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汉书·食货志》研读PPT推荐.pptx
- 文档编号:13123668
- 上传时间:2022-10-06
- 格式:PPTX
- 页数:119
- 大小:19.33MB
第7讲:《汉书·食货志》研读PPT推荐.pptx
《第7讲:《汉书·食货志》研读PPT推荐.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7讲:《汉书·食货志》研读PPT推荐.ppt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货志”是我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专门叙述历代财政经济制度、理财思想、田亩、户口、农业生产、工商贸易、手工业发展实况的志书。
汉书食货志是汉书十志之一,分上、下两篇,上篇记“食”,系统叙述了从周代到王莽时期的农业情况,及土地制度和田赋征收制度;
下篇叙“货”,记载周秦以来的货币演化和商业现象,实际是一部从远古到西汉的经济发展史。
汉书食货志总结了历代经济制度及生产发展情况,对研究西汉的财政措施和财政制度,以及西汉的财政经济改革,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历代正史中的“食货志”,二十五史中有“食货志”的有十三部即汉书、晋书、魏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辽史、金史、宋史、元史、新元史和明史。
十三史中的“食货志”,编撰体裁可分作通史和断代史两大类。
属通史体裁的,只有汉书食货志一部。
汉书食货志的编撰特色,汉书食货志采取通卷直下,毫不间断的编撰手法,展现经济现象和制度演变的历史进程。
而其他史志,则采用分篇记载或分条记事的形式。
汉书食货志关于各个时期财政经济概况的描述,往往是通过一两个国君或大臣施行的一系列财政经济的改革,来说明当时的财政经济状况,此亦与其他史志分门别类的写法不同。
【宋】曹彦約昌谷集卷二一評漢食貨志,以食為主,不必言治,而與治相偶。
以貨為主,不必言亂,而與亂相值。
上之人盍思其故乎?
欲富國必先富民,欲富民必倣井田之意而推行之,此則班孟堅两篇之意,截然不相侵紊,可以深考。
不然而日變成法,使天下民趨於愁怨,而不知悔,而未知其所底止也。
李景星:
四史评议汉书评议,食货志分为上下,志上专言食,志下专言货。
而“食足货通”四字实为全书之主宰,盖食足货通,国之所由兴;
民穷财尽,国之所由亡。
盖为国者,以足食为本,而轻重其货以调剂之,是以国富民安,治化蒸蒸日上,如文、景两朝是也。
不善为国者,因纵欲而耗财,因兴利而繁刑。
民食既匮,更扰乱其货制,使之无所遵循,则上下交困,国内不得安宁,如武帝之时是也。
班氏洞悉源流,故叙述极有条理。
其论食,备录贾谊、晁错、董仲舒之议;
其论货,以五铢钱为善,而详载贾谊谏除盗铸钱之疏,探原择要,尤见特识。
II.史记平準書汉书食貨志之比较,史记太史公自序:
维币之行,以通农商;
其极则玩巧,并兼兹殖,争於机利,去本趋末。
作平准书以观事变,第八。
汉书叙传下:
厥初生民,食货惟先。
割制庐井,定尔土田,什一供贡,下富上尊。
商以足用,茂迁有无,货自龟贝,至此五铢。
扬榷古今,监世盈虚。
述食货志第四。
史记平准书简介,史记.平准书是史记“八书”之一,是我国古籍中最早专门论述经济史的著作。
它记述了汉初到武帝一百多年间,汉王朝财政经济的发展过程。
重点说明了商品制度的变动以及控制商品流通和物价的均输、平准政策。
通过古代货币制度的叙述,对汉武帝实行的财经政策进行某种评论,说明当时创办均输、平准制度的得失,是平准制度实行结果的科学总结。
“平准”释义,“平准”是西汉时运用市场规律稳定物价的一种制度。
即设立平准机构,掌握巨大的商品储存及相当的运输力量,在物价上涨时贱价抛售,反之,如某地物价极贱时,则大量收购,“贵则卖之,贱则买之”。
通过平准以“平物价而便百姓”,即现在所说的运用市场规律以稳定物价。
史记平准书记载了西汉初期的财政制度:
“量史禄,废官用,以鲜人民”,即根据国家支出的需要,来制定收入数额的“量出制入”的财政原则,它简化了税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贪官污吏的巧取豪夺,也给百姓带来了一些好处。
司马贞史记索隐:
太司农属官有平准令垂者,以均天下郡国转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贵贱相权输,归于京师,故命曰“平准”。
史记评议平准书,“传曰:
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
一篇平准书,即是发明此意。
盖平准之法,乃当时理财尽头之想、最后之著。
自此法兴而闾阎之搜括无遗,亦自此法兴而朝廷之体统全失。
太史公深恶痛绝,故不惮原原本本缕悉言之。
赞语自历代说到秦,更不提汉事,正与篇首接秦之弊遥应,其意若曰务财用至于此极,是乃亡秦之续耳。
刘咸炘:
汉书知意食货志,“改平准之名者,史公本止记武帝事,今通武帝之前之后,固不能以平准该之矣。
加详三代食货之制,亦以补史公之阙也。
【明】茅坤:
“班掾所次食货志,文甚详而畅,与史记平准书相上下。
”,刘咸炘:
汉书知意食货志篇首撮述古者居民、养民、教民之大要,甚简而精,故叙述三代,密于马迁。
志乃其全书擅美之处,所谓“旁贯五经,上下洽通”者,食货志、刑法志尤可见。
学生提问:
本周您在课上讲解了班固的经济思想,能否对班马的经济思想做一个具体的对比,因为一般都认为司马迁肯定重视物质利益,强调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并且主张农、工、商、虞四者并重,反对秦朝以来统治者一贯推行的“重本抑末”政策,批判这种政策对生产发展的阻碍。
而班固评价司马迁“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他的经济思想与司马迁有很大区别,同样是两汉的史学家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分歧呢?
原因何在?
平准书与食货志之异同,范畴界定之异与内容体系之别撰述旨趣之异与行文格调之别经济史识之异与传世影响之别,范畴界定之异与内容体系之别,史记平准书以“平准”命名,泛指西汉时期“敛散之以时、贵贱相权输”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政策。
所记述的内容侧重于历史上、特别是汉代与“平准”相关的货币、物价情况和相关经济政策。
汉书食货志以“食货”名篇,可视为“经济”的代名词。
对历史上的手工业、商业有着全面的记载,而且在首要位置以近一半的篇幅对农业作了详尽的记载,内容涉及土地制度、赋税制度、水利、耕作技术、粮食价格以及农业政策等方面。
史记平准书只能称得上半部经济史,在记述时限上仅限于汉兴至武帝时期,而汉书食货志“自三代至王莽之诛,网罗前载,其文详悉”;
史记平准书在内容上对于经济领域侧重于工商业,对于经济活动过程侧重于流通过程,仅相当于汉书食货志中“货”的部分。
撰述旨趣之异与行文格调之别,史记平准书主旨在于揭示事物“承敝通变”的规律性,“以观事变”,即通过对历史上经济活动的记述来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重点在于揭示各个历史时期各种经济活动之事物的弊端。
是故全篇多用否定语气记述历史上的经济活动,表现出一种鲜明的批判色彩。
汉书食货志主旨在于“扬榷古今,监世盈虚”,,即通过记述历史上的经济活动来揭示经济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反映古往今来历史盛衰的规律。
对于各个历史时期的经济活动的评价持辩证态度,凡利于社会发展的均持肯定态度,反之则予以否定,态度更趋客观、公允。
经济史识之异与传世影响之别,放任与干涉:
自由主义与干涉主义养欲与制欲:
“使欲不穷于物,物不屈于欲”和“欲寡而事节,财足而不争”无种与有分:
“巧者有余,拙者不足”和“四民食力,罔有兼业”;
求富与求均: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和“上争王者之利,下锢齐民之业,皆陷不轨奢僭之恶。
又况掘冢搏掩,犯奸成富,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
各业并重与崇本抑末:
“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和“士相与言仁谊于闲宴,工相与议技巧于官府,商相与语财利于市井,农相与谋稼穑于田埜。
各安其居而乐其业”。
朱枝富:
司马迁、班固经济思想之异旨,人文杂志1990年第4期,撰书志,迁讥耗财兴利而固申食足货通作货殖,迁详治生要诀而固宣贵谊贱利叙民生,迁主因欲奔富而固重寡欲守贫传巨富,迁彰贤德才能而固斥败俗伤化,唐任伍:
司马迁与班固经济思想之比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司马迁和班固的经济思想尽管在某种程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例如,他们都重视经济问题、农田水利等。
但是,二人的经济思想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类型。
二者的区别是自先秦以来中国两种不同类型的经济总想的总结,即自由经济思想和国家干涉经济思想的总结。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是前者的典型代表,而班固经济思想则是后者的代表。
宋叙五:
从司马迁到班固论中国经济思想的转折,,国史探微2004年第5期作者分析了西汉前期中国读书人的文章与思想,如司马迁、贾谊和晁错,认为“这些人不但文章好,而且讨论社会经济民生之大事,并且充份表露了作者们的经济思想。
如果学术环境不变,在西汉中、后期,中国就会产生自己的经济学、货币学、财政学(当然是中国特色的),或者会令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社会(当然是中国特色的)。
但,非常不幸由于学术、环境的转变,中国的经济思想作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从司马迁到班固,作为两个样本来观察,很明显地看到:
中国经济思想,由乐观、自由开放的性格,转折入封闭、保守的方向;
由肯定人类求利致富的本性,转折入压抑人类本性的方向;
由重视百业转折入农本主义的方向;
由文人学者热心讨论经济民生,转折入避谈经济民生、耻谈百工技艺的方向。
”,在史记平准书中,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等多种行业,并强调工商业对于发展经济、促进流通的巨大作用。
而汉书食货志称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将农业缩小到只限于粮食种植的范围。
此后的史书,大体都依照汉书体例,在食货志中,记载农业、户口、赋税等情况,很少提及工商业。
以清史稿食货志为例,其项目为:
食货一、户口、田制,食货二、赋役、仓库,食货三、漕运,食货四、盐法,食货五,钱法、茶法、矿政,食货六、征榷、会计。
完全没有工商业的地位。
是故有学者称:
“经济观念的改变,直接影响到后世中国人的经济行为。
东汉之后,一直到明、清,到近代,中国国民生产,只剩下农业,抑制工商。
而农业又缩窄其范围只限于粮食种植,国民经济的偏枯,达到极点”,III、论积贮疏与论贵粟疏研读,“奏疏”释义,“疏”为中国古代文书中的一种。
因为上书陈述事情必须有条有理,因此“疏”即分条陈述、逐项记载之意。
臣下对皇帝上书提建议叫“奏”,所以上书又称为“疏”或“奏疏”。
文帝时贾谊上陈政事疏之后,始有“上疏”、“奏事”的名称,而且开始注意文彩和辞藻。
论积贮疏与论贵粟疏为西汉前期两位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贾谊与晁错所作,所论述的内容均涉及到封建王朝的立国之本发展农业生产、保障粮食供应、鼓励以农兴利、巩固统治秩序,表达了重本(农)抑末(商)的经济思想,因此被班固收入汉书食货志之中,标题是后加的。
二疏文采斐然、说理精辟、极富气势,体现了贾、晁二人高赡远瞩的政治智慧与出类拔萃的学识才华,是西汉政论散文的经典之作。
诚如鲁迅所赞:
“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汉书食货志所描述的“上古盛世”:
理民之道,地著为本。
故必建,步立亩,正其经界。
八家共之,各受私田百亩,公田十亩,是为八百八十亩,余二十亩以为庐舍。
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救,民是以和睦,而教化齐同,力役生产可得而平也。
有赋有税。
税谓公田什一及工、商、衡虞之人也。
赋共车马、兵甲、士徒之役,充实府库、赐予之用。
税给郊、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书·食货志 汉书 食货志 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