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最新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计划及进度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217790
- 上传时间:2022-10-08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48.90KB
最新最新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计划及进度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新最新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计划及进度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最新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计划及进度和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过乐器的训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演奏姿势与方法,培养一定的齐奏、合奏及伴奏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音乐教学,突出其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色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4、质量目标:
通过学习能掌握教材规定的简单的乐理知识和音乐技能,掌握简单的视谱能力,能够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
1、复习巩固小学阶段所获得的发声技巧。
运用获得的音乐知识,有感情地表现不同题材体裁,风格的歌曲,唱好二声部合唱,学习三声部合唱。
2、复习总结音的高低,复习它的长短,强弱。
3、复习并唱准自然大小调及中国传统五声调式音阶。
4、知道什么是交响诗、歌曲的结构、民间歌舞、混合拍子
5、认识竖琴、曲笛两种乐器
五、教学难点
六、教学改革的初步设想
1、教改专题:
如何培养小学六年级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2、方法措施
(1)以音乐的美感来陶冶学生,感染学生
(2)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3)注重个性发展,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在音乐教学实际中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应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
七、实施计划的具体措施
1、深入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启发和诱导学生的参与性、参与性。
2、以活动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用,从而保证学生音乐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
3、培养学生音乐创作能力,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积极参与学校及其校区举行的各种有益的活动,并进行记录与总结。
4、在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与政治教育,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时期在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5、在工作中不断总结与思考,虚心听取和请教各位教师以及有关领导的意见和见议。
八、教学进度
周次
时间
教学内容
备注
第1周
9、1——9、7
第1课:
聆听《送你一朵东方茉莉》《茉莉花》演唱《茉莉花》
第2周
9、8——9、14
聆听《东边升起月亮》
第2课:
聆听《小河淌水》
第3周
9、15——9、21
演唱《妈妈格桑拉》聆听《迪克西岛》
第4周
9、22——9、28
演唱《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第3课:
演唱《月亮姐姐快下来》
第5周
9、29——10、5
机动
第6周
10、6——10、12
第3课:
聆听《魔法师的弟子》
演唱《赶圩回来阿里里》(节选)
第7周
10、13—10、19
聆听《波斯市场》
第4课:
演唱《我是中国人》
第8周
10、20—10、26
聆听《京调》《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演唱《校园小戏迷》
第9周
10、27——11、2
第5课:
聆听《长江之歌》《红旗飘飘》
演唱《我的中国心》
第10周
11、3——11、9
演唱《萤火虫》
第6课:
聆听《瑶族舞曲》
第11周
11、10—11、16
聆听《丢丢铜仔》演唱《凤阳花鼓》
演唱《编花篮》
第12周
11、17—11、23
第7课:
演唱《龙的传人》
聆听《日出》
第13周
11、24—11、30
演唱《红蜻蜓》
聆听《木星——欢乐使者》
第14周
12、1——12、7
复习
第15周
12、8——12、14
第16周
12、15—12、21
考核
第17周
12、22—12、28
第18周
12、29——1、4
第19周
1、5——1、11
第20周
1、12——1、18
九、教学内容的课时分配
课时分配
聆听:
独唱《送你一朵东方茉莉》独唱《茉莉花》合唱《东边升起月亮》
演唱:
合唱《茉莉花》
3
管弦乐《小河淌水》短笛、口哨与乐队《迪克西岛》
演唱:
齐唱、合唱《妈妈格桑啦》齐唱、合唱《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
4
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管弦乐《波斯市场》
齐唱、合唱《月亮姐姐快下来》齐唱《赶圩回来阿里里》(节选)
齐唱《京调》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独唱《我是中国人》齐唱《校园小戏迷》
领唱、合唱《长江之歌》独唱《红旗飘飘》
领唱、齐唱《我的中国心》齐唱、合唱《萤火虫》
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民族管弦乐《丢丢铜仔》
齐唱《编花篮》齐唱《凤阳花鼓》
管弦乐《日出》管弦乐《木星——欢乐使者》
独唱《龙的传人》合唱《红蜻蜓》
十、教学活动安排
五周音乐宫
八周童心音乐会
十八周春节汇演
第一单元芬芳茉莉
教学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4、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
教具准备:
光碟、多媒体设备、风琴。
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歌曲《茉莉花》、欣赏《东边升起月亮》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通过为旋律画小节线和为歌词配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兴趣、
3、从外国人唱《茉莉花》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得去感受歌曲的优美。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茉莉花》对我国的民族音乐的表现能力和音乐特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教学课时:
本部分拟用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
我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一个美丽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美丽动人的公主,名叫图兰多,但也很残酷。
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
因此很多人包括国外的王子死在了她的刀下。
有个鞑靼国王子也被图兰多的美貌打动,决心不顾一切要娶到图兰多,对图兰多提出的三个问题,对答如流,终于获胜,可图兰多仍不甘心。
这时,王子倒慷慨地来帮她,请她在天亮之前能猜中他的名字,他就情愿象没有猜中图兰多的谜语那样,被处死刑。
此夜,全城无人入睡,百姓和僧侣们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图兰多诚服,从此结束杀戮。
月亮出来了,僧侣的祈祷乐响起
2、茉莉花的旋律响起
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美丽残酷的公主。
终于她良心发现,从此改邪归正。
音乐的魅力在这一时刻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这首曲子大家在哪里听过?
有谁能哼唱两句给大家听听?
3、复听《东边升起月亮》
三、欣赏《茉莉花》与活动
1、历史简介
在中国,这首歌更是历史悠久。
谁来把大屏幕中次连贯成一句话介绍给大家。
(据史料记载,《茉莉花》最早发源于江苏扬州,大概是明朝时期,原来的歌名是《鲜花调》。
)
2、听旋律
老师今天带来一样乐器,认识吗?
(对了)这叫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
民族歌曲,就要用我们的民族乐器来演奏才能体现它的韵味。
下面就请大家来听一听用二胡演奏出的《茉莉花》。
让生听一段,看学生状态,"
抓住"
听得入神的同学:
"
老师发现有些同学听得很入神,老师也一样,快要被着美妙的旋律陶醉了。
你们能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你们的感受吗?
比如说,用手来表示听到的旋律的高低起伏。
教师示范,再放第二遍。
3、原版的茉莉花(屏幕显示歌词)
先在江苏地区广泛传唱,清朝时期定名为《茉莉花》。
一起听一听,边听边留意一下歌词,看看歌词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
(出示歌词、播放黑鸭子演唱的茉莉花。
2-3段之间过门提示学生唱一唱)
学生回答问题: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真的有这么香吗?
我们一起来切身体会一下。
(喷洒空气清新剂)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真的那么白吗?
老师这里有几张照片一起来看看(播放照片)
茉莉花亦称"
茉莉"
,为复瓣小白花,小巧玲珑,清香四溢,素洁光润,仿佛刻玉雕琼。
该花原产印度、印尼、菲律宾等国。
早在宋代传入我国。
自明代起,扬州已有少量茉莉引进种植,但大批种植至少始于清光绪初年。
4、新版《茉莉花》
民歌总是在人们的传唱过程中不断发生着变化。
茉莉花小巧玲珑,以它名字命名的歌曲在经过多年的传唱之后,也发生了变化。
变得更加短小精致,也更加易学易唱。
可以说就是几岁的孩童也时常将它挂在嘴边。
(播放新版《茉莉花》
5、屏幕出现两首歌的旋律(简短的一句)。
学生对比,知道的确发生了变化。
6、师生互动,说说茉莉花歌里一直唱茉莉花好,其实茉莉花并不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新人 六年级 上册 音乐 计划 进度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