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操作体系的实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
- 文档编号:13172758
- 上传时间:2022-10-07
- 格式:DOC
- 页数:29
- 大小:278.50KB
构建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操作体系的实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
《构建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操作体系的实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操作体系的实_精品文档Word下载.doc(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构建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的操作模式,搭建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的实践载体,实施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的操作策略:
激活评价主体,构建评价内在机制;
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内容多元;
捕获有效契机,实现评价动态生成;
流露自然真诚,实现评价生命互动。
课题成效明显,学生道德面貌明显改善,人格逐步完善;
教师形成新的评价观,提高了提高了有效评价能力和教育成效;
构建和完善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的操作体系,发挥了发展性评价的应用实践价值。
关键词:
激励评价保障机制运行机制
要通往儿童的心灵,并不是经过一条纯净平坦的小路,教师只要在路上经常用心做拔除野草的事;
而是要经过一片道德品质幼苗的肥沃田野,教师要在路上像播种耕耘的庄稼人那样,十分小心地保护那些尚未茁壮的幼苗的柔弱根部和向着太阳生长的新叶。
——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
德育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整体思考,系统分层地设计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德育评价,形成一个统一高效、融合的良性循环系统,产生德育的整体效应。
德育评价是整个德育运行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起着反馈、管理、激励、教育、研究等作用,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客观依据。
德育评价,是评价者依据一定的德育目标及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多方面收集事实材料,对德育工作及其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德育评定对象包括德育的过程和结果两方面。
德育的过程是由德育工作来运行的,而德育的结果体现在学生的品德之中。
因而,德育评价的内容,由德育工作评价与学生品德评价两方面组成。
构建以激励为核心的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操作体系,主要包括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两部分。
保障机制,侧重于学校德育工作评价,重在评价学校德育的软件建设和制度建设。
一、课题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一)学校拥有良好的德育评价研究的基础和成果
1999年6月,学校在省级课题《构建小学德育一体化模式的研究》框架下,提出《小学生思想品德多元激励性评价的理论与实践》这一区重点课题。
突破传统品德评价过于注重诊断功能,强化评价的激励功能和教育功能,积极探索并形成了“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综合、评价契机动态、评价方法多样”的“多元激励性评价”实践体系。
该课题实践深受师生欢迎,成果获得市德育优秀论文一等奖、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2年9月,随着新课程改革和教育的迅速发展,给德育评价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学校在上述课题的基础上,继续进行深入研究,积极探索小学生道德品质评价的操作模式、实践载体和操作策略,提出《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该课题被立为2003年度浙江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同时又是国家级课题《一体化德育区域性创新性研究》的子课题,实验成果获得杭州市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并入选杭州市“德育精品工程”建设项目。
2004年9月,学校在前五年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大激励环境有待优化,德育工作的管理和评价存在局限性,行政管理全过程应成为激励评价的强大推动力。
德育激励评价研究要向深度和广度进行拓展,提出《激励评价焕发儿童生命光彩——构建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操作体系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
该课题被立为2005年度浙江省教育科研重点课题。
拟通过课题研究,建立一套良好的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的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使成果更具实践价值,也为其他研究成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新世纪呼唤德育发展性评价
传统的品德评价,把评价作为学生发展的“终点”,重在“回头看”。
把道德知识游离于理念之外,把显性行为游离于动机之外。
同时,漠视学生的体验,忽略生命的需求,太看重生命以外的东西,没有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具有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单一化、评价过程静态化的缺陷,而且主要目的是对教育目标达成的检验,对学生显性行为规范的鉴定,不够公正,不够科学,失去了应有的教育和激励作用,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发展。
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人。
教育评价起着导向、激励、调控的作用,是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因此,新课程实施非常注重教育评价的改革和实践。
生命是教育之本,是教育能够生动存在的灵魂。
教育的神圣和崇高,就在于它和生命联系在一起。
呼唤人性的回归,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人格的完善、发展,教育学生热爱生命,指导学生光大生命,发挥学生潜在优势,提高学生生命质量,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
“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健全的人格,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在于帮助生命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发展的一切作为。
”
由此,有必要重新认识、定位德育评价的功能。
我们认为:
评价应是学生发展的新起点,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发展人、完善人。
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启蒙时期,犯错、迷茫是很正常的,成人尚且还有一时糊涂的时候,更何况是未成年的孩子?
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活力、有潜力的生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
教育者应该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引路人,通过科学的评价,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和谐的环境,提供心灵的呵护,进行精神的塑造,激励生命,品味成功,提升生命价值。
二、课题研究的设计与思考
(一)概念界定与假设
“小学生道德品质”:
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四种心理成分。
“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
在关注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理念指导下,把评价作为学生发展的“新起点”,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把激励性作为评价的灵魂,通过主体互动、内容多元、过程动态的评价,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的操作系统”:
主要包括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两个部分。
保障机制,侧重于学校德育工作评价,重在评价学校德育的软件建设和制度建设,促使学校、教师、家长等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运用激励评价,共同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大环境。
从探索激励评价的具体方法入手,构建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的操作模式、实践载体和操作策略。
本课题研究,在前期德育评价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和扩展,旨在形成上下联动、横向互动和方式多样、动态持续的激励评价机制。
基本假设如下:
1、上下联动,横向互动,整体激励评价的保障机制不断拓展
要有效进行小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有赖于所有的教育者、教育机构对儿童成长投入的关爱和热情,对儿童成长施予的教育和激励。
教育局对学校的评价,学校对教师的评价,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评价,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
因此,学校整体激励评价保障机制的健全,重在凝聚方方面面的教育力量,并引导它们围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发挥各自在激励学生成长中的不同作用,齐心协力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1)教育局评价学校
教育局评价学校,非常注意:
宏观把握,创设空间;
注重发展,塑造品牌;
区域联动,整合资源。
努力做到共性和个性、统一性和灵活性的辨证统一,给学校的自主发展“留白”。
从而给学校实施整体激励评价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学校评价教师
学校评价教师,努力做到:
理念回归实践,干好干坏不一样。
注重评价教师的学术水
平和整体育人的实绩,引导教师专业化发展,在教育实践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教育个性。
从而激励教师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想方设法激励学生潜能,提升生命质量。
(3)家长和社会评价学校
家长和社会评价学校,重在评价学校在承担社会进步和发展职能方面发挥的作用,即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综合素养,学校在未成年人的教育中是否担当主导力量等。
学校可以引导家长、社会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施予更多的关爱和激励。
2、方式多样,动态持续,整体激励评价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
(1)评价方式多样
课题研究进一步调动了各种评价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目的旨在使学生既关注自我成长,又关爱他人。
评价内容进一步回归学生生活,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
以质评为基础,灵活应用各种先进的评价方法。
在前期实验使用口头激励、激励卡等方式上,进一步整理完善,形成寓教育和评价于一体的《成长的足迹》。
这套手册,既蕴含着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导向,教师对自身的评价要求,又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的有效载体。
(2)评价动态持续
在前期实验注重契机评价(包括生日、节日、重大活动等)的基础上,课题研究进一步
扩展评价的时间和过程,努力把激励评价贯穿在学生生活、学习的全过程中,提高教师、家长、伙伴对学生成长过程的关爱,提供多方关怀与支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使评价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加油站”、“催化剂”,引导学生不断向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坚持纵向比较,鼓励横向学习,让学生为自己的成长注入源源不断的自信与营养。
(3)评价理性辨证
课题实施中,教师能理性辨证地认识并正确处理发展性评价与批评的关系。
激励评价要宽而有度,并不排斥批评教育。
适当的批评教育是需要的,批评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指明前进的方向,并不是判明等级,一竿子打倒,更不是就事论人,侮辱人格。
因此,批评要爱字当头,以情感人,严而有度,用语诚恳,方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批评也是一种激励,而且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对现在的独生子女。
(二)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
学校、家庭、社会都能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坚持“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建设整体、和谐、人性化的育人环境,对学生作出具有积极倾向的评价,鼓励成功,宽容失败,为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奠基。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1、研究并确立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的保障机制,形成相应的学校德育管理理念和制度。
教师能具备先进的评价观,提高有效评价的能力。
2、构建与完善学生道德品质发展性评价的运行机制,形成一套操作模式、实践载体和操作策略。
学生道德面貌得到改善,人格逐步健全。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理念
1、营造整体性的激励性的道德教育“生态场”
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类个体与社会的美好生活。
道德教育要真正以学生的美好生活为价值取向,就要关注人的完整性与生活的完整性,维护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尊严和道德创造的生动性,营造出有利于个体道德发展生成的合乎人性的环境,以宽容、健康、快乐、向善的精神展开教育与个体的道德交往。
“生活是一本无字的书”。
道德教育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的。
暗示心理学告诉我们,个人与环境之间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信息交流,而且是有意识和无意识同时并存,并由两者共同构成整体活动。
作为社会规范的承载者的成人,对儿童负有“传道”的职责,要关注儿童的生存环境,珍视生命、尊重生命成长的自然规律,创造与儿童的生命形式相一致的令人心动的道德教育新形态——建构人性化的、整体性的、激励性的道德教育“生态场”,追求评价的激励性,创建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的大激励环境。
评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构建 小学生 道德品质 发展性 评价 操作 体系 精品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