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
- 文档编号:13115825
- 上传时间:2022-10-05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417.50KB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Word文档格式.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郑州经济开发区和航空港区的主导产业是通讯制造、物流运输、模具和机械装备制造业;
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主导产业是先进制造业;
以上开发区和产业集群的发展十分需要机电、电气自动化方面的一线高级应用性技术人员。
(二)职业岗位人才需求分析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专业更显得尤为重要,企业中原始的、简单的数控设备已在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设备先进、技术精良的新型的现代化加工企业,而适应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培养一线生产和管理岗位人才的职业学院,更应关注职业需求的变化趋势。
调研情况表明,传统的机械工业已增加了新的内涵,产品的加工制造手段也逐渐被新技术所取代。
机、电技术的融合交叉越来越多,以往的学科体系和过细的专业教学已满足不了现实的需要。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机械行业最缺的人才:
一是复合型管理人才,即既懂技术又懂管理,能按市场经济规律组织产品生产,把握企业方向的高级人才;
二是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三是既懂技术又懂营销,了解市场行情,又能提出改进意见的人才;
四是智能型高级技工。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我们的培养目标是使毕业生走入工作岗位后,经过锻炼最终成为后两种人才。
郑州是中国重要的机械制造业基地,中牟汽车城现有6家汽车生产企业、郑州经济开发区是我国较大的汽车配件及汽车模具制造基地都在很大程度上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
除现有机械专业人员需知识更新,解决机电一体化人才短缺的部分问题外,急需大批量培养这类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的工作主要有:
现代化企业从事机电设备维护与调试的高新技术应用;
机电设备及自动化应用;
适合郑州汽车工业机器人的应用;
机械电子技术应用。
对电气设备和供电系统运行、维护、检修、安装和调试。
对电气设备进行技术改造的初步能力和供电系统设计。
运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对电气设备、生产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初步设计及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和维护。
我院地处中原经济区制造业腹地,制造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本科各院校开设自动化技术专业的实际操作教学内容较少,不能满足生产一线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
各校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侧重也有较大的差异,针对具体行业和地区培养的人数更少,因此本专业人才就业前景很好。
(三)专业建设基础
1.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我院主体专业之一。
本专业始建于1995年(中职培训班),2013年开始招收专科生。
2013年9月在校生150人,专任教师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1人。
2.教学模式科学创新
按照“工学结合”、“做中学”、“做中教”的基本思想,结合我院资源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基础学中做、专业做中学”的教学新模式。
即专业基础课程借鉴项目课程模式,以知识框架为主线,引入典型工作项目,在掌握知识前提下,通过“做”相关任务全面训练职业能力,专业课程及集中实践课程借鉴学习领域课程模式,以岗位工作项目的执行为主线,在“做”学习性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全面训练职业能力。
3.校内外实训条件
本专业现有5个校内实训室和3个实习车间,设备总值550多万元。
同时建立了6个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
半年顶岗实习率100%。
4.本专业主要面向郑州的支柱产业—装备制造、机电五金、汽车制造的企业,培养从事工厂电气自动化、各种自动生产线及机器人应用的工程技术人才。
以数控机床应用和自动生产线的维修维护为主要发展方向。
以模具制造设备和汽车制造生产自动化设备的维修维护及设计开发为特色。
二、专业建设思路和目标
(一)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为指引,以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为纲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
(二)专业建设基本思路
依据教育部教职成【2011】11号文件和教育部教职成【2011】12号(《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结合《郑州市“十三五”规划》和《郑州市工业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本专业建设方案。
基本指导思想是积极推进校企对接,努力探索系统培养,强化实践育人,转变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方式,建设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实施第三方评价。
我系作为郑州理工职业学院的龙头,自2013年以来我们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效地探索,为郑州装备制造、机电五金、汽车制造、航空物流等支柱产业企业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我们的建设思路是贯彻落实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以“立足市场,依托行业,丰富内涵,提升品质,凸显特色”的思想为指导,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先导。
针对郑州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需求,围绕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努力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专业结构布局的衔接、课程教材体系的衔接、教育教学过程的衔接、信息技术应用的衔接、招生考试制度的衔接、评价模式改革的衔接、教师培养培训的衔接、行业指导作用的衔接、职教集团建设的衔接。
(三)专业建设目标
1.进一步健全以郑州装备制造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完善运行制度体系。
遵照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共同设计培养目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并积极探索合作办学途径,实现职教集团建设的衔接。
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建设成人才培养模式先进、课程体系科学、实训条件优越、社会服务能力强、就业优势明显的拳头专业和品牌专业。
2.重点加强以“基础学中做、专业做中学”教学新模式为主导,全面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和层次,建成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优秀的课程。
通过四级课程平台建设,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重点建设7门核心课程,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
3.做好教师培养培训的衔接。
培养2名在行业中有一定影响力和公认力,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带头人;
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5%以上;
建设一支由行业企业专家及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比例达到50%。
4.围绕河南省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战略,加大校内“生产性”实训环境建设力度,扩建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
新建装备制造自动化生产线实训室、过程生产自动化系统实训室、电力系统虚拟实训室等。
将自动化实训中心建成河南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和技能鉴定基地。
高级工达到100%,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完全对接。
5.以郑州装备制造、汽车制造、物流行业为依托,进一步加强校外产学研基地不少于8个。
保证每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半年以上的实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生产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6.以河南生源为主,面向全国招生,保持在校全日制高职生750人左右,年招生人数250人,注意普高生、三校生和五年职高职生的生源平衡,积极探索招生考试制度的衔接。
引入第三方评价体系,实现评价模式改革的衔接,企业好评率达到90%以上。
7.就业面向中原经济区,重点向郑州装备制造、机电、汽车的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培养拔尖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满足社会所需,提高就业质量。
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2%以上,年底就业率100%。
三、建设内容
(一)推进校企对接,创新“基础学中做、专业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岗位技能和就业竞争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郑州装备制造业企业群、机电五金群、汽车制造和汽车零部件制造骨干企业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主基地,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新举措,做好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和行业指导作用的衔接。
重点加强以“基础学中做、专业做中学”(基础—基本素质和关键能力培养的公共文理课程以及《电工电子线路分析与装接》和《工程图识读与计算机绘图》两门技术基础课程,学中做是指以学习相对完整知识体系为主线,引入实际的典型工程项目和生产任务,以密切联系生产,掌握必须的知识,训练实践能力。
专业—专业课程及其配套的集中实践课程,做中学是以工程项目为主线,在执行生产或设计任务中获取相关知识,全面训练实际工程实施能力。
)教学新模式为主导,全面提升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内涵和层次,建成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优秀的课程。
1.深化工学结合
(1)学训交替、实境教学:
利用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数控设备安装调试与维修、郑州地区装备制造企业自控系统作为项目展开教学,坚持“学训交替”的教学方式三年不断线,加强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
(2)顶岗实习:
以“实习计划科学可行、实习岗位对口可选、实习项目恰当可用、实习报酬满意可心、实习心得记录可查、实习难点攻克成文、实习报告完善结束、实习结果校企双赢”为基本思路,根据就业情况,安排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环节。
结合就业工作,选好实习企业和实习岗位、与企业协商实习项目和任务、维护学生的学习权、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和经济利益、学院与企业共商实习计划,确保实习项目和任务的技术性满足高素质高技能培养的要求。
实习过程要求学生及时记录,每周心得日记不少于3篇。
要求学生结合实习中难点攻克或心得最深处写成论文。
企业的岗位指导师傅给出实习表现评语及等次。
顶岗实习报告要求格式和内容充实完善。
2.校企合作
(1)订单式人才培养:
根据企业对岗位和能力的要求,与企业共同制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方案,签订联合培养协议,采取“定计划、定课程、定学时、定教师”的方式,为企业进行特定人才的培养。
积极探索与汽车制造企业、机电五金企业、机械装备企业等订单培养。
(2)用好企业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在用好企业设备实习实训和用好技术人员教学基础上,承担企业培训任务。
通过这些培训,把企业的培训标准引入校园,企业由此获得合格的员工,专业则从课程的层面上与企业技术进行嫁接,并进一步了解企业对岗位能力的需求,根据企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机电 一体化 技术 专业 建设 发展规划