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压观测个人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230924
- 上传时间:2022-10-08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2.84KB
矿压观测个人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
《矿压观测个人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压观测个人总结Word文档格式.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由上部测站(133#、148#、162#支架)矿压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可知,上部测站顶板初次来压步距为30.6~34.3m,三支架平均初次来压步距为32.58m。
顶板来压时加权阻力为2413.12~2914.22kN,平均动载系数为1.32。
来压持续长度为0.8~5.6m,三支架平均来压持续长度2.21m。
来压期间支架下缩量增大,煤壁片帮、回采巷道变形等其他矿山压力现象并不明显,上部工作面整体状况良好。
(2)由中部测站(58#、74#、90#、109#支架)矿压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可知,中部测站顶板初次来压步距为20.6~25.8m,三支架平均初次来压步距24.2m。
顶板来压时加权阻力为2526.89~3228.65kN,平均动载系数为1.36。
来压持续长度为0.8~4.8m,三支架平均来压持续长度2.46m。
来压期间支架下缩量增大,煤壁片帮、回采巷道变形等其他矿山压力现象并不明显,中部工作面整体状况良好。
(3)由下部测站(14#、27#、42#支架)矿压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可知,下部测站顶板初次来压步距为28.2~32.3m,三支架来压步距平均值为30.86m。
顶板来压时加权阻力为
2283.25~3102.36kN,平均动载系数为1.70。
来压持续长度为0.4~14.2m,三支架平均来压持续2.56m。
来压期间支架下缩量增大,工作面端头煤壁略有片帮,回采巷道变形等其他矿山压力现象并不明显,下部工作面整体状况良好。
现场矿压监测表明:
基本顶沿工作面倾斜方向分段来压比较明显,来压次序一般为先中部后上、下部。
上、中、下三段来压强度也有差异,下部来压比上部强烈,这主要与采空区冒落程度有关,应加强对工作面下部支架支护质量的管理。
但总体来说,211302工作面基本顶来压并不强烈。
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存在顺槽老塘的悬顶情况,并适当在排头支架放煤,拆卸两顺槽锚索,控制老塘悬顶距离。
回采过程中加强端头支护管理,保证端头和1#支架、超前单体的支护质量,保证单体液压支柱迎山有力;
回、支支柱时首先观察接顶材料是否可靠,有无坠落的危险;
保证每班的巡查工作,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周期来压在75#-115#周期来压相对剧烈,部分支架安全阀卸载,支架工作阻力较大,支架工、煤机司机要相互配合,控制采高,并保证支架初撑力;
确保工作面的推进速度,并随时观察煤壁片帮,顶板破碎情况,发现意情及时汇报。
XX年11月份矿压观测总结
截止到11月底,211302工作面机头累计推进1580.6m,当月推进158.2m;
机尾累计推进1580m,当月推进153.4m。
工作面周期来压13次,来压步距在11.9m左右。
211302工作面周期来压分布不均衡,压力分段显现,75#—105#支架段先来压,来压显现明显,来压时顶板破碎,煤帮有破断的声音,部分支架安全阀打开。
(1)由上部测站(133#、148#、162#支架)矿压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可知,上部测站顶板周期来压步距为
7.5~20.3m,三支架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12.58m。
顶板来压时加权阻力为2413.12~2914.22kN,平均动载系数为1.58。
(2)由中部测站(58#、74#、90#、109#支架)矿压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可知,中部测站顶板周期来压步距为
6.9~25.6m,三支架平均周期来压步距11.12m。
顶板来压时加权阻力为2526.89~3228.65kN,平均动载系数为1.52。
来压持续长度为0.4~8.2m,三支架平均来压持续长度2.46m。
(3)由下部测站(14#、27#、42#支架)矿压观测数据统计分析可知,下部测站顶板周期来压步距为6.2~26.3m,三支架来压步距平均值为9.86m。
顶板来压时加权阻力为2283.25~3102.36kN,平均动载系数为1.70。
来压持续长度
为0.4~14.2m,三支架平均来压持续2.56m。
工作面周期来压13次,来压步距在11.9m左右。
211302工
作面周期来压分布不均衡,压力分段显现,75#—105#支架段先来压,来压显现明显,来压时顶板破碎,煤帮有破断的声音,部分支架安全阀打开。
来压期间支架
篇二:
11131矿压观测总结
11131工作面矿压观测总结
一、11131工作面上顺槽通尺1640m处观测点
观测前,通尺1640m处巷道上帮扩刷后采用锚索支护,下帮未扩刷为原始巷道。
建点时距离工作面83m。
由曲线可知,巷道全宽日均变形量为10mm,巷道较稳定,在观测期间根据数据分析巷道整体反应为上帮收缩量大于下帮。
二、11131工作面上顺槽通尺1650m处观测点
观测前,通尺1650m处巷道上帮扩刷后采用锚索支护,下帮未扩刷为原始巷道。
建点时距离工作面80m。
由曲线可得巷道全宽日均变形41.4mm,在距离工作面大于60m时巷道上帮收缩量大于下帮收缩量,在距离工作面小于60m时巷道下帮收缩量有大于上帮收缩量的趋势。
三、11131工作面上顺槽通尺1680m处观测点
观测前,通尺1680m处巷道上帮扩刷后采用锚索支护,下帮未扩刷为原始巷道,建点时距离工作面50m,距观测数据反映日均变形110mm。
在距离工作面43m时对巷道下帮进行了第一次扩刷,扩刷后观测日均变形118mm,距离工作面20m时对巷道下帮进行了第二次扩刷,观测期间上帮未进行二次扩刷。
当距离工作面大于20m时,巷道整体上帮日收缩量大于下帮日收缩量。
四、11131工作面上顺槽通尺1695m处观测点
观测前,通尺1695m处巷道上帮扩刷后采用锚索支护,下帮扩刷后为锚杆支护,设点时距离工作面22m,巷道日均变形107mm,整体表现为下帮收缩量大于上帮,在距离工作面12.7m时对巷道上帮进行了第二次扩刷,扩刷后日均变形315mm。
由上图可知,当距离工作面小于20m时,巷道整体下帮日收缩量大于上帮日收缩量,巷道日收缩量急剧增大。
五、11131工作面上顺槽通尺1700m处观测点
观测前,通尺1700m处巷道上帮扩刷后采用锚索支护,下帮扩刷后为锚杆支护,设点时距离工作面23m,在工作面回采期间,整体表现为下帮收缩量大于上帮,日均变形量为320mm,在距离工作面17.7m时对巷道上帮进行了第二次扩刷。
由上图可知,当距离工作面小于20m时,巷道整体下帮日收缩量大于上帮日收缩量,且日均变形量达300mm以上,巷道需进行再次扩刷后方能满足回采需要。
六、结论
通过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在距离切眼50m范围内观测期间对两帮多次重复扩刷,影响数据的连续性,根据数据分析在距离工作面50m范围内巷道日均收缩量达107mm~320mm,当距离切眼到20m时,巷道收缩量急剧增大,日均收缩量达300mm以上,巷道需进行再次扩刷方能满足回采需要。
在距离工作面60m以外的两个测点观测期间没有二次扩刷,数据较完成、连续,且巷道日收缩量在50mmmm以下。
.技术科XX年11月2日
篇三:
矿压观测总结报告
XX年7月份3301工作面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分析
五矿3301作面七月份支护质量与顶板动态监测分析报告:
3301工作面切眼长101m,走向平均550m,采高平均6.5m,倾角12~14o顶板支护设备使用ZHXX/16/25F分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安全口使用π型梁配单体柱对棚支护(两梁六柱),ZHXX/16/25F分体顶梁组合悬移液压支架,支架支护强度为0.8Mpa大于顶板压力0.52416MPa,可以满足工作面的支护要求。
故采用ZHXX/16/25F支架支护。
顶板管理是采煤工作面回采工艺的最关键问题,近两年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
为保证杜绝顶板事故,实现安全产.工作面分别安装在10架(机头向上)20架、30架、40架、50架、60架、70架、80架主要监测顶板活动规律,按照规程支架对顶板初撑力设计值是不得小于20MPa。
每五日采集一次数据,初步掌握了顶板活动规律,及时预报了顶板即将出现的变化,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了安全生产.根据七月份数据分析及监测报表作出以下结论:
单位:
采煤队地点:
3301工作面13年7月1日
3301工作面13年7月11日
3301工作面13年7月
16日
26日
1.工作面平均压力值最大26MPa,最小19MPa,本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观测 个人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