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焦作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 文档编号:1321454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8.15KB
河南省焦作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
《河南省焦作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焦作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焦作市五校联盟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8—2019学年河南省焦作市五校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有学者认为,明代皇帝的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票拟则经过批红而成为行政命令。
君主如主动下手诏、中旨处理政事,也必须送内阁“商确可否”。
“圣意所予夺,亦必下内阁议而后行”,内阁如不同意,便可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
材料反映了明代
A.君主专制遭受短暂削弱
B.票拟权高于批红权
C.孕育了近代内阁的雏形
D.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内阁如果不同意皇帝的意见,可以将手诏、中旨“封还”、“执奏”,拒绝拟旨,表明内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但这种作用并不大,内阁本质上还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并不能真正削弱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内阁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排除A项;材料只说“批红权原则上不可超越票拟而径自为之”,并非强调票拟权高于批红权,故B项错误;内阁是皇帝的内侍机构,与近代内阁职能不同,故C项错误。
2.北宋进入《宋史》的官员46%来自寒族。
南宋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1148年为56.3%,1256年为57.9%。
这表明
A.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
B.科举制日臻完善
C.宋代官僚体制日益完善
D.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
【答案】C
【解析】
材料显示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的比例逐渐增多,体现出宋代官僚组成成分比较完备。
C正确;材料说明的是科举制度影响,不是经济重心问题,A错误;科举考试制度完备不是材料主旨,B错误;材料只是说明科举制度扩大了官吏来源,并不是说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D错误。
3.1956年5月,《光明日报》连续报道钱伟长、傅鹰等10位首都著名学者的采访谈话。
钱伟长说:
“它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的道路。
”傅鹰认为:
“没有它,思想就会僵化,何谈科学发展。
”他们谈话围绕的主题是
A.社会主义改造
B.中共“八大”召开
C.“双百”方针
D.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双百”方针,旨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调用知识的能力。
从时间信息和“它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等信息来看,他们谈话围绕的主题应是“双百”方针。
4.传统婚姻遵循“父母之命”。
1905年,留日学生王建善在报纸征婚广告中公开说明了本人的基本情况,而对女方的要求则只字未提,只提出“女同志”可以以通信的方式进一步了解男方。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A.婚俗渗透浓厚的保守观念
B.婚姻的主导权发生变化
C.进步青年崇尚简化的婚俗
D.男女社会地位基本平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以前的婚姻是是“父母之命”,现在敢于征婚,说明该青年掌握婚姻的主导权,即材料反映当时的中国婚姻主导权在发生变化。
故答案为B项。
在清末的中国,留学生敢于公开在报纸上征婚,说明观念很开放,故排除A项;征婚不一定就等于婚俗简化,排除C项;“对女方的要求则只字未提,只提出女同志”,说明该青年尊重女方,但不等于当时中国男女的社会地位基本平等,排除D项。
5.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
“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
”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天主教权威和专制王权
B.禁欲主义和人文主义
C.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D.赎罪券和《圣经》
【答案】C
【解析】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提出“因信称义”,主张每个人可以凭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因此他打击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但是马丁路德也是虔诚的基督徒,坚持宗教信仰,宗教信仰对人有麻痹作用。
故C正确;A属于启蒙运动主张;B属于文艺复兴主张;D中《圣经》不是打碎的枷锁。
6.《明史•职官志》记载:
“洪武九年,汰平章政事、参知政事。
十三年正月,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其官属尽革,惟存中书舍人。
”明太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巩固皇权
B.加强边疆管辖
C.提高行政效率
D.促进民主政治
【答案】A
【解析】
根据“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其官属尽革”,联系所学知识,明朝建立以后,明太祖为了加强君主的权力,在政治上改革行政机构,其中在中央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权分六部,故选A;B、C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明太祖废丞相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D错误。
点睛:
解题的关键信息“诛丞相胡惟庸,遂罢中书省。
其官属尽革”,联系明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史实分析解答。
7.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该条款
A.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
D.摧残了民族工业的成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能力。
材料中“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使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便利了中国社会经济的转型,故本题选择D。
考点: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8.在1787年宪法制定时,麦迪逊将参议院的用途描述为“一个抗御……反覆与激情的必要防护”。
华盛顿说:
“我们将法条(来自众议院)倒入参议院碟子里冷一冷。
”这说明参议院的创立者们希望
A.使参、众两院分权与制衡
B.参议院注重维护州权利
C.参议院行事更加审慎严谨
D.众议院完全控制立法权
【答案】C
【解析】
从麦迪逊和华盛顿的态度来看,参议院在两人眼中比众议院更加谨慎,起到更为关键的作用,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权力制衡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对州权力维护的内容;D选项说法过于绝对,立法权是由国会掌握,不是众议院一家独大。
9.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
“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
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同红军帽告别吧!
”他这样说的历史背景是
A.抗日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B.日军策划攻击重庆
C.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
D.正面战场策划战略反攻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材料“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共红军接受改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故A正确;日军策划攻击重庆是在194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错误;国共合作发动国民革命是在1924-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错误;正面战场策划战略反攻是在194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抗日战争,考查对中共红军接受改编的背景的把握,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根据国共合作两党协议,中共红军接受改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10.“一场严肃的祷告,同样可以在草屋中或者猪圈里进行。
……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
……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
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旨在冲破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
C.使人开始摆脱基督教神学统治
D.构筑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只有在最后一个穷人得到照应后,才能考虑兴建教堂。
至于教堂的建造、风格和装饰都无关紧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材料“有说话声音的地方,就是上帝的所在”,强调的是因信称义,故B项正确;A是启蒙运动;C说法错误;D是指启蒙运动。
所以答案选B。
11.“1947—1948年间,西方国家决定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成一个经济统一体,并在这个统一体和它们在柏林的占领区发行一种新马克”。
西方国家的这种做法
A.揭开了美苏冷战序幕
B.加速了德国的分裂
C.促进了欧共体的发展
D.维护了德国的统一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二战结束后,德国被苏美英法分区占领。
1947—1948年间,西方国家决定在德国的占领区合并成一个经济统一体,并发行新的货币。
这种做法加速了德国的分裂,B项正确;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序幕;C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1949年,德国分裂为两个国家,D项与史实相反。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
12.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牧民大量转化为个体农户,但与同期的中原汉族个体农户相比,虽然播种面积更大但是总产量却更低。
为此,农业专家贾思勰反复强调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要精耕细作。
这表明
A.均田制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B.小农经济模式不适合南北朝时期
C.人地矛盾尖锐导致耕作模式改变
D.精耕细作有利于实现农业收益的扩大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播种面积更大但是总产量却更低。
为此,农业专家贾思勰反复强调不要过度扩大耕种面积,要精耕细作”说明精耕细作有利于实现农业收益的扩大,故选D;材料中没有涉及均田制的发展,排除A;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主要的生产经营模式,排除B;材料并不能体现人地矛盾,排除C。
13.美国中央情报局从1958年开始评估中苏关系的发展趋势,每年一个评估报告。
其中1958年的评估报告认为:
中苏的同盟是不可能破裂的。
原因有三:
一是中苏意识形态一致,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二是政治目标一样,都要走向共产主义;三是敌人一样,都是美国人。
这表明该报告
A.忽视了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
B.忽视了中苏意识形态的根本分歧
C.正确预见了中苏关系发展的走向
D.正确指出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答案】A
【解析】
材料的观点是中苏的同盟关系不可能破裂,而实际上中苏关系在1959年出现分歧,到60年代完全破裂,主要就是因为国家利益的冲突,所以美国中央情报局没有充分认识到中苏两国国家利益的矛盾,A项符合题意;B项“根本分歧”说法错误,当时中苏在意识形态领域方面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以不存在根本分歧,排除B;C项“正确预见”说法错误,中苏关系在1959年出现分歧,到60年代完全破裂,排除C;题干中无法体现出多极化趋势,排除D项。
点睛:
本题考查新中国初期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政策,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中苏关系在1959年出现分歧,到60年代完全破裂。
根据材料结合中苏关系的史实分析解答即可。
14.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去上海见周恩来。
次日坐夜车回南京,下车翻开报纸,发现“国军已拿下张家口”。
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和平死了”是因为
A.国民党坚持独裁专政
B.国民党拒绝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C.国民党破坏政协决议发动内战
D.国民党不承认解放区政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在这里1946年国军已攻下张家口则成为上述判断的依据,所以正确答案为A。
考点:
解放战争
点评:
抗战胜利后,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由中日民族矛盾演变为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②国内主要政治力量的态度:
共产党尽力争取和平民主,而国民党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为争取和平,1945年8月底,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1946年初,在政协会议重庆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但是政协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全面内战爆发。
15.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焦作市 联盟 届高三 上学 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