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一轮单元金卷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B卷.docx
- 文档编号:1319423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274.61KB
届高三历史一轮单元金卷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B卷.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单元金卷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一轮单元金卷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B卷.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一轮单元金卷第九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B卷
一轮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
第九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
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
该年画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2.《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
“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
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
”这反映了
A.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3.近代文人包天笑早年曾中秀才,1905年起任上海《时报》副刊《余兴》的编辑。
《余兴》侧重消闲,内容有诗词歌曲、笔记杂录、游戏文章、诙谐小品等。
当时沪上小说盛行,《时报》设小说专栏,以语体文(通行口语)译介不少世界名著,如雨果《悲惨世界》、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传诵一时。
影响之下,沪上各报争相设副刊。
上述材料集中表明
A.白话文运动始于20世纪初
B.通俗性报刊广受民众欢迎
C.西方文学经典在晚清的影响迅速扩大
D.通俗读物改变传统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4.“民国时期,男子服装主要为长袍、马褂、中山装及西装等。
就全国范围来说,马褂、长衫,尤其是长衫,仍然是一种最普遍的服装,并与同时流行的学生装、西装等并行不悖。
”材料主要反映了
A.着西装已成为普遍现象
B.刻意保存传统文化精华
C.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
D.着装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5.下图是对某报1890年至1912年“报纸”一词出现频率的统计情况。
据此判断正确的是
A.近代报业发展总体上较为缓慢
B.晚清报业与政治局势关联紧密
C.清末政府大力支持报刊业发展
D.戊戌变法导致近代舆论最高峰
6.清代《南安县志》载:
“(婚俗)多尚华侈,殷富之家,既喜夸耀,而善作淫巧者又逐时习,复导其流而波之,裂缯施采……贫者鬻产以相从,特习俗不古,挽回为难耳。
”材料反映清代
A.婚嫁方面的攀比炫耀风俗尤为突出
B.南安地区婚俗受到富豪影响而奢靡
C.南安贫民受到殷富之家诱导而破产
D.治理奢靡风习成为当地最突出的任务
7.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
女子精武练习队等团体。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
这表明
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逐渐确立
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
8.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叶,上海出版的报纸多达1786种,其中小报就有1266种。
《福尔摩斯》报是当时小报界“四大金刚”之一,该报注重揭露党政军和社会各界的黑幕,特别注重新闻报道,常抛出惊人消息,销路很广。
这表明,近代报刊
A.发挥了舆情监督的功用B.是列强文化侵略的产物
C.推动了社会习俗的变迁D.推动了中国的文化多元
9.新修订的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与1999年第一版相比,新增347个职业、取消894个职业,共计减少547个职业。
职业分类“吐故纳新”源于
A.中国经济社会大变迁
B.职业分类方式的创新
C.人们社会意识的更新
D.就业创业观念的变化
10.近代以前,全国最重要的交通线是连接首都的交通线。
在各地区,通往行政中心所在城市的道路是区域内最重要的道路。
到了近代,中国的新式交通,无论是轮船、主要公路还是航空,大多或以港口城市为起点,或与通往港口城市的道路相连接。
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央集权解体
B.中西贸易发展
C.经济结构变迁
D.社会动荡加剧
11.辛亥革命后,有报纸报道:
“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用品”。
不仅城镇如此,偏远的山村亦是如此,“洋布、洋伞、洋鞋、呢帽之类的洋货在他们的屋里一天天增多了。
”这反映了
A.西方生活方式被国人所接受
B.近代中国城乡发展趋于平衡
C.中国被进一步卷入世界市场
D.服饰文化体现了中西合璧
12.天津《大公报》曾登载广告云:
“本号现研究各种洋帽,如礼帽、普通帽、猪帽等以供剪发同胞之购用,不日即将出现。
并发售各种剪发器具,华制居多。
”其他报刊类似的广告,比比皆是。
这一现象最有可能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期间
C.中华民国初年
D.五四运动时期
13.1879年5月,曾两次担任美国总统的格兰特访问上海。
由传教士主办的《万国公报》在介绍格兰特时写道:
“民间爱戴情深,立之为皇。
……践祚之后,……恩周朝野,民间不忍拘禅位之例,仍复尊之为皇矣。
”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上崇洋之风盛行
B.新式报刊迎合民众心理
C.社会與论受教会控制
D.开始介绍西方政治生活
14.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
”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B.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C.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空前繁荣
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15.1929年,斯大林巧妙地利用了由于生产过剩、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残酷和矛盾尖锐的时机,货比多家、少花钱多办事。
成为当时世界市场上西方先进设备最大的买主。
仅1932年,世界机器设备出口的一半被苏联买回家。
同时,斯大林利用西方科技人员过剩的行情,招聘了许多西方著名的技术专家。
这说明
A.斯大林模式能够有效避免经济危机冲击
B.苏联的工业化进程离不开西方国家支持
C.30年代大危机为苏联工业化提供了契机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互补有无
16.下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内外政策,依据史实对该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A.国家干预,扩大对企业的投资
B.“美国优先”,导致二战爆发
C.增强国力,确立世界霸主地位
D.国家垄断,奉行贸易保护政策
17.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迅速蔓延,北美、西欧、日本受到了大危机的沉重打击,中国、印度、西亚、拉美也受到冲击。
这表明危机的影响程度取决于各国或地区
A.政治经济上能否独立自主
B.是否拥有完整的经济体系
C.是否拥有完善的应对措施
D.对世界市场依赖程度高低
18.1933年6月,美国俄美关系委员会曾在美国报界就承认苏联问题进行过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在1139家报纸中有718家即63%明确表示赞成苏联;有306家即26.9%表示反对。
到1933年10月,赞成苏联的报纸已有1000多家。
这一调查结果体现了
A.美国人对苏联政治生活的向往
B.美国摆脱经济危机的迫切性
C.罗斯福新政超越意识形态束缚
D.美苏联合反法西斯迫在眉睫
19.1935年,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合签署的反对新政的宣言写道:
新政就是一帮异想天开的神经质和野心家的恶作剧,它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
该宣言主要针对的是
A.紧急银行法
B.全国工业复兴法
C.社会保险法
D.全国劳工关系法
20.19世纪自由放任学说成为政府制订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20世纪初,英国思想家霍布豪斯认为:
社会条件和公共福利的改进,将使个人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自由将随之增加。
国家应采取积极的干涉措施,为自由提供基本的社会条件。
这一变化
A.说明国家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
B.导致英国最终放弃原有经济政策
C.基于生产力发展与经济形势变化
D.是为了应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巨变
21.罗斯福的新政一开始就以雷霆手段博得了社会舆论的普遍好评,连摩根家族也承认:
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对罗斯福总统的崇拜,他就任总统一个星期的成就简直匪夷所思,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类似的过程。
这主要因为
A.罗斯福新政胜利在望
B.整顿金融业树立了新政信心
C.美国人都崇拜罗斯福
D.罗斯福找到解决危机的良方
22.1933年上台的罗斯福极力使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而1981年上台的里根则称“本人有意限制联邦政府……我们当前所遭遇的苦难,和政府对我们生活的干预有关”。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美国
A.三权分立的民主体制遭到破坏
B.经济衰退导致联邦政府权力的下降
C.总统权力影响国家政策的稳定
D.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调整
23.“二战是一道奇妙的分水岭,西方现代化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其优势与弊端都已十分清楚,二战后人们企图修复这个社会。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增长方式上的修复是
A.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B.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模式的推广
C.福利制度和保障体系的建立
D.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指导,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24.撒切尔夫人和里根两位领导人都抨击福利国家,认为这是一种昂贵的、浪费的、家长制的和官僚主义的制度,破坏了个人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由此可知
A.政府对私人企业将增税和加强管制
B.政府用直接干预行动补充市场经济
C.凯恩斯经济学信条一直在与时俱进
D.政府支出过大对经济增长构成阻碍
25.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以下是1990年和2003年不同类型国家三大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表
表中数据表明
A.高收入国家越来越忽视农业生产
B.中低收入国家各产业间发展均衡
C.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呈现平衡发展
D.不同类型国家产业结构的变革趋势基本相同
第II卷
本卷包括26、27、28、29四个大题,共计50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
26.节日是指一年中被赋予特殊社会文化意义并穿插于日常之间的日子。
节日是人们丰富多彩生活的集中体现,是各地区、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总结和延伸。
(12分)
节名
时间
说明(起源、习俗、影响)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庆祝春节的习俗活动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情人节
公历2月14日
情人节又叫圣瓦伦丁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起源于基督教。
原流行于欧美,现在中国也广泛流行。
清明节
公历4月4至4月6日
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与寒食风俗相融合,形成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
清明祭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
中秋节
农历八月五日
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万圣节
公历10月31日
是基督徒崇敬和纪念所有基督教圣徒的节日,在1840年左右传入美国之后,节日逐渐演变成人鬼同乐的“狂欢节”。
圣诞节
公历12月25日
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
从最初的宗教节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全球性的节日。
以上是中国与西方国家重要节日一览表,请你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历史一轮单元金卷第九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B卷 届高三 历史 一轮 单元 第九 中国 现代社会 生活 变迁 世界 资本主义经济 政策 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