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巨大,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
知识点四 元朝的民族关系
1.蒙古族和回族的形成
(1)蒙古族的形成:
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
(2)回族的形成:
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细微点拨】 元朝时期,民族关系有了新发展,主要表现是蒙古族、回族等民族的形成等。
2.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
“四等人制”
(1)目的:
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2)内容
等级
名称
民族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
色目人
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
第三等
汉人
北方的汉族和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
第四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3.元朝的灭亡
(1)原因:
民族矛盾逐渐减弱,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
(2)灭亡:
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
【归纳总结】 元朝时期是我国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融合时期,但它实行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将全国人口分为四等是蒙古统治者“分而治之”的尝试,这导致了民族矛盾的激化和严重的民族分裂,最终使阶级矛盾达到无法弥合的边界,导致了元朝的覆亡。
【史料实证】 元朝民族关系的特点及成因
史料 忽必烈即汗位之时……实现了中国空前的大一统,疆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复杂。
他为了巩固对这个偌大国家的统治……建立起了以蒙古贵族为主要统治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张传宝《简明中国古代史》
史料表明忽必烈面对如此庞大辽阔的疆域,建立起以蒙古贵族为主要统治者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统治者面对复杂的民族关系采取了怎样的对策。
结果如何?
提示对策:
对不同民族采取了差别对待的政策。
结果:
使民族矛盾逐渐激化,成为元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元朝时期的民族关系的特点及其成因
元朝民族关系具有浓厚的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色彩与急速的民族大融合并存的特点。
(2)原因
①政治上“四等人制”的形成使元朝法律有着其阶级性独具的特点,在军事征服过程中,根据征服的先后顺序和投降与否而给予被征服人民不同的政治地位。
②元朝少数民族属于游牧文化,生产力往往落后,面对农耕文化的先进文明成果及生产力,有着天然的自卑感,通过设置等级制度来强调自己的政治权利优越,从而得到一些平衡。
③巩固和加强统治的需要。
辽和西夏与北宋并立,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稳定统治,有利于民族间的交往,促进了民族融合。
元朝是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行省制度是对郡县制度的继承与发展,适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导致民族矛盾尖锐,但不同民族的交往和交融是进一步发展。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1.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法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
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的( )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民族战争的频繁D.海外贸易的兴盛
解析:
选B。
材料信息“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法式”“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说明当时民族文化的交融。
2.“(金)章宗性好儒术,即位数年后,兴建太学,儒风盛行。
”这表明金朝( )
A.推行猛安谋克制B.学习辽的政治制度
C.学习汉族的文化D.废除原先本族的旧俗
选C。
“儒术”“太学”都是汉族文化,故C项正确。
3.“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
”这首《成吉思汗》中,他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 )
A.建立元朝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D.开发江南
材料中的“恩德”是指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草原割据混战的状态,使人们有了安定的生活。
4.元朝忽必烈接受了一位贤士的建议,逐渐学会了更多地依赖汉人及其制度来治理国家,主要表现是( )
A.推行重农政策B.下令合并州县
C.重用汉族官吏D.设立驻藏大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高中历史 第三 单元 辽宋夏金多 民族 政权 并立 元朝 统一 10 课辽夏 金元 统治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3238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