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评价成本华word范文 11页.docx
- 文档编号:1318876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6.19KB
最新评价成本华word范文 11页.docx
《最新评价成本华word范文 11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评价成本华word范文 11页.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评价成本华word范文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评价成本华
篇一:
成本华烈士身份之谜
成本华烈士身份之谜
201X-03-2813:
56:
10来源: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核心提示:
日本每日新闻社出版《日本的战历》中的图片注释如此评价道,“昭和13年4月,在中国战场上俘获的中国军队女战士成本华,24岁,对于我军的刑讯,她始终面露微笑毫无惧色,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国家。
”经过考证,成本华烈士隶属于国军安徽保安团。
1938年《支那事变画报》临时增刊第16辑上的成本华照片。
成本华。
日文注释为:
“昭和13年4月,在中国战场上俘获的中国军队女战士成本华,24岁,对于我军的刑讯,她始终面露微笑毫无惧色,将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国家。
”
1938年《支那事变画报》第28辑上的成本华照片。
四川安仁古镇的建川博物馆群落,设有专门的“不屈战俘馆”,以纪念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战俘。
出口处,一个年轻女人的全身照片被放大制成一幅浮雕,背靠着古铜色的墙壁。
被馆长樊建川(微博)视作不屈战俘代言人的这位女性,叫成本华。
“成本华是这近百万战俘里边最值得敬佩、形象最鲜明、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个。
”樊建川说。
他搜集的上百万张有关中国抗战的图片中,成本华的只有两张。
但在他看来,这是中国抗日战士面对侵略者“最完美”的照片。
201X年4月,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老照片》第40辑刊登了由樊建川收藏的这两张成本华的黑白照片。
此后,照片和这个名字在网络上流传开来,网友称她为“最美抗日女兵”。
照片上,身材瘦小的成本华一身战斗装束,齐耳的短发有些凌乱,宽大的皮带扣在胯上,裤子上还印着绑腿留下的痕迹。
面对日军,她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昂然挺立,显得无所畏惧,嘴角挂着一丝淡淡的笑。
关于照片的评论,几乎都交织着敬意与好奇,人们关切这个抗敌女英雄的身世与命运。
然而除了当年侵华日军留下的这两张照片及简短的注释外,国内没有任何有关成本华的史料记载。
曾有媒体千里迢迢来到照片的拍摄地点——安徽和县寻访,试图还原背后的故事及相关细节,但未能抵达真相的内核。
“这名抗日顽固分子没有吐露丝毫军事机密”
“如果死之前能把成本华的事情搞清楚,我死也瞑目了!
”在当地一家面馆里,和县方志办89岁的退休干部王耀恕坐在我们对面,停下手中的筷子,眼角有些湿润。
201X年成本华的照片进入公众视野之后,和县当地文史工作者无一不被她的形象所震撼。
此前,他们对于成本华一无所知。
于是,这个曾参与《和县志》编辑工作的老人一直四处奔走,希望能查清成本华的身世。
“战争的刽子手都忏悔了,我们还不该为她做点事情吗?
”
被人称作和县“活字典”的王耀恕有些无奈,“找不到相关资料,流传的说法很多,但都经不起推敲”。
我们决定把和县作为寻找的起点,从照片入手。
和县档案馆藏有一本日本老画报——《支那事变画报》临时增刊第16辑。
据副馆长耿三和介绍,画报是成本华的事迹在网上流传开后,他们从安徽六安一位乡镇退休干部那里征集过来的。
“花了201X多块钱,但是馆里觉得值,因为上面有成本华。
”
这本画报是日本昭和13年,也就是1938年的5月20日,由日本朝日新闻社出版发行的。
画报中,成本华站在一幢木质老房子前,4个日本兵围在她身边,从不同角度打量着她。
现场还有两名中国人,一位老者身穿深色长衫,双手拢在袖中,一个高大的小伙子近距离看着成本华。
图下的日文注释很短:
“和县城门上抓到的唯一敌军士兵、女俘虏成本华,她的腰带上带有?
中国女童子军?
字样,这名抗日顽固分子没有吐露丝毫军事机密。
”
这版图片共5张,上方有标题“和县攻略”,下面写着“渡边特派员摄影”,拍摄日期为1938年4月24日。
注释中有一句写道:
“4月24日在海军的协助下,中野部队在南京长江的上游新河口阵地前实施抢滩登陆,并于当日下午占领和县。
”
在安徽省档案馆,我们在日本每日新闻社出版发行的《支那事变画报》第28辑中找到了成本华的第二张照片。
画报是昭和13年5月21日出版的,与刊登第一张照片的画报仅一天之隔。
成本华的表情和双手交叉的姿势,与前一张相比,如出一辙。
她身后,一堵砖墙前,4个日本士兵齐坐在一张长条凳上,有人手拄着军刀,有人嘴里悠闲地吐着烟雾。
日文注释是:
“在和县俘获的中国女童子军成本华。
”
大姑子,老妈子,童子军?
新四军?
抗日部队!
“真没想到出了这么大的一个女英雄。
”和县政协73岁的退休干部陈其才同样在关注着成本华。
他觉得成本华应当就是和县人。
因为和县确实有成姓,乃当地大姓,主要聚居在历阳镇大西门外的高巷村。
和县,是安徽紧靠长江边的一个小县城,距离南京仅70多公里。
据考证,成姓祖籍山东省宁阳、聊城一带,始祖成永通曾被诰封为“武德将军”。
清朝初年,成姓一世祖成克敬迁居和州。
如今的和县以“大棚蔬菜”闻名,被誉为“长江中下游最大的菜篮子”。
高巷村早已被裹挟在城市化浪潮之中,看不出乡土社会的容貌。
村民靠种菜和打工纷纷富了起来。
这里放眼望去,尽是3层小楼和行驶的私家车。
201X年,和县政协的《文史资料》对成本华做了简介,引用的仅是日本画报上的注释和媒体的寻访报道。
陈其才是编撰者之一。
他觉得不甘心,便自己打印出两张照片,开始四处寻访。
他找到了高巷村年纪最大的老人——92岁的许仁珍。
没想到,许仁珍老人一眼就认定,照片上的抗日女兵就是她的大姑子(丈夫的姐姐)成本华。
身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的陈其才,考虑到许仁珍年高体弱,特意带了一部数码相机把当天的对话录了像。
“怕老人哪天走了,自己留个证据。
”
许仁珍于201X年年底去世。
录像中,老人回忆,她和家人一直以为成本华在解放前和国民党军队一起去了台湾,所以一直“不敢讲,怕”。
老人说,成本华的家就在高巷村,她父亲名叫成持和,母亲梁氏,同父同母的兄弟4个。
大哥成本林,二哥成本鑫,她排行老三,人称“三姑娘”,下有弟弟成本贵和成本江。
据推算,成本华出生于1914年,牺牲时年仅24岁。
在许仁珍的记忆中,成本华当时在驻和县部队一个叫柏承君的人家里做保姆,俗称“老妈子”。
“她丈夫刘志谊在公家干事,一肚子字,是个?
笔杆子?
”,后来因为吸食鸦片被枪毙。
此后,成本华跟柏承君部队中一个姓周的伙夫一起生活。
1938年初,日军侵入和县后,成本华最后回过一次家,还和许仁珍一起到街上买菜,从此再无音讯。
王耀恕带着我们找到了成姓宗谱,查到了许仁珍的公公成持和以及成家“本”字辈兄弟。
但因为“女不上家谱”,上面没有成本华的名字。
陈其才在和县档案馆查阅了大量的文献档案。
从他的笔记中可以看到,“1938年,和县县长赵永智组织抗日人民自卫军,赵永智兼任司令,柏承君为特务大队长”,当时列兵名单中有一个叫周洪旺的人。
这一系列信息,和许仁珍的说法相吻合。
可是,按照许仁珍的回忆,成本华当时只是柏承君家的一个“老妈子”,后来怎么参加了抗日战斗,并且被俘?
关于成本华的身份,有着几重猜想。
日军在照片注释中称成本华为“女童子军”,概因成本华的腰间系了一条刻着“智仁勇”的童子军皮带。
童子军是一种社会军事教育组织,起源于近代西方,1912年由湖北人严家麟引入中国,迅速发展为全国性组织,并得到了国民政府的高度重视。
1934年11月1日“中国童子军总会”在南京成立,蒋介石亲任总会长,何应钦任副总会长兼总司令。
抗战爆发后,童子军积极参与,纷纷组织战时服务团,担任救护、宣传、慰劳等工作。
淞沪会战中,谢晋元率部坚守四行仓库时,11名童子军冒着枪林弹雨送来三大车慰劳品,女童子军杨惠敏孤身一人泅渡苏州河,向“八百壮士”献旗。
这些壮举令国人的斗志为之一振。
据王耀恕回忆,当时的和县中学也成立了童子军1194团,帮部队“搞宣传,搞慰问,背子弹,送点吃的”。
不过,据许仁珍回忆,成本华从小没上过学。
陈其才也认为成本华不是童子军,至于她腰间系的皮带,“当时到处都是”,包括他自己“小时候都系过的”。
由此,可以基本排除成本华是女童子军的说法。
成本华的形象和经历,让人联想到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新四军。
新四军由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于1937年10月改编而成。
1938年三四月间,新四军第四支队一部700余人进驻和县地区。
我们翻阅了《新四军军史》,新四军对日的第一场战役是1938年5月12日巢县东南的蒋家河口之战,之前没有在和县县城驻扎的记录和战斗记载。
成本华是新四军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她究竟属于什么战斗序列?
根据《和县志》记载,民国27年,也就是1938年,国民党皖东地方部队第十纵队第二支队3000余人驻守和县。
东北人柏承君当时就在这支部队里。
在柏承君家当“老妈子”的成本华,会不会加入了这支部队呢?
陈其才曾经走访了不少和县的老居民,其中一位老人曾经在日本驻扎部队中当过翻译。
陈其才清晰地记得,那位老人看到成本华的照片后非常肯定,“就是柏承君手下的服装”。
成本华当时有没有正式参军,如今没有资料可以佐证。
但综合各种信息,似乎可以推定,被定格于1938年4月24日的成本华,当时是在柏承君的抗日部队中。
我们查遍史料,并没有发现第十纵队第二支队当天与日军作战的任何相关记载。
一场“消失”的战斗
要想“找到”成本华,必须还原1938年4月24日发生在和县的那场战斗。
最直接的知情人,莫过于当时日军的随军摄影记者。
最(来自:
WWw.:
评价成本华)早刊登成本华照片的《支那事变画报》临时增刊第16辑,摄影记者署名“渡边特派员”。
这显然不是全名。
我们联系了日本朝日新闻中文网及朝日新闻总社。
由于时间太过久远,对方未能提供太多信息。
我们只能折回头,从掌握的大量档案资料入手进行梳理。
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上海、南京相继陷落,战火很快烧到了江淮之间的安徽。
为鼓励桂系李宗仁出兵抗战,蒋介石委任其为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后又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
主政安徽后,李宗仁立即成立了“民众总动员委员会”,号召人民起来保家卫国。
淮上健儿自古尚武好强,而当时南京失守后,国民党军队撤往江北,给民间武装带来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王耀恕回忆说:
“那时候我们这里的武装一下子兴起了,不然人民自卫军哪有枪支。
”
和县位于安徽省东部、长江下游西北岸,东与南京、马鞍山、芜湖三座城市隔江相望,东北与南京浦口仅一桥相隔,南临无为,西接含山,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当时,川军杨森部第二十军以一部驻留和县、裕溪口等处警戒江防,主力移驻安庆,防守长江北岸。
安徽省保安部队也奉命参加津浦路南段保卫战,驻巢县的保安第八团和驻含山的第九团分别向雍家镇、西梁山、和县、江浦一带游击。
可以说,当时和县的地头,活跃着正规军、游击队、新四军、保安团、自卫军、大刀会等多支抗日武装。
自1937年抗战爆发到1940年4月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内,日军先后七次入侵和县,其中数次留有战斗记录。
据我们在安徽省档案馆找到的一份《和县沦陷记》记载,1937年12月27日,时任和县县长王殿之就曾率部抵抗过日军。
在这份《和县沦陷记》中,还详细记录了和县人民自卫军抗日的几次战斗。
1938年1月17日,日军侵犯乌江,和县人民自卫军范培珉大队率部抵抗后撤退。
当夜下起了大雪,自卫军钱镇东大队趁日军烤火时偷袭成功,杀敌数十人。
93岁的和县老居民汪子链听说过这次战斗,“据说杀死了不少人”。
在1938年2月出版的《申报》上,我们找到了一次小型对日作战的报道:
和县便衣壮丁九人,路遇数十日寇强令民众集合欢迎,于是混入人群,突然开枪,致敌4死7伤,我方1人牺牲。
据《安徽抗日战争史》记载,1938年3月中旬,保安第九团600余人,从和县挺进江苏省江浦县星甸,并于3月20日收复江浦县城,给驻南京的日军以极大的震撼。
每一寸土地上都有着顽强的抵抗。
然而唯有1938年4月24日这天的战斗,找不到历史记载。
《和县志》中只有寥寥数语,“民国27年(1938)4月,第二次入侵和县的日军是第六师团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评价成本华word范文 11页 最新 评价 成本 word 范文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