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主观题精选精练新教材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188341
- 上传时间:2022-10-07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1.12KB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主观题精选精练新教材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主观题精选精练新教材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主观题精选精练新教材有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材料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请从文化作用的角度,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16分)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匠精神”是指工匠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
他们不断雕琢产品,改进工艺,并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愉悦。
中国历史上并不缺乏工匠精神,从鲁班、张衡、毕升等巨匠们惊世骇俗的发明创造,到普通匠人孜孜以求的精湛技艺;
从精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到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国宝,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工匠们用智慧和汗水写成的。
但是中国这种“工匠精神”并没有很好地传承下来。
当前,中国造得了大飞机、高铁、神舟飞船,而大量产品却仍停留在低端水平,以致于大批国人蜂拥海外“扫货”,甚至出现了将超市货架一扫而空的现象。
这种反差终于让国人意识到:
我们缺乏技术精湛的工匠,缺乏追求细节完美的“工匠精神”;
只有重塑“工匠精神”,才能使中国从制造大国成为制造强国。
材料二乡村文化兴盛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
A村在发展乡村文化中,坚持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动员村民参与到乡村文化共建、共管、共享的建设中去,以弘扬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打造一个有着村民自己“乡村魂”的特色文化品牌,并通过旅游进行传播,使乡村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重塑“工匠精神”的价值。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总结A村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3)乡村振兴中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
请就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为A村村委会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4.(16分)材料电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之一,承载着国家形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要素。
近年来我国国内电影市场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态势,《战狼2》、《芳华》、《无问西东》、《唐人街探案2》、《红海行动》等不同类型的国产电影,在国内接连成为“爆款”,但是在欧美及周边国家,中国电影却屡遭冷落。
欧美受访民众普遍认为,中国电影创作者对外国文化缺乏深入了解,使国外受众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有些中国影片主题表达过于直露,损害了电影美学的完整性……
中国电影”走出去”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实现与海外市场的对接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
国内部分专业人士认为,中国电影不应该急于求成,盲目模仿,而应该练好内功,要充分发挥和挖掘中华文化的优势资源,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体验中国魅力,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走进去”。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为中国电影“走出去、走进去”提出合理化建议。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是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土壤,它给空想者痛苦,给创造者幸福。
古人从日光中意识到,“辉光所烛,万里同晷”。
然而同是时间,有人感觉它如年轮,一圈圈积累成参天大树;
也有人感觉它如流沙,飞流不止,无可奈何。
时间观不同,意义感就大不相同。
有人是应时型时间观,“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有人是宿命型时间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有人是奋斗型时间观,“不驰于空想、不鹜于应声”。
怎样的时间观引致怎样的存在方式,于是就有了不同的生命精彩和社会形态。
时间不会等待,时光不会倒流,“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看似无穷无尽的时间,其实是有方向的,谁也无法逆时间而行。
昨日之日不可留,明日之日何其多,今日之日须臾期,“今日”的价值,远胜于“昨日”和“明日”。
时间中藏着怎样的答案,酝酿着怎样的奇迹,只有奋进者最清楚。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与生活”有关知识,阐述人们对时间产生不同认知的原因及影响。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作为中国首倡、高层推动的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搞好“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
这两条通道所展现的开放、包容的文化交流心态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丝绸之路”这一具有广泛亲和力和深刻感召力的文化符号,积极发挥文化交流与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知识,谈谈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如何对待文化交流。
(10分)
7.材料:
高考制度是教育教学和人才筛选的基本制度之一,是现有技术条件下较为公平合理的入学门槛,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1905年9月,清朝皇帝的一封诏书,宣告了有着1300余年历史的科举制度的结束,在此之前,一次科举考试往往能决定一个读书人的命运。
我国现行的高考制度借鉴了科举制度,结合了本国国情,体现了时代的要求。
面对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时代的新形势,人们开始对应试教育的弊端进行系统反思,应试教育束缚了学生的创造力,影响了师生身心健康,不利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现行高考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结合材料,运用“传统文化的继承”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现行高考制度改革的认识。
8.(18分)材料:
继《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综艺刮起一股清新之风后,央视一套、三套于2017年2月18日联合播出《朗读者》。
《朗读者》定位为文化情感类节目,通过节目中嘉宾的朗读,让观众感受文学之美、声音之美和情感之美,《朗读者》不是朗诵节目,不是语言节目,而是人生节目和情感节目,这里不仅有在各领域推动社会进步的人,而且有很多普通人。
“朗读”是一部分,“者”是一部分。
“朗读”是和文字有关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
而“者”是和人有关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各种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朗读者》节目就像慢馒地翻开一本书,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更无跌宕起伏的情节,观众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静静欣赏着倾听着。
此时,每个朗读者面带表情,所朗读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所选,或如和煦的春风,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拨动并滋润着每个人的心弦。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朗读者》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
(18分)
9.(1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珠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产生的,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为人类计算带来巨大便利,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013年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
算盘的胚胎期远在万年前上古时期,比中国文字产生还早。
到12世纪,中国珠算体系已相当完备,并在商界广泛运用。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和电算化的普及,珠算的价值受到质疑,珠算教育被排除在义务教育之外,有人曾预言“珠算该进博物馆了”。
上世纪50年代末,江西某小学尝试珠算与数学中的笔算、口算结合进行“三算”教学实验,取得成功,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珠心算教育,极大地开发了儿童智力、简化了数学教育,人们重新认识到了珠算的新功能。
人们更深入研究发现,珠算与电子计算机,各有各的功能,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把珠算符号化并内化脑中后,运用于现代科技中,能够培养适应现代技术需要的人体智能。
然而,目前我国珠算文化的普及推广还任重道远。
对此,有识之士疾呼:
不要丢了珠算!
运用文化的多样性知识,分析我们“不要丢了珠算”的原因。
10.(15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加快旅游发展的精神动力;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是提升文化魅力的重要依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15年9月,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一些地方纷纷加入抢“琅琊”地名的混战。
安徽人拿出了欧阳修的诗句——“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琅琊也”,山东人拿出了《水经注》中的记载,南京人则指出剧中的大梁国都“金陵”就是南京。
安徽滁州更是落实于行动,将滁州琅琊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原本兴建于明朝的“会峰阁”换成了“琅琊阁”,而这块全新的匾额落款居然是宋朝的苏轼。
有评论指出,这一做法是在商业利益冲动下“打劫”历史文化,难以形成地方旅游品牌发展的核心动力。
从“文化的作用”与“文化传承”的角度,对上述“抢名”、“改名”的行为进行评析。
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文化“走出去”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外文化贸易发展较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
短短七八年间,100多个国家共开设了300多个孔子学院和400多个孔子课堂。
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影响。
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是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关于中国文化“走出去”,有下列两个观点。
观点一:
中华文化“走出去”,不是简单的文化产品“走出去”,而是中华文化价值观的“走出去”。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要提升文化自信,强化文化主体性建设,提升媒体融合力度,加强传播机制和手段创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观点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标识和名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中宣部秘书长官景辉说。
他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
一是重视内容创新,增强吸引力;
二是重视出口平台和对外营销渠道的建设;
三是重视发展新兴产业,努力形成对外文化贸易新的增长点。
结合材料,请你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出自己的建议。
(12分)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为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宣部理论局、江苏省委宣传部等联合制作了5集通俗理论对话节目《马克思是对的》。
节目于2018年4月27日起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带着观众们一起重温马克思的光辉足迹,感知真理的力量,把握时代的脉动,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马克思是对的》是一部集艺术性、思想性、科学性于一身的优秀电视理论片,以经典串联经典、以问题导入问题,辅之以特定的场景设置与环节衔接,用富有时代感的视听语言贴近现实的讲述方式,为普通观众呈现了经典理论化繁为简的解读方式与生机盎然的思想内核,向观众传递着科学社会主义跨越时空的真理力量,让观众听得进听得懂,愿意看喜欢看,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
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永远不会过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出的累累硕果,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释《马克思是对的》取得成功的原因。
(8分)
13.(10分)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评选,是中央电视台继“感动中国”、“年度经济人物”、“体坛风云人物”之后全新策划推出的一项大型文化人物评选活动。
2017年12月15日第六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中央电视台举行。
用文物沟通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陈建中、在南非为传播中华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生活 人教版 高中政治 必修 主观题 精选 精练 新教材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