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复习题论述题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3130341
- 上传时间:2022-10-0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30.22KB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复习题论述题Word格式.docx
《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复习题论述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概论考试复习题论述题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⑧“‘共同利益’在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是由作为‘私人’的个人造成的。
(二)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我们认为,假如一定要把公共政策理解为“它是对整个社会价值所做的权威性分配”的话,那么为避免对“价值”一词有宽泛的理解,同时又能突出公共政策的本质,不如把“价值”改为“利益”。
也就是说,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政策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各种利益群体把自己的利益要求输入到政策制定系统中,由政策主体依据自身利益的需求,对复杂的利益关系进行调整的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社会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反映。
政府常常利用公共政策,去保护、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同时抑制、削弱甚至打击另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并通过政策作用去调整利益关系,在原有利益格局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利益结构。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共政策的本质应该是政府对社会利益实行的权威性分配。
因此,我们主张可以在戴维·
伊斯顿对公共政策的定义中,把“价值分配”改为“利益分配”。
(三)利益分配的基础及其动态性
公共政策确实有分配利益的功能,但这种利益分配的基础是社会利益的增进。
(1)利益选择。
(2)利益整合。
(3)利益分配。
(4)利益落实。
(四)增进社会利益
公共政策不仅要分配利益,更要增进全社会的利益。
(五)公共政策的本质
我们认为,在对公共政策本质的理解上,应突出以下内容:
①要实实在在地增进社会利益;
②对全社会的利益进行分配;
③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
④通过整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
⑤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
⑥要在增进社会利益中突出效率,在分配社会利益中突出公平。
2、试述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
公共行政学家列夫林(Rivlin)指出,政策科学运动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乃至美国社会发生的一场无声的革命。
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方向等几个阶段。
(一)创建阶段
“政策科学”一词是由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丹尼尔•勒纳在1951年出版的《政策科学:
近来在范畴和方法上的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
(二)形成时期
西方公共政策学进入正式形成阶段的标志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教授叶海卡·
德洛尔(YehezheDror)在1968年至1971年旅居美国期间,写出了被称为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的《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1968)、《政策科学探索》(1971)、《政策科学构想》(1971)。
(三)自我批判时期
1986年,德洛尔在其新著《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中,探讨了政策科学在近二三十年来的发展,提出了政策科学需要在十四个方面加以突破。
加强政策价值观或公共政策与伦理关系问题的研究。
加强政策效率和比较公共政策方面的研究。
在政策效率方面,西方学者。
第三,开展政策信息多元化方面的研究,强调政策学家与政治家合作。
(四)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时期 20世纪90年代,西方公共政策的研究主要表现出两种趋势。
关于拓展新的研究方向,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增强公共政策的应用性;
二是加强理性意识形态,由传统的政策决策研究转向政策调查研究。
在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方面,公共政策学家将研究的兴趣转向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电脑犯罪、信息政策、试管婴儿、温室效应等。
因为这些新的社会公共问题既是对人类的挑战,也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挑战。
不少研究者感到单靠以往的纯客观研究方法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还必须采取以后实证主义为主体的主观研究方法。
以往公共政策学家过于重视以经济与技术理性为主体的政策抉择研究;
总是强调如何使“利益最大、损失最小”,强调如何依据政策制定者的偏好,排列方案的优先顺序。
这种研究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已暴露出弊端。
许多政策学者转向政策调查研究。
他们认为不存在一个最佳的即能为社会全体大众接纳的政策。
所谓好政策就是具有法律正当性的政策。
为此,就必须通过政策调查、政策辩论获得合理性,并由此确定出是否接受某项政策的前提条件。
从时间(纵向)上来看,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发展走过了一条创建—形成—批判—拓展的道路。
从空间(横向)上来看,西方公共政策科学的发展走过了一条学科化—组织化—产业化的道路。
公共政策的学科化,表现在从20世纪70代起美国各大学纷纷建立了政策科学、政策分析等专业,与政策科学相关的课程相继开放,培养了不同层次的公共政策学人才。
公共政策的组织化是学科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组织保证。
政策科学的组织化,表现在各国的官方、半官方和民间的政策研究组织(PSO)应运而生。
组织化的范围也包含各种形式,如地区性的、国家性的、洲际性和国际性的。
组织化的研究方向也各有不同,有专门的政策研究机构,有首脑参谋智囊,有政府决策思想库,有专门的政策审核程序机构,有政策评估监测中心等。
公共政策的产业化是公共政策学科化和组织化的必然结果。
它表现在不少发达国家已经建立起一支以政策分析和政策评估为职业的队伍。
这支队伍在政府内外、各行各业都发挥着分析、评估、咨询、决策的作用。
这支队伍或是以各种组织的名义承接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种委托人的政策分析项目,或是以政策研究组织与个人的身份受聘于政府、公司、国际组织和企业集团。
政府本身由于控制与监督职能的需要也设立了官方的政策研究、政策分析、政策评估机构。
试论述政府.政党和其他社会组织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和作用P72
答:
(一)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方国家的政府主要采取总统制和议会内阁制两种形式,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权力很大;
许多重要的政策都直接出自总统之手。
在实行议会制的国家。
议会内阁制的政府也掌握了巨大权力,特别是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权力,但政府首脑的地位不如总统制下的政府首脑的地位突出。
就政策制定方面的权力而言,政府重大政策必须通过内阁会议,而不是由政府首脑做最后决定。
政府还在许多方面通过“委任立法”的方式,自己“先行立法”,后经立法机关批准,从而取得了本应由议会行使的一部分实际权力。
这样,政府通过不断扩大权力和对议会的种种制约方式,使自己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实际上处于主导地位,这也是当代西方各国政府行政权力不断膨胀的重要表现。
(二)中国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作用。
1.我国中央政府即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享有宪法赋予的各种行政管理权力,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务。
它的权力主要包括行政立法权.法律提案权.授权立法.行政管理权.经济管理权.社会管理权.外交管理权等。
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它的决策活动和执行活动都属于依法行政的范围。
总理领导和主持国务院的日常工作,总理召集和主持对重大问题进行决策的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常务会议,总理对决策的问题拥有最后决定权。
2.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
我国地方政府一方面要为贯彻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己的权限对所辖地域内的事务进行决策,因而在地方一级政府的政策制定活动中拥有相当的实际权力。
政府的部门也基本与中央政府部门对应设置。
地方政府在贯彻执行中央政府的政策时,要把中央的政策要求同本地区的情况相结合,制定指导本地区工作的具体政策。
这种执行性政策,在表现和反映地区特点方面为地方政府的政策制定活动留下很大的余地。
(三)西方国家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多数西方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只有英.美等国家实行两党制。
西方国家的政党执掌政权,是通过选举争夺议会多数席位和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方式来实现的。
在执掌政权之后,执政党一般不再单独制定政策,而是通过它所掌握的政府政策来体现党的意图,实现党所代表的社会利益。
同时,在野的政党虽然未能参加政府,但他们通过在议会中的各种活动,通过对政府施加压力或制造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政府政策的制定活动。
西方国家政党活动的主要范围是选举和议会。
(四)我国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
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公共决策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
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体现在它对国家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上。
党的政治领导包括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政策的领导。
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是互相联系的。
其中,思想领导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的基础,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的保证,而政治领导是核心,是最重要的领导。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党的政治决策以及制定和运用政策在党的全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这个制度中,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同共产党合作,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参政党,各民主党派经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形成的有关决策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对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活动产生重要作用和影响。
(五)西方国家利益集团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1.通过对竞选的政党提供支持或撤销支持等手段对其政策纲领施加影响。
2.通过院外活动对议员施加压力,使议会通过对其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挠通过对其不利的法案。
3.密切与政府重要行政机关的联系,影响政府有关方面的具体政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
4.通过资助等方式支持各种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的工作,以影响政府的政策。
(六)我国各级组织和人民团体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我国的群众团体,除了要维护它们所代表的那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以外,它们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因而,它们的这类活动也是我国人民群众有组织地参与和影响我国政策制定活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群众组织的活动是党和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活动的某种延伸。
试论述公共政策评价标准大致有哪些方面P145
第一,投入工作量。
即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投入的各项资源的质与量以及分配状况。
第二,绩效。
即依据具体是确的目标,分析公共政策对客观事物与公共政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影响。
绩效既包括公共政策推动的结果,又含有民众心目中认定的满意程度。
第三,效率。
即投入工作量与绩效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通常表现为政策投入与政策效果的比率。
第四,充分性。
即满足人们需要.价值或机会的有效程度,它反映了绩效的高低。
第五,公平性。
即公共政策所投入的工作量,以及产生的绩效在社会不同群体间公平分配的程度。
第六,适当性。
即公共政策目标和所表现出的价值偏好,以及所依据的假设是否合适。
第七,执行力。
即探求影响公共政策成败的原因,进而导致因果模型的构建。
第八,社会发展总指标。
即对社会状态与发展的数量进行描述与分析,既反映过去的动向,又可作为社会现状的说明,其特征是以描述性指针为主。
举例说明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在现实公共政策中的运用P182
“巴拉姆的驴子”说明,一旦决策者知道自己即将获得某样东西时,它的吸引力就会减退;
而放弃某样东西的烦恼就会随之增加。
巴拉姆驴子思维法,其基本过程就是让决策者逐项地对每一个选择方案极尽挑剔之能事,使它失去原有的吸引力。
如果他成功了,那么放弃它们就不再成为痛苦的事,于是最好的决定就产生出来了。
如某政府在闹市区新近拆迁了一片规模不小的土地,这是黄金地段,而到底把它拿来做什么用,却成了政府的心头之患。
因为哪个领导都知道,一旦决定了,新建了,就不能再改变了。
而在本市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公共政策 概论 考试 复习题 论述题 精品 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