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对高考化学有机试题特点分析与复习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 文档编号:13164936
- 上传时间:2022-10-07
- 格式:DOC
- 页数:11
- 大小:65.50KB
关于针对高考化学有机试题特点分析与复习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关于针对高考化学有机试题特点分析与复习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针对高考化学有机试题特点分析与复习建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框图形式的有机推断;
有机合成路线分析;
典型有机实验;
基本有机计算等。
试题在命制上都比较常规、经典、热点,题型基本保持稳定,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变化;
在情境设置上既源于课本教材,又关注社会热点;
在要求掌控上既立足基础,又注重能力。
3.立足基础考查重点
有机试题所涉及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注重基础,由于受题量限制,知识点覆盖面有限,突出主干知识的考查,难易适当。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全国高考理综卷的化学试题数量减少,知识覆盖面明显减小,只保留了第Ⅰ卷1个选择题、第Ⅱ卷1个有机大题。
有机试题仍然关注传统的考试热点和重点,有机试题难度均不是很高,知识基础性增强,与中学化学课本知识结合更紧密,所考试题中的每个知识点都能从课本中找到出处,如有机反应类型的选择和判断,物质的制备、鉴别、分离等基础实验,官能团的性质、官能团的复合(即同一物质中含双官能团、叁官能团等)以及官能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化学式(特别是结构简式)、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书写等方面,灵活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联系实际灵活新颖
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如有机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环境、医药、新科技等有密切联系,涉及的物质主要是一些教材中的常见物质和近年来开发研制的、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联系紧密的生活常用品或新药、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工产品等以及获诺贝尔化学奖的高新材料。
如:
乳酸、淀粉、茉莉醛、医药L-多巴、禁用食品添加剂偶氮染料苏丹红一号、消毒剂萨罗、诺贝尔化学奖聚乙炔等。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科技、社会、生产、生活实际中取材命制的有机试题俯拾皆是,而且取材更加新颖、考查灵活,从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体现了化学与科学、社会、生产、生活的相关性,渗透着“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观点和浓厚的人文意识。
既做到了“回归”教材,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做到了创设新情境,以现实问题立意,强化了对自然学科基本知识应用能力的考查。
联系实际的命题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来感觉化学的真实与价值,这是素质教育和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
5.分层设问难度稳定
有机试题采用由浅入深的有层次的设问方式,使考生能得分,而得满分又不易;
第Ⅰ卷的选择题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第Ⅱ卷的填空题,注重能力的考查,有一定的难度。
但这几年来,有机试题并不是全卷中最难的题。
要填写的往往都是有机物的官能团、化学式、结构简式、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或书写、反应类型、化学反应方程式、实验方案的简单设计、基本有机计算等。
在题型设置及要求上没有多大变化,基本保持稳定。
6.能力考查重在推理
以最基础、最典型的有机物为基点,给出信息,源于教材,超越教材,要求学生对陌生度比较高、结构比较复杂的有机物的相关情景,抓住官能团的变异进行推理,是有机题的又一特色。
近年有机框图题比较多,它能突出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检验学生能否在考试的氛围中迅速提取和理解信息,迁移、重组知识。
二.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导向性和启示性
1.回归课本、研究教材、注重基础,这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
双基是学生能力提高的基础,是分析判断解答的依据。
高考化学试题回归教材,重基础,考能力的特点启示我们高考复习一定要抓基础,切实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对考纲规定的每一个知识点都要认真把握其内涵和外延,形成坚实、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2.能力考查定格在中学教学层面上,更多地体现在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方法的考查。
启示我们教学中要加强能力要求的研究,改变灌输的单向教学方法,强化双向探讨的教学,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3.摒弃应试型的题海训练,更新教学理念,关注社会问题,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第二轮有机专题复习的策略、方法与建议
第一轮系统复习已经过去了,在第二轮的专题复习中,我们尤其要考虑研究的是高考的要求、高考命题的特点、命题走向、命题规律如何?
怎样在短短的时间内掌握高考的题型、考点、思想方法及应试策略?
如何根据《考试大纲》提高第二轮专题的复习效率?
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与各位同行交流研讨。
(一)研究考纲明确要求
教学大纲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对学生达到基本科学素养而规定的;
考试大纲是专门为考试命题而设置的纲要性要求,侧重能力考查要求,能力是承载知识、体现知识的基本素质。
在第二轮复习中,要深入对考试大纲中对考点知识在能力考查立意、能力考查形式、能力考查要求等方面的研究,要学透参透考试大纲。
并通过高考试题对照考纲要求学习和领会,明确能力考查的形式和要求,在复习教学中紧密地把知识复习与高考能力考查要求联系在一起,以达到最有效的复习效果。
(二)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在第二轮的复习中,一定要结合第一轮复习的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以下三个因素:
①教材,要仔细研究教材中的有机知识结构,教学重点和高考热点;
②学生,通过第一轮复习学生掌握了什么?
还有哪些缺漏和薄弱环节?
有哪些需要我们在第二轮复习中进一步加以巩固和强化?
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弄清学生的认知状况和问题所在,在掌握学生旧的认知结构的情况下,对复习内容进行重新组织,选择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模式开展教学,以利于帮助学生解开疑惑,消除盲点,形成新的良好的认知结构;
③过去高考考了些什么?
特别是近两三年高考着重考了什么?
还有哪些重要的知识点未考到?
等等。
总之,我们在第二轮复习时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争取知识点过关,更要注意到重点突出,热点鲜明。
尤其在这离高考只有两个多月的短短时间里,切忌在复习时不分是否是考试的重点、是否是学生知识上的难点和薄弱点、是否是高考的热点来个眉毛胡子一把抓,既浪费宝贵的复习时间,又容易挫伤学生的复习热情,达不到第二轮复习应当收到的提高升华效果。
(三)回归教材,以本为本
课本是高考命题的依据。
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课本关。
任何复习资料都不能代替课本。
因此,在总复习中特别是第二轮复习中,尤其要重视课本,强调回归课本。
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本时,要关注书上的例题,有关习题,课本演示实验和有关的分组实验,并勾划出知识重点和难点。
了解哪些知识属于记忆性内容,哪些属于理解性内容,哪些属于综合运用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四)归纳整理,点线成网
1.以结构为主线,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
(1)划分知识板块。
可将知识内容分成如下7个知识块:
①有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②各类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③有机反应基本类型;
④重要有机物质的转化关系;
⑤有机化工、环保、用途等;
⑥有机实验;
⑦有机计算。
(2)抓住一条知识线,即物质结构主线。
应强调:
①从结构上认识各类有机物的性质及反应规律;
②从结构上分清重要有机物的异同及理解一些概念;
③分子里原子或原子团间的相互影响;
④注意多官能团有机物的性质和反应。
(3)联成知识网。
要着重研究有机概念理论的内涵和外延,对各类有机物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综合,找出各类有机物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联系,使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并可通过表解形式、图解形式、转化关系加以归纳。
2.归纳零星知识,将分散的知识条理化
物理性质方面:
(1)常温下呈气态:
①分子内碳原子数小于或等于4的烷烃、烯烃、炔烃;
②CH3Cl;
③HCHO等。
(2)与水分层比水轻:
①苯②甲苯③CH3COOCH2CH3④汽油
(3)与水分层比水重:
①溴苯②硝基苯③液态苯酚④溴乙烷⑤CCl4等
实验操作方面:
(1)水浴加热:
①银镜反应②制硝基苯③制酚醛树脂④乙酸乙酯水解⑤糖类水解
(2)导管冷凝回流:
①制溴苯②制硝基苯③制酚醛树脂
(3)防倒吸:
①制溴苯②制乙酸乙酯
化学性质方面:
(1)从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取代、加成、消去、氧化、还原、酯化、水解、聚合等)出发,归纳出各类有机物能发生的相关反应,并且写出化学方程式。
(2)从官能团出发,列出各种官能团所具有的化学性质和反应。
这样归纳整理,交叉复习,就能比较有效地达到熟练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3.组织专题,总结知识的经验规律
(1)可在讲课或讲评练习题时组织讨论,总结出易理解易记忆的经验规律。
例如:
①各类烃的含碳大小规律
烃
n值变化
含碳量(C%)
CnH2n+2
n值越大
C%越大
CnH2n
n值变化
C%不变
CnH2n-2
C%越小
CnH2n-6
②烃与H2加成时物质的量的比例关系
烯烃
炔烃和二烯烃
苯和苯的同系物
苯乙烯
n(烃):
n(H2)
1:
1
2
3
4
此外还可总结:
有机物熔沸点、有机物水溶性、同系物共性与代表物个性、有机物燃烧耗氧的规律、有机物燃烧前后气体体积变化的规律、能发生消去反应或脱氢反应的有机物、醇氧化成醛或酮、酯化反应规律、有机物分子组成通式的应用等经验规律。
(2)结合高考热点和知识重点,进行专题训练。
建议编制如下专题训练:
①有机反应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②同分异构体、同系物;
③有机物结构、命名、组成和性质;
④有机物的推断;
⑤有机物的合成;
⑥有机化学的基本计算。
(五)挖掘领悟隐显分明
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结合第一轮复习与测试中出现的问题,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和生长点是提高专题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
怎样挖掘教材隐性知识呢?
应当从高考题、检测题中寻找切入点。
对于有机化学来说,仅仅会用教材中出现的显性化学反应原理是不够的,而且会经常犯错误。
在有机化学中有一些重要的隐性知识,现举几个例子,例如:
1.羧酸(RCOOH)、酯(RCOOR'
)中的碳氧双键在通常条件下不能与H2加成,易犯凡有双键都能与氢气加成的机械迁移错误。
这两类物质只有在特殊条件、特殊试剂作用下才能发生还原反应(中学里认为它们不与氢气加成)。
2.酚类与浓溴水发生的取代反应优先于加成反应,因此,涉及酚类与浓溴水的反应考虑邻、对位取代,不考虑间位取代(也能发生,但产物的量相对较低)和加成反应。
3.苯及苯的同系物与溴水只能萃取(使溴水褪色),而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因此,使溴水褪色的原因分两种情况:
一是发生化学反应,如加成反应、取代反应、氧化反应等;
二是利用相似相溶原理,有机物从水溶液中萃取了Br2,发生物理变化。
4.酸性:
H2CO3>
C6H5OH>
HCO3-。
无论CO2是少量还是过量,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只生成碳酸氢钠而不生成碳酸钠:
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
同理,苯酚与碳酸盐反应,无论苯酚是否过量,只生成碳酸氢盐,不生成碳酸:
CO3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针对 高考 化学 有机 试题 特点 分析 复习 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