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城市总体布局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3184433
- 上传时间:2022-10-07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6.81KB
第七章 城市总体布局Word文件下载.docx
《第七章 城市总体布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章 城市总体布局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
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主要功能在空间形态演化中的有机构成,它是研究城市各项用地之间的内在联系,结合考虑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及其相关的城市网络、城镇体系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发展中的动态关系。
根据制定的城市发展纲要,在分析城市用地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将城市各组成部分按其不同功能要求、不同发展序列,有机地组合起来,使城市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总体布局。
城市的功能活动总要体现在总体布局之中,从城市的功能、结构与形态作为研究城市总体布局的楔入点,便于更加本质地把握城市发展的内涵关系,提高城市总体布局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城市发展与城市功能演化
功能是一种活力的表示,也可以理解为活动的过程。
城市是由多种复杂系统所构成的有机体,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
城市功能的多元化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是城市功能多元化的条件。
但一个城市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若不强调城市功能的分工,势必造成城市功能的失调,各种活动混杂乃至于超负荷运行,导致城市发展失控,各种城市问题就会接踵而来。
既要注重城市功能的培育与创新,又要防止它的片面地贪大求全和单一化。
二、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优化
伴随着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问题相应丛生。
诸如:
城市功能庞杂,用地布局紊乱,人口超高密度集聚,住房和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交通拥塞,通讯落后,城市环境质量恶化,城市环境和社会缺乏整体协调发展等等。
城市问题的滋生是由于城市规划的不合理和建设发展的不恰当,有的也由于功能的失控和管理的不严,城市问题归根结蒂是个社会、经济和发展进程中的问题。
城市问题的解决,包括探索可以采取对策的过程,其结果都要在城市布局结构中体现出来。
城市结构是城市功能活动的内在联系,是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及空间各组成部分的高度概括,是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抽象写照。
城市功能和结构是紧密相关的。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中已经指出:
“城市规划必须在不断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反映出城市及其周围区域之间基本动态的统一性,并且要明确邻里与邻里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以及其中城市结构单元之间的功能关系”。
“城市规划师与决策制定人必须把城市看作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它的最后形成很难事先看到或确定下来”。
刘易斯•芒福德说过:
“城市的功能和目的缔造了城市的结构,但城市的结构却较这些功能和目的更为经久”。
城市结构的调整必然促使城市功能的转换,两者相互促进,推动城市的发展。
三、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的关系
城市的功能是主导的、本质的,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因素。
芒福德教授认为:
“城市的主要功能是化力为形,化能量为文化,化死物为活生生的艺术形象,化生物繁衍为社会创新”。
这四个方面是对城市规划与建设要求的高度概括。
城市的结构是内涵的、抽象的,是城市构成的主体,分别以经济、社会、用地、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系统结构来表现,非物质的构成要素如政策、体制、机制等也必须予以重视。
结构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也是认识事物本质的一种方法。
城市的形态是表象的,是构成城市所表现的发展变化着的空间形式的特征,是一种复杂的经济、社会、文化现象和过程,它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人类各种活动与自然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从城市形态的变化也可看到城市发展轨迹的缩影,它带有变幻难测、不易把握的特点,但恰恰又是探求城市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方面。
吴良镛教授指出:
“城市形态的探求不仅是模式的追求,而是一种发展战略研究,它来自更高的目标的追求”。
城市功能、结构与形态三者的协调关系是城市成败、兴衰的标志,也是体现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
城市功能的创新,属于最为关键。
城市功能和结构之间应保持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关系。
一方面,功能的变化往往是结构变化的先导,城市常因功能上的变化而最终导致结构的变化。
另一方面,结构一旦发生变化,又要求有新的功能与之相配合。
通过城市功能、结构和形态的相关性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城市功能、结构和形态之间相关的影响因素,在总体上力求强化城市综合功能,完善城市空间结构,以创造完美的空间形态。
新北京总体规划的一大亮点就是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并规划11个新城和多个城市职能中心,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
按照新规划,到2020年,北京总人口控制在1800万人左右,而中心城区则控制在850万人以内。
新北京规划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
新城是新的城市空间结构中的重要节点,根据新规划,发展新城11个,以疏解中心城区的压力。
这些新城分别是:
通州、顺义、亦庄、大兴、房山、昌平、怀柔、密云、平谷、延庆、门头沟。
未来将重点发展位于东部发展带上的通州、顺义和亦庄3个新城。
3个新城应成为北京中心城人口和职能疏解及新的产业聚集的主要地区,形成规模效益和聚集效益。
在目前北京重点建设的三个功能区的基础上,新规划提出了在市域范围内建设多个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城市职能中心,提高城市的核心功能和综合竞争力,包括中关村科技园区核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中央商务区(CBD)、海淀山后地区科技创新中心、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亦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和石景山综合服务中心等8个城市职能中心。
第二节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原则
一、城市的构成要素与城市布局
城市的主要结构与布局一旦形成难以改变,如果改变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建筑可以推倒重来,而城市的总体布局结构则很难从根本上改变。
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分析、研究与确定需要真正的远见卓识和全局观。
如梁陈方案,如福州大学集中区。
二、城市总体布局主要模式
城市总体布局模式是对不同城市形态的概括表述,城市形态与城市的性质规模、地理环境、发展进程、产业特点等相互关联,具有空间上的整体性、特征上的承传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
(1)集中式城市总体布局
特点是城市各项建设用地集中连片发展,就其道路网形式而言,可分为网络状、环状、环形放射状、混合状以及沿江、沿海或沿主要交通干道带状发展等模式。
集中式布局的优点:
①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省建设投资;
②容易低成本配套建设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
③居民工作、生活出行距离较短,城市氛围浓郁,交往需求易于满足。
集中式布局的缺点:
①城市用地功能分区不十分明显,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紧邻,如果处理不当,易造成环境污染;
②城市用地大面积集中连片布置,不利于城市道路交通的组织,因为越往市中心,人口和经济密度越高,交通流量越大;
③城市进一步发展,会出现“摊大饼”的现象,即城市居住区与工业区层层包围,城市用地连绵不断地向四周扩展,城市总体布局可能陷入混乱。
(2)分散式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组团,组团之间大多被河流、山川等自然地形、矿藏资源或对外交通系统分隔,组团间一般都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这种发展形态是受到城市用地条件限制而产生的。
分散式布局的优点:
①布局灵活,城市用地发展和城市容量具有弹性,容易处理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②接近自然、环境优美;
③各城市物质要素的布局关系井然有序,疏而有致。
分散式布局的缺点:
①城市用地分散,浪费土地;
②各城区不易统一配套建设基础设施,分开建设成本较高;
③如果每个城区的规模达不到一个最低要求,城市氛围就不浓郁;
④跨区工作和生活出行成本高,居民联系不便。
(3)城市总体布局的演变趋势
城市布局形式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是随着生产力发展、城市性质的演进和城市规模的扩张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城市布局形式演变的基本历程和发展趋势:
①大城市由分散走向集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
从空间分布的角度看,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城市发展演进史,就是人口、产业和城市的分布由分散走向集中的历史;
而50年代后期各大城市周围卫星城的出现,则是人口、产业和城市由集中走向分散的历史;
②中小城市以向心集中型为主。
现代大城市呈现出分散化趋势的主要标志有两个:
①城市用地由集中式布局趋向分散式布局,新城建设多是脱离旧城进行的,大城市新增长部分也是由分布在主城周围的卫星城来容纳的;
②城市中心功能多样化,由单中心变为多中心,伴随着城市功能的分化,在中心城周围出现了职能各异的卫星城市,来分担中心城的部分职能。
因此,现代大城市空间结构逐步由向心结构转向离心结构,由单中心结构转向多中心结构,由集中分布转向分散发展。
三、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
城市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大系统。
城市是人口、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社会活动以及其信息高度集中的载体。
城市总体布局的形成及其优化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原则:
(1)整体协调,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以人为中心的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系统的持续发展,使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建设有序,朝着既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目标,整体协调发展。
(2)城乡融合、力求系统综合、时空发展有序
芒福德说过:
“真正的城市规划必须是区域规划”。
当今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开始转变,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城市数量不仅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其形态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传统的核心——边缘结构明显地向网络结构转化,有些重要的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的发展明显走向群体化。
城市规划的实践证明,城市必须与其周围地区作为—个整体来分析研究。
上述的“地区”,——般是指与城市的关系比较密切的周围城镇、工矿点及广大农村。
一般着重于经济、社会、交通、环境等方面的考虑。
其范围大小不一,小的如城市的郊县地区;
稍大的相当于专区的范围;
有的则从更大的经济影响范围来考虑。
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要求在规划编制中明确:
城市和乡村布局上合理,功能上既有分工、又有合作,避免盲目发展和重复建设。
城市由于人口集中、信息畅通、经济发达、交通方便,产生和释放出一种开放型的现代物质与精神文明,它对周围乡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农村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以适应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的需要。
我国现存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应选择走城市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化同步发展的道路。
在发展大中城市的同时,有计划地积极发展小城镇,实现农村现代化,使城乡逐步融合,达到城乡共同繁荣兴旺。
(3)增强区域城市观念、重在区域整体发展
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种种现实矛盾表明:
土地资源紧张,农业发展面临挑战,环境污染全面扩散,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等现象。
许多研究成果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城乡协调发展、区域整体发展和城市经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七章 城市总体布局 第七 城市 总体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