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课题笔记.docx
- 文档编号:1322650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0.55KB
第二讲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课题笔记.docx
《第二讲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课题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讲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课题笔记.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讲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课题笔记
第二讲隋及初唐诗坛
——南北文学的融合与唐诗范式的建立
一、隋代文学概貌(581—618)
v1、统一国家的建立与隋代文学的特点:
v270余年分裂结束,南北重新统一;
v为南北文学的大融合作了准备(南北文学融而未合)
v文学的过渡性,未形成自身特点(“隋无文”)
2、隋代作家群
v
(1)北朝入隋作家:
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vA杨素“词气宏拔,风韵秀上,亦为一时盛作”
v情思悲凉,慷慨多气:
典型北歌风格
《出塞·其二》: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
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
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
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
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
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
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vB卢思道:
向南朝诗风靠拢
v名作《从军行》:
以南朝歌行体表现军旅题材,风格刚健,重心由“思妇”——“征夫”
v《棹歌行》、《美女篇》……描写女性体态服饰,流于轻艳
C薛道衡:
南北文风交融的代表
v《出塞》(和杨素):
“绝漠三秋暮,穷阴万里生”苍凉悲怆
v
v名作《昔昔盐》(艳——曲之别名)
v南朝乐府闺怨题材、风格委婉秀丽
v“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名句)
v对偶工巧,语言形象,以细腻的细节描写,传达出思妇的孤独寂寞的心境,富艺术独创
名作《人日思归》(《作品选》P3)
v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v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v语言平易质朴、风格清淡秀美,合南北文学之长
v刘餗《隋唐嘉话》载:
“薛道衡聘陈,为《人日》诗云: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南人嗤之曰:
‘是底言?
谁谓此虏解作诗?
’及云: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乃喜曰:
‘名下固无虚士。
’”
(2)由梁、陈入隋的文人
v代表:
江总、许善心、虞世基、徐仪、王胄、庾自直等
v隋炀帝时代:
明显偏向重辞藻、声律之美的南朝文风
v多应制之作:
对仗精工、词采华美;“为文造情”缺乏生气
隋炀帝杨广
v与同时代宫廷文人相比,倒是杨广本人的某些小诗,风格清丽明快、还有可观之处
v如:
《无题》
v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v斜阳欲落处,一望黯销魂。
v秦观名作《满庭芳》: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春江花月夜》隋炀帝
春江平不动,
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
潮水带星来。
意境壮美,语言清丽
3、隋代散文(骈体衰落,散体未振)
v隋文帝杨坚改革文风的尝试与失败
v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
“江左齐梁其弊弥甚,贵贱贤遇,唯务吟咏。
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
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世俗以此相高。
”
v《隋书·李谔传》:
“开皇四年,(文帝)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
其年九月,泗州刺史司马幼之文表华艳,付所司治罪。
二、初唐诗坛
v1、唐太宗与贞观诗坛
v
(1)关陇史臣与南北文风融合的共识
v《隋书·文学传论》:
v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
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理深者便于时用,文华者宜于咏歌:
此其南北词人得失之大较也。
若能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其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
南北文风融合——初唐中心课题
v南朝文风:
“缘情绮靡”:
重声律、辞藻、抒情化,宜于咏歌;流于轻艳
v北朝文风:
真挚、朴厚,壮大阳刚之美;形式过于简古、质朴,“理胜其词”
v理想:
文质彬彬、恢弘、刚健、开阔而富于声律、辞藻、语言之美
(2)唐太宗与群臣的创作(宫廷化开端)
v唐太宗与贞观诗风新变
v《饮马长城窟行》: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v《经破薛举战地》
v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浪霞穿水净,峰雾抱莲昏。
世途亟流易,人事殊今昔。
长想眺前踪,抚躬聊自适。
v《采芙蓉》、《咏雪》等,完全南朝风调
贞观诗人
v北方文人:
杨师道、李百药
v南朝文士:
虞世南、许敬宗等
v文学类书的编纂:
《北堂书钞》、《艺文类聚》等
上官仪与“上官体”
v《入朝洛堤步月》
v 脉脉广川流,驱马历长洲。
v 鹊飞山月曙,蝉噪野风秋。
v音响清越、韵度飘扬,当时宫廷诗最高典范
v今存诗二十首,大都是奉和应诏之作。
v贡献:
体物细致、情思婉转,推进五言诗体物写景技巧;总结对偶法,促进律诗形式发展。
v《旧唐书·上官仪传》:
“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
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
v孙女:
上官婉儿。
高宗、武侯时,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
v
v追求形式美:
工偶精对,声律、辞藻美
v创新:
描写景物的细腻、精工
2、王绩
v隐士:
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v诗风平淡自然、朴厚疏野
v野望
v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v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v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v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初唐四杰”*
——唐诗“始音”
v指高宗、武后时期出现在文坛上四位的作家: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v闻一多《唐诗杂论·四杰》:
“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为都相当浪漫,而遭遇尤为悲惨。
”
诗风变革的先驱
v共同点:
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的审美追求
题材上:
“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代表了当时文学革新的方向;
风格上:
与宫体诗的绮靡不同,注重真实情感的抒发;或开朗豪放、积极进取,或悲凉雄放、铺张扬励;
v对诗歌形式开拓上:
v王、杨:
擅长五律,初步完成五律定型。
v杨炯十四首五律,完全符合“黏式律”。
(P194注20)
v卢、骆:
以七言歌行见长,改造宫体诗、发展歌行体。
v“卢、骆的歌行,是用铺张扬厉的赋法膨胀过了的乐府新曲。
”
v——闻一多《唐诗杂论·四杰》
卢照邻(代表体裁:
七古)
v《长安古意》
v自言歌舞长千载,自谓骄奢凌五公。
v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v昔时金阶白玉堂,即今唯见青松在。
v寂寂廖廖扬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
v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
v托“古意”抒今情
v词彩的华艳富赡,犹有六朝余习
v结尾纵、横对比则转清词,不伤于浮艳
骆宾王(长于七古、律绝亦有佳作)
v帝京篇》
v内容、结构似《长安古意》
v铺叙长安的壮观、豪华,次叙王侯、贵族、游侠、倡家的奢侈,最后转入议论,借古论今,将浓烈感情贯注于对历史人生的思索中。
v将宫廷诗人以应制咏物为主,时有颂美之词的写作倾向,完全转为独抒怀抱。
《在狱咏蝉》(《作品选》P12)
v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v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v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v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v西陆:
指秋天
v南冠:
囚徒。
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
v提问:
此诗好在哪里?
v优点:
v五、六句纯用比体,“露重”、“风多”喻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喻言论受压制。
蝉与“我”融为一体,“寄托遥深”
v语多双关:
蝉鬓、白头吟(卓文君典故,诗人白头)
v用典自然、风格自然
v感情真挚充沛,于咏物中寄情寓兴
七言歌行体特点《教材》P187
v形成渊源
v体裁特点
v初唐“四杰”的改造与创新:
以赋之笔法铺叙抒情、夹以议论,句式错落、工丽中见流宕,从宫廷走向市井——成为具刚健气骨的抒情载体。
v(在初唐诗风变革中的作用)
王勃(长于五律)
v《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v城阙辅三秦,烽烟望五津。
v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v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v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v尺幅千里
v一洗古送别诗之悲凉凄怆,志趣高远、胸怀旷达
杨炯(擅长五律)
v名作《从军行》
v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v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v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v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v内容、形式上的创新
v雄浑刚健,慷慨激昂,一扫绮靡之风
v以严整律诗写金鼓杀伐之事
v三联皆对,句中亦对;格律严整、用语典雅
初唐四杰总结
v总之,初唐四杰的诗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六朝诗风的影响,但他们对诗歌的内容和形式都作了初步的革新,把唐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v“王杨卢骆当时体”:
讲究对偶声律、追求辞藻华丽、声韵流转,有时不免雕琢繁缛之病。
v“点鬼簿”:
杨炯为文,好以古人姓名连用
v“算博士”:
“骆宾王好以数对,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时人号为算博士。
”
文章四友(杜审言为冠)
v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v唐高宗、武后期活跃于诗坛,宫廷诗人
v多写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之类的“台阁体”诗
v内容、题材无拓展,诗律、诗艺研练上有较大发展
v杜审言:
字必简,杜甫祖父。
v胡应麟《诗薮》:
“初唐无七言律,五言亦未超然,二体之妙,杜审言实为首创。
”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v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感慨)
v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v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惊新)
v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思乡)
v对仗工整,结构细密,风格清新,诗境明秀,格调高华
v“初唐五言律,‘独有宦游人’第一”。
6、“沈宋”与律诗的定型(完成)
v沈佺期:
656年—约714,字云卿,上元中进士及第,后任考功员外郎,因依附张易之,被流放岭南,景龙中入修文馆为学士,作文学侍从。
v其诗多属应制,带六朝绮靡文风,然前期模山范水之作,及流放中感时伤怀之章,尚有骨力。
与宋之问齐名,世称“沈宋”。
v宋之问:
约656?
~712年,一名少连,字延清。
v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历洛州参军、尚方监丞、左奉宸内供奉。
因谄事张易之兄弟,曾贬泷州参军。
v又谄事太平公主、安乐公主。
。
睿宗即位,以宋之问尝附二张及武三思诏流钦州。
v唐玄宗即位后,被赐死于徙所。
“沈宋”史话
v诗才甚高,人品均不足道。
v《旧唐书·宋之问传》:
“则天幸龙门,令从官赋诗,左史东方虬诗先成,则天以锦袍赐之。
及之问诗成,则天称其词愈高,夺虬袍以赏之。
”
v《新唐书·沈佺期传》:
当张易之得宠时,“之问与阎朝隐、沈佺期、刘允济倾心媚附,易之所赋诸篇,尽之问、朝隐所为,至为易之奉溺器。
”
格律诗写作参考书目:
v王力《汉语诗律》(中华书局,2005)
v张岳琦《诗词格律简捷入门》(《中国文史出版社》,2003)
v清人汤文璐《诗韵合璧》(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二 南北 文学 合流 初唐 诗坛 课题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