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1317068
- 上传时间:2022-10-20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84.81KB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河南省中原名校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中原名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联考化学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试卷满分:
10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業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Ⅰ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Mg-24S-32Cu-64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灿烂的文明,在中国化学的原始形式是
A.炼丹术B.造纸术C.制火药D.浣丝绸
【答案】A
【解析】炼丹术是指我国自战国以来就创始和应用了将药物加温升华的制药方法,为世界各国之最早者;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炼丹起火,启示人们认识并发明火药;浣丝绸没有涉及化学变化,故中华民族有着5000年灿烂的文明,在中国化学的原始形式是炼丹术。
答案选A。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锅炉中沉积的CaSO4可用Na2CO3溶液浸泡后,再将不溶物用酸溶解去除
B.常温下,BeCl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可能是BeCl2
C.向纯水中加入盐酸或降温都能使水的离子积减小,电离平衡逆向移动
D.反应2A(g)+B(g)==3C(s)+D(g)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的ΔH>0
【答案】A
【解析】A、因为CaCO3的溶度积小于CaSO4的溶度积,容易发生沉淀的转化CaSO4(s)+Na2CO3=CaCO3(s)+Na2SO4,生成了易溶于酸的CaCO3,可利用此反应除去水垢中的CaSO4,选项A正确;B、氯化铝水解显酸性,且水解生成盐酸易挥发,可知BeCl2溶液的pH<7,将其蒸干并灼烧后得到的残留物为BeO,选项B错误;C、加入盐酸,温度不变,所以水的离子积不变,选项C错误;D、反应的△S<0,在一定条件下能自发进行,根据△G=△H-T△S<0,△H应小于0,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3.实验室欲制取适量NO2气体,下图中最适合完成该实验的简易装置是
A.AB.BC.CD.D
【答案】C
【解析】实验室利用浓硝酸和铜反应制取二氧化氮,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只能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氮是污染性的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必须有尾气处理。
A、试管2中导管短进长出,适合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不合理;B、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当过量的二氧化氮进入烧杯时,容易引起倒吸,不合理;C、试管2中导管短进长出,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试管3起到安全瓶的作用防止倒吸,烧杯中装水或碱性溶液吸收尾气,实验装置合理;D、试管3中导管长进短出,过量的二氧化氮得充满后才能进入烧杯,容易引起倒吸并快速进入试管2,不合理。
答案选C。
4.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含有4种官能团
B.该有机物能发生加成、水解反应
C.该有机物所有原子都可能在同一平面内
D.该有机物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5种
【答案】B
【解析】A.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酯基、羟基3种官能团,选项A错误;B.该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及苯环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酯基能发生水解反应,选项B正确;C.该有机物中含有甲基,根据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可推知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内,选项C错误;D.该有机物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为氯原子取代在原取代基的邻、间、对位上的氢共3种,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电解1L2mol/LCuSO4溶液,阳极得到的气体的数目一定为NA
B.含有7NA个化学键的乙烷质量为30g
C.用Na2O2和KMnO4分别制得1molO2,转移的电子数均是2NA
D.2L1mol/LNa2S溶液中阴离子数目为2NA
【答案】B
【解析】A、电解1L2mol/LCuSO4溶液,但没有说明电解时转移的电子数目,无法确定阳极得到的气体的数目,选项A错误;B、每个乙烷分子中含有7个化学键,故含有7NA个化学键的乙烷质量为1mol,质量为1mol×30g/mol=30g,选项B正确;C、用过氧化钠制取氧气时,氧元素的价态由-1价变为0价,故制取1mol氧气时转移2NA个电子;而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氧元素的价态由-2价变为0价,故制取1mol氧气时转移4NA个电子;选项C错误;D、Na2S溶液中S2-水解生成HS-和OH-,2L1mol/LNa2S溶液中阴离子数目大于2NA,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6.一种碱性“二甲醚(CH3OCH3)燃料电池”具有启动快、能量密度高、效率高等优点,其电池总反应为:
CH3OCH3+3O2+4OH-=2CO32-+5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正极可用多孔碳材料制成
B.电池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CH3OCH3-12e-+3H2O==2CO32-+12H+
C.理论上,1mol二甲醚放电量是1mol甲醇放电量的2倍
D.电池工作时,OH-向电池负极迁移
【答案】B
【解析】A、多孔碳是碳单质,是一种具有不同孔结构的碳素材料,可用作氢氧燃料电池的电极材料,选项A正确;B、根据电池总反应式可知电解质溶液呈碱性,负极电极反应为CH3OCH3-12e-+12OH-=2CO32-+6H2O,选项B不正确;C、每1mol的二甲醚(CH3OCH3)燃烧会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2mol;1mol的甲醇反应会转移电子6mol,故做为燃料电池理论上,1mol二甲醚放电量是1mol甲醇放电量的2倍,选项C正确;D、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电池的负极迁移,即OH-向电池负极迁移,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判断可燃性物质为燃料电池的负极,再根据失电子数目确定电极反应中的电子数目,结合介质酸碱性等书写电极反应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易错点是选项C,应根据二甲醚和甲醇中化合价变化来判断放电量。
7.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已知A、B、C、D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A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C、D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B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D四种元素,既能形成共价化合物又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B.化合物BD2是直线型分子,若遇E同周期的金属单质着火均可用BD2灭火
C.化合物甲只含有A、C两种元素,化合物乙只含有A、B两种元素,甲的沸点一定高于乙的沸点
D.用E单质作阳极,石墨电极作阴极电解NaHCO3溶液,电解一开始就会在阴极区出现白色沉淀
【答案】A
【解析】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已知A、B、C、D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A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则A为氢元素;C、D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则C、D分别为氮元素和氧元素;B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则B为碳元素;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则E为铝元素。
故A.A、B、C、D四种元素,既能形成共价化合物(如HSCN)又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如NH4HCO3),选项A正确;B.CO2能与镁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镁不能用CO2灭火,选项B错误;C.化合物甲只含有A、C两种元素,为NH3或N2H4,常温下均为气态,化合物乙只含有A、B两种元素,为烃,烃的种类很多,有些常温下为液态或固态,故甲的沸点不一定高于乙的沸点,选项C错误;D.用铝作阳极,石墨电极作阴极电解NaHCO3溶液,电解一开始阴极区氢氧根离子放电,氢离子浓度增大,可能会产生气泡,不一定出现白色沉淀,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8.已知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10-12,对于该温度下pH=l1的氨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向该溶液中加入同温同体积pH=1的盐酸,反应后溶液呈中性
B.温度降低至25℃,该氨水溶液中H2O电离出的H+浓度小于10-11mol/L
C.该氨水溶液中加入NH4Cl溶液,NH3·H2O的电离能力增强
D.滴加等浓度等体积的硫酸,得到的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NH4HSO4(aq)NH4+(aq)+H+(aq)+SO42-(aq)
【答案】B
【解析】已知100℃时,水的离子积常数Kw=1×10-12,对于该温度下pH=l1的氨水,c(H+)=10-11mol/L,c(OH-)==0.1mol/L,氨水是弱碱不完全电离,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1mol/L。
A.向该溶液中加入同温同体积pH=1的盐酸,氨水过量,反应后溶液呈碱性,选项A错误;B.100℃时,pH=l1的氨水中H2O电离出的H+浓度等于10-11mol/L,温度降低至25℃,氨水的电离程度减小,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抑制水的电离程度减小,则该氨水溶液中H2O电离出的H+浓度小于10-11mol/L,选项B正确;C.该氨水溶液中加入NH4Cl溶液,铵根离子浓度增大,电离平衡逆向移动,NH3·H2O的电离能力减弱,选项C错误;D.硫酸铵是强酸的酸式盐,是强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
NH4HSO4=NH4++H++SO42-,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溶液酸碱性的计算及水的离子积的应用。
解题的关键是明确以下两点:
1、无论在任何温度下,都存在pH=-lgc(H+),c(H+)=10-pH;2、温度变,Kw变,c(OH-)=,在计算c(OH-)时要注意Kw的改变。
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操作
A
配制Fe(NO3)2溶液
将Fe(NO3)2溶于稀硝酸中,再加水稀释到所需浓度
B
证明苏打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向含有酚酞的苏打溶液中加入少量BaCl2固体,观察溶液颜色
C
检验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元素
取少量加碘食盐配成溶液,然后滴加淀粉溶液,观察溶液颜色
D
确定H2SO3和H2CO3酸性强弱
将SO2和CO2分别通入水中达到饱和,用PH计立即测定溶液pH,比较pH大小
A.AB.BC.CD.D
【答案】B
【解析】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会将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而得不到Fe(NO3)2溶液,选项A错误;B、苏打溶液中存在CO32-+H2OHCO3-+OH-,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碳酸钡沉淀,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可证明存在平衡,选项B正确;C、加碘盐中含有的是碘酸钾,不是碘单质,不能用淀粉检验,选项C错误;D、两种饱和溶液的浓度不相等,无法通过比较pH值来比较其酸性强弱,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0.溶液pH对含有碳杂质的金属铝的腐蚀影响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铝在Na2CO3稀溶液中腐蚀严重
B.电解液的pH=9.5时,可发生原电池反应,负极反应为Al-3e-=Al3+
C.可用电解法在金属铝表面生成保护膜,其原理为2A1+3H2OAl2O3+3H2↑
D.铝制餐具应该经常打磨以保持餐具光亮如新
【答案】C
【解析】A、Na2C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CO32-+H2OHCO3-+OH-,CO32-浓度增大,水解平衡右移,OH-浓度越大,pH越大,根据图像知腐蚀越严重,选项A错误;B.由图可知,pH=9.5时,铝被腐蚀,负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中原 名校 上学 第五 联考 化学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