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4月-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
- 文档编号:13200002
- 上传时间:2022-10-08
- 格式:DOC
- 页数:21
- 大小:90.50KB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4月-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4月-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03年4月-实验)Word文档格式.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建设高中语文课程,应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二)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
要使学生掌握语言交际的规范和基本能力,并通过语文应用学生养成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入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以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也都贯串着审美追求。
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
(三)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应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
同时,必须顾及学生在原有基础、自我发展方向和学习需求等方面的差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增强课程的选择性,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系统,并形成富有弹性的实施机制。
学校应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有选择地、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课程,帮助教师提高水平、发展特长,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一)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高中语文课程必须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既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要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因此,需要建设一个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结构体系和实施机制。
(二)高中语文课程包括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
课程结构图示如下:
(三)必修课程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和均衡性。
学生通过必修课程的学习,应该具有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和较强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语文的应用、审美和探究等方面得到比较协调的发展。
选修课程也应该体现基础性,但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
(四)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36学时,2学分。
每个学期分两段,每一学段(约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也有利于满足学生多样的学习需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学或者重新学习某个模块的内容。
(五)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l”至“语文5”五个模块。
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
必修课程五个模块的学习可在高一至高二两个学期半的时间里循序渐进地完成,也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
(六)选修课程设计五个系列。
系列1:
诗歌与散文;
系列2:
小说与戏剧;
系列3:
新闻与传记;
系列4:
语言文字应用;
系列5:
文化论著研读。
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
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的课程资源和学生的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开设选修课。
对于模块的内容组合以及模块与模块之间的顺序编排,各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实施。
课程的具体名称可由学校自定。
(七)学生修满必修课的10学分便可视为完成了本课程的基本学业,达到高中阶段的最低要求:
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未来学业和就业的需要,选修有关课程。
对于希望进一步学习的学生,建议从五个系列的选修课程中任意选修4个模块,获得8学分,加上必修课程的10学分,共计可获得18学分;
对于学习兴趣浓厚并希望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建议在此基础上,再从这五个系列里任意选修3个模块,这样一共可获得24学分。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积累·
整合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感受·
鉴赏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
领悟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
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发展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应用·
拓展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
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发现·
创新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对未知世界始终怀有强烈的兴趣和激情,敢于探异求新,走进新的学习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
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
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探究活动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他人的成果,不断提高探究能力,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
一、必修课程
阅读与鉴赏
1.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渎、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牛活和情感世界。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具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9.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
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可参考附录一《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
10.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
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
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
11.注重合作学习,养成互相切磋的习惯。
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12.学会灵活使用常用语文工具书,能利用多种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
表达与交流
1.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2。
能考虑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负责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培育科学理性精神。
3.书面表达要观点明确,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
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
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
4.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5.进一步提高记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高中 语文课程 标准 2003 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